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闵叹了口气道:“我就是怕你觉得委屈。婵儿妹妹,请你放心,我回去后一定会备足了彩礼,以平妻的规格迎娶你过门的。”

    “大都督不必如此。”黄月婵摇了摇头说道,“大都督,你听过凤求凰吗?”

    “这……没有。凤求凰这首曲子不是已经失传了吗?”

    “不,其实它还有残篇,现在的凤求凰,是我修改过的,若是大都督不嫌弃的话,婵儿想给你弹奏一曲凤求凰。”

    “好,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这一个上午,石闵都在聆听黄月婵所弹奏的曲子,偶尔交流一下音律上的事情,倒是不会太无聊。

    黄月婵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如蔡文姬一般的才女。能娶到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倒是不失为一种幸事。

    石闵享受了这一刻难得的安详,不过他终究是很忙的,在黄府用过午膳之后,石闵便回到军营,继续操练士卒的事情。

    会盟诸侯,讨伐石宣的叛军的日子越来越近,石闵一直都没敢离开军营,吃住都是与将士们一起的,同甘共苦,这使得他赢得了许多将士的拥戴。

    公元342年开春,蒲洪、姚弋仲、刘显、王伏都等二十一路诸侯奉旨讨贼,会盟于襄国的观雀台。

    各路诸侯所带的兵马大不一样,多的三万,少的几千多,加起来都超过了三十万之巨。再加上原来石闵麾下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其他,诸如石斌、石鉴、石遵、李农等人的部众,聚集于襄国的兵力,多达六十万!

    趁着这灾荒之年,各地的军阀们都在招兵买马,能拥有这么多的兵力,其实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联军的兵马这么多,却不可能全部出动的,这一切还需要石虎自己的调度。

    而那二十一路诸侯,其实除了姚弋仲、蒲洪、刘显等这些原本就拥兵自重的各族军阀之外,各地的刺史、郡守都有,只不过他们的兵力有限,比不上本就拥兵十几万的大军阀而已。

    现在,整个大赵国的人口不过一千八百多万,当兵打仗的却有那么多人,不得不说,乱世的残酷性,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胡人们害怕汉人得势,又自恃自己的铁骑厉害,故而很少征召汉人入伍的。
………………………………

第0136章 延津之战

    公元前342年二月初,石虎会盟二十一路诸侯于襄国的观雀台,饮宴过后,颁布讨伐逆贼石宣的诏书,诏书中列举石宣的十大罪状,罄竹难书,诸侯皆愤慨。

    石虎拜石闵为大司马、讨贼大都督,节制诸军,负责平定叛乱之事。

    二十一路诸侯近三十万之军,再加上石闵原有的部众和其他将领的兵马,接近六十万,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和防止一些突发状况,石虎留下了其中的二十万之众,只给四十万人马石闵,后者欣然接受。

    二月四日,石闵率军出击,与石宣亲率的叛军在延津遭遇,双方隔着一条延水进行大战。

    “杀啊!”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号称“八十万”兵马的叛军处于防守的劣势,而仅仅只有四十万军队的官军却处于上风,属于进攻的一方。

    官军的将士们在己方的投石机、床弩、箭雨等杀伤力极强的重武器的掩护之下,通过搭设浮桥,或者撑船的方式渡河作战。

    为了击退来犯的官军,叛军那边严阵以待,修筑了壁垒,放射火箭,焚毁了浮桥、船只。整个河面,一片火海,被火箭烧到的官军将士们哀嚎着,钻到了水底,被活活地淹死。

    交战了一日,官军未能强渡延水,在丢下了近万具尸体之后,官军随之鸣金收兵。

    石闵击鼓聚将。

    “诸位,强渡延水,我军必损失惨重。对面的叛军已经在沿岸建造壁垒,搭设工事,严阵以待,还好事前,我已经命人打探过延水之深浅,在延水一角有一个浅滩,兵马可直接渡河!今日一战,叛军必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我军不会夜袭,也不能确定我军会从何处夜袭。故而这个时候发动夜袭,是为最好之战机也。”

    这时,姚弋仲站出来道:“请大都督下令,末将无从遵从!”

    “好!姚弋仲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精锐步骑五万,抢先渡过延水,占据险要之地,拖住敌军!”

    “诺!”

    石闵又道:“其余诸军,在大战打响之后,当从沿岸发动渡河作战!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

    “遵命!”

    子时,姚弋仲率领的五万精锐步骑便举起火把,趁机渡过延水。对面负责防守的叛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如其来的官军所破,彻底登陆,叛军大败,纷纷四散而逃。

    官军的铁骑是得势不饶人的,在姚弋仲的号令之下,数万骑卒挥着嗜血的斩马剑,肆无忌惮地屠戮着到处逃窜的叛军将士。这些叛军将士压根儿就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好多都是刚刚拿起武器,没有经过什么系统的训练的新兵蛋子。

    这些新兵能打顺风仗,壮大声势,但是碰上逆风的战事,便一击即溃,溃败之势是无可挽回的。

    “姚弋仲那里已经渡河了!”看见对岸亮起的火龙一般的火光,石闵心下大定。

    接下来,在石闵的号令之下,官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对岸的叛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仓促之间的袭击,叛军根本反应过来,就算将领们反应过来了,想要发号施令,但是碰上了一面倒的屠杀的士卒们根本不听使唤,丢盔卸甲,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不到半个时辰,石闵便率着军队全部渡河,乘胜追击,冲击对面的叛军大营。

    “撤!快撤!”石宣自知大势已去,不敢再在这里驻足了,于是慌乱之下,便带着数百骑狼狈地往南方逃去。

    这个时候,正规军与杂牌军的战力就凸显出来了。

    在石闵的号令之下,几十万的官军长驱直入,一路追杀溃逃的叛军将士,但凡是没有跪下来投降的,甚至是晚了一步,统统被赶尽杀绝。乃至于一些已经跪地求饶的,碰上了残忍嗜血的胡人骑兵,都会被砍掉了项上人头,死状凄惨。

    石闵打手一挥道:“传令下去!投降不杀!”

    “大都督有令!投降不杀!”

    “大都督有令!投降不杀!”石闵的命令被迅速地传达下去。

    一些杀得兴起的胡人骑兵,碍于石闵立下的严酷的军法,都没敢再动手随便杀死降卒。

    石闵之治军,有多么的铁面无私,大家没看见过也听说过,没必要为了一时之快,把自己的性命都丢了。

    经过了一夜的追杀,叛军伏尸数十里,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蒲洪不由得捋须笑着道:“哈哈哈哈!这一仗打得真是痛快!想我蒲洪戎马半生,打了几十年的仗,却从未打过如此顺利的仗!兵锋所至,势如破竹啊!”

    “是啊。”在一侧的姚弋仲微微颔首道,“叛军号称有八十万人马,其实不过四五十万的老弱病残,不堪一击。这还有赖于大都督你的战术得当,用兵如神啊!大军还没开进延水,大都督便找好了从延水渡河作战的位置,岂非料事如神乎?”

    “大都督用兵如神,末将拜服!”在场的将领都无不向石闵行了一礼,表示心悦诚服。

    石闵摆了摆手道:“这一战的胜利,大家都是有汗马功劳的,非我石闵一人之功也。”

    说真的,对于能打赢这场延津之战,石闵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对于自己能对叛军战而胜之是深信不疑的。

    别的不说,叛军里面真正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士卒不多,绝大多数还是刚刚被拉了壮丁,被迫参战的老百姓。

    能击败这些乌合之众,石闵的心里压根儿就没有多大的成就感。

    没错,延津之战的规模很大,参战的兵力达到七十万以上,但是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

    石闵麾下的军队,一半以上都是经过大战的老卒、锐士,战斗力十分的强悍,故而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日之内大破叛军,这一点都不足为奇。

    而且在战前,石闵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早已命人打探好襄国到邺城一些地方,极有可能爆发大战的位置。诸如一些偏僻的小道,一些浅滩,石闵都了如指掌,叛军拿什么跟他斗?

    这时,姚弋仲起身道:“大都督,眼下的延津之战,我军毙敌八万余,但仍有二十余万的降卒该作何处理?”

    闻言,众将都面面相觑。

    按照赵军以前的惯例,对于降卒一般都是杀掉的。可是在大战的时候,石闵曾经说过“投降不杀”,这可不好反悔,不然就跟当年的白起坑杀几十万的赵军降卒一般。

    石闵对此早有了计较,于是挥了挥手道:“此战,是为平叛之战,只诛首恶,附逆者皆可宽大处理。这些士卒只是被逆贼石宣挟持的普通百姓,并非是真心想附逆的,本都督当上奏大王,请求宽大处理。”

    “这……”

    姚弋仲又道:“大都督,这恐怕不好。二十余万的降卒不方便管理,而且军中的粮秣所剩无多,眼下摆在咱们面前的,还有邯郸、武安、邺城等易守难攻的城池,一时之间,只怕难以攻城掠地,直取邺城!若是战事僵持下去,对我军是极为不利的呀。”

    石闵沉声道:“此事我会亲自向大王陈情的。二十余万的降卒背后,是二十余万个家庭,怎能说杀就杀?此番的平叛之战,本就是在内耗我大赵国的国力,将他们全杀了,日后朝廷拿什么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

第0137章 只诛首恶

    在延津之战的捷报传来的同时,石闵的一本奏牍随之摆到了石虎的桌案上,供其阅览。

    首战告捷,即大败了叛军,几乎将叛军主力消灭殆尽了,石虎不由得大喜过望,但是石闵从前线传回来的奏牍,却让石虎的眉头一皱,脸色跟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不过,这到底是石闵的请求,又是为了国家的根本而考虑的,石虎不敢马虎,便将自己最为信任的谋臣申钟和申扁这对夫子召进宫里,共商此事!

    申扁听说了石闵的请求,在向石虎恭贺战胜之喜后,又道:“大王,臣以为大都督所考虑的事情不无道理。延津一战,降卒多达二十余万,若是全部杀死,只怕会失去天下人的心。这且不说,此战,为平叛之战,本身就是我大赵国的国力进行的内耗,内耗愈发严重,国力就会衰退!”

    “申钟,你认为呢?”石虎沉吟了一下,又将目光放到了在一侧低头不语的申钟的身上。

    申钟回答道:“大王,申扁说的没错。经过先帝与大王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中原的人口这才有所恢复,稍有起色,若是大王执意要杀死这二十余万的降卒,只怕国内不知会出现多少的寡妇,多少的儿女没了父亲,如此民心必乱。大王若欲扫灭列国,建立秦始皇、汉高祖一般的统一的伟业,无有青壮作为兵源是不可以的!”

    “所以,臣亦请大王为了我大赵国的百年大计,为了统一之大业,对降卒宽大处理。只诛首恶,在战后释放这些降卒,使之卸甲归田,或者戴罪立功,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申钟口中的“先帝”,便是石勒。

    其实,羯赵国有两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