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继而生出异心啊!”

    “韦謏大人所言,实在荒谬!”徐机冷笑道:“陛下想要迁徙南方士族到大梁,这才是明智之举!正如韦謏大人适才所言,陛下欲徙南方所有士族于大梁的做法,跟秦始皇昔日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秦始皇这么做,是有着他的切实考虑的。秦灭六国,但是六国的贵族这么多,他秦始皇就算再怎么残暴,都不能全部杀光吧?所以秦始皇选择把六国贵族都迁徙到咸阳,就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视着!”

    “六国贵族的势力十分强大,他们在六国故地威望极高,树大根深,一如今日之南方士族!帝国的南方士族势力强大,他们在本土经营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时常对于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或者干脆就不理不睬了。南方士族在本土,就相当于一个土皇帝,甚至于朝廷派到地方的官吏,在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情况下都会遭受排挤,乃至于暗杀!”

    “试问,这样下去朝廷如何对南方的各州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莫不是还坐视他们这般壮大下去吗?”

    “而且,南方的士族藏私甚多,他们就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人!有这些士族门阀在,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大梁,乃至于整个北方的经济,能让帝国尽快恢复元气,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其实徐机说的没错,他一时之间,竟然把能言善辩的韦謏给辩倒了。

    群臣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都知道,当年秦始皇迁徙六国贵族是个阴谋,但没这个阴谋,咸阳可能会变成死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一统天下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简而言之,就是将分散于天下的六国贵族都迁徙到咸阳。

    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究竟是多少人?

    古时计算人口,往往以“五”为基本单位,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十二万户就是六十万人,但这种算法是针对老百姓的,倘若针对贵族,还得加上他们的亲戚、门人、奴隶等等,加起来恐怕不止六十万。

    不少于六十万的人口迁徙,不止是从甲地迁到乙地那么简单。

    比如,六十万人迁到咸阳后住哪儿,脱离了原来的土地,没有生活来源,以后让他们靠什么生活等等,即便放在现代,也不是简单的事,更何况是在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秦朝。

    这六十万人分散于各地,在当地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杀了他们,残忍就不说了,秦始皇一旦挥起屠刀,必将结怨于天下。

    秦始皇刚一统天下,想的还是如何让天下归心,让天下人心甘情愿的服从并拥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杀肯定不能杀,也就是说,不杀六国贵族,并非秦始皇仁慈,而是时势所迫,既然不能杀,那就留在原地?

    问题是,六国贵族失去了江山,失去了地位,他们能甘心?因此,留在原地肯定不放心。综合下来,六国贵族就成了既不能杀,又不能放弃,仿佛一个烫手的山芋,那么,这些人究竟该怎么处置呢?

    为此,秦始皇肯定征询过大臣们的意见,再加上自己慎重的考虑,如此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想出迁徙,并将之迁到咸阳。

    冉闵认为,秦始皇这么做是基于三点考虑的。

    其一,咸阳是秦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将六国贵族迁到咸阳,便于朝廷监视、控制,倘若有什么不好的苗头,也可以及时处置。

    其二,六国贵族的威望在六国故地,在六国故地,他们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倘若将他们迁到咸阳,就可以将他们从六国故地连根拔起,彻底被切断他们跟六国遗民的联系,从根子上消灭他们作乱的可能,比如老虎拔了牙,再不老实,也只能乖乖忍着了。

    其三,贵族意味着有钱,他们到咸阳后,起码要消费,如此之多的财富流入咸阳,咸阳想不热闹,想不发达都做不到啊。

    一统天下之前,秦都咸阳的人口是25万,一统天下之后,尤其是这次大迁徙完成之后,秦都咸阳的人口一下子飙升到120万!

    冉闵现在的想法,其实与当年刚刚一统天下之时的秦始皇差不多。

    南方的士族太过强大,其树大根深,盘踞在一个地方数百年之久,十几代乃至于几十代人的经营,早已羽翼丰满,根本不受朝廷的控制,对于朝廷颁布的政令那是不理不睬的。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譬如宁州、交州这些地方,名义上归属大魏帝国,但实际上还跟南方的真腊人、占婆人、扶南人眉来眼去的,有的时候一些部落的首领甚至于称王称霸,跟一个自治区差不多。

    他们平时甚至都没有向朝廷上交赋税!

    这是冉闵绝对不能容忍的!

    看着群臣在底下争论不休,冉闵厌烦了,便道:“如若不把这些士族迁徙到大梁,朕干脆就一口气全杀掉吧!”

    “……”

    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韦謏这才苦笑着道:“陛下,您还是把南方的士族都迁徙到大梁来吧。”

    冉闵微微颔首道:“嗯。不过南方的士族人数不少,他们可能还会带来不少的人口。这样吧,尚书省、户部、工部负责统筹此事,兵部配合,大梁城是时候扩建了!朕的预期里,大梁,人口可以容纳二百万人!”

    “陛下,这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崔皓硬着头皮出列道:“国库现在十分宽裕,但是要想把大梁打造成一座可以容纳二百万人生活的城市,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不说,这地方也不够啊。倘若非要这么做,就必须要向外面圈地,把附近几个城镇都占了。”

    冉闵摆了摆手说道:“这些朕都允许了。实在不行,就把房屋都起高一点,鳞次栉比的楼房!”

    “臣遵旨!”


………………………………

第0660章 下西洋

    另外,朕此番南巡还发现了别的问题。”

    冉闵高坐在陛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底下的群臣,朗声道:“北方的直道、驰道,基本上修缮得差不多了,四通八达,利于军用,利于民用。但是南方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不论是官道还是水道,都是年久失修的情况。”

    “朕南巡,若是南方的官道和水道如北方一般发达的话,朕的这次出巡也不会长达一年之久。官道和水道修建好了,利于商业,利于南北商品的相互贸易,此为国之大利也。所以朕准备发五十万劳役,连同各地牢里的囚犯,在南方各地逐步修缮官道,一些山路崎岖的地方也要架桥、铺路,或者建造栈道,大运河也要开凿到南方去,连通南方各个水系支流。”

    “陛下圣明!”

    这是一项又一项巨大的工程,不过以大魏帝国当前的国力,还是可以承受得起的。毕竟冉闵并没有怎样滥用民力,倘若他跟秦始皇一样,又修建万里长城,又建造阿房宫,还派遣军队征辟百越,又修建直道、驰道,动辄几百万劳役的话,估计这个帝国也无法长久。

    冉闵又道:“另外,类似于都江堰、灵渠、郑国渠、鸿沟等灌溉工程,也必须要得到维修。所有工程,由户部拨款,逐步落实,固定劳役的工钱不能少,伙食一定要改善一些,不求顿顿有肉,但是每天每个劳役都必须要吃上半斤肉。”

    “这……”

    崔皓颇为为难地道:“陛下,这恐怕有些困难。陛下您给出的伙食标准实在是太高了,给工钱也就罢了,还要让劳役们每天吃上半斤肉,这几乎是一个普通士卒的伙食标准了。咱们上哪儿去找那么多肉?”

    冉闵挑眉道:“没有猪肉,没有鹅肉,没有狗肉,没有鸡鸭鱼肉,就吃羊肉!塞外的牛羊不是很多吗?过去咱们经常引进塞外的牛驯服了租给农民作为耕牛使用,同样的,这羊也能从塞外进口嘛!”

    “陛下所言极是!”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塞外的胡人善于放牧,牛羊成群,马匹甚多,胡人几乎都是吃着牛肉,吃着羊肉长大的,购买他们的牛羊那是不成问题的。

    更何况,眼下随着安东都护府的建立,那里实际上已经是大魏帝国的土地了,购买他们的牛羊,算不得资金外流。

    冉闵又道:“还有就是,日后朝廷要有固定的劳役。过去的战俘都已经刑满释放了,都放回乡里了,所以再发劳役,工钱和伙食一定要到位,劳役从民间征集,不能强迫他们。优渥的待遇,爱国的宣传,是可以吸引百姓加入劳役的队伍的。为了保证南方各地的工程得到落实,责令,每修建到一个地方,当地百姓每一户人家都必须要派出青壮帮忙,充当劳役。这样的劳役只管三餐,没有工钱。”

    “陛下圣明!”

    这样的方法能让工程的进度更快一些,而且还能减少国库的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崔皓又举一反三道:“陛下,既然陛下想要改善劳役的伙食。臣有一个建议,就是大可不必大老远地运输粮食给这些劳役了。江南是鱼米之乡,除了西南之地较为偏僻,实属不毛之地外,其他地方还是可以的。国库完全可以出钱购买当地百姓或者商贾的鱼米,养活数十万劳役!”

    “好!就照你这个方法去做。”

    冉闵最讨厌的就是群臣在大事上扯皮,罗里吧嗦半天都拿不出一个真章。这些惠民工程,惠民政策,他能依靠自己的威望乾纲独断,迫使群臣同意,但是后世之君恐怕不行了。

    后世之君想要做出任何一件像是这样的事情,不花上三年五载绝对是不行的。

    但冉闵讲究的是效率!

    当然了,操之过急不行,秦帝国就是前车之鉴。

    “除了这些事情,朕还打算在番禺、宝安、海丰等广州沿海一带建立通商口岸,与东南海域各个外邦通商,将本土的茶叶、瓷器和丝绸等商品都推销出去。”

    这个没什么,故而群臣都深表赞同。

    但冉闵接下来所说的一个事情,就让群臣都不敢苟同了。

    “此外,朕还要派出两支船队,一支东渡大海,一支下西洋。宣扬我大魏之国威的同时,与沿途各国建交,同时互通有无,把本土的奢侈品都推销出去。”

    崔皓愣了一下,便询问道:“陛下,不知道这两支船队的规模如何?”

    “在朕的计划之中,东渡和下西洋的船队,船员都要有二万多人,所需工匠、浆手、航海士、军士等都要一应配备。朕已经计算过了,这么庞大的一支船队,所需海船是近三百艘,至于其他的大小船只不可计数。”

    “陛下!万万不可啊!”

    韦謏又跳出来反对道:“这整整四万人的船队,又分东渡大海和下西洋,不知道要消耗国家多少的钱粮,期间要死伤多少的船员,而这仅仅是为了宣扬大魏国威,恐怕于理不合啊!”

    “有何于理不合的?”

    冉闵蹙眉道:“下西洋与东渡大海,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可以宣扬国威。二可以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三可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让更多的外邦商贾进入帝国经商,同时打造出一条海上航线,吸引帝国与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商贾进行贸易往来,一如丝绸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