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的故事-第6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早期的道教徒,大多是真道家。
而道教形成之后,道教徒不再是纯粹地道家了。有一部分人是怀着宗教思想来修道的,有一部分人把道观当成了避难所。其只有一部分人,才是真正地道家出身。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不过如此。
道教的形成,也不过如此。
正是因为道教与道家有着这一层渊源,庄子作为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第一人,凭借他流传下来的庄子一书,在道教有了一席之地。
因此公元72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二月,庄子受到皇封,被封为“南华真人”。也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宋徽宗时,又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
后世评价摘录:
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注:由此看来荀子没有读懂庄子。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有不同。遂性逍遥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国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章家的人,在国古代哲人,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学史纲要
闻一多:“国人的化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国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老庄哲学思想对国的影响是巨大地,无论学派之间如何争斗,如何打压,都无法让老庄哲学思想消失。相反越是打压人们越是觉得老庄哲学思想是真理。
特别是当乱世来临的时候,信仰老庄哲学的人越多。特别是当人生失意的时候,捡起老庄哲学一读,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地人生哲学。
可遗憾地是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全盘领悟老庄哲学精髓。
归纳其主要原因是:被历代的学术奸细故意曲解了老庄哲学思想,误导了后人。因为解读老庄哲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参考前人解读的章,结果被学术奸细误导后,自然而然错误地理解了。
所以从西汉之后,从儒家学说占领市场后,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全面地解读老庄哲学了。
还有一个不敢正确解读老庄哲学的原因:害怕字狱。
最后概括一下老庄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是建立在老子“道”的理论的,读庄子一书之前必须先读懂老子的“道”。不然都无法正确解读。
什么是道用通俗的语言来讲,道是万物本源。再通俗一点来讲,一切都是进化而来的,一切都是道。
老子把最初的那个物质称作为“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演变、进化而来的。
根据推演,老子认为一切都是“无”与“有”变化出来的。
放弃这些浅显而又深奥的哲学推理,用通俗地语言来“简解”。
根据老子“道”的理论,庄子认为,人与万物一样,来源于道,来源于天地之间。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而已。
因此解决了人类来源的问题,也解决了天地万物、宇宙星空的来源问题。庄子认为:一切都来源于进化,由某个最初的物质进化而来的,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解决了人类与万物来源的问题后,庄子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而已,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作为个体的人来说,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而已。
由此庄子给人类和人生作出了“宿命”一般地定论,认为:人类是一个物种,一个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人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的。
可是很多人不能接受庄子的这种定论。不仅仅是不能接受,而是无法接受。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无法再读下去了。也因此无法理解庄子后面的解读了。
也有人认为:按照庄子这种说法,这种定论,人生和人类活着都没有意思了。因为庄子说人类早晚是要“灭亡”的,人早晚是要死的。所以认定为老庄哲学是消极、无为、被动、要人类返回自然,等等。
其实庄子并不是这个意思。庄子讲解这些,是要我们明白人生,明白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类。
然后庄子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放弃多余地、不必要地追求,完成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
告诉我们,人生怎么可能没有意思呢我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有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和家族的人、身边的人,我们为了活着,相互帮助,才能在任何环境下生存下去。再然后教导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生存下去。
因为活着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目的和任务。
因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不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既然来了,生而为人了,我们要珍惜,好好活着。
因为我们都是要死的,无法让自己长生不老。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反正是要死的,有什么可怕地呢
还有既然人早晚是要死的,我们又何必追求多余的东东,而累了自己、苦了自己呢
儿孙们不是傻,他们一样要来完成他们的人生。作为父母长辈,负责把他们抚养长大,教育他们有一个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让他们明白人生,可以了。而苦了自己,为儿孙后代去奋斗,显然是错误地
aa2705221
第1章 庄子与《逍遥游》
自从容儿与杨青儿死后,庄子一共出了两次远门。第一次,他去了齐国,寻找他与容儿生养的儿子。容儿死后,儿子留给了容儿的养娘和容儿的姐妹们。
他与容儿的儿子与麦儿的女儿同龄小月份,两人相差半年。所以一直由麦儿带着。后来容儿的养娘死了,麦儿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都城,隐居了起来。毕竟庄不名、戴六儿的仇家太多,一直有人在伺机报复。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让麦儿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了,不得不离开。
庄子得知儿子被麦儿带走了,就到齐国去寻找。后来又去了赵国和燕国,还到了北方很远地地方。
庄子的墨家剑法,在赵国留下了名声。后来有了说剑这篇文章。那是后来的事,不是这次寻找儿子下落时发生的事。
庄子第二次远行,是因卖儿受杨青儿托梦,卖儿说她要照顾庄子与杨青儿的儿子。他与杨青儿的儿子被天涯无名抱走了,去楚国隐居了起来。
杨朱的仇家太多,要把杨家灭绝的人太多。为了保存杨朱前辈的血脉,天涯无名才带着孩子隐居起来的。
这次庄子去了楚国,后来又去了吴越、南蛮等地,但没有找到天涯无名和儿子。天涯无名可能屏蔽了他的搜索,有意躲避他,为的是对杨青儿的承诺,给杨家留下一个后代,给庄子留下后代。
除了这两次远行外,庄子几乎都在墨家分坛隐居。表面上隐居,其实他仍然通过内视世界向世人传道。宋剔成被弟弟宋康王赶走后,庄子才可以公开传道,这个时期他也没有公开传道,只是公开写书了。
在宋剔成时期,因为漆园的事,因为道家让宋国强大了,宋剔成出于私心和外界的压力,不许庄子公开讲道。不然不许庄子留在宋国。其实他还是害怕庄子来“庄氏取宋”的。
到了宋康王时期,庄子才将他的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刻录在竹简之上,流传开来。
后世流传下来的庄子一书,流传最广,流传至今。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庄子写的和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与早期流传的版本不同。
早期的版本文章篇数多、散乱,而后世留传下来的版本只有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现代流传下来的庄子一书中的内篇七篇,都是庄子后世“大能”,也就是懂得庄子之学的人根据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论,编辑整理而成的,并非出自庄子本人之手。就跟论语差不多,把孔子的语录编辑整理到一起,取名论语。
也就是说内篇中的逍遥游并不是庄子命名或者是庄子写的完整的文章,都是庄子后世大能,根据庄子的文章和理论编辑整理出来的。
读懂庄子内七篇,基本上就不用读后面的外篇和杂篇了。内七篇中的首篇逍遥游很重要,讲的是境界。第二篇齐物论讲的是理论,也一样重要。其他篇都是讲应用的,为前两篇注释和延伸。
读懂逍遥游的前提,是先要懂得什么是道。学习庄子,学习道家都必须先懂得什么是道。
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道,包括宇宙星空,一切一切。
道并不是一个神秘地东东,只是不好解释它。
什么是道呢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道。能够变化的一切物质的东东都是道。道就是变化、进化。它现在是这个东东,经过变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东东。
万物经过变化、进化、演变,经过无数年的变化、进化、演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东东,变得物是人非了。也有些东东,是通过变化立即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东东。比如说:现代科学中的化学反应。
能够变化的东东都可以称之为道所以在庄子一书中,经常讲到道,讲到变化,还举了许多例子。
跟现代科学讲的进化论一样,道家认为宇宙星空地球人类万物都是经过进化而来。这个不断变化的东东,它就是“道”。所以所有东东都是道。
因为所有东东都在不断变化中。现在是这个样子,以后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所以所有东东都是道。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由某个最初地物质进化出来的。而某个最初地物质,也许就是现在的随便的某个东东。由现在的某个东东,变化出后来的一切,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全新的世界也许就是某个宇宙星空地球人类万物
当然这是比方说了现在某个东东到底将来变化成什么,没有人知道。就好比我们不知道我们和我们的宇宙星空是怎么变化来的一样
懂得什么是道后,就开始讲人。
道家认为:人与大地上的万物一样,都是一个适时而生的物种而已。大地上的万物都是一个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