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莲起义

    湖广总督已经不是舒常了,而是特成额。

    这是一个从伍出身的总督,初发长安披甲,自黏竿处拜唐阿,再迁三等侍卫。清军征讨大金川酋索诺木时,特成额从征军伍。转战两年,自资理北山下克美美卡诸地;攻荣噶尔博最高峰,夺康萨尔山半石碉;破密拉噶拉木山梁木城,是皆有建树,立下功勋,授黔中威宁镇总兵。

    但区区一总兵距离湖广总督的位置着实相差甚远。

    特成额能坐上如今高位,全赖乾隆的提拔。

    四十二年时丰升额病逝,这位乾隆朝重臣身上有着好几个重要职务,其一就是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以勋旧世家为领侍卫内大臣乃朝廷官吏,便点了特成额来补丰升额的遗缺。三迁授礼部尚书,为成都将军,三摄川蜀总督,寻授湖广总督。

    短短几年就走完了如陈标这种汉将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现在大战起来,特成额自然不会留守武昌后方,将一应政务通通交给鄂北巡抚李绶打理,自己亲率大军抵到汉江。

    现在自也是他做出决定以湖广提督俞金鏊留守襄阳,他特成额亲自带兵去会一会陈军的决断。

    对岸的陈军并没有趁机对襄阳发起攻势。

    “不能把对岸逼得太急了。要不然白莲教的人还怎么进城?”

    陈军如果渡江,哪怕驱使了再多的百姓抵到襄阳城外,那清军也可能闭门不纳的。

    反倒不如缓上一缓。

    一是等东路兵马(武胜关在襄樊以东)与清军交锋后的结果,二是给白莲教运筹的空间。

    铁打的襄阳城,赵亮他可不想头铁的去死磕硬碰。

    在如今的军事技术之下,想要夺取襄阳可不容易,尤其是在敌方意志较坚固的情况下。

    湖广提督俞金鏊武举出身,做过蓝翎侍卫,从伍四十余年,在湖广军中威严甚重。

    如他这般的老将也几乎不可能投降。

    且他是津门人,亲朋族人都在满清的治下,就更不可能投降了。

    如果让赵亮这时候去死磕襄阳城,那将士真不知道会死伤多少。

    ——襄阳宽大的护城河还没有结冰封冻的时候。

    这座城池就是要打,那也只能趁着护城河完全封冻之后再去打。

    不过赵亮还是把自己的旗号立在了樊城,立在了清军的眼皮子底下。

    不仅如此,阵地上陈军还唱起了大戏。

    宣传部组建的几支文工团,其中一支随着赵亮南下,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虽然这所谓的文工团更像是一个戏班子。

    但这个时代的国人,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人人都喜欢看大戏也是事实。

    他们又不跟赵亮一样见过了信息时代的诸多花样,用后世一句装逼的话说,那就是——见过星辰大海的人,又怎会在乎点点荧光?!

    可在眼下时代,光是一台大戏就足以叫全军上下欢呼雷动。更不要这戏里唱的还是跟他们息息相关的事儿。

    比如军烈军属的地位。

    从工厂招工到乡镇基层行政单位的办事员,从孩子的上学读书到减免的钱粮税废,更有上头分下的土地……

    啥也不用说了,当这些好处一一摆在所有人眼前的时候,你很难去抑制将士们狂热的军心和沸腾的斗志。

    特别是他们‘亲眼亲耳’看到听到家属们过的日子之后。

    几十亩地租出去光是租税都能叫孤儿寡母的吃饱喝好,因为免税啊,然后逢年过节的上头还有慰问,妇女可以在家中纺纱织布,儿女可以免费入学读书,哪怕没有男人去顶门立户,也孤儿寡母的也能过上吃好喝好穿好睡好的好日子。

    而至于男人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军属,或者是家中有兄弟的军属,男人们上工种田,女人们操持家务顺带着织布纺纱,再加上男人每月的军饷,那家人过得可不就是一日三餐顿顿都是白面馒头大米饭,餐餐都有菜有肉的神仙日子?

    想想这就能叫所有人为之陶醉。

    王经隆部防御了这么多天,被清军打了那么多天,士气本来还有些消沉的,但现在看了几场大戏后,军中的士气是“嗖嗖”的往上窜,都恨不能把老天捅出个窟窿来。

    军心战意太高昂了。

    “这是好事。”赵亮神色平静,因为这一切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没谁能抗拒这种诱惑的。

    “那接下来就给他们降降温,让他们看一下触犯了军规军纪后的下场。”

    光给好处是不能叫人乖觉的,你还要给他巴掌。顶多打一巴掌后再给个甜枣就是,虽然是很平常的手段,但管用就好。

    关乎触犯了军规军纪后的下场,这的确让士气正值高炙的将士们如吃了个苍蝇一样难受。

    但这样一来也更加叫他们记忆深刻了。

    对比一下二者间的差距,这甚至可以叫他们对触犯军规军纪产生出一种恐惧。

    刘之协、宋之清看了默默无语,连悄悄过江来的樊学明、姚学才、高成杰、张月梅等人看了都一愣一愣的。

    赵家的这种宣传手段不同于白莲教的那些神神道道,但后者是虚诞的,别人不说,他们这些头头脑脑们又有几个人真的信那东西?

    这一开始入教那是因为官府压逼的厉害,大家有个抱团取暖的东西,后来规模变大了,这就有了一股隐约的权势,甚至都成为了彼此赚钱的勾当了。

    但谁也不知道大家对无生老母的信奉就竟有多么深刻,保不准那些底层的教众也跟他们之前想的一样呢。

    大家想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又有多少人真的去信无生老母真空家乡那套呢?

    所以白莲教的根基是很虚诞的。

    然而赵家不同,赵家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给的就是叫士兵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利。

    这样的队伍建立起来或许没有他们传教时迅速,但这样的队伍同样要远比白莲教的根基更加坚固更有凝聚。

    双方走的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这是所有白莲教来人内心的共同想法。

    九月二十五日,张月梅的父亲张汉潮在襄阳东南的黄龙垱首举义旗;随后姚学才的父亲姚之富在自己老家彭家疃附近的夹河洲举旗,高成杰的父亲高均德也在老家高家湾附近的三合镇响应。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417章 白莲起义)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咱们各干各的

    白莲教起事,最觉得恶心的并不是襄阳城内的湖广提督俞金鏊,而是已经带兵宜城的湖广总督特成额。

    俞金鏊手中兵力有限,能固守住襄阳就是好的了。

    特成额可就难受了。

    他手中握着两三万清军,为湖广清军主力。还就在宜城,宜城距离三处起事地最近的黄龙垱可没有多远。

    而且黄龙垱的张汉潮和夹河洲的姚之富一经举旗,就很快挥师南下。

    因为黄龙垱和夹河洲都处在汉江以北,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地盘是陈军的势力范围。

    三合镇就更是如此了。

    高均德起事后也是立马拉着队伍往东南的枣阳奔去。

    他打算拿下了枣阳之后就杀入德安府的西部。

    后者境内仅有的清军都被武胜关南下的陈军给粉碎了,但南下的陈军根本就没心思去搭理空虚的德安府西部州县,那些地方与襄阳之间存在着大片的山岭山地——大洪山,彼此之间虽有着无数羊肠小道可以通行,但又不适合大批辎重大群车马通过,太费劲太费时间,也太不安全。

    但这种情况却绝对适合高家营。

    他们进了德安府后就能拿下随州城了,这绝对可以叫高家营吃个肚儿圆。

    所以看似不利的局势——根据地太近陈军了,反而对高家营更加的有利。

    不像张汉潮和姚之富的人马,那还要提防着清军的调头猛攻。

    不过乖觉的三路白莲教人马起事后都迅速的开拔去了,那三处地方与陈军之间可并没什么真正的险阻,虽然它们都处在偏远之地——黄龙垱位于襄阳东南境,处襄阳、枣阳、宜城、钟祥四县交界地带;三合镇(高家湾)位于襄阳县北境,紧邻鄂豫边界;夹河洲(刘家集、姚家山及张家村)虽然靠近襄樊,但实际上已经靠近襄阳县西北境的低山丘陵,也比较偏僻。

    此外刘宋一系的人马,汇聚地还有襄阳的白家集、保康的岮峪沟、房县的三里坪以及安康南境的滔河等处,更全部是僻远的边缘山区。

    全都处在满清官府的权利薄弱之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的安全。

    尤其是最先起事的姚之富、张汉潮他们,如果长久的留在当地不开拔,赵亮要他们还有何用?

    姚之富等人的知趣那是最好不过的,这些地方真不是他们能长久待下去的所在,他们现在的生存空间就是陈军与清军的夹缝之中。

    就像枣阳这种地方,或是过了宜城向南的大片区域。再或是保康、房县这种陈军与清军都只保留存在感,而不是真的出动兵马大打出手的地方。

    ——保康是郧阳府最东南的地方,与襄阳的南漳谷城都是挨着的,如果容易进军,清军如何不能分出一支兵马从保康杀到房山,再从房山杀到竹山,震动郧南?

    到时候孟灿还能四平八稳的守在蜀河口当乌龟吗?

    如果能接应着关中提督哈当阿和川蜀提督成德两军进入,特成额怎么可能不去做?

    之所以不去做只不过是因为地理地势抬不适合动兵了。

    但这种地方却正是白莲教喜欢去的。

    李庆曾经总结过白莲教的传教规律,赵亮看了后觉得这与后世的赤色力量有一定的相似处。

    越是经济困顿,移民(或流民)萃聚、地理位置僻远、官府稽查不到的地方,越可以成为白莲教孕育、成长并且得到快速稳定之发展的重要所在。

    因为自身的属性,白莲教受于官府和士绅地主阶级的双重阻隔和抑压,这种秘密教门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彻底做大做强,然后再由这个核心区逐步扩散开来,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区域势力的。

    别说他们了,就是赵家也不能不是吗?

    十多年了,也没能彻底掌控淮宁全县,更别提陈州府了。所以赵亮只能横向发展,跨产业跨区域的去发展。

    白莲教更是如此,当它的扩散达到了官府核心区域时候,那就会立刻感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白莲教的扩张方式就也是横向发展,我从一个薄弱地带跳到另一个薄弱地带去也。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裂变,就跟单细胞藻类一样。

    我在这里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极限了,那行,我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

    从清廷的一个薄弱区域跳到另一个薄弱区域去。

    所以白莲教的组织才会相当的松散,一层才会那么轻易的去架空另一层。

    这就是因为这种裂变的后果往往会形成一个新的核心团体。

    由一个传教的核心集团中,分出一个或几个核心成员,通过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