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冉魏霸业-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梁城外的漳河渡口,此时此刻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在那里围观看热闹,以至于不少的士卒都拉起了警戒线,被坚执锐地负责维持秩序,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冉闵此时此刻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渡口,以迎接凯旋之师的规格,迎接东渡归来的海上健儿们。
两年前,王凌率领二万四千个船员,搭乘海船三百五十一艘,浩浩荡荡地自琅琊台出发,直到现在才返航,平安回到大梁。
不过冉闵早有旨意在先,一年之后,不管王凌有没有发现新大陆,有没有找到番薯、土豆、玉米这三样农作物,他们都必须要返航。
冉闵的心情很是复杂,时而激动,时而空虚,患得患失。
王凌的船队终于出现了,不过只有二十五艘破破旧旧的海船!
冉闵的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他们在海上出现了什么意外?
当王凌走下船的时候,冉闵就亲自迎接上去。
“臣王凌,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见到冉闵摆出这种架势迎接自己,王凌感激的无以复加,痛哭流涕,直接就给冉闵跪下了。
冉闵把王凌扶了起来,叹气道:“王凌,你辛苦了。”
“陛下,臣不辛苦。能为陛下开拓海外,能为帝国开拓海外,能为华夏开拓海外,是臣的荣幸,何来辛苦之说?”
冉闵微微颔首道:“此番东渡大海,你可有什么收获?为何跟随你出航的船队就回来这么点人?”
王凌闻言,作揖道:“回禀陛下,船队在海上遭遇了海啸、飓风、暴风雨、海兽,都折损了不少的人和海船。还在新大陆上面与土著人作战,也死了一些士卒。之所以回来的就这么点人,是因为臣按照了陛下你的嘱咐,命部分将士在新大陆上面暂时定居下来,打造港口和灯塔。”
“噢?你真的发现新大陆了吗?”冉闵顿时喜形于色。
“是的。而且臣发现的新大陆,不止一个,而是两个!就跟陛下你两年前跟臣说过的一样,在大海之东,有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新大陆,还有一个叫做美洲的大陆!臣的船队都到达那里了!”
冉闵顿时欣喜若狂,抓着王凌的手说道:“那玉米、番薯和土豆你都带回来了吗?”
“是的。臣还把这三样农作物的种子都带回来了,还自己培育了一些呢!”
王凌随后就让人把一个又一个的箩筐抬下来,箩筐上面放置的,果然是玉米、番薯和土豆!
冉闵抓起了一根玉米棒,笑着道:“太好了!这下子我大魏将再无灾荒之忧矣!”
冉闵自己十分清楚,这三样农作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古代的盛世,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
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清廷御用文人和满清遗老吹嘘出来的。清朝十二帝,民间反清复明的斗争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为何这中间就不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呢?
无非就是很多百姓都还没到饿死的地步,还能混口饭吃!
而这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就是这土豆、玉米和番薯的引入,好歹这些东西都能吃,还容易生长。
于是冉闵就当即决定,先在大梁附近找几个村庄试验,效果很好的话,就直接在全国各地都推行玉米、番薯、土豆这三种农作物,实在是碰上了了不得的天灾,吃这种农作物至少还能活下去啊!
冉闵又封赏了王凌等人一番,并着手准备第二次东渡大海的事情。
………………………………
第0682章 开科取士
奉天殿。
随着中车府令刘治宣号一声“上朝”,早就等候在殿外的文武百官便都井然有序,低眉顺眼地进入奉天殿。
而冉闵已经坐在了龙椅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群臣。
此时并不如后世明清时期那般严苛,礼制森严,皇帝垂拱而治,是要依靠士大夫们共治天下的。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礼贤下士”之风,君主对待大臣,在朝议的时候一般都是对席而坐,坐而论道的。只不过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任用儒家之礼制,故而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儒生们往往都提倡大臣们站着上朝,而君主要坐着。
冉闵恢复了古代华夏的礼乐,自然不会拘泥于这种俗礼。
一般来说,大魏帝国的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还是要下跪的,简单的朝会是要站着的,但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
“坐!”
随着冉闵挥了挥手,群臣就都按照职务的高低,依次有序地坐到蒲团上,正襟危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还是行了一礼,磕头下来。
“免礼!”
“谢陛下!”
等到群臣都站好,冉闵这才淡淡的开腔道:“诸卿,近日朕微服私访,发现了帝国官僚体系中存在着一些弊病,已经不得不更改的弊病!”
“帝国之广袤,亘古未有,所以疆域如此辽阔,城池、人口如此之多,便需要许多的官吏去治理。我大魏人才辈出,有能者多如过江之鲫,但是朕发现,许多官吏都是有才无德,经年之间,都不知不觉地成了贪官污吏!再加上帝国扩张的势头如此之迅猛,依靠现有的官吏或者朝廷所储备的人才,显然是不够用了。”
“不知道陛下打算怎么做?”崔皓已经猜到了冉闵要干嘛了,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询问出来了。
冉闵微微颔首道:“国子监和稷下学宫是我大魏帝国的最高学府,从这两所学院出来的学子,基本上都在朝中或者地方担任官吏。朝中大臣,或者各地的官员每年都会举荐一些人才,但是其举荐的孝廉,究竟有无真才实学,这个朕不甚清楚,朝廷也不甚清楚。”
“可以说,汉代以来的察举制,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用于大魏当前的形势了!”
一听说冉闵要改革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许多士族出身的大臣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冉闵随后就说道:“朕欲创立‘科举制’,开科取士,以取代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陛下,不知道这科举制有何可取之处?”
“科举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常设的科目有帖经、墨义、诗赋、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考又分为四级:乡试、解试、省试和殿试。乡试于郡中举行,解试于州中举行,省试由礼部和吏部操持,殿试则是由朕亲自把关。”
“通过乡试的称之为秀才,通过解试的称之为举人,通过省试的称之为进士,通过殿试的,可得出状元、探花、榜眼三等。此外,朕还打算设置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基本上与科举相同。”
群臣闻言,都吓坏了。
御史中丞韦謏连忙起身道:“陛下,臣以为在全国上下推行这种科举制,难度不小。而且自九品中正制确立以来,士人们无不称颂,陛下骤然推出科举制,开科取士,唯恐民心不服啊。”
“哼,何谓民心?朕看是士人之心吧?”冉闵撇了撇嘴道:“朕承认,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有其可取之处,但槽点甚多,适用于当时,而不适用于当下!咱们应该与时俱进才对啊!”
大理寺卿徐机虽是士族出身,但他是铁杆的帝党,一直是冉闵的狗腿子一般的存在,现在听见冉闵这么说,顿时站了出来。
“陛下所言极是!昔日汉代之察举制,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是因为人才多出自世家门阀,寒门子弟不是全都没有才学,只是太少了,所以历朝历代之官吏,多出自世家。但现在不一样了,陛下在各地行办官学十几年之久,培育出的学子不知凡几,其中士族也有,寒门也有,他们都处于民间,做着各行各业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才能都不应该被埋没!”
听到徐机掷地有声的话语,冉闵赞赏地看了他一眼。
冉闵其实早就想把科举制推行出来了,但十多年来,他一直隐忍不发,只是在各地行办官学,吸收大量的寒门子弟入学,以此来跟士族门阀们对抗。
官学,其实就是科举制的基础。
华夏历朝历代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一直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思想还是“以人为本”的。
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
上贡到王的贤士,由王亲自考试,内容是射箭。
在周代以前的社会中,只有统治集团家族的成员才有可能接受教育而成为知识分子,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主要由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所世袭领有,具体表现就是周代的“世卿世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有某种举荐选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范围。举荐选拔超越世袭血缘关系的罗网而登上高位的只能是极其偶然的例外。
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卿世禄之制被严重破坏,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通过举荐、考核而选拔登进人才的情况越来越多。
由举荐考核而任用(以及按劳绩提升)的官僚制度逐渐产生。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面的扩大更加速了这一过程。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高祖十一年(前197年)刘邦下诏命令各级臣下举荐贤才,形成后世乡贡的最初形态。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十五年(前165年)又两次下诏命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对被举荐者采用策问的方式进行考试。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科,称为“孝廉”。
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东汉时为了避讳刘秀而改成“茂才”。
汉代各科察举都要通过朝廷考试。但是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区别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
考试在察举中并不重要,举荐是决定性的。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察举并不是两汉仕进的最大渠道。
从汉初以来”任子“、“赀选”、皇帝和各级官僚的直接辟召仍然进行。一般士人往往时先征辟为州郡吏员,才由上司向中央察举为秀才、孝廉等等。
但是,一般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冉闵决定在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