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冉闵云淡风轻地笑了笑,并不与徐渭争论这个。

    冉闵又指着海的另一面说道:“朕已经把天下都征服了,但天下之大,不只是大魏一家。等待着朕征服的,就是这星辰大海!王平。”

    “臣在!”王平跟随冉闵出巡了,因为这一路要走陆路,也要走水路,少不了这些水师的保驾护航。

    “你敢在大海上搏斗吗?”

    “有何不敢?”

    “好!”

    冉闵微微颔首道:“朕早就命令船舶司建造更大更为坚固的舰船了,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回去之后,朕打算从水师当中抽取部分悍勇之士,替朕东渡大海,替朕下西洋!”

    接着,冉闵又带着一群臣子跑到码头上,看着正在卸载货物的形形色色的人,心神一时之间有些恍惚了。

    来到番禺乃至于广州经商的外邦人不少,有占婆人,有真腊人,有扶南人,有马来人,有古泰人,甚至于还有一些来自西方的波斯人!

    对此,冉闵又对广州当地的刺史、郡守、县令们语重心长地交代了一番,让他们在当地建设港口,重点发展商业,重点发展航海事业,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冉闵要在整个西洋构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冉闵的野心很大,他知道,想要国家迅速富裕起来,自己的钱袋子必须鼓起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本土的丝绸、茶叶、瓷器之类的奢侈品,去换取外邦人的真金白银!


………………………………

第0658章 徙南方士族于大梁

    离开番禺,离开广州之后,冉闵的出巡队伍又继续北上,踏上了返回大梁的归途。

    在经过零陵的时候,冉闵又带着缅怀先祖之情,亲自去祭奠上古先贤大舜。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三十九年,他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

    舜在位期间,修善律法,确立官职,制定仪礼,体恤民情,教化万民,友善诸部,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开疆扩土。在他的英明统治下,政治清明,选贤用能,四海咸服,府库充盈,人们欣欣向荣,华夏联盟高速发展,人口不断扩充。

    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影响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以孝感动天著称,所以舜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象征典范。

    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

    当然了,冉闵对于舜的孝行其实是并不推崇的。

    相传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

    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后来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

    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

    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

    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

    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

    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这分明是“愚孝”!

    在冉闵看来,自己若是大舜,这样的父母早就不认了,这样的弟弟非要活剐了他。

    但正是因为大舜这样的孝行,才更值得冉闵去敬佩他。

    因为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冉闵想要恢复原本的礼乐,改变天下原本礼崩乐坏的风土人情,就必须要做好表率,尊崇上古先贤那是必须的!

    不过让冉闵比较推崇大舜这个上古圣王的,还是他的所作所为,以及对于华夏的偌大贡献。

    舜统治期间广施仁政,颁布了统一法律,选取贤才共同治理天下,平定水患,教导万民礼仪,团结诸侯部落,凝聚了华夏民族,在这一点上,大舜可谓是功不可没的。

    回到大梁之后,冉闵随后就召开了大朝会,把都城之内七品以上的大臣都找过来商讨国事。

    “诸卿,朕此番南巡,历时一年,受益匪浅啊。朕看到了帝国现在的不足之处,弊端甚多,必须要及时纠正过来。”

    冉闵淡淡的道:“兵部尚书朗肃何在?”

    “臣在!”朗肃立马就站出来。

    冉闵沉声道:“自我大魏立国以来,自朕称帝以来,每每派兵剿灭国内的水寇、土匪,破山寨上千,破水寨数百,杀贼数万,得到人口几十万。人口于国来说,是莫大的资源。朕此番南巡,在吴县遭遇叛军和太湖水贼的围攻,若非事先察觉,有了周全的准备,可能朕已经丧命于江东了!”

    群臣都不禁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堂堂的大魏天子,竟然在自己的地盘上遇袭,险些丧命。

    这若是一般的刺杀还好说,毕竟天底下的野心家和狂徒不计其数,可这是数万人的反叛,数万人对于皇帝的围攻,这真是让大臣们感到后怕不已!

    倘若冉闵真的死在了江东,死在了吴县,不说大魏就会这样灭亡了,但是帝国原本蒸蒸日上的势头必将为之一滞,天下又将陷入大乱。

    继位的冉明能不能收拾好这副烂摊子还很难说。

    “天佑吾皇!”

    尚书令崔皓站出来说道:“陛下,江东的贼人如此猖獗,臣以为这跟扬州刺史以及吴郡当地的守令不无关系,他们责无旁贷。关于陛下在吴县遇袭一事,若非江东当地的守令不作为,焉能有此祸乱?臣认为陛下应该严惩扬州上上下下的官吏,并敦促他们尽快剿灭地方的贼寇,还百姓一片净土!”

    闻言,冉闵点了点头,说道:“扬州当地的守令,其实这不怪他们的不作为,而是他们没有办法作为,之前朝廷也没有办法作为。江东水寇之害,甚于猛虎,必须要尽快消灭南方一带的水寇山贼,以及肃清还在深山里躲藏的晋军残部。”

    “陛下英明!”群臣山呼道。

    “朗肃,朕命你即刻起草一篇檄文,并尽快落实到全国各地。朝廷将出动二十万禁卫军,再加上三万水师,配合当地的郡兵,就从扬州开始,荆州、江州、宁州、广州、益州,每一个郡,每一个县,每一个地方的匪患都要尽快杜绝!”

    “此外,在剿灭贼寇之前,可以发出招抚令。只要贼寇们束手就擒,朝廷可以既往不咎,等他们下山可以做一个良民,能得到普通百姓应得的土地和房屋,一应谷种、农具、耕牛都是少不了他们的。”

    “陛下仁德!”

    冉闵又道:“另外,朕发现江东本土的士族,乃至于荆州、益州、江州、交州等地的士族势力依旧强大,他们盘踞在一个地方数百年,乃至于上千年之久,树大根深,朕深以为害。责令各地士族尽快搬迁到大梁,各地守令必须敦促!政令一下,若有不从者,抄家!灭族!”

    看来冉闵是动了怒气。

    但,关于这个迁徙南方士族到大梁的事情,大臣们又开始分成了正反两派,喋喋不休地争论起来。

    对于这个事情,御史中丞韦謏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冉闵一脸不高兴地询问道。


………………………………

第0659章 无法容忍

    韦謏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昔日秦王嬴政灭六国,也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但秦帝国最后还是灭亡了,亡于六国贵族之手!今日之南方士族,虽不同于往日的六国贵族,但是其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他们世世代代生存在那片土地上,早已故土难离。陛下若是强迫他们迁到大梁,唯恐这些士族心生不满,将来要生祸乱的啊!”

    闻言,冉闵面不改色,没有说话。

    而在一侧的大理寺卿徐机一向跟韦謏不对付,但凡是后者的谏言,他几乎都要对着干,徐机是典型的舔狗,皇帝的舔狗,天生一副“奸臣”的嘴脸!

    徐机顿时出列道:“陛下,臣以为韦謏大人此言差矣!秦实亡于苛政,而非亡于六国贵族也!倘若扶苏继位,秦王朝能够延续下去,或者秦始皇再活个几十年,估计就没项羽、刘邦什么事情了。”

    “徐机,你非要跟我唱反调不可吗?”韦謏的脸色一沉。

    徐机嗤笑了一声说道:“韦謏大人,我这说的可都是实在话。不像你,就喜欢危言耸听!陛下迁徙南方的士族到大梁有什么不好的?别忘了,陛下在灭晋之后,也将司马氏,以及庾氏、王氏、谢氏等这些东晋大姓豪族都迁徙到大梁来的,也没见他们闹出了什么乱子。恰恰相反,这些世家门阀的入驻,反而使得更多的人口涌入大梁,让大梁的工商业变得更加发达起来了!”

    听到这话,韦謏气得咬牙切齿地道:“王谢等家族能跟所有的南方士族相比吗?王、谢、庾、陈、荀等士族,本就是北方的士族,只不过迫于五胡乱华,胡人入侵了这才跟随晋室南迁的,但他们在北方还有一定的根基,重新回到北方,他们一样能生活得很滋润。但是南方的士族就不同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骤然来到北方,来到大梁,只怕会水土不服,继而生出异心啊!”

    “韦謏大人所言,实在荒谬!”徐机冷笑道:“陛下想要迁徙南方士族到大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