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权的积威对她来说实在太强大了,而她刚才也的确是在对百两金子表示不屑,骤然被赵亮挑明了来,巨大的恐慌惊吓之下,长二姑这个平日里甚是有主见的女子,现今却是连狡辩一声都不敢有了。

    而且她更怕就此遭了赵亮的厌弃。那么,她的好日子,她家的好日子,就都会就此结束了。

    这种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她才过几天啊,她还没有享受够呢。

    赵亮眼睛眨了眨,皇帝这俩字果然很了得啊。

    可面上却把脸板的死沉死沉。

    “也亏得这是在自己家里,没有外人。要是有第三个人听到了,你的脑袋还想不想要了?”

    赵亮只是打算借这个机会探明长二姑的心思,可没打算真的在她心中种下一个‘皇家’神圣不可侵犯的种子。

    起身上前把人从地上抱起,坐回椅子上,将长二姑搂在怀里。

    一边用手抹她的泪珠,一边又说:“这种神态再不许做了啊……”语气温柔的哄了起来。

    长二姑哇一下就哭了。

    赵亮把她抱起来的时候她就知道危机解除了,赵亮至少没有厌弃她,但听到赵亮温声细语后,又惊又怕的她再控制不住情绪,失声哭泣了起来。

    “我就是替你抱屈么。那么神的东西,要是握在手里不放出去,那每年的收益又该有多少啊。一百两金子……”算个屁!

    长二姑心里头添上了这三字。

    赵亮一乐。这样的长二姑要的,“你可真是胆大,这话还真敢说出来。”接着是叹息一声道,“这金子跟金子能一样吗?”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赵家又没什么来历背景,能短短几年里走到今日的地步,那靠的就是知趣。拿大东西去换小东西。”

    “谁叫大东西赵家没能耐保住,而小东西赵家就能留住呢?”飞梭机的利润不比珍妮机更大?还有之前各方孝敬出去的干股。

    “这就跟你一样,就这张脸,若是生在权贵人家,都能进宫搏一场富贵了。可生在贫寒家呢,年纪小小就为奴为婢……”

    “大爷……”长二姑觉得自己心里头暖暖的。赵亮这要不是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方官的政绩

    五月时候天气已经见热了。

    赵亮离开京城返回老家去。

    四九城内不搞事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八大胡同他早去过了,圆明园他想进又进不去,除了搞了一次市井调查,再跟着和崾读艘淮笈僭保渌拿露裁桓桑

    所以,趁早回老家歇着去。

    因为大姑父从岭南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就有几个他让起点找的人,还有朱渥。

    后者是朱濆的胞弟,朱濆为船帮帮主脱不开身,就把自己兄弟派来见赵亮了。

    至于豫西南和沂蒙山,依旧很‘平静’!

    除了乌三娘稍微的显的有些暴躁,在过去的半年里,几次往衙门里撂炸弹,还组织人手伏击满清外出的官员,从而登上了满清的必杀黑名单。

    声名也大大的响亮了来,成为了清水教中仅次王伦的‘巨头’,跟孟灿、王经隆、樊伟等人齐名了。

    风尘仆仆的赶回龙路口,赵亮看到的就是老爷子和赵爹赵二叔他们满是欢喜的笑脸。

    这是咋回事?

    “大哥,咱家上地方志了!”赵辉兴奋的叫嗥着。哪怕只是淮宁县志,而不是陈州府志,可这对赵家言也是一项殊荣了。

    赵亮有些发懵,县志!?

    那东西他当然听说过,地方志么。可他从来没有将其与赵家联系在一处过,骤然听到消息后,人还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清代方志编修多能依循六十年一纂的则例,定期续修。可这制度针对的是省一级的通志,至于省以下的府、厅、州、县、镇志,就灵活多了。

    清代基层单位修志极其频繁,府、州、县皆设有立志局、志馆极其普遍,而成书之众,数倍于以往历代。

    而陈州府,自从乾隆十二年修了一回府志之后,修地方志已经偃旗息鼓三十年也。

    如今淮宁知县忽的挑起了这个头来,极快的就赢得了地方士绅们的支持。

    中国最好脸面,如果能留名地方志,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士绅贤达们做梦才能梦到的美事。

    毕竟这地方志虽然是官府出面主持修撰的,可修书的人却往往又是本地长官和名望绅士,这些人难免要矜夸乡里,虚誉人物,尤其是后者。

    述地理,则必列八景胜迹,陈州府的七景八台就是这么来的。列乡贤,常爱及亲朋故友。

    所以,这每一次修撰地方志,对于地方上的士绅贤达们来说都是好事。

    结果这次却不料江哲主动提及了赵家,并且非常明了的表示慈善会事宜应当大书特书。

    此事乍然一看是江哲在巴结赵家,就跟苏和泰的态度转变了一样,和秩缃穹绻馕尴蓿约乙哺攀找娣欠舶 

    可事实上江哲事前事后都跟赵家没甚大联系,等赵爹亲自上门拜谢的时候,人家也说的很明了——乃实事求是而已。

    赵亮听到这儿就笑了,实事求是?见鬼的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地方志编撰的时候实事求是了?

    虽然他对地方志了解不多,可也知道上次编撰地方志时陈州府闹出的一次笑话。

    某县某人,嫡支六人,尽入志书者,又以其母入孝妇,祖母入贤妇,因被讥为“某氏家乘”。乐文

    这些奇闻趣谈一般的老百姓接触不到,可如赵家如现今的赵亮人等,那是想不知道都难。

    他跟何志辉等人组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某县某人早就被他们笑烂了说烂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赵亮眯着眼睛道。

    江哲自从上次去了技校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赵亮都要把他忘记了。

    没想到却在县志编撰上给赵家送上了一份大礼。

    赵家收下了这份礼,那就必须要回报一二。

    如果这人真的很像样子的话,那赵家未尝就不能加深一二与之的联系。

    赵辉何志辉他们还都为时尚早,这江哲却已经是知县老爷了。

    “爷爷,爹!你们觉得咱们在陈州府城再设第二座纺织厂如何?”

    所谓的纺织厂就是集织布、纺纱、轧棉于一体的大型工厂,在赵亮带着珍妮机上京的这段日子里,老家这边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

    从纺纱用的一台台珍妮机到染纱用的染池,再到轧棉用的木棉搅车,那都准备了很多。还有场地和工人!

    只是叫人始料不及的是,龙路口‘缺人’了。

    场地器械很容易搞定,工人数量至今还缺少了上百人。

    毕竟无论是珍妮机还是染纱还是木棉搅车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操弄,但龙路口里先是有赵家的酒楼在,然后是民团,再接着是纺织工坊,现在赵亮大姑父经营的车马行和小姑父着手铺展的商行,也开始抢夺起了人手,龙路口里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捻出几根钉?

    人力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了赵氏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了。

    赵亮提议把纺织厂开去陈州府城,那肯定是把‘主力军’转移到府城去,龙路口这边反而是个小头,这样也就能缓解人力紧张的压力了。

    “府城有东西蔡河环绕,连通沙颍河,运输交通也是方便。而且府城及四关丁口众多,只要咱们把钱给够了,何愁招揽不来足够多的人?”

    作为密集劳动力的纺织行业,哪怕是到了9012年,那都离不了人。现在就更是如此了。

    不然就别说织布纺纱和染纱了,只一个轧棉都能把人愁死。

    棉花纺织需要经过轧棉、弹棉、纺纱、浆纱、绕纱、走纱、染纱、织布等繁琐工序。

    其第一步的轧棉,早期时候就只能用手剥去棉籽,纯手工技术。比如一百年前的欧洲和印度,那就是如此。

    别看印度的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工艺也挺厉害的,可那地方知道18世纪才出现了木辊绞花车,以后被引入欧洲后逐步发展成为皮辊轧花机。

    中国这边则是早在南宋时候,在棉花才传入中国不久的时候,就出现了用铁筋或铁杖赶搓棉花去除棉籽的技艺。然后就有发展出了搅车或轧车以及木棉弹弓等半自动技术。

    元朝时候的王祯在《农书》中首次绘出了木棉搅车,是棉花初加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大大地提高了轧棉的生产效率。明代又出现了四足搅车,由一人手足并用地操作,更适合于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

    然后至今一二百年里都再没什么发展了。

    赵家准备的木棉搅车就是四足搅车,而且赵家已经发出悬赏了,谁要能改进工艺,重金相酬。但那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何况知县老爷为咱家递来了一份大礼,我们不管怎样都要回馈一二啊。”

    不管是哪一个时代,地方官都希望自家辖区的百姓能安稳富足,这样麻烦事就会少很多,治安会变好,市井会繁荣,税收会水涨船高。这些就都是地方官们的政绩啊!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71章 地方官的政绩)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一百七十章 投资人,普法会

    次日一早,赵亮就进府城去了。

    登门拜访知县江哲江玉龙。

    把自家准备的打算一经道出来,赵亮就看江哲面上有些懵,心底里发笑,这位江大知县怕是还没搞明白内里的因果联系。

    “纺织厂下属织布、纺纱和轧棉三大工坊,预计所需人手要超过千人……”

    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期的国人真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出门在外,抛家弃子的在工房里做工的。虽然赵家给的工钱不低,但他们在外头也不是活不下去不是?

    所以,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真就需要放在大城市,因为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更多。

    江哲还是没能明白内里的因果联系,他此时的注意力全放在‘千人’这俩字上。

    老天爷。这可是大场面啊。

    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官府就都讨厌民间的聚会行为,满清尤其如此,他们是异族统治,更害怕人聚众闹事。

    所有《大清律》对民间集会非常敏感,其限制之多、处罚之严厉,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大清律例·户律》规定:“凡兵民聚众十人以上,带有军器……不曾拒捕者,为边远充军,为从流二千里。若十人以下,带有军器,不曾拒捕者,为首者杖一百,流二千里,为从杖一百,徒三年。”

    《大清律例·兵律》还规定:“凡异姓人,但有歃血定盟焚香结拜兄弟者,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拟绞监候,为从者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其无歃血盟誓焚表情事,止序齿结拜兄弟,……为首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为从各减一等。”

    就是说朝廷准许你集会,但是有两条限制,一是不能携带兵器,二是不能私相结拜。

    如果携带兵器参加集会,最低的刑罚是打一百大板,然后劳改三年;如果私相结拜,最低的刑罚是打九十大板(为首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