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里是葡萄牙人的聚集地,但当地的华人也不会少了,寻找几个懂洋文又知道洋人世界的消息的人,甚至是知道一些洋人历史的人,应该也不难。

    只要肯出钱么!

    “还有就是去闽地,云霄抚民厅。去找一个叫朱濆的人。问问他愿不愿意跟着赵家干!”有缘书吧

    满清一朝,海事上赵亮记不得几个人,但那有限的几个人中朱濆是绝对排第一的。因为人家一开始走的并非海匪海盗线路,人家是做生意做买卖的。

    从组建海上的商运船队,到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合伙,集资自立机构造船,发展自己的船运队伍。

    这都是很正常很有经营头脑和组织能力的表现。

    而从一开始时以贩运粮食等农副产品为主,到后来增加了营运丝绸布匹、陶瓷、靛青、糖茶、盐鱼等,这肯定与满清的禁海令有违背冲突的地方,但话又说回来了,法律明文禁止的才是暴利!

    朱濆能一边跟官府斗智斗勇,一边把自己的经营范畴从云霄一地满满扩大到闽地的(福州)马尾、同安,粤东的南澳(军港)、澄海,江浙的宁波、台州,大员的鹿港、淡水等等,并且在云霄设立船场,在漳浦的古雷等澳坞埠头设立司账管理人员,这经营能力简直是满分啊满分。

    在赵亮看来,朱濆这人之所以被清廷污为汪洋大盗,那不过是触动了当地官员士绅的利益了,外加偷税漏税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还引发了群体效应,如是才被冠名的。

    因为按照满清的禁海法规,不管是丝绸还是布匹,亦或是茶叶、粮食,那都是禁止出海的。

    而丝绸、茶叶、布匹在广州还能卖得出去——要交税,可粮食上清廷控制的极为严格,连船员食用也不准多带,每船只能依照人口多少与往返航期,每人一天以一升米为度。

    像朱濆这种贩运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行为绝对是官府眼中的一根钉。

    至于后来朱濆的船队越发壮大,吸引了滨海许多谋生无路的贫民和无力自卫的小船(商)民、船夫等纷纷加入,这都很正常。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朱濆一边与官府周旋,一边又能半公开的活动在东南沿海区域,甚至跟不少清兵都是好朋友,比如那南澳岛,那可是南澳镇的驻地。这种手段,这种智商,真的能把蔡牵、郑一嫂、张保仔这几人甩出十条街。

    所以赵亮相信那朱濆肯定会发现自己的致命短板——他什么都不缺,就缺一顶可在官面上为他遮风挡雨的官帽子。

    而赵亮背后的和拿弊踊共还淮舐穑

    “此人要真如大爷所说的那般了得,他必不会拒绝!”起点听了朱濆的生平后拍手叫道。

    这个时候的朱濆还不到三十岁,势力影响力肯定没有达到历史上的最巅峰,具体的赵亮也不知道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只是收着劲儿的描述了一番,但那就已经是很不凡了。

    起点脑子里这时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个人才,大才!

    “但愿如此吧。 你尽力而为就是!”

    朱濆在赵亮日后的发展计划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可要是他真不来,那没有了张屠夫,赵亮他还要吃带毛猪不成?

    笑话。

    区别不过是将赵亮的海贸计划推迟几年罢了。

    “我这次于你十万两银子。”如此大的一笔银子几乎把赵家明面上的银子给抽调一空了。

    “由我大姑父亲自押车,带银子与你一同南下。”不过赵亮大姑父负责的只是押运银子事物,其他的是一概不管。

    “你自己就好好想想,都打算抽谁跟你一块南下。谁又愿意跟着你一块去广州!”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60章 插足岭南)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大的阵仗

    先发一章。

    赵亮忽的抽调出十万两白银要往广州那个几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做生意,这消息在整个赵家内部引起了渲染大波。

    虽然大家都知道广州金山银海的,可那地方距离陈州太远,对他们来说太陌生。

    不过老爷子不发话,赵爹在这事儿上根本就没发言权,赵二叔更闷头葫芦一个,两个姑父和梁家的舅父虽然反对,但他们的话语权太低了。

    毕竟那是赵家的银子,而不是他们的。

    姑父、舅父们的反对意见再大,也只能私下里去劝说赵老爷子和赵爹,而不可能公开的跟赵亮来顶牛。

    谁叫赵家的发迹全凭的是赵亮的力呢!

    结果人赵老爷子也是这一句话:“家业都是他挣得,随他去祸祸。”

    倒是康莞听到消息后立刻找来赵亮,表示自己也想入一股。

    康莞嫁入赵家之后,她手头的嫁妆什么的,赵家人是连看一眼都不看的,后者手中握着不小的一笔资金的。

    “怎么?那银子你不是打算跟萧娘子开食铺的么?”怎么现在拿出来了?赵亮表示不解。

    “切。人家看不上我这个少奶奶。”康莞没好气的说道。她已经使人寻萧娘子多次了,除了一开始还能见上一面外,之后几次都避而不见了。“我看人家这心是根本就没落在赵家这儿。”

    萧娘子的态度完全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当然不是味儿了。

    “那行。你能拿出多少银子?另外你手头要有多余的人手了,就也差遣两个,跟着起点一块南下。”

    赵亮一口答应了下来。

    “跟着起点南下?你呢?那么多银子呢,你就真的放心?”

    十几万两银子呢,自家男人就甩手教给外人了?

    “这有什么不放心的?”

    “起点跟我都这么多年了,我要是还收不了他的心,这松鹤楼那么多分号,我还能放心谁?”那赵亮还要造反个屁啊,趁早洗洗睡了。

    “何况还有那么多人跟着呢!”

    不管是寻人还是开设货栈,跟洋行入伙,那都需要人手去张罗。可不能全都找广州当地人。

    可是这震荡也顶多只是在赵家内部震荡,消息都没有传入外人的耳朵里,在外头那最为人所乐道的赵家举动是,赵家大发善心的开慈善会了。

    满清也有社会福利机构的,从针对孤寡残废生活不能自理之人的养济院,到特意针对地方上的贫瘠老迈之人(七十以上)的留养局,还有以救济贫苦百姓为主业的普济堂和针对弃婴的育婴堂,可以说整个慈善理念还是很充裕的。

    而且模式也很具多样化,从官办到民办再到官民合办,制度相当灵活。

    陈州府内也有这些机构,只是很多都是徒具其表的样子货罢了。

    现在赵家发起的福利会就不一样了,其下属的养济院、留养局、普济堂和育婴堂,那一经开办就已经热热闹闹了。

    哪怕这四项福利针对的只是淮宁县父老,甚至可以特指是龙路口的乡亲,但这也引发了三教九流社会各界的瞩目。

    毕竟赵家摆出的架势之大是整个陈州府从未见过的,而且人家设置的规章制度也很清明。

    慈善会除了赵家出资外,还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那一应费用的收取支出,全部透明化。不但承诺会每月都贴出收支表来,更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燃文

    这是历朝历代的慈善机构都从未做出的承诺和举动,甚至这都是突破了这一时代的人的大脑天际的做法。

    那一经公布,立马就成为了赵家身上的一层两眼光环。

    乘水路归乡的陈标打界首集时就感觉到了不对,这地儿的乞丐怎么那么少了?

    过了界首集再向前,那分别是沈丘、项城、商水三县,陈标虽未下船,可他也能看出沙颍河沿途码头的乞儿一样在少。

    直到他到了老家周家口,才猛然发现,这地方的乞儿竟然这么多。怕不是其他多地不见了的乞儿都集中到这儿了。

    陈标虽久经行伍,见多了风浪,这时候也不由的张大了嘴巴。

    啥情况啊这是?

    一别乡土十余载,怎么他都看不懂老家的规矩了呢?

    武进士出身的陈标可是近些年里周家口的标志人物,当年他先是高中原武举的乡试第一,随后又中了武进士,奋斗了十五年坐上副将的位置,然后这副将的职位就一做六年。

    他没有背景靠山,只能凭自己本事,别看是武进士出身,可能用十几年时间就坐上副将位置,那已经难能可贵了。

    至于总兵位置,他不熬到胡子眉毛全白了,或者是真寻不到合适的人了,那是坐不上总兵的。

    陈标今年已经六十了,父陈其德,母邓氏皆早亡,是自幼失怙,多赖二伯父陈其福为生。

    而陈其福已经去世多年,长辈中只有他二伯母还建在。可谁知道一个月前他收到周家口来信,说他伯母现在也已经去了。

    陈标当即告假归乡。

    他从龙门(今属惠州)副将职位上告假,到赶回周家口,总共也才一个月时间,那是一点都没在路上耽搁。

    “铛铛铛……”

    陈标自码头上下来后,就带着儿孙随从往陈家滩的堂兄弟家去。一群人胳膊上带着黑孝,脚下还缝着白面,码头上那么多人都避着他们走。

    但还没走几步路呢,就听到一阵锣鼓声响起。很快的,陈标就看到一个个乞儿飞奔而来,向锣鼓声传来出聚集。

    紧接着一连串的祝福语就震耳传来。

    “这是……”

    陈标惊愕了, 他震惊了。

    明珠入掌,小凤新生,彩凤新雏……,这是谁家生女儿了吧。

    但怎么搞那么大阵仗?

    “真好大的阵仗,儿子在岭南多年可从未见过这般的情形!”陈标的长子陈演摇头叹道。别说这是生女儿了,那就是儿子也不至于这般吧?

    把那么多乞儿都招过来了,可想而知,那酒宴排场又是有多大了。

    “或许……另有隐情吧。休要多言,速返家去!”

    陈标性格沉稳谨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儿,先就别说话。更别说他们身上有孝,就更不适合凑热闹了。

    还是早早回家给长辈的敬上三炷香是正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61章 好大的阵仗)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一百六十章 陈家,赵家

    “你们说赵家啊……”陈标的堂兄陈林恍然道。

    “前几日赵家的大少奶奶生了个闺女,是赵家第四辈儿的第一人,可不就大肆操办了。”

    陈标一家人的赶回来,给陈家带来了莫大惊喜,这么快就赶回来了,足可见陈标的心意不是?

    一家人进门就披麻戴孝,规规矩矩的上香磕头。

    全都是一脸的悲哀。

    当然,除了陈标是真心实意的,陈演陈溢兄弟也能有三两分悲意,再小的几个孙辈就不提了。

    大家也都能理解。

    陈标是在老人家跟前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