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看赵亮背后站着的那些人,他们一发力,那可不是他们的小身板能扛得住的。

    萧云默默的站在一边,手中提着一水壶,很有眼力的为士绅富商们添茶倒水,有时候还会把一些瓜果点心送上去。

    今天的这场大会那可是持久战。

    但萧云在一旁一点也不觉得烦躁,更不觉得劳累。

    他今儿真是长见识了。

    听着这些人说话,那心里头对赵亮的佩服之情是不足的在升高。

    “赵大爷真是太牛了。”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84章 赵大爷真太牛了)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捐官补缺

    赵家已经不是当年的赵家,现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不知道牵动着多少人的视线。尤其是这次他们的‘大会’规格又是那么多高大上,这就叫更多人感觉着好奇了。

    可惜他们什么也没探查到。

    当日与会的一干人对于会上的内容全都闭口不谈。

    但“赵家厚道,赵大爷厚道”的声音却在会后猛地于整个豫东都传扬开了。

    与此同时,赵家寻到了一桩绝好的买卖,很快家族声势实力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传闻也迅速的在豫东地界流传开来。

    凡是听闻到此讯的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就赵家现如今的声势实力,再进一步,那不是要超过康家了么?

    更叫人神奇的是,康家大爷也是当日到会的一员。

    提起当日之事那是满脸带笑,满口赵家的好话,满满的对赵亮的佩服,对‘传言’肯定了又肯定,但就是对当日的具体内容一字不漏。

    乾隆四十六年很快就来到了。

    在正月里河西传来民变的消息的同时,赵亮先在陈州送别了将要进京侯缺的何志辉和赵德安。

    一万两银子,赵亮给这两位各捐了一知县。

    虽然地方官最高可以捐到知府,但没有经验,就是坐上知府位置了,也不过是木头牌位而已。想要长远考虑,还是从知县做起好。

    朝廷从来不缺候官候一辈子的主儿,别说是捐官了,正经的科举出身的人都还如此呢。就像隔壁项城的樊执中,那不就是如此么?

    所以捐官不稀奇,捐官之后能迅速的不上实缺才叫厉害。

    何志辉、赵德安这就是已经敲定了,赵亮走了和墓叵担礁鲂≈兀腔共皇鞘值角芾矗�

    因为清朝有规定,官员不得在家乡五百里范围内做官,所以这俩人一个补了齐鲁的官,一个补了皖省的官。

    现在二人就要上京城走一遭了。

    跟着赵亮送别二人的一个是赵辉,一个是陈桐。

    陈桐现在还是秀才,但他也已经捐官了,就等着时机到了再去补缺。赵辉也是一样,他现在不仅捐了七品知县,还在去岁秋闱中考中举人。

    虽然是排名最后的一小撮人中的一个,但消息传到陈州府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片渲染大哗。

    因为这实在有些离奇。

    在弦歌书院中并不显山漏水的赵辉凭什么去年才中秀才,今年恩科就又高中举人呢?

    没几个人觉得他是凭真才实学的,很多人都想到了赵亮。

    只不过这事儿没有真凭实据,而赵家的声势、权势又摆在那里呢,所以终究是一时风起,很快就又风平浪静了。

    赵辉准备停两年再去当官,在何志辉补上了实缺之后,他会以师爷的身份跟着何志辉去齐鲁的福山上任。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历练他。

    叫他在当官之前就先了解了解当官的难处,先了解了解衙门里的那些沟沟道道。

    陈桐打的是一样的主意,只是他不准备去自家妹夫那里,而是准备跟着赵德安走一趟皖省。

    随着何志辉、赵德安二人的实缺有了着落,陈桐现在对自己当官的‘命运’也是信心十足。

    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去考虑自己怎么才能补上实缺的事儿了,而只需要去考虑自己怎么才能把差事干好的事儿了。

    “一路小心。”

    “后会有期。”

    道别后看着两辆马车消失在视线中,赵亮三人先去了松鹤楼喝了两杯暖暖身子,他又听着赵辉陈桐两个好一番的感慨,然后各回各家。

    赵辉回龙路口,陈桐回陈家,赵亮则去了柳氏那里。

    还没进门呢,他就听到了儿子欢快的笑声,这是一个屋里坐不住的家伙,是个在大雪天气里都想往外跑的人。

    赵亮年后时候让人在西院里安装了一些小孩玩的玩意儿,比如滑滑梯、跷跷板、秋千之类的,还专门叫人打制了小马车,买来了矮种马拉车。

    家里的大姐儿也就比柳氏这里的小六七个月,虚岁也是五岁了,见到这些是玩的疯起。

    赵亮转手就又叫人给柳氏这里加装了一套。

    反正项目不多,占地面积不大。

    敲开门,柳氏这里的门子忙把赵亮让了进去,他是一眼看见了正骑着小马跑的柳阳。

    可惜啊,矮种马根本就跑不快。

    看到赵亮来了,马背上的小柳阳高兴的欢呼一声,带了下马头就向赵亮冲了来。

    赵亮一把把小家伙抱在怀里,“喜欢马吗?”

    “喜欢。”

    “那就快些长大,等再过两年,爹爹送一匹真正的小马驹。你就跟他一起长大!”

    别看赵亮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是太长,但小柳阳跟他却是很亲很亲的,谁叫赵亮有钞能力呢。

    果然孩子听了这话是更加高兴了。

    “我有小马驹了,我有小马驹了……”

    完全没有看到自己父亲的嘴角猛地一抽。那个‘再过两年’是被他吃了吗?

    这孩子性格打小就有些霸道,现在都一点没有变。

    柳氏已经立在边上看着父子俩的互动了,对于赵亮抽出的嘴角视而不见。

    她孩子本来就受委屈了,这要性子再平平和和的,那将来还不被人蘸酱吞吃了啊。

    跟孩子又玩了好一阵子,积木城堡摆好了又毁掉,毁掉后又摆好,足足一个时辰有余,柳阳才见困,被小红带下去睡觉。

    柳氏跟赵亮就说起了她手下的几门生意。

    洋货铺已经进入了平缓期,柳氏现在的主要精力和财力都花在船运和四通客栈上。

    首先船运的规模经过最近一次的扩充后,已经有大小沙船上二十只了,可谓是发展神速。

    而四通客栈呢,也在长江对岸的镇江、江宁和淞沪等地新设立了货栈仓库,可以说发展势头也是很不错的。

    这几年柳氏从洋货铺赚到的银子是全投在船帮货栈上了。

    “我再给你十万两,你要抓紧时间,北上徐州、济宁、临清,南在苏杭等地,都要尽快的设下库点来。”

    随着汇通银行的建立,赵家银子上的流通已经变成一不可忽略的大事了。

    哪怕银子不凑手的时候银行可以从官府那里支借,以解燃眉之急。但借官府的银子,那总是要还的不是?

    而大姑父手下的车马行、船帮现在触角还远没有探进江南,那就必然看柳氏了。

    柳氏听了大为欢喜。十万两银子是一回事儿,自身在赵家商业版图中的份量变重又是一回事儿,这可是再双喜临门不过了。

    这人一高兴,床榻之间的尺度就免不了要放宽一些,她总要好好表示一二不对?

    到了晚饭时,小柳阳吃了几口饭菜后就不愿意再吃了,而是吵着要吃双皮奶。

    赵亮闻言“咳咳”了两声,而去看柳氏,就见柳氏眼神闪烁,有些不敢去看孩子。脸上更已经浮起了一层红霞……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85章 捐官补缺)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赵亮南洋之行

    等到春风彻底褪去了寒冬的最后一丝冷意,春意彻底席卷了整个大地的时候,汇通银行的招牌终于挂起来了。

    这种完全是急完全商家之所急的新行业一经推出,立马就引来了无数人的热议,更引来了数之不尽的金银。

    哪怕汇通银行的汇费收的有点狠,哪怕汇通银行白银兑换银元的手续费也同样有些狠,可这都拦不住生意的红火,拦不住滚滚涌入的真金白银。

    因为银元也才推出不久,天底下还多的是没有兑换成银元的各等成色银两,这些银子送进汇通银行之后,再出来的时候就是官造的银元了,那中间自然是要有手续费的。

    而汇通银行跟户部之间又有py交易,再加上银行本来就要收取的汇费,他们等于是吃了上家吃下家,这银子赚的就真的有点狠了。

    就算是在河西被变乱的新教教徒们搞得灰头土脸的和耪粤帘龅氖趾蠖加幸踉粕⑷サ募O蟆�

    实在是那个数字有些惊人。

    赵亮现在已经在河西了。

    正月里河西民变,实则就是近来才从天方传回的新教信徒与其老派力量的冲突。

    清朝官服明目张胆的偏袒老派,那不仅是老派人与之联系更加密切,还因为新教的教义过于集权化了。

    本来这些天方信徒比之佛道徒来就十分的团结集中,也就是西域的大小和卓被狠狠镇压,清军势强无敌,大势碾压下叫所有人都不敢露头,慢慢的彼此间形成了一定的默契。清朝官府就权当那些老派长老们是汉地的士绅大户了,后者对官府也十分恭敬,而清朝官府也同样需要这些天方信徒来制衡汉族士绅,这样的彼此间就形成了一种平衡。

    可新教徒不一样。

    他们是刚刚从天方传回来的新兴势力,其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他们与老派长老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内部权力的集中。

    底层必须听从上层的领导,顶层一声令下,简直是杀官造反似都不在话下。

    这哪里是官府能容忍的呢?

    但新教头领也不会束手待毙,在清廷还没反应过来时候,就抢先动手,杀了只带数十衙役前往地方弹压的兰州知府杨士玑,乘胜攻占河州(即今临夏)城,夺取了军械和马匹,杀死知州、都司等官吏。加上当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原为新教和老教之间的教派斗争,很快便转变成了以新教徒为主并包括若干其他教派的信徒的联合反清暴动。

    甘陕总督勒尔谨闻讯后,一面调西宁镇副将贡楚克连尔由循化截住归路,并派循化文武官吏率兵赴河州镇压;一面将新教教主逮捕,由官川解押兰州。

    但是兰州城内兵力空虚,只有千人不到的守军,面对着士气旺盛的新教人马,被打的抬不起。

    万幸其他方面清军来的迅速。

    反正在和系街埃@疾煲丫徘寰研陆倘寺砩钡帽诽哟埽韧耸乩铣不稚健�

    和尼绕鹫娴奶焯炝耍诰泻廖薷匏亢恋挠跋炝Α�

    海兰察等明显对和辉趺锤忻啊�

    同时呢,和饲拦Α衤叶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