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战争胜负未测,候异常或人力难控灾象发生,可激励精神,安抚动荡的人心。

    民间社祭,庶民在乱世中能有个心灵信仰的支柱,暂求得居处同乐,行作同和,欢欣忘忧,其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亦是官方所期望的,故民间社祭能与官方社祭并行而不在禁止之粒

    大概当时规定的大夫不特立社,与庶民共社,是有因俗导民、教民成礼的官方政治用心的。

    最早的社祭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

    社祭的对象就是神灵。

    从本质上,祭祀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祭祀的产生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感到神秘、恐惧有关。

    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认为是有神灵主宰,“万物有灵”的观念也由此产生,人类感激神灵,但也对他们心存敬畏,而自古以来,华夏人又相信人死后具有灵魂,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冉闵搞这个社祭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想让下人都要守礼。

    社祭的祭台,即子之社,乃置于大梁城西面的郊外,与东面祖庙相对应,谓之“左祖右社”。

    社封土为坛,用土分青、赤、白、黑、黄五色,各按东、南、西、北、中的方位相配。

    此外,祭台附近还有一堵围墙,围墙是束木为垣,外涂泥。民间的社大都置于郊外。社中植有松、柏、栗、梓、槐等社树,又有社主,或立石为主,或以木为主。

    子社祭,前来围观的百姓可不少,冉闵还带上了群臣一同参与社祭。

    这是官方社祭,不同于祭,除了摆三牲之外,是不用念祭文的,不过拘执于礼仪,肃穆有加而庄重太过。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

    冉闵在社祭中的一举一动都要纳入礼制程式,站位南向而背临社墙北垣,还要衣冠整齐,端冕而祀,摆威势,示虔敬,缺乏生气。而往往在祭社神同时,又兼祭稷神、山川地诸神。

    冉闵就跟个行尸走肉一样,任凭礼官的摆布,繁琐的礼节是一套接着一套的。


………………………………

第0586章 春联

    新春佳节,冉闵在当晚还是要跟自己的妻儿吃团圆饭的。

    冉闵的后妃以及儿女很多,在未央殿外面摆了整整五十桌,一桌十个人,可想而知他的妻儿有多少了,其中很多妃嫔或者儿女的名字冉闵自己都记不住!

    这特么太尴尬了!

    华灯璀璨,锣鼓齐鸣。

    “陛下圣躬金安!皇后吉祥!”一众妃嫔、皇子、公主们都坐在下首山呼道。而冉闵此时则是挽着董巧巧的胳膊一起走上陛阶,在陛台上的龙床坐下。

    “都平身吧!”

    “谢陛下!”

    看着孤零零的一张桌案,左边一侧是皇后董巧巧的座位,右边一侧是太子冉明的座位,都是各自一张席位的,并不坐在一起。

    冉闵的眉头一皱,冲着身边的中车府令刘治道:“怎么回事?朕不是应该跟皇后、太子,还有几个贵妃坐在一起的吗?”

    原来的中车府令刘霸已经病逝,这刘治是他的干儿子,所以冉闵爱屋及乌,便提拔了刘治,接替了刘霸的职位。

    看见冉闵似乎有些不满,刘治吓得肝胆俱裂,顿时上前道:“陛下,您与皇后、太子的身份尊贵,不应与他人同坐一席的。”

    “给朕撤了!今日是岁首,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一个团圆饭,这般拘束作甚?”

    “诺!”

    刘治随后就让人把这三张桌子撤走了,换上了一张圆形的桌案,又放置了美酒佳肴。

    在后宫当中,皇后是六宫之主,而其下的,就是贤良淑德四大贵妃。

    贤妃崔莹、良妃石兰、淑妃黄月婵、德妃花木兰。此时花木兰还远在高句丽镇守,无法回到大梁,所以这一张桌子实际上坐的是六个人。

    食不言,寝不语。

    很快大家就吃得差不多了,不过冉闵还没发话,所以后妃以及皇子、公主们都不敢走。

    这时,冉闵看见下面的几个孩子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似乎想要出去玩儿了,不禁笑了笑,随后就走到陛台的中间,举起酒杯朗声道:“今是岁首,咱们吃的这个是年夜饭!朕很忙,平日里都没空陪你们吃一个团圆饭的,朕很是惭愧。”

    冉闵把手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又道:“等会儿,自阿英以下,孩子们都一个个过来。朕跟皇后给你们发红包!算是给你们的新春礼物了!”

    红包,这是什么东西?

    很多人都十分的好奇,崔莹不由得询问道:“陛下,这红包是拿来干嘛的?”

    “红包,就是钱,压岁钱。这钱没有多少,不过朕就是想讨一个好彩头,真心希望朕的这些儿女啊,都能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

    冉明作为大哥是第一个过来领红包的,伸出了手,想要冉闵给红包。

    “阿英,要祝福语的。给朕跟你的母后祝福语了,这红包才能给你。”

    闻言,冉明有些讪讪的收回手,向着父母作了一揖道:“恭祝父皇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你子!”冉闵顿时哭笑不得地道:“这又不是寿诞,谁让你这样的祝福语?直接恭喜发财不就好了吗?”

    “父皇母后,恭喜发财!”

    “哎!”

    冉明是董巧巧的心头肉,可不舍得为难自己的这个儿子,于是就将手里的红包递出去了。冉闵无奈,只好跟着给出了红包。

    接着冉闵的几十个儿女便排好队,一个一个上来领红包了,各种祝福语,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领了红包,但冉闵依旧没让他们散去,而是给了身边的刘治一个眼神。刘治随后就一溜烟儿地跑下去。

    “陛下还有什么节目吗?”崔莹颇为好奇。

    “当然了。好歹是岁首,不能那么无聊不是?”

    “陛下准备了什么节目?”

    “烟花。”

    “烟花是什么?”

    “这个朕不好,你等会儿就看看吧。可别吓坏了。”

    紧接着,忽而传来一阵“啪啪啪”的声响,宛如炮声一般,可把几个胆的妃嫔吓到了,连忙拍着胸脯压压惊。

    只见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好似没有空隙,像给暗沉沉的空绣上五颜六色的花。

    烟花不甘示弱的展现出它们的绚烂,光彩夺目的烟花腾空而起,宛如在黑色的幕布上释放出华丽的翡翠流苏,空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繁花穿过无边的黑暗让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陛下,好美啊。”董巧巧凝视着烟花不断绽放的那一刻,竟然一时之间痴了。

    冉闵淡淡的笑着道:“是啊。这烟花真美,饶一生宛如烟花一般短暂,似昙花一现,但只要绽放过自己的美丽,那么人生就不枉来这一遭了!”

    结束了家宴,冉闵准备去椒房殿就寝,但是在进入椒房殿的宫门口的时候,望着大门愣了一下。

    “陛下,怎么了吗?”刘治心翼翼地问道,生怕惹得冉闵不高兴。

    冉闵想了想,道:“刘治,把笔墨纸砚都拿来,朕有急用。”

    “诺!”不知道冉闵想干嘛,不过既然是皇帝的吩咐,刘治当然不敢怠慢了,连忙就让人取来文房四宝,还把油灯掌上,笔墨纸砚都放在文案上。

    冉闵瞪了刘治一眼,道:“要红色的纸!越红越好!”

    “诺,诺!”刘治急得满头大汗。

    红色的纸不难找,毕竟现在是岁首,红色代表的是喜庆,故而宫中准备了许多红纸的。

    董巧巧听冉闵迟迟没有进来,便出去迎他,看见他这架势,顿时忍俊不禁地道:“陛下,你这是诗兴大发了吗?这大冷的,你不进来待着在门口作甚?”

    “哈哈,巧巧,也可以朕是诗兴大发了吧。朕是在创作啊,不过创作的可不是诗歌。”

    “咦?那是什么体裁?诗词歌赋,除了诗,难道陛下你现在突发灵感,想出来一首词或者赋?”

    看着董巧巧不解的神色,冉闵笑吟吟地道:“都不是。朕现在要创作的,是一种新的体裁,名曰对联。”

    “对联是什么?”

    “前朝之时,便有对句,而朕的这对联又称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朕有的时候就在想啊,这对联可比什么诗词歌赋有意思多了,可以即兴创作,古代有桃符,世人一到岁首,挂在大门上的就是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或纸,以为能压邪。”

    冉闵笑着道:“朕现在的这个对联,也有一样的功效啊。”

    “能辟邪?”

    “呃……能带来好运。”

    话不多,等到刘治把红纸放置好,冉闵就挥墨在纸上写了一些字。

    上联是:新年纳余庆。

    下联是:佳节号长春。

    不出意外的话,继词这种新的体裁之后,对联这一种文学形式也将出世,被士子们争相效仿。


………………………………

第0587章 大魏宝钞

    过了岁首,冉闵便召开了开皇六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诸卿啊,新春快乐!”

    “陛下新春快乐!”群臣都不知道冉闵想要表达什么,不过依旧回礼了。

    冉闵的心情甚好,于是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道:“诸卿,朕给你们都准备了红包,些许薄钱,还请汝等笑纳啊。”

    “多谢陛下赏赐!”

    礼多人不怪。

    听皇帝给自己都发赏钱,群臣都十分的高兴,只要是陛下的赏赐,就是一文钱的铜板,他们都能高兴半。

    随后,刘治就带着几个内侍给奉殿内的群臣,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

    群臣都很奇怪啊,这红包里到底是什么呢?

    皇帝是赏钱,但这红包这么薄,连凸起来的的迹象都没有,这能放置银两或者铜钱?

    饶是群臣都见多识广,此时此刻也不知道冉闵这是发的什么赏钱。

    “都打开看看吧。”

    群臣闻言,都怀着好奇的心拆开红包,一看之下,顿时就愣住了。

    红包里面是一张面值十贯钱的宝钞,上书“大魏宝钞”,但实际上跟此前朝廷发放的债券差不多,就是款式不同,纹样不同。

    什么东西?皇帝给他们发放债券?

    “各位知道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冉闵笑着道。

    尚书令崔皓硬着头皮道:“陛下,这不是朝廷去年发放给士族以及三军将士的债券吗?”

    “错。”

    “难道这是钱?”

    冉闵微微颔首道:“准确的来,这是一种货币。诸卿,你们都是饱读之士,读过不少的经史子集,应该知道,货币是在不断的进化的。上古时期,人们以物易互通有无,但实有不便利之困难,因此产生了交易用的媒介物,而定形货币则应运而生。”

    “咱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没有货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物换物,接着就出现了龟贝、珠玉、金银、皮、刀、布、圆钱等,但种类繁多,秦始皇统一华夏,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也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汉代的是五铢钱。”

    “自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