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庄子的故事-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子也不知道拼命地跑了多久,当看见前面的陆地后,才一念之间回到陆地上,彻底地摆脱了天地之力。

    “海龙来了海龙来了海龙来了”

    陆地上,渔民们一个个都把渔船停靠到避风的港湾里,用粗大地绳索把渔船栓在一起。小一些的船,都直接拖到了沙滩上。甚至直接抬到海浪卷不到的陆地高处。

    得知海龙来了,妇女和孩子们都哭叫起来。哭叫声伴随着海风的呼啸,传到很远地地方。

    海岸边的住户,得知海龙来了,都用石块、木材、破鱼网等什么地,盖在茅草屋上,窗户和门都用东东给堵了起来。

    海龙的威力是很大地,可以从门和窗户里钻进去,把你的屋顶给掀掉。

    庄子幻化成人形,站在海边,看着忙碌的渔民、哭泣的妇女和孩子、忙着收拾房屋的主人,以及忙着收获庄稼的农夫,心里很不好受。

    在天地之力面前,人类是那么地渺小。

    要是这里的渔民遭遇到当地官府的欺压什么地,或者是遭遇的是海匪,或者相互之间闹了什么矛盾,或者是相互之间有仇恨要进行生死拼杀,他还可以站出来帮他们。

    可是在天地之力面前,他无能为力。

    他虽然是个真人体,不害怕天地之力,可他无法阻止和对抗天地之力。

    他又把自己幻化成意念,朝着原来的方向飞去。他想近距离地看看,这个传说中的“海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为什么世人都称它为海龙,都那么地敬畏它

    也不知飞行了多久,他终于遭遇到了电闪雷鸣。在这个同时天空中黑压压地,好像盖着一个黑盖。闪电不时地划破黑盖,把天空撕裂。闪电之后,就是震耳欲聋般的爆炸声。

    “轰哗啦”

    天空中雨点比黄豆还要大,砸下来让人感觉很痛。不让庄子的意念感觉到很痛。雨点密密麻麻,好像雨柱一般。

    此刻庄子又飞行不动了,只得不断地后退。但是他的眼睛却朝着远处看着,想看见传说中的那个海龙。

    也许是海龙为了在他面前显示威风,终于显现了出来。远远地看去,犹如一条巨大的蛇,在天空中翻滚着。它没有尾巴,不它的后半身都还在海水中,没有露出海面。

    它的头高昂着,头上有一双可怕地眼睛,不时地发射出耀眼地光芒,让你无法睁开眼睛。

    它的头很大很大,它的嘴巴也很大,不时地张开。嘴里也一样发出耀眼地光芒。一闪之后,好像吞下了天地间的一切,天地间顿时黑暗起来。

    “轰哗啦”

    在一道闪电之后,又传来了“轰”地一声巨响。接着海龙暴怒一般地朝着庄子卷了过来。

    仿佛它看不下去庄子对它的蔑视,要把这个蔑视它的人活吞下去。

    “啊”

    庄子吓得本能地大叫一声,拔腿就跑

    他终于看清楚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海龙,这就是岩石上面刻画出来的海龙。

    在大周各地大山里的岩石上,以及大周的祭坛上,以及各地的祭坛上,都刻画着海龙的形象。

    对海龙就是这般形象。

    回到陆地,庄子再也不敢再去触怒海龙了,再也不敢小觑这天地之力了。

    走赶紧离开这里

    aa2705221

第1052章 第一次解读道德经

    离开大海,庄子继续往南寻找,后进入南蛮之地。一路无果后,再折道回了宋国。

    很遗憾,在大江之南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天涯无名和杨延的消息。

    不过庄子并不觉得此行没有意义。这一路寻找,让他长了不少见识,唤醒了他的不少记忆。曾经读过的书、曾经师公和师父讲解的事例和古籍,都在这次出行中得到了验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可以验证书中记载的真假。

    庄子这次行走,休止万里而是几万、几十万里。他的一念之间,就能走无限的路。当然这次之行,庄子除了在大海上用意念飞行外,其余的时候大多是步行的,是一二一地用双脚丈量的。

    这次的吴越之行和南蛮之行,让庄子受益匪浅,他看到了各地的民俗,特别是南蛮部落中的那些民俗。从而让他更懂人性的真实,民俗的演变,人性、家庭、家族、团队、组织、区域、国家的形成。

    从原始部落那里,可以看到人性的真实和本初。以及人性思维的僵化模式。

    僵化模式,是指停留在某个层面上,不能跳出这个层面来思维、看待事物。

    回到墨家分坛,让庄子感到高兴的是:嫂夫人和张山两人都还健在。并且身体都很好。

    这也让庄子感到意外

    因为嫂夫人和张山两人都不会武功。不会武功的人因缺少锻炼,体质往往较差。

    另外嫂夫人和张山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弟子。

    嫂夫人收了几个女弟子,这些女弟子儿女成年后就放弃了家庭,来墨家分坛这边一心修道了。

    张山收了几个男弟子,这些男弟子大多都是退役的伤残军人。他们大多手脚不是很方面,可他们却都能自食其力。为了不给儿女后代添麻烦,他们决定跟随张山,一边学道,一边自食其力,相互照顾。

    一时之间墨家分坛又热闹了起来。

    这些弟子分成男女两派,分别住在各自的茅草棚内,独自生活。不跟嫂夫人和张山住在一起,不住宫殿一般的房子。他们完成每天的工作后,下雨、农闲、晚上,才到嫂夫人和张山这边来,虚心求教,学习道法。

    看嫂夫人与张山两人的气色,庄子很是怀疑:这两人可能在心法上面有了突破,有修炼成为真人体的可能。

    见师父回来了,嫂夫人和张山两人都很高兴,都想跟师父谈谈修炼心得。

    嫂夫人让弟子给庄子准备了一个房间,可庄子并没有住进去,只是在大厅内要了一个席位。

    张山让弟子给师父做养生餐,可庄子一样不感兴趣。现在的他,是个真人体,不再需要保养肉身了。他没有肉身,肉身只是他幻化出来的。

    弟子们见祖师回来了,也是一个个跑过来跪拜。

    庄子把大家都叫过来,便开始讲解始祖老子的道经和德经。

    在以前的时候,是没有道德经这个书名的,只有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

    道经在前,讲的是道家的理论,主要讲什么是道。然后讲道家理论的主要原理,那就是“有”和“无”。

    德经是讲道家学说的应用,讲人类社会应该效仿天地,效仿道,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长久,才能有一个美好地生活。

    这是庄子第一次公开讲解始祖的道德经,也是第一次系统地讲解道德经。

    在以前,庄子讲的都是他对道家学说的理解,教导世人如何学道,教导世人认识道。以及道家学说在当代的运用。

    以前讲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自己的道学,以及杨朱的道学。大多时候,是以一个传道者的身份,来讲解、传播道家学说的。

    而这次庄子是专门讲解始祖的经文。

    在深山隐居期间,师父杨朱专门给他讲解过始祖老子的经文。可由于他年龄小,对经文中的很多东东,只是记住了师父的话,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在社会实践中,他慢慢地全面理解了师父讲的。他这才知道始祖老子的经文博大精深。才知道诸子百家中的人是如何有意的抹黑道家,故意曲解道家。

    什么叫断章取义这就是断章取义那些抹黑、曲解道家学说的人,就是断章取义,挑道德经文的错。表面上,说得很有道理,其实就是故意曲解。

    庄子一边讲解,一边气愤,恨不能把那些故意曲解的人给杀掉。可是气归气,你都找不到那些故意曲解的人到底是谁

    自从道家学说流传开来始,就有人专门故意曲解了。真的故意曲解道家学说已经几百年了。真的你都找不到真正是谁

    不用说这个故意曲解的人,一定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而故意抹黑别人。

    庄子整整用了一年时间,对嫂夫人和张山以及两人的弟子进行讲解道德经文。并让张山把他的讲解记录下,让嫂夫人修改,然后有时间的话,再把它记录到竹简上,流传给后人,方便查阅。

    在这一年的时间,庄子不仅仅给弟子们讲解老子的道德经文,他还抽空回到藏经洞中,查阅墨家收藏的古籍。

    长到老学到老,到死还有三样没有学到手。

    庄子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少了,没有能力给人类写一部简史。要是能够写一部人类简史的话,就更方便大家来理解、学习道家学说。

    因为道家学说是人类终极哲学,是人生哲学,是生存哲学,不同于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学说。其他学说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哲学,不是终极哲学。

    比如说儒家学说,他看到的只是如何管理社会,如何规范社会,如何约束自己去迎合社会,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儒家是站在社会管理学的角度上,来克己复礼,构建和谐社会的,而不是站在个体的人的角度上来看待社会的。

    所以儒家学说最终是要没落的。因为它压抑了人性,制约了人性的自由。

    因为社会、国家是因人而存在的,不是先有国家而后有人,而是先有人而后有国家。国家是为了保障人民而产生、而存在的,当人民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国家就不存在了。当国家不再能够保护人民,国家也一样不存在了。

    所以说国家只是人类发展史上某个时间段而出现的一个机构,一个暂时性的需要,不是永久的东东。正如宗教思想一样,只是人类历史上某个阶段的产物,当人类寻找到了正确地指导思想后,宗教思想就会自动被人类放弃。

    所以站在迎合国家管理的这个角度上来治理社会、管理、约束他人,是错误的。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就是站不住脚的。

    人才是永远的,只有站在人的角度上,才是正确的。

    人民万岁

    要想拯救社会、拯救天下、拯救国家,必须先拯救人民,拯救人民的思想。

    aa2705221

第1053章 野马尘埃

    讲解完始祖老子的道德经文,庄子又往北方完成心愿去了。

    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去寻找与容儿生养的儿子慎根。

    与杨青儿生养了两个儿子,虽然杨延没有找到,可他还有一个杨湖。而慎根则是他与容儿生养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他决定用余生去北方寻找。

    当然他并不是一定要找到慎根,并不是沉溺于这份感情当中不能自拔。而是尽量要完成心愿。

    现在的他,已经是个七十岁的人了。真的如果不是真人体的话,他随时都可能会死。可是虽然他是真人体了,他也不能一直活啊活到没有人认识他、知道他是谁的时候,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到了正常人死亡的年龄,他一样是要羽化飞升的。

    所以他想在他羽化飞升之前,尽量要找到儿子慎根,完成这个心愿。

    离开宋国,到达齐国。在齐国都城停留了几天,他又折回到宋国境内,再往赵国。然后又往古中山国。最后来到大漠荒原之上。

    第二年初春,他看见到大漠中的“野马尘埃”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