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军更是携带了一些小炮。

    比如劈山炮和神机炮,还有子母炮和奇炮等。

    奇炮制于康熙二十四年,形如佛郎机炮,炮身长5。56尺,重30斤,附子炮4门,铅弹重2。5两,安在三脚架上,从尾部装弹发射,可用以调整射界。

    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特大号的鸟铳了。

    神机炮用铁铸造,近似直筒形,长2。6尺,无瞄准装置,载以平板四轮车,是明代神机炮的简单仿制。

    得胜炮用铜铸造,长6。3尺、重365斤,前细后粗,炮身驾架于双轮炮车上。

    这些都是清军配置的轻型火炮,现在被拖到泥泞难行的侧翼,自然也是抱着可以建功的想法的。

    但残酷的事实表明,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向前——

    “向前——”

    周东举着刀大叫着。

    与推拽着火炮的清军不一样,陈军从一开始就舍弃了所有的炮火,哪怕是体量轻便的臼炮。

    没有太大的意义。

    臼炮,尤其是轻型臼炮,总体量才百十斤重,当然能抬着下地了。

    但是它的可持续性呢?在稻田里的移动速度呢?

    臼炮发射的炮弹和药粉可都需要人力背负,有那个精力,多带一些手榴弹不就好了嘛?

    虽然臼炮的射程的确比手榴弹远不少。

    而至于其他打实心弹的小炮他们就更不去携带了,这里可是积水泥泞的稻田。

    周东带着手下三个营一字排开,列着50*10的大横队,向着对面的清军直直压了过去。

    近卫军三个师的师长可还都没有着落呢。周东身为团长,当然希望自己能竞争一把了。

    济宁城下他表现的不错,但这却不能保证他能出头,至少徐州的陈元祐的表现更出彩。

    所以眼下的这场大决战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只要他能奋起一把,立下大功,陈元祐也要跟在他屁股后头吃屁。

    已经是中秋时节了,天气已经凉了,即便是苏北,冰凉的积水也能迅速吸走人身体的热气。

    这场在水稻田里的交锋,打的不仅是双方的技战水平,更有两者的体力和意志力。

    清军本来还是沿着稻田之间的田埂行进的。

    但见到赵军打一开始就摆开了阵仗,无奈何的,就只能越随之铺展开了队伍。

    在中秋时节蹚水蹚泥,那滋味好不好受,只有亲自去体会一把的人知道。

    尤其是一不小心被绊趴下后,那浑身泥水交加的冰凉滋味就别提多爽了。

    而且这样的军兵几乎就废了。

    不然,你以为他们身上的火绳还能继续用吗?

    更别说火枪也会被灌进泥水,那要清理就更叫清兵们难受了。

    同样的情况陈军士兵当然也会遇到。

    可是他们首先不需要火绳,其次,所有的陈军士兵都配有烈酒一小壶,而且他们吃得好喝的好,但就身体素质言,绝对完胜对面的清军的。

    “散兵出击!”

    两边的距离并不是很远,水稻田再怎么难行,近三刻钟后双方也拉近到了三百米左右。

    如果从高空鸟瞰,那就会清楚的看到陈军的兵锋已经远远超出了中间线,其兵线平面几乎都要与正面清军的炮队齐平了。

    原因很简单。

    陈军轻装上阵,而清军却在拖拽各类火炮,这大大延缓了他们的进度。

    如果从两方的出发点来看,陈军走过的距离至少占了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轰轰轰……”

    清军的小炮开火了。

    陈军散兵继续向前,就算有倒霉蛋被炮子打中了,也根本延缓不了整体的行动。

    “砰砰……”

    清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在这一点上清军处于绝对的劣势,不管是士兵手中的鸟枪还是他们的小炮,都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压制陈军的散兵。

    此起彼伏的枪声不断的削弱着清军的士气。

    炮手不断的倒下,前列的清兵也啪啪倒地。

    “向前——”

    京口副都统大声命令着。

    向前!必须向前。

    这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的人多向前,不然被对面的贼逆一直这么打下去,全军士气都会崩的。

    清兵们从没有想到有一日自己竟然会渴望着听到‘向前’的军令。

    实在是那‘只能挨打无能还手’的时间太难熬了。

    大批的清军速度猛地一块。

    虽然彼此间一二百米的距离还足以让陈军散兵们轻松的再打出一轮。

    对面清兵不时的有人倒地。

    他们根本逃不过线膛枪的制裁。

    陈军可能都没想到,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被线膛枪手击倒击毙的清军,没有一千也有六七百人了。

    但这根本就没停滞清军的脚步。

    反而让他们更加渴望靠近。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无惧死亡渴望肉搏战了,或是说对自己的肉搏能力有多么的自信,而是这些人渴望着自己也能还手。

    上万绿营兵的背后,两千名磨刀霍霍的八旗兵正盯着他们呢。

    没人敢后退逃跑的,至少现在他们谁也不敢。

    清军的队列走的很零散凌乱。

    但是当他们一步步向陈军散兵毕竟的时候,那种人力规模上的巨大优势,还是让散兵们为之凝重。不过他们并没有后退,反而一分为二,一部分人继续拖在后头开枪,另一部分人则沿着腰向着清军队列迅速干净。

    他们都背的有手榴弹,此刻化身投弹兵,那危险不可谓不大。

    但这些人都是赵家的铁杆支持者,又拿着丰厚的报酬,再大的威胁他们要顶上。

    要不然凭什么他们的薪水比之普通的滑膛枪射手至少要超出两块银元?

    六十步、五十步、四十步。

    大概六十米左右。

    这还没有到手榴弹的投掷距离,还要再缩短一半,才能保证所有的手榴弹都能投到清军头上。但这却已经达到了清军的心理境界距离的极限,他们开枪了,三排齐射,乱糟糟的堆在一起。

    却还是叫不少散兵扑倒稻田中。

    百十名出击的陈军散兵扑倒了大概三四十人吧。

    清军人数太多, 火绳枪的威力再差劲,那也是火器。那么多杆枪一股脑的打出来,取得这样的战果,并不叫人意外。

    陈军散兵并没有当场溃散,他们反而更加快速的向前扑去。

    爆炸声密集的响了起来,数十散兵扑倒清军二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上,迎着那黑洞洞的枪口投出了一颗颗香瓜般大小的手榴弹。

    雨点般的弹片顿时将清军本来就不整齐的队列打的更加零散,大片的水稻田染成了猩红血色。

    前列的清军军官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手下的兵。

    那些清军看到投出手榴弹的陈军散兵不仅没有离开,反而重新摸出了另一颗手榴弹引火,顿时响起了一片呐喊。

    其中有些个悍勇的清兵,举着腰刀就呐喊着向人冲杀来,登时让大多数纠结彷徨中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清兵们响应。

    周东笑了,笑的很开心。就这种态势下的清军,他们人再多又算屁啊。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排枪击毙

    “哔哔哔……”

    尖锐的口哨声不绝于耳。

    不同于西方的军鼓,赵亮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口哨。

    因为他觉得军鼓太不保险了。

    在他的设计中,如果是与西方军队交锋,那散兵中转职的神射手们,第一要打的就是军官,次之就是鼓手。

    虽然这并不容易。

    真实战场上的军官和鼓手可不会如后世电影里演的那样,那么显眼。

    鼓手会站在第一列士兵的背后,甚至是整队士兵的背后。军官也是混在人群中的,而不是如炸毛的公鸡那样,站在最显眼的位置。

    陈军这边也是如此。

    军官士兵的区分在于领章上的星星,混在人群里是很难分清楚的。

    倒是相对的清军的军官更容易分辨,因为他们头上的顶戴很容易区分出军官与士兵。

    三个营,一千多名士兵,50*10的大横队也在行进过程中悄悄的被调整成了100*5的更大横列,在哨声的引导下,勉强排成阵线,朝前步步迈进。

    清军是一群垃圾不假,可赵军也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百战精锐。

    他们比对面的清兵强,一是强在他们斗志上。这些年受了赵家恩惠,现在领的军饷又高,他们的军心斗志比清兵强多了,也稳多了。

    二就是队列中有不少从汝州训练基地里走出的学员。这些人哪怕没什么战争经验,可他们好歹接受过训练,也更是赵家的嫡系,在服从命令上,在战斗意志上,比之对面清军中的中低层军官强得的太多。

    三就是装备,不管是手里的燧发枪还是定装子弹,还是身上的棉甲要,腰间挂着的刺刀,可都比清军的鸟枪好太多了。他们中很多兵都是亲自操作过鸟枪的,二者之间简直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再看到清军被散兵和手榴弹搞得狼狈模样,陈军傻了才会跟清兵一样慌乱,

    片刻后,双方彻底拉近了距离,清军的队列依旧混乱,陈军则继续在向前。

    无奈的清军将领开始指挥着部队向前冲。

    散兵们纷纷后撤,从队列之间的缝隙里向后退。

    两边的间距很快就四五十步距离缩短到了三二十步距离。

    “砰砰砰……”

    一排、两排、三排、四排、五排。

    一轮排枪后,对面的清军割麦子一样倒下了扑到地上,大批的清兵乱作一团,鸟枪兵完全是抱头鼠窜,军官们四下招呼着肉搏刀枪兵往前冲,但清军根本聚不起阵型。

    第一排开枪之后,与第二排交换位置,第二排变成第一排,继续射击。与此同时,原先的第一排与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继续交换位置,变成了最后一排,再从容的复装弹药。如此周而复始,直打到没弹药了,或者是双方展开肉搏为止。

    漆黑的枪口相互对准对方,真的很能让两方的士卒觉得红果果的没穿一件衣服,毫无安全感。

    也所以,能承受得起如此相互伤害的军队,其纪律性是毋庸置疑的。

    不说任何一支如此的军队都能在‘纪律性’上碾压古典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吧,但平均水准线上显然要高出一截的。

    “砰砰砰!”

    整齐的枪声一声接着一声,一道道的烟墙升腾,一排排清军相继倒地。

    不是没有悍勇之人叫嚣着冲锋,可是他们真的冲不到跟前。

    赵亮为什么要派出五列队伍?

    这就是考虑到了火力的连贯性。

    陈军的经验也不丰富,尤其是这种摆开阵仗的大战,所以多排两排,没什么不好。

    像拿战时期的欧洲精锐军队,派出的两列兵线,那还真不是现在的陈军能搞定的。

    装填弹药,扣动扳机,弹丸狂暴的撕碎对方的身体。

    无数清兵倒地,无数清兵发出惊慌的叫声,期间还掺加着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别说混乱中的清军能组织起什么像样的对射了。

    哪怕他们没有经受散兵的冲击,是以整齐镇定的模样来与陈军交锋的。

    双方在射速上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