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他辞官归隐是被迫的?”

    李嵩苦笑着道:“正是如此。好不容易做到郡守的位置,主政一方,又没到花甲之年,那位郡守大人怎么舍得辞官归隐?当他上任后,被吴郡的士族抵触,虽然这位杨郡守做了许多努力,试图跟这些江东士族对抗,但是很不幸的,都一一失败了。”

    “随后这位杨郡守就遭到了弹劾。士族鼓动十里八乡的百姓上书,给朝廷上万民书,弹劾这位杨郡守,还在他的家中发现大量的金银玉器,这分明是诬陷!臣当时就在富春县担任县令,所以知道这位杨郡守的为人。”

    “他辞官归隐还是好的,诸如江东六郡当中,朝廷派下来十几个郡守,有的被迫辞官,有的因诬告而自杀,有的因诬告而被处死,有的因诬告而下狱了!甚至有的郡守,竟然被刺杀了!”

    听说了这个事情,冉闵的心里很愤怒。

    冉闵认为中原的士族建立坞堡,大量豢养私兵、奴婢,这已经够可恶的了,没想到江东的士族门阀更加不堪,真是让冉闵深恶痛绝!

    但是,让冉闵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日,郡守李嵩就在府中服毒自尽了。

    说是自尽,其实冉闵的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分明是被谋杀了!

    冉闵怒了,后果很严重!

    当冉闵得知李嵩的死讯之后,顿时让锦衣卫搜集各种证据,最后将犯事的士族通通关到大牢里,等候发落。而冉闵这么做的后果,竟然招致了吴郡百姓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冉闵上万民书,请求释放这些“无辜”的士人。

    但冉闵根本不吃这一套!

    民乱,在冉闵看来一点都不可怕,他旋即就派出军队去镇压了,把闹事的百姓都抓起来,一个都不放过。

    正好,迁往辽东的百姓还能再多一些呢。

    饶是如此,看到百姓们的游行示威,冉闵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这些百姓目不识丁,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被士族愚弄的,被鼓动起来的。这些士族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淳朴的,更是蒙昧的,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花花肠子,但是一旦被有心人怂恿起来,那将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

    为此,冉闵只能选择把这股不安全而又不稳定的因素彻底扼杀在摇篮中!


………………………………

第0641章 刑场

    吴县的南门外的刑场上,此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成千上万的百姓将整个偌大的刑场附近围得水泄不通的。

    别以为古代的刑场都是菜市口。

    菜市口作为刑场是清朝才开始的,不过在“市场”上公开对死囚犯处刑,历史也很悠久了。

    《礼记》里就有“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比较著名的,汉景帝杀晁错是让他“朝服斩于市”,唐长安西市里有一棵独柳树,树下是经常处斩犯人的地方。

    而大魏帝国基本上继承了华夏的传统,刑场的话是在南门外。

    为什么选在南门外?

    古人认为被处死的犯人死后怨念不散,称之为“阴魂”。在五行上属于阴气。

    而南向的地点由于处于向阳面,在五行上属于“阳盛之地”。

    迷信的古人希望用旺盛的“阳气”冲抵死囚的“阴气”。

    而这个时候,在刑场之上,已经跪着十个死囚。这十个死囚都神色破败不堪,流露出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看上去是很可怜的。

    但得知他们的所作所为之后,围观的老百姓就觉得他们根本不值得同情了。

    在行刑之前,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会复查五次,五次过后,没有发现别的问题,这人犯注定是死路一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的影视剧上经常在刑场上演“刀下留人”的戏码,但不得不说,这类事情放在清朝之前是少之又少的。

    行刑前刀下留人,逃脱一死的案例在历史上还是很多的,尤其以清朝最为集中。

    由皇帝出面亲自下旨“刀下留人”,则是始于宋朝。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闲居在家的陈亮(辛弃疾名词《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陈同甫即为他)与众好友喝酒,酒醉之后发了一次极其作死的酒疯。

    他干了什么呢?

    他与好友竟扮演皇帝上朝,一众人万岁、爱卿的乱叫一气,大笑而散。未料到此事被人告发,陈亮如此忤逆的举动自然被刑部判了死刑。

    此时在位的皇帝是宋孝宗,开明睿智的孝宗在审批陈亮一案时,将其罪归咎于“酒醉”,并且免去了他的死罪,陈亮才幸免于难。

    到了清朝,“刀下留人”的例子越来越多,皇帝法外施恩的次数也与日俱增。

    以电视剧《雍正王朝》为例,在剧中,为了惩治阻挠改革的清流,雍正帝将李绂、陆生楠等清流领袖判处斩立决。

    李绂曾是三王爷允祉的门客,为了救他,三王爷当面苦苦哀求雍正,甚至不惜以王爵相换。

    在行刑的最后关头,雍正帝才拿出了早已写好的圣旨,令儿子宝亲王弘历(乾隆)持旨奔赴法场。

    雍正这一“刀下留人”之举即顾全了三王爷的脸面,又让弘历收获了清流的人心,增强了其威望,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对犯人“刀下留人”是帝王的一种驭下权术。

    此时的死刑,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外,更不如说是一种威慑。特别是对于那些罪不至诛的犯人,已判死刑而又“刀下留人”就有了一层微妙的政治含义。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生杀大权虽然掌握在皇权手中,但还是有一套管理国家的律法。具有人性化律法的朝代当属宋朝了。

    宋朝对司法审查制度非常之严格,凡是被判了斩刑的人,只需行刑之前喊冤,这斩刑就得马上间断。

    而且,立马换别的官员重审此案,正本的主审官有必要逃避。为了防止无限喊冤,规定每人最多只能喊三次。

    要是有人故意捣乱来为犯人鸣冤,那么他就会跟犯人一起受到处罚。要是犯人真的是受冤的。那么,犯人就会有生存的机会。

    其他朝代则不会像宋朝这么人性化,律法森严。

    比如隋朝死刑复查三次,唐朝死刑复查五次,一旦核准死刑,不会更改!

    而此时此刻,刑场上的监斩官不是别人,正是冉闵身边的书记郎徐渭,而副监斩官是吴县的县令。

    “大人,时候到了。”站在一侧的县令颤巍巍地道。

    徐渭点了点头,望着高悬在空中的太阳,再看到日晷上的时间,确定是这个时候没错了。

    这日晷可是古代的标准钟表,不会出太大的差错,至少在时辰上是不会出错的(假的)。

    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的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它底座通常呈圆形,外围一圈刻上时间,并在圆心立起一根棍子。当太阳照射到日晷上时,圆心棍子的影子就对应了底座的时间。

    这样的方法看似没毛病,但是根本不怎么管用,时间上的误差还是有的。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都习以为常了,就像后来的华夏人习惯了“BJ时间”一样。

    “验明正身!”

    随着徐渭的一声令下,人群里顿时骚动起来,而就有十个衙役上去,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那十个死囚的样貌,再看看手中的画像,确认无误之后,都向徐渭打报告了。

    有不知情的百姓就询问了。

    “官府这是要杀的什么人?”

    “嗨!兄台你是刚刚过来看热闹的吧?吴县出了天大的事情!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昨日郡守大人在府中服毒自尽了,城内一下子就乱套了!据说是因为赋税的账目不对,官商勾结,致使官府能够上交的赋税大打折扣!”

    “巡视到吴县的皇帝陛下龙颜大怒,下令严查!这锦衣卫的能力谁不知道啊?这一查之下,一百零三个人要处斩,其家眷都要通通流放到辽东去垦荒。还有那些牵涉其中的官员,就算不死,也都被罢官流放,永不录用。商贾们也都被抄家了,被发配到辽东屯边去了。”

    “这么说朝廷要一口气杀掉一百多个人啊!”那个不知情的年轻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谁说不是呢?”

    “赋税这一块,那是犯了朝廷的大忌,犯了陛下的大忌!看到这一百零三个即将处斩的人没有?其中一大半,都是江东本土的士族子弟,不少都是吴郡当地的官吏。”

    “嚯!朝廷一口气处死这么多的官吏,那吴郡岂不是乱套了?”

    “你想多了。大魏的官吏何其多也,人才何其多也?那根本是杀不尽的,他们被处死了,就会有别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不管这些百姓在底下如何议论纷纷,午时三刻一到,作为监斩官的徐渭就把手中的令箭一扔,朗声道:“行刑!”

    刽子手们顿时把鬼头刀握紧了,喝了一口酒,又含着酒水喷在刀身上,擦拭了一下,接着摁着犯人的脑袋,一下子就砍了下去!

    “啊啊!”惨叫声不绝于耳。

    有的鬼头刀比较锋利,或者刽子手的技术比较好,能够很利索地把死囚的头颅砍下来让他们身首异处。而有的刽子手则是差劲一点,砍了一刀没死,再砍一刀,把死囚折磨得死去活来的。

    这血淋淋的一幕让徐渭感到一阵的反胃,很不适应,但他还是生生的忍住了。

    紧接着,又有十个人犯被押上了刑场,被接着砍头。

    那些已经身首异处的尸体被抬了下去,死刑依旧在进行中。

    血液,或者干涸或者新鲜的血液在刑场上流淌着,混杂在一起,黄白之物都渗入了土壤当中,让人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被处死的犯人当中,还有比较嚣张的,譬如这一位吴中朱氏的子弟。

    “暴魏无道!暴君临朝,天下迟早有一天重归司马氏!你们这些冉贼的鹰犬都将不得好死!我等着那一日!等着那一日!哈哈哈哈!不得好死!你们都不得好死!……”

    徐渭怒了,起身道:“杀!杀了他!”

    死到临头了,竟然还敢在这里妖言惑众,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这厮很快就被砍死了。而且为了报复他,那个刽子手还特地砍了四刀才砍死他的。


………………………………

第0642章 上品无寒门

    在刑场上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有很多百姓都忍不住吐了。尤其是那些犯人的死状,更是让他们感到头皮发麻。

    那一位辱骂朝廷,辱骂冉闵的死刑犯被眼尖的人认了出来。

    “啊!他不是咱们吴郡朱氏的公子朱曦吗?他爹可是朱氏的家主朱焘啊,在江东一带有着极高的声望,曾任东晋的散骑常侍、豫章郡丞的,虽然在大魏灭晋之后便挂印而去,但我记得这位朱曦公子,可是在曲阿担任县令一职的,怎么连他都被斩首了?”

    “咦,还真是啊!朱曦这是犯了什么事?”

    “据说是在任期间结党营私,贪墨公款,并怂恿商户不准向官府纳税的。这朱曦是犯了此次官商勾结的事儿,莫说是朱焘了,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只怕朱曦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据说这朱曦还跟李嵩大人的死有关,极有可能是朱曦指使人下毒害死了李郡守!”

    “什么?那这狗贼还真是罪该万死!”

    对于朝廷敢于处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