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戟平三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年级班看起来上课时间没有高年级那么早,学生的年纪也比高年级的要小,四五十个学生大部分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也有十来个和吕布差不多年纪的,到现在还没有开课,不少人都聚集在一起玩耍。
张段和一个中年先生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你就是吕布吧,我是这中级班的先生,主讲论语、孝经,你以后就坐在那。”中年先生指了指靠后的一张无人矮几对吕布说。
吕布对着先生施了一礼就背着小书包过去了,以前的小竹箱吕布已经不用了,换成了牛皮双肩包,这也是母亲专门为他做的。
做到位置上,吕布意外的发现旁边还坐着一个认识的人,就是那个在谒舍求宿的少年。
“是你!”
“是你!”
吕布和那少年同时认出了对方。
“没想到兄台竟然是这里的学生。”吕布拱了拱手说。
“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遇到兄弟你,上次还要多谢兄弟让我借宿,本应当面致谢,只是当时急着回官学,没来得及,还请兄弟谅解。”少年也拱手赔罪。
“都怪我起得晚,是我的错。”吕布摇了摇手说,那天他睡得日上三竿才起床,还真不能怪别人。
“兄弟这是刚转来中级班?我怎么以前在官学中没见过你。”
看着吕布坐在矮几旁,还从一个古怪的皮包里拿出了竹简和笔墨,他在这中级班也有两年了,私学里每个同学他都认识,没有吕布这一号人呀。
“我刚刚才报名,是外地转来的。”
“原来是外地学子,难怪看着面生。”少年笑着对吕布说,一听吕布是外地学子,变得更加热情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辽
“我叫吕布,是刚刚从五原郡来的。”吕布对着少年供着手自我介绍道。
“我是张辽,雁门马邑人!”
“你是张辽?”吕布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有些黝黑的家伙,这人就是名震逍遥津,光凭名字就能令小孩止啼的张辽现在看来不过是个黑小子。
“你认识我?”看到吕布那惊讶的目光,张辽很意外,自己今天和吕布才第二次见面,上次只是匆匆互望了一眼,从认识到现在也不过片刻,只说了几句话而已。
“哦,不是,只是觉得这名字很不错。”吕布连忙回答,一不小心差点被看出破绽来。
“很不错什么意思?”张辽邹着眉头看着吕布,他不知道吕布话里是什么意思。
这时代,名一般是没有什么特别意思的,刚出生的孩子,性格都不确定,父母不会先给予很大的寄托,害怕惹怒上天,给年幼的孩子太大压力,导致孩子夭折,大多都是出生时随意取的,让孩子好生养,普通百姓更是喜欢取个贱名字,像什么二狗、黑蛋,就是祈求上天怜悯,让孩子健康成长。
其实这都是医疗技术不发达导致的,一个简单的风寒就能夺走成年人的性命,更别说身体柔弱的孩子了。
真正有寓意的是成年之后取的字,成年之后父母或者师长会给孩子取表字,这表字才代表了特殊的寓意,也是成年后的正式名字。
吕布也看出了张辽脸上的不悦,自己这话有些唐突,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在取笑他的名字。
“辽寓意:广博、广阔、宽广、宏壮、雄伟、盛大、无边、广泛、恢弘、汜博、广大、辽远,这不是很好的名字么?”
吕布搜肠刮肚,把能体现辽字好意思的好词都说了出来。
果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吕布这话一说出口,张辽那张黑脸都快笑成一朵花了,屁股挪了几下就坐到了吕布身旁,拍着吕布的肩膀说。
“好兄弟,说的好!哈哈。”
那架势,完全一副多年好友的样子。
正准备和张辽闲聊几句,刚才那位中年先生已经走上了主坐。
张辽眼尖,一看见先生入座了,连忙跑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还小声告诉吕布,“这是刘先生,咱们班主讲的先生,很严厉的。”
先生准备讲课了,吕布自然不敢在闲聊,看张辽那样子吕布就知道刘先生上课的严厉。
先生今天讲的是论语,一个仆役将一大摞竹简放到了吕布的桌子上,吕布打开竹简一看,竟然都是论语,看来官学收费贵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十万钱里还包含了书本费,就这一套论语在外面也值不少钱,再加上其他书,也不是个小数目。
刘先生教书和曾经私学的先生教书到是很像,诵读一段,然后给学生们讲解,接下来的就是背诵。
论语吕布早就看过好多遍了,背下来也不算难,倒是先生讲的意思和后世有些不太一样,这让吕布很感兴趣。
先生教完了,说了一句中午前要考校,就坐在主坐上看起了书。
课堂里都是摇头晃脑背诵的学生,吕布读了两遍就把那篇论语给背了下来,还是和以前一样,拿着毛笔就开始练字。
“吕布你不背书吗?刘先生可是非常严格的,等会要是背不出来可是不让吃饭的!”张辽撇了眼吕布,竟然发现这家伙没有背书,反而在那练字,身为吕布的好兄弟,他必须提醒一下这个新来的同学,这官学的可怕之处。
“我都已经背会了。”吕布写完一竹简字,放下毛笔对张辽说。
自己的书法终于算是有小成了,如今这一手字不论拿到哪都会有人说一声漂亮。
“背下来了?你不是今天才来上学的吗?”张辽不可思议的看着吕布。
“是啊,我来这里之前就读过论语了,这段早就会背了。”吕布拿出一卷新竹简,准备继续练字。
张辽吃惊的看着吕布,眼前这个年轻的小兄弟竟然已经学过论语了,以吕布这年纪应该刚刚从初级班出来,只学过一些启蒙书籍而已。
难道是哪个大家族私学里出来的张辽猜测着,回想起那天就看见吕布带着几十名威武的护卫,一定是哪个大家族的公子,可是五原郡那偏远的地方能有什么大家族呢?
五原郡吕布张辽突然想到去年突然在并州横空出世的杜康仙酒,那种美酒他也喝过,真是人间难寻,只有天上的仙酒才能有的滋味,只是这就价格非常贵,他也没喝过几次,听说这酒就是五原郡九原县吕家酿出来的,秘方就来自酒祖杜康。
张辽这才正视起身旁这个新来的同学,“绝对没错,这吕布就是那九原吕家的。”
刘先生放下手里的竹简,看着背诵章的学生们,突然两个人进入了他的眼帘,马上就要从中级班毕业的张辽,还有新来的的吕布,这两人都没有背书。
张辽正盯着吕布看,而吕布正拿着毛笔在竹简上写着什么。
刘先生拿着戒尺板着脸走向吕布,张辽已经在中级班学了两年,明年就能从中级班毕业,自己教的论语、孝经张辽已经完全掌握了,吕布这个新来的学生怎么第一天就敢不听话了?
他可不在乎吕布是走谁的关系进来的,不听话他一样会赶走,绝不客气。
这些都难不倒吕布,和当初在私学一样,吕布轻松的背出了章,而练习书法这种行为也得到了先生的认可。
中午的课吕布吕布已经提前背过了,也就不用再背了,张辽第一个跑去先生那把章背了,然后拉着吕布就准备带他去饭堂。
官学里不用自己带午饭,有专门的饭堂提供午餐。
官学的午饭还不错,两碟小菜,两个蒸饼,竟然还有一碗肉汤,虽然没有几块肉,但怎么说也算是有荤腥,在这时代已经算是有钱人的饭食了。
“吕布,这官学的饭堂不怎么好吃,你将就下,等放学了,我带你去吃好吃的,晋阳好吃的我都知道。”张辽见吕布看着餐盘里的食物以为吕布不喜欢,身为兄弟的他拍着胸脯保证道。
“这官学什么都好,就是不让出去吃饭,也不让自己带食物,非得吃着饭厅的食物,听说是闫祭酒要求的,还有官学里不准带仆役,不许穿锦袍,不知道为什么。”张辽小声的对吕布说着,说祭酒坏话要是被别人听见了,一个目无师长的罪名是逃不了的,最少也得打十几板子。
“没有,这饭食很好。”吕布吃了口食物,虽然算不上多好吃,但胜在干净精致,在外能吃到这食物也算不错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学(上)
张辽的一番话让吕布对那白胡子的闫祭酒更加感兴趣了,本来以为只是个慈祥的老爷爷,没想到他的思想竟然这么超前,知道消除学生的差异,杜绝攀比。
吕布今天来官学穿得就是件普通的衣服,母亲准备的那些华丽锦袍一件都没穿。
这官学里大部分都是豪门贵族、高门大户,如果不消除差异,都是少年人,那攀比的风气会席卷整个官学,每天比的就是谁吃得更豪奢,穿得更华丽,学习的气氛会被攀比的风气冲散。
“咱们下午什么课呀,还是背诵论语吗?”吕布边吃着饭食边问高顺,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对少年人还没什么用的。
“下午可好玩了,是御和射,我最喜欢的课业!”张辽满脸得意的告诉吕布,弓马骑射这是他的强项。
“还有这门课程”吕布很意外,看来自己那十个金饼子真没白交,这官学确实有点东西,课程开得还挺多的,虽然吕布不认为在弓马方面官学还能教自己什么。
“那是当然,吕布,你以前肯定没上过这门课吧,这整个并州也只有这晋阳官学开设了这门课程。”张辽拍着胸脯说。
“我还真没想过官学里有这门课程,我以为官学就是教我们读四书五经之类的。”
吕布点了点头,他还真不知道官学教什么课程。
“官学哪有那么简单,如果只是教四书五经,那一些大家族的私学也能教,咱们官学是并州最大的学堂,分三个班,初级班教启蒙,中级班也就是我们班,教论语、孝经之类的,高级班正式开始研习四书五经。”
“咱们官学教的课程多了,简单的说来就是教四书五经六艺,三个年级都交,只是难度不一样。我已经在中级班学了两年了,明年就要升入高级班了。”
张辽一一给吕布解释着。
“告诉你一个秘密。”张辽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人这才开口说,“咱们官学高级班毕业要是够优秀就能参加太学考试,只要通过就能去洛阳的太学,在哪里继续学习,只要去了太学,那就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吕布听了摇了摇头,张辽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现在朝廷是个什么状况,洛阳现在就是个烂泥塘,党人和宦官斗得你死我活,世家大族就坐在墙头看戏,等着他们斗出个结果来。
太学现在是党人的根据地,只要是太学生几乎都是党人,自东汉建立,教育开始被重视,太学就一直在扩大,现在洛阳的太学生怕是不下几万人,本来就不多的官职被贵族、世家大族、宦官卖官就分去了大半,哪还有官职给他们
看着摇头的吕布张辽笑着说,“吕兄弟有眼光,这太学太难考了,咱们并州官学一年也难得有一个去得了太学的。”
“不过咱们官学毕业的几乎都能在并州各州郡得到一份差事。”
“原来是这样啊。”吕布算是知道这官学的厉害了,虽然这里不能和太学这种朝廷直属的学校相比,但也是并州最大的学校,这时代识字率本来就不高,学校也少,并州官学高级班毕业的也算是精通四书五经六艺的难得人才了,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