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庄子的故事-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时举的例子。

    我怀疑他张山根本就没有理解什么是道他只是照搬照本宣科把我和我师父举的例子照搬过来了。而他自己,我怀疑他根本就没有理解

    气死我了

    他这个脑子啊我就知道转不弯过来。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唉”

    “师父呜呜”张山听了,急得差点都哭了起来。赶紧趴到地上,给庄子磕头。一边解释道:“师父我真的理解了我师父”

    “那好哇你你不说我举的例子,也不说我师父举的例子,你自己举一个例子你能举出例子,我就信你真的懂得什么叫道了。”

    “我我我师父呜呜呜”情急之下,张山还真的举不出例子来,急得他大哭起来。

    “我说的吧我说的吧他没有理解什么是道他只是把我举的例子和我师父举的例子,背了出来他的记性好,死记硬背,就是没有理解”

    “师父呜呜呜”

    庄子也不理睬张山,转而问嫂夫人道:“那你说说你不要举我举过的例子,不要举刚才张山举过的例子,不要照搬不要死记硬背你说你对道的理解什么是道”

    “这个”

    一时之间,嫂夫人也楞住了。

    她虽然很聪明,理解能力很强悍。可是让她另外举例子,还真的有些为难。

    “这还不简单我拿人来作比喻,你就拿狗来作比喻。我拿天地日月星辰来比喻,你可以拿泥土、树木、野兽来比喻啊”庄子提示道。

    见张山还趴在地面上哭,又喝道:“起来吧听听嫂夫人是怎么理解的,怎么举例子的”

    “师父呜呜呜”张山爬起来,哭着说道:“我是真的理解了,我不是照搬可我真的一时之间举不出自己的例子师父”

    庄子不耐烦地喝道:“不要废话了听嫂夫人怎么举例子”

    “呜呜”张山委屈地哭了两声,只得竖着耳朵听了起来。

    在庄子的眼睛逼视下,嫂夫人定了定神,思索了一下,薄唇轻启,说道:“我理解为,世间万物都是道。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它们将来会变成什么东东。正如我们人一样,到底是由什么东东变化而来的

    我们世间的万物,虽然再也变不出一个一模一样地天地日月星辰,变化不出这个宇宙。可也许能够变化出一个与现在这个宇宙相似的东东。

    道是个不断变化地东东世间的万世万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说世间的万物,都是道”

    “嗯很好很好”

    庄子打断嫂夫人的话,冲着张山喝道:“听到没有听到没有嫂夫人才学道多长时间,你学道学了多长时间你看你看嫂夫人理解得多透彻而你连个例子都举不出来

    你今天中午你就别吃饭了再吃就成饭桶了饭桶见过没有在军队里面,有饭桶专门用来盛饭食的往战场上一抬,那些士兵们过来领着吃。饭桶是装饭用的,你啊你脑袋里装的不是道家学说,而是饭饭吃多了你”

    “师父”张山哭丧一般地辩解道:“我也是这样理解地师父”

    庄子也懒得理张山,继续问嫂夫人:“那么什么是人呢”

    嫂夫人不假思索地答道:“人和世间万物一样,来源于道。将来回归于道。人与其他万物一样,只是一个适时而生的物种而已”

第414章 女道家

    “那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庄子又问。

    对于这个嫂夫人,庄子是服了她了。

    无论他问什么,嫂夫人都能回答得出来。不像张山,好像背课文似的,说的都是他曾经说过的话。而这位嫂夫人,完全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嫂夫人回答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只是一种适时而生的物种。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所以我们要珍惜,好好活着,好好做人。所以我们做人要有做人的样子,区别于其他物种。

    我们是人,我们有我们人的生命过程和人性。我们只是大地上的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是一种平等、相互的关系,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神灵。

    人和其他物种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人生对于我们来讲,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惜。因为我们珍惜,所以人生就有了意思

    我们的生命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我们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期,我们的婴幼儿期,我们有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最后死亡是我们的归宿,我们又回归于道。

    我们在每个时期,都能有属于我们的生命快乐我们在母亲腹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给爹娘带来新生的希望。在婴幼儿时期,可以给爹娘长辈和身边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

    嫂夫人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人生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讲得庄子都听呆了。他可是从男性的角度来讲解人生的,他的师父杨朱也是从男性的角度来讲解人生的。

    所以嫂夫人的讲解,跟他讲的、跟师父杨朱讲的,一样精彩。

    张山听着听着,不知不觉间就入了迷。只见他张大着嘴巴,口水从嘴角流了出来。他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嫂夫人,却失去了眼神。

    也不知什么时候,镇长大人家里的下人,都围了过来,或站或坐,都听得入了神。

    “嗯哼”

    就在这时突然地传来镇长大人的咳嗽声。

    其实不是咳嗽声,而是镇长大人的招呼声,好像证明他的存在。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位镇长大人回来了。他的手里,拿着给庄子办的通关文牒。

    “好好好”

    “啪啪啪”

    庄子清醒过来,连忙叫好,又兴奋击掌三下

    “好好好”

    “啪啪啪”

    张山也反应过来,一边叫好一边击掌

    “嗯夫人不错嗯”镇长大人也在一边不住地点头。

    家里的那些下人,也一个个反应过来,又是击掌又是叫好。

    嫂夫人见状,好像少女一样,顿时羞怯起来。她先是看了一眼庄子,她的师父。然后看向她的脓包夫君。再看向张山,最后看向家里的下人。

    “我我我”嫂夫人这才清醒明白过来,刚才的演讲,可能是很精彩。

    “师师父”嫂夫人怯怯地问道:“我刚才讲的没有哪里讲错吧我”

    “好很好你讲的比我讲的都精彩比我的师父讲的都精彩”

    “真的”嫂夫人跟个小姑娘似的,脸还红了一下。

    “我和我师父讲的,都是从男性的角度来讲人生的快乐和意义。而你是从女人的角度来讲人生的快乐和意义的好实在是太精彩了嫂夫人”

    “我我”

    嫂夫人有些不敢相信,她又看向张山。见张山朝着她点头,她又有些信了。凭借一个女人的敏感,她没有从张山的脸上看出做作。但是她还是不敢相信,又看向自己的脓包夫君。见脓包夫君朝着她又是点头又是笑,她这才更信了一些。

    她又扫了一眼家里的那些下人,最后再看向庄子。

    “师父我我我这样理解可以吧”

    “可以”

    见再次得到肯定,嫂夫人顿时觉得不好意思,把头低下了。

    “张山怎么样你你要好好地用用脑子你看你你那个脑子啊你你看嫂夫人,她学道学得比你晚吧你看人家,理解的水平,已经超过我了”

    “师父过奖了”嫂夫人赶紧打断庄子的表扬。

    “真的对啊”庄子又道:“我和师父怎么都没有想到呢都没有想到从女性的角度来讲人生呢啊失误啊失误”

    “师父”嫂夫人又打断道:“因为我是女人,师父你和祖师都是男人。男人和女人的理解是不一样地男人有男人看待世界的方法,女人有女人看待世界的方法。”

    这个嫂夫人,完全可以去当传道士了

    说真的庄子都有些嫉妒她的才能。

    也许是因为嫂夫人太优秀了,出于嫉妒的心理,当再次看向张山时,他就怎么看怎么觉得,张山就是一个不会思维的笨蛋

    你记忆力好有什么用,你不会变通啊

    你引经论据有什么用,只能证明你读的书多

    “张山看到没有听到没有你唉”

    喝了张山几句后,庄子叹了一口气。

    “遇上你这么个缠着我,还一定要我认你的弟子,我也是无语了你唉你有嫂夫人一半的理解能力,我就心满意足了唉”

    听到庄子如此评价张山,镇长大人也很同感地在一边点着头。

    “师父”

    张山被庄子说的,又委屈得变成了一脸哭丧相。

    当看到镇长大人的一脸嘲笑后,当看到镇长大人家里的下人都用异样地目光看向他的时候,张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师父我真的理解道了师父”

    “好好好你理解道了我相信你了,行了吧你你啊唉嘴巴还硬,还死要面子唉就凭这一点,你就不符合道的要求,你就不能接受事实,承认自己笨又没有人能把你怎样,是不是你还是你你越是狡辩,人家还是看不起你唉算了你”

    “师父我我真的理解了师父”

    “好好好你理解了我相信你理解了行了吧那好我现在给你一次机会,你给我说说为什么呢我们同样是道家,为什么道家的人生观也各不相同理解各异呢为什么有些人偏偏认为那样就是道家,那样就是正确地人生呢”

第415章 严师出高徒

    庄子是在有意为难张山,给张山难看。

    其实他从张山的讲道中,已经听出来了,张山是真的理解了道。不是张山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而是张山这个人的思维模式有些僵化,不会变通。所以才特意给他难看的,让他长记性。

    知道什么是道后,对人的理解、对道家人生观的理解,也就不难了。可要让张山来解答,道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地人生观这个问题,就很难了。

    庄子让张山回答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同是道家,他们的生活境况会不一样为什么有人“大隐隐于朝”,而有的人“隐于市”,又有些人“隐于野”呢

    大隐隐于朝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应该属于优越地那种。不管道家如何节俭,他们所过的生活,都是上层社会的生活,都市新潮生活。

    而中隐隐于市的人,他们就是普通百姓,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这种人如果你不注意的话,都不知道他们是道家。他们中的人,有人的物质生活也很优越。而有的人,可能很贫困。也有的人,生活很不稳定,一会儿是中上等生活水平,一会儿是中下等生活水平。

    而小隐隐于野的人,则是过那种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自由的日子。而往往这种人,被人们称为道家。

    张山见师父问他这个问题,思索了好半天,才开口说了起来。

    他真的没有想到,师父会问他这么高深的问题。在师父的眼里,他还是一个连什么是道都没有搞清楚的人,又如何能回答这么高深地问题呢

    师父是在故意为难我啊

    师父是在让我丢人啊

    我张山绝对不丢人我不丢自己的脸,更不能丢师父的脸

    对啊我无法回答的话,就不是丢自己的脸了。而是丢的是师父的脸

    师父

    张山突然地好像明白了什么好像好像师父是在故意为难他,让他难看

    不是师父的良苦用心

    张山这个笨脑子、饭桶,终于想到这个问题上面来了。而并不是,怨恨师父故意让他难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