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冉魏霸业-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荀稷差不多是这样,压力太大了,魏国输不起,万一因为他的谏言,导致魏军大败,魏国就这样衰落下去,乃至于毁于一旦,那荀稷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而秦牧依旧是一副笑而不语的样子。
“秦牧,你对此有何看法?”
看到几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的身上,秦牧耸了耸肩膀说道:“其实我也没有什么主意。”
“不过,陛下,臣是这么想的,以前的,现在也是。”秦牧云淡风轻地道:“魏国与晋国的这一场生死大战,是在所难免的,这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这一回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措手不及。”
“陛下,其实臣心中对于这一战,推演了无数次。以前臣就在想着,魏晋大战,晋军出动兵马八万人,想要战胜晋军,我魏军怎么说也要用十万人的兵力吧?倘若晋军出动二十万人呢?为了战胜晋军,咱们必须要动用三十万的兵力!而晋军出动三四十万兵力呢?臣想了想,其实咱们用十万人就能战而胜之了!”
秦牧沉声道:“而这一战,倘若晋军果真出动了六七十万的军队。我想,陛下只需要用精兵六万人,便能战胜他!”
闻言,冉闵陷入了沉思。
而崔皓则是瞪大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说道:“秦大人,你疯了吗?晋军若是有六七十万的军队,这六万精兵如何取胜?你莫不是认为所谓的精兵,就是相当于破军营这般的精锐中的精锐吧?破军营是一个个都能以一当十没错,但破军营只有一千人,以一当十,不是每个精兵都那么厉害的!”
“是啊。”旁边的荀稷亦是心急火燎地道:“秦大人,你是不是昏了头了,以六万败六十万,这怎么可能?就算是古往今来的以少胜多的大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没有这般夸张的吧?敌军十倍于我,如何胜之?”
秦牧笑而不语。
“不!”这时,冉闵已经反应过来,不禁笑了出声:“哈哈哈哈!秦牧啊秦牧,你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说得没错,我大魏六万精兵,不一定无法战胜晋国的六七十万大军!”
陛下也疯了?!
冉闵一甩衣袖,把手掌摊开,又紧紧的攥在一起,低声道:“朕是当局者迷了。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兵马多,看上去声势浩大的一方,往往会被兵强马壮的一方击败!”
“为什么?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主要是应用了正确的战术,以及足够的运气,打垮了敌军的士气,一旦军队彻底溃散,那么数量有多少都顶用!而这一战,想要速战速决,咱们就不能跟晋军继续在几个地方耗下去,咱们要跟他们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大决战!”
冉闵看似疯狂,其实心里清楚得很。
为什么几万人能打败几十万人呢?
因为战场面积不是无限的,不可能摆下所有士兵,所以战斗双方的实际接触面积是很有限的,看似几十万人的大战,其实战斗的只有几万甚至几千人,剩下那些都是预备队。
而正在战斗的士兵一旦全面溃败,那么将领很可能来不及调遣预备队,就使得部队彻底陷入混乱,然后全面崩溃。
既然有这么大的兵力优势,士兵们为啥就没有反抗的自信,偏偏要士气崩溃呢?
因为古代限于通讯条件的落后,以及士兵文化素质很低,底层士兵(甚至部分基层将领)根本就不了解敌人甚至自己这方的情况,他们根本不知道敌人的强弱,也不知道自己这边的具体兵力,根本不明白自己这边的兵力优势。
所以他们一旦看到前方的友军大面积溃逃了,也会被恐惧笼罩,只想着逃跑。
这种莫名其妙的全面溃败,其实人越多越容易发生,就因为一般的士兵无法了解战场的全面情况。
如果只是几十个人的战斗,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这边人多,那反而不会莫名其妙的溃败。
而军队一旦全面溃败,就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面对敌人的追杀,溃兵们一个个还真就像西瓜一样,就等着被人抓住砍了,甚至比西瓜还不如,因为有些溃兵为了能快点逃跑,甚至会砍挡路的自己人……
“陛下,你打算怎么做?”
冉闵眯着眼睛说道:“这一战,不能陷入被动的拉锯战。晋国耗不起,咱们魏国一样耗不起,倘若陷入这种拉锯战,就算咱们最后能胜,也一定是惨胜,相信诸位都不愿意重现秦赵长平之战的悲剧吧?”
秦赵长平之战的悲剧,指的就是在长平之战过后,秦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事情。
白起一生的作战中,最有名的当属长平之战,这是秦赵两国的生死一战,这战当然以白起的胜利结束,但令人影响深刻的是白起杀降,四十多万赵国降卒,白起全部杀了!
白起为何要杀掉赵国的四十万降卒呢?
冉闵认为,归根结底,一共就三个原因。
第一,关系秦赵两国生死存亡。
长平之战决定着未来秦赵两国的走向,谁也没资格输掉这场战争,赵国竭尽全国之力,秦国也是倾国而出,白起杀降后,放走了二百四十多个小孩子,可见赵国连孩子都派上了。
秦国胜利后,白起必须要杀降卒,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如果不杀,这场仗不是白打了吗?
秦国战胜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而且白起并没有把握彻底驯服这批人,所以只能杀掉了。
第二,击垮赵国众人的心理防线。
白起杀了四十万降卒后,还放了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让他们回国报信,这当然不是白起心存仁慈,他就是要让这二百四十个人把他的所作所为传遍整个赵国,让赵国君臣命胆寒。
白起这招果然厉害,当得知四十万降卒被杀后,赵国为之一震,一片哀伤,赵国人的心理被击垮,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他们也命令秦国是万万惹不得的。
第三,其实就是最根本的原因:饭不够吃了!
长平之战中,双方的后勤保障都不充分,赵国的粮道被白起切断,赵军被围困四十六天,甚至已经自相杀食,而秦军也不好过,根本没有余粮,四十万人相当于一个郡的人口,一天要吃多少粮食?
白起只能杀掉他们,省下粮食。
白起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他屠杀四十万人,引起了当时的国际舆论,太过残忍,所以有人送他“人屠”的称号。
因为屠杀了四十万人,白起后半生也陷入深深自责,最后他拔剑自刎虽然是秦昭王的下令,但也有他的自责,想要解脱的因素。
而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一点,一旦战争结束,魏国可能根本养不起几十万的晋军降卒,总不能跟白起一样,把这些降卒都杀死吧?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531章 耗不起
………………………………
第0532章 鸿沟
冉闵沉声道:“与晋军的决战地点,朕欲放在这里——鸿沟。”
顺着冉闵的手指点着的地方,便能清晰地看到距离大梁城不是太远的鸿沟。
“陛下想要放弃阳武、固山和尉氏这些地方,诱敌深入吗?”
“不错。朕左思右想,继续在阳武、固山一线与晋军对峙,已经落了下乘!被动防守,不是我魏军的风格。以退为进,将晋军引到鸿沟进行大战才是王道!”
崔皓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说道:“鸿沟这个地方不甚宽广,没有一马平川的旷野,遍布丘陵、河泽,地方狭窄,几十万的军队,无论如何在那里都是施展不开的。”
“不错。”王猛亦是赞同地道:“鸿沟,古称狼汤渠,北临万里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据说在楚汉相争时,刘项商定鸿沟和约,划鸿沟为界(楚河汉界),东面是项羽的楚、西面属刘邦的汉。若是能把决战的地点放置在这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不过晋军的统帅,无论是谢安还是桓温都是当世之名将,他们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
战国时的魏惠王为了战争需要,曾两次兴工,开挖了鸿沟。
它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开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鸿沟水系。
鸿沟有圃田泽调节,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对发展航运很有利。
它向南通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通济水、泗水,沿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向北通黄河,溯黄河西向,与洛河、渭水相连,使河南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
鸿沟的开凿,为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条件。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充分利用了鸿沟水系和济水等河流,把在南方征集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并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规模庞大的敖仓,作为转运站。
而这次冉闵想要将与晋军决战的地点放在鸿沟,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方比较狭窄,不利于几十万的大军作战的缘
但谢安和桓温都不是傻瓜,反而他们都很聪明,有着远见卓识,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冉闵这般欲擒故纵,放弃了阳武、固山的防线,让他们把大梁城包围了,还诱使他们率兵追击到鸿沟去是一个天大的阴谋的。
看着冉闵等人都愁眉苦脸的模样,秦牧笑吟吟地道:“陛下,臣有一计。”
“请讲!”冉闵顿时眼前一亮。
“谢安与桓温都是晋国的名将,战功赫赫。但桓温灭了成汉之后,拥兵自重,对于晋国朝廷时有不敬之举,所以备受建康方面的忌惮!故而统领六七十万军队的权柄,建康方面绝不会甘心放到桓温的手里的。”
“谢安呢?谢安练兵、治军、打仗都很有一套,就连卫峥都对他赞不绝口,自愧弗如。若是由谢安领兵,咱们的计划未必能够成功啊!”
秦牧摇摇头说道:“自然也不能让谢安领兵都。谢安这个人,能力是有,但是资历和威望都远远不够,骤然掌握八万人的北府军,已经是东晋朝廷对他莫大的信任了,又立马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话,相信,不只是晋国朝中的大臣不甘,就连各路晋军将领都会不服气的。”
“噢?那除了谢安和桓温,晋国的将军里面,还有谁有这个本事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
“陛下忘了吗?可还记得长平殷深源乎?”
“殷浩?”冉闵傻眼了。
这时,在一侧的荀稷瞪着眼睛说道:“秦大人,不会吧?这殷浩乃是我魏军的败军之将,晋国怎么可能放心再让他领兵与我军作战?这般规模宏大的战争,晋人岂能不慎之又慎?”
崔皓亦是说道:“是啊。殷浩这个人我也听说过!其早年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而富有美名,酷爱《老子》。殷浩隐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后来才接受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但殷浩的本事着实一般,除了一张嘴,还有满腹经纶之外,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来他还有什么别的本事。”
秦牧闻言,又云淡风轻地笑着道:“这便是东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