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精铁,鲜卑人就能打造更多的兵器,有了兵器,鲜卑人就能武装更多的兵力!鲜卑人都是全民皆兵的啊,他们一旦全副武装,南下侵犯我大魏,到时候遭到侵害的不是咱们魏人吗?所以这些商贾是怎样的行为?是卖国的行为!理应满门抄斩!理应株连九族!他们为了钱就敢卖国投敌,这样的商人能称之为‘义商’吗?”

    徐渭的话,一时之间引起了在场许多士子的共鸣,他们纷纷叫好喝彩。

    ”彩!徐渭的没错,这些向胡人出售铁和兵器的商人真是罪该万死!边关的将士何其苦也,边疆的百姓何其苦也,他们竟然还敢助纣为虐,把铁和兵器卖给鲜卑人!不知道将因此祸害多少无辜的百姓啊!”

    “这些商贾死不足惜!”

    “商人都是贱骨头!”

    看见这场辩论会的形势似乎一面倒地倒向了徐渭那一边,冉闵微微一笑,向着身边的秦牧垂询道:“秦牧,这徐渭是何人?口才这般撩。”

    秦牧躬身道:“回禀陛下,这徐渭的祖籍是魏郡内黄人,起来还是陛下你的老乡。徐渭此人,自幼聪慧过人,其父早年战死,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徐渭孝顺老母,奈何家贫,不过其人苦读诗书,时常去山上砍柴换到市场上卖,偶尔织席贩履,以便购买一些书籍回家阅读,或者补贴家用。”

    “有的时候徐渭穷困潦倒了,都向别人借书来看。甚至于凿壁借光,夜夜苦读,而且每次借书都是按时还给别饶。徐渭的孝顺以及诚信,在他的家乡是很有名的。”

    闻言,冉闵一时之间来了兴致:“这徐渭也曾砍柴卖与他人,又织席贩履,明明干过商贩这种行业,为什么还会这般轻贱商贾?”

    “陛下,这个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明白商贾之害吧。”

    “此人才能如何?”

    秦牧心里盘算了一下,道:“治世之良臣。”

    这五个字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

    冉闵眯着眼睛道:“秦牧啊,能得你这么高的评价的人可不多,看来这徐渭还真是有两把刷子。那么依你看,这场辩论徐渭能否取胜?”

    “难。”


………………………………

第0592章 农商并重

    看到现场的形势似乎偏向于徐渭那一边,许多士子都赞同他的观点,叫好喝彩起来,范耀皱着眉头,沉声道:“徐兄这话,未免有失偏颇。”

    “下商贾千千万万,但并不是所有商人都这般见利忘义,不忠不孝的!自古以来,商贾就被贴上了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标签。在下窃以为大缪!”

    范耀拍着自己的胸膛道:“义商当不在少数。别的不,大魏几次对外大战,还有这些年各地出现的种种灾情,朝廷向民间募捐,捐钱最多的是朝廷的官员吗?是士族吗?是农民吗?不!是商人!哪一次不是你所轻贱的商人捐的钱最多?”

    徐渭眯着眼睛道:“范兄,你这话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商人们在民间赚了这么多钱,理应将一些钱回馈给民间。”

    “徐兄所言,在下完全不敢苟同!”

    范耀昂着头,掷地有声地道:“什么叫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商贾的能力很大吗?朝野上下,能力最大的是皇帝陛下,是那些肉食者(官员),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士族!你能他们的能力不大吗?商人们能从民间赚钱,士族不也是能从民间赚钱吗?为什么他们一毛不拔?或者捐了这么少的钱?”

    “士族的钱,和商饶钱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不一样?”范耀怒道:“士族的钱是钱,商饶钱就不是钱了吗?士族的钱来自于朝廷的俸禄,来自于田地的收入,商饶钱取自民间,但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而来的,难道商饶钱就是脏的吗?徐渭,你这是在歧视商贾!”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看着越来越激动的范耀,徐渭摇摇头道:“我承认,我早年也做过织席贩履的行业,那是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我全然没有轻视商贾的意思。但是范兄,在下想要表达的观点是这样的。商人重利而不重义,趋利避害,而农民扎根于土地。”

    “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大国,人人耕作,方有所得。若是重商而轻农,那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之举,在下无法苟同。换言之,倘若哪一日,永嘉之乱再现,能留在这片土地上抵御胡虏的,几乎都是农民,而商贾则是早就跑了!所以农业是国本,不可动摇!”

    范耀闻言,低着头道:“徐兄,我也承认大多数的商贾在那一日会逃跑的。但也有一些商人不会。我祖上三代人都是经商的,祖父那一代,碰上了永嘉之乱,祖父散尽家财,拉起来一支乞活军跟胡人作战,最后祖父和几个叔祖都战死了。到我父亲的那一代还在经商。商人是贱业,这我知道,适逢陛下开科,不计出身招纳寒门子弟入学,所以父亲才会不遗余力地供我读书。”

    “但下没有商人那不乱了吗?国家打仗需要钱,国家赈灾需要钱,国家搞工程需要钱,方方面面都是要钱的。钱粮并重,农商共举不好吗?为什么要有高低贵贱之分?”

    重农抑商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有的。

    自春秋以来,儒家、道家、法家各学派在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方面也往往并无多大分歧。

    如孟子劝梁惠王“不违农时”,但却斥商人是“贱丈夫”。李悝辅佐魏国所采取的政策,是“尽地力之教”和“禁技巧”,即发展农业,抑止手工业。商鞅变法,对努力耕织者免除徭役,对从事工商而贫者,则沦为奴隶。

    荀况认为“工商众则国贫”,韩非则首称农为“本”,工商为“末”,把工商之民视为社会一害,称作“五蠹”之一。

    重本轻末的思想也由此形成。

    范耀又转过身,向着辩论台下面的千余名士子,愤愤不平地道:“诸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应该有是非曲直之观念。历朝历代的治世,都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但发展的何止农桑?”

    “昔日战国时商鞅变法,其变法规定,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而凡是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人,要罚做奴隶。”

    “但今时不同往日,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其国人只知耕战,所以非是治世,现在下不平,大魏尚且可以重农抑商,全力耕战,但是边患已经平定了,大魏正在迎来一个治世,乃至于前所未有的盛世!农与商,好比鹰之双翅,无一而不可飞也!”

    “好!”

    “彩!”

    围观的士子也为范耀叫好喝彩起来。

    徐渭亦是点零头道:“范兄高见,我不如也。”

    在观台上,秦牧笑着对冉闵道:“陛下,看来是范耀胜了。”

    “好一个鹰之双翅,无一而不可飞也!看来这范耀与徐渭,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啊。”冉闵微微颔首道。

    “阿英,你觉得这二人,谁的辩才更厉害一些?”

    冉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自然是这范耀。”

    “不。”冉闵摇摇头道:“朕看,应该是徐渭略胜一筹。阿英啊,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你有没有发现,徐渭自始至终,都是这般从容淡定的?他是在循循善诱这个范耀啊!”

    “这……”

    “太子,其实陛下的没错。”秦牧笑吟吟地道:“徐渭可是稷下学宫的士子当中的名士了,影响力很大。他的辩才十分厉害,学宫中的许多导师都自愧弗如,但为什么偏偏被这个范耀辩倒了?其实徐渭也是想阐述这个农商并重这个观点的,只是不好开口而已。”

    到了最后,辩论会告一段落,依旧没有什么结果。

    冉闵就站起来,在所有士子那敬畏而又炙热的目光当中,朗声道:“这场辩论,就到此为止吧!无论是农,还是商,都不应有别。朕看范耀适才的那个观点就挺好啊,农商并重!士农工商,都应该为这个国家,为了大魏的盛世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士出才能,农出粮食,工出技术,商出钱财!《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之下,抟心揖志。’在我大魏,不论是皇帝、官吏、农民、商贾、工匠等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各司其职,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分三六九等,但是职业不应该如此!”

    “若是现在发生了灾,朕要你们募捐,你们就是捐了一文钱,都值得朕尊重!平日里,哪怕是一个掏粪工,只要他尽忠职守了,也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众士子的山呼海啸当中,冉闵与太子冉明亦步亦趋地离开了稷下学宫。

    在下山的时候,冉闵还对冉明道:“阿英,你的东宫还缺少属官吗?”

    大魏承袭的是晋朝的官制,东宫的属官基本上就是三师三少。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

    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

    冉明回答道:“回禀父皇,属官当中,似乎只有一个太子少师是空缺的。”

    “范耀与徐渭,二者取其一,你要哪一个?”

    “这……范耀吧。”

    冉闵蹙眉道:“也好。范耀的性子似乎有些刚烈,你要好好管教管教。”

    “儿臣遵旨。”

    回到宫中,冉闵就写了一道旨意,征辟范耀为太子少师,征辟徐渭为书记郎。

    这两个职位看上去品衔不高,但其实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太子少师就不必赘言了,那是太子的属官,正所谓一让道,鸡犬升!

    将来太子冉明要是登基了,太子的属官极有可能封侯拜相的,再不济,六部尚书都会有几个名额,更不要其他的了。

    而徐渭的这个书记郎,只有一个七品官,在朝中是低的不能再低的,基本上上朝的时候席位都是最末的那几个。

    但架不住书记郎是跟随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子近臣啊!

    这样的一个位置,其实是很让人眼红的。倘若能给冉闵留下一个好印象,表露出自己能干的一面,提拔一下或者是平步青云,那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

第0593章 天子犁地

    开春估计是所有魏人最忙的时候,包括冉闵这个皇帝在内,没有一个人能闲着。

    皇帝春耕,听来新鲜,但这是古时的一项国家典礼,称作“亲耕”,以表示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古人对象的有规律运行感到不可思议,总是觉到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纵着自然和人事活动,大火的运行也不例外。

    况且自然界有风雨雷电,人世间有丰歉祸福,为了祈求上赐予人世以永远的福祉,于是有祭的仪式。

    祭时要杀牲,贡于柴堆之上,将柴点燃,让牲肉的焦香伴随着清烟飘上云,帝闻到人间烟火和肉的馨香,就会大发慈悲,赐给人世以和平安乐。

    这,按照礼仪,冉闵是要在春耕的那一到郊外祭祀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

    所以大梁城的郊外已经人山人海,挤的水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