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庄子的故事-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仪这才抬了抬头,抢着答道:“以前是秦国,现在就不知道了”

    “说说以前怎么是秦国现在为什么不是是不是你不在秦国了,你”庄子也玩了一下太极推手,顺着张仪的话题,把话题反推给了张仪。

    那意思是:以前为什么是秦国因为是你在秦国。而现在你不在秦国为相了,所以秦国就不可能了。

    因此逼迫张仪作出解释。

    张仪本来是想表白一下,他是看好秦国的,是因为秦国强大。秦国自秦孝公、商鞅时期开始,就走对了道路。所以秦国可以一统天下。现在秦孝公、商鞅时代结束,秦武王上台,秦武王就一武夫,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如果是这样地话秦国就不再有盟国。没有盟国的秦国,就会被孤立起来,成为众矢之的。你就是再强大,也是维持不了多久。

    还有他也想借机表明一下,他不再为魏国效力,他不是公孙衍第二,他是有立场的。

    还有他也暗示了一下,魏国的新君王也是一个无能的家伙。像他这样地君王,只能说混混自己的一生,图一个个人享受罢了,是不会有作为的。甚至这样地君王能不能把自己的君位混下去,传承给自己有能力的子嗣,都很难说。

    见庄子太极推手推过来了,他不得不回答。也因此对庄子有了新的认识。

    先生果然不简单啊不是我等能够轻松套住的人。

    “秦国已经不是秦孝公、商鞅时代,也不是秦惠王时代。现在秦国已经改朝换代了。现在的秦国,是秦武王执政。这个秦武王,占着自己有力气,占着秦国强大,他以为他和他的秦国是天下第一了”

    张仪就把他的心里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一吐为快,一发而不可收。

    他的认识跟庄子一样,认为天下是必然一统的。

    天下不能一统,人民就永远没有安身的日子。如果不能有一个强大地国家出现,站出来一统天下,天下永远保持着现在的这种局面,只会连连战争。直到各个诸侯国打不起仗了,没有多少人口来养活君王和世袭贵族了为止。

    然后各个诸侯国再休养生息,发展人口,让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起来。再然后开始新的一轮战争,如此反复。

    在这个时期,人民永远是受害者。生育永远在控制着人民的痛。人民生儿育女不是为了体验亲情,而是成为君王们利用的工具。君王们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为了有足够的人口数量来保持兵源的供应,就会鼓励你去生育。然后采用手段逼迫你把儿子交出来,参加战争。然后民间一片哀怨

    说到这种局面的时候,张仪大哭。

    可以想象当爹娘看着儿子被拉上战场的那个痛苦场面。可以想象当爹娘、妻子儿女得知亲人战死战场的那个痛苦场面。

    可以想象,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当一场战争之后,或者是连续的战争之后,当身边不再有健全的成年男人的时候,当到处都是人民的哭声的时候,这个世界仿佛黑夜,到处都是哀鸣之音

    aa2705221

第1020章 惠施背靠梧桐树辞世

    听着张仪的讲述,庄子不住地点头。这个张仪,果然不简单,他与公孙衍简直判若两人。怪不得公孙衍斗不过他,败走秦国,后来又败在张仪的手下。

    原因就在这里:张仪想到的是天下苍生,是百姓,不仅仅是君王的江山。而公孙衍想到的只是如果展现他的才能。

    当然庄子知道张仪是一个善变的人,他也许害怕自己杀他,而故意这么说的。

    张仪的善变就在这里,他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其所好,专门说你爱听的。当正反两方面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游走在两者之间,圆滑地蒙混过关。

    这就是张仪。

    当然张仪并非墙头上面的草,风吹两边倒。不是他是有主见和立场的。他的圆滑是在不影响他的立场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显露出来的。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他的立场就明确了出来,他也就“六亲不认”了。

    当他的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人性的本能“怕死”的本能就出现了。因此他就丑态百出。

    比如说当年在楚国被“偷玉事件”拷打的时候,他就很丢人。为了活命,他只得忍耐着“小偷”的骂名,被人当面指头鼻子骂、背后指着脊梁骂。

    “那天下一统后,人类将走什么路线呢”庄子问。

    “走秦国商鞅路线”张仪肯定地答道。

    “走”庄子很是惊讶,张仪会说这样地话他已经不是秦国的外相了,已经被秦武王赶走了,他还说“走秦国商鞅路线”。可见张仪看待天下形势的眼光是正确地、是远大地并不受个人恩怨所影响,并没有说违心话。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商鞅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对的,都是符合人心的”

    张仪进一步解释道:“秦国不仅在本国国土上实行变法,继续推行变法,在新占领的土地上,一样推广商鞅的政策。结果一样是成功的社会要法制,而不是礼制更不是世袭制”

    说完自己的见解,张仪才想起来怎么是我说了我我不是想听“先生”的吗我不是想考“先生”的吗

    我

    看来我还是嫩了些,反过来着了庄子的道,被他给“考”了。

    “那先生您的意思呢这个世道当如何治理啊”张仪说完,赶紧问道。

    庄子笑道:“道家治心起来吧张子”

    在庄子的一再提示下,张仪站了起来,坐到庄子对面的席位上。

    庄子也就没有再废话,开讲了

    “不管社会是乱世用兵,还是治世用法,还是盛世用儒,都只是治表而不是治本要想根治,就得治心人心乱了,世道就乱。无论是乱世用兵,还是治世用法,还是盛世用儒,都不过是为了一个生字,都是为君王、子民的生存而服务的生是根本。一个人死了,他的一切努力对他就失去了意义”

    庄子的意思就是:无论你是乱世用兵,还是治世用法,都是为了生存。乱世用兵是了生存而战,一切不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的战争,都是没有意义的,都只是当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牺牲品。

    治世用法也一样,也是为保障大家的生存的。法是用来打击、约束那些祸害别人、影响别人生存的人的。

    盛世用儒,也一样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有一个更好地生存环境而服务的。

    一切即时的政策,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暂时性办法,不是永久的。

    只有道家学说才是永久的学说,是生存学说,是治心学说,是永远不变的。

    人心乱了,这个世道不乱才怪。所以无论君王、智者用什么方法来治世,都必须不忘先治心。治心是根本,用于治世的法律法规都是过河搭桥,临时性的。

    给张仪上了一堂“政治课”后,庄子放心地回到宋国墨家分坛。他打算处理一下手边的事,随后就去楚国,寻找儿子杨延和杨湖。

    杨延没有任何消息,可杨湖却在楚国的陵阳山安了家,不仅有了儿子女儿,还做了外公。

    由于杨湖个子大,发育得早,才刚刚发育的他,就被陵阳山当地的人拉着成了亲。由于成亲早,所以大女儿都出嫁了。三十多岁的他,就做了外公。

    杨湖在庄子的授意下,没有在楚国乱跑,直接在天涯无名和杨延当年隐居的那个地方隐居了起来。他的妻子,是山下村庄里的。由于杨湖个子大,又会武功,又有力气,又仗义,所以在那一带是很有名气的,信服他的人很多。

    让杨湖和庄子不敢相信地事,天涯无名和杨延硬是没有回来过,没有与杨湖相认。

    所以庄子很是怀疑天涯无名带着杨延和他的家人,去了海外。或者去了更远的南方。因为天涯无名不是真人体,他无法从遥远的地方回陵阳山。应该天涯无名通过内视回来过,只是他不想与杨湖相认。

    也就在庄子准备去楚国的时候,他突然地发现:惠施死了。

    惠施喜欢与人辩论,从魏国辞官回来后,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每天吃过早餐,他都会到集市上走一趟,找人说话。中午一般都是在外面吃,晚上保持在天黑之前回来。

    这天他又习惯地去了集市,后来又随着赶集的人走了,找老熟人辩论去了。在老熟人家吃了中午饭之后,他又来到村子里的“广场”上,背靠着梧桐树与人辩论。

    结果由于过分兴奋,笑着从梧桐树杆上滑倒了,跌坐在地面上,口吐鲜血,很快就死了。

    等到庄子发现的时候,惠施已经被人接引进入了心界,成为一个意识体。

    看着这个含笑而死的老朋友,庄子有着无限地感慨。他知道惠施表面上是笑容满面,其实内心是很孤寂的。背靠着梧桐树与人辩论,不是他惠施的人生。尽管他辩论赢了,笑了,可他的内心并不快乐。

    惠施理想中的人生,是站在朝堂之上,给君王出主意。或者是与其他大臣们进行辩论,指点江山的那种。

    在民间背靠着梧桐树与人辩论,只是他聊以慰藉罢了。

    aa2705221

第1021章 怀念惠施

    惠施的死,给庄子的触动很大。

    他只比惠施小一岁,按照大周天下普遍寿命来看,他也到了“死亡”的年龄了。

    在大周时期,在现在时期,一般男人能活到四五十岁就不错了。能活到六十的,就已经很少了。能活到七十岁的,更少了。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更加地少了。

    由于战争的原因,大多数男人都不是健全的身体,大多数人都是有伤残的。所以他们的寿命更是有限。

    他作为真人体,是不死之身。可是他也不得不“死”。因为到了人的寿命极限的时候,你就必须死。不然世人就把你当成怪物了。

    再则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作为道家,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是来体验这一次生而为人的人生的。一般人只要活到七老八十岁,就是一次完整地人生了。再则一般人活到七老八十岁的时候,大多数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你说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你不是为了苟活着,而是在折腾、折磨你的后代。

    在这个乱世中,每个人都在艰难地活着,你让人服侍你,你不觉得残忍吗

    作为一个真正地道家,当自己不能生活自理了,当儿女后代们都在为生活奔波,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死了,以此来减轻儿女后代的负担。作为长辈、作为道家,作出这样地选择是必然地。

    因为你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你不能为后代们作出贡献,你以前为儿孙后代们作出的贡献都被你变相地索要回来了,你说你还苟且地活着,你不是残忍就是在报复儿孙后代你这不仅仅是残忍了,是对自己的儿孙后代们的残忍了。

    道家讲究人要活到自然终老,才能自然而死,自己主动选择死是错误的。但是你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了,如果没有人照顾你你不一样会死是不是所以在自己无法照顾自己的时候,是可以选择死的。

    当然如果儿女们都生活得很好,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你,你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活着并不痛苦,也是可以选择继续活着。

    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偏激地理解。

    比如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