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当兴-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给予雒城最大的支援,保证刘备的荆州军不得存进,这样才能有机会逐渐反攻回去。
巴郡陷落的消息刘璋已经知道了,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成都不丢,那一切都好说……
益州可不是只有巴郡,广汉郡跟蜀郡的。
南中诸君亦是益州领土,虽然现下因为刘备入侵荆州军作乱,以至于永昌等地多有叛乱,蛮人更是趁机劫掠。
以至于永昌,牂牁郡等地驻军需要镇压四方,没有多余的兵力抽调北上……
可犍为郡,越嶲郡仍然在刘璋的掌控之下,这两地驻军正在积极调度,准备赶赴成都救急。
等到此二郡的援兵抵达,便是刘璋决定反击之时,料想荆州到益州可没有犍为,越嶲到成都来的近吧……
一想到刘备马上就要大败而归,灰头土脸的滚回荆州去了,刘璋心里头就高兴。
这一高兴啊,刘璋就像画画,还是谁都拦不住的那一种,直接就扔下政事军务,把一干火急火燎的下臣给扔在了政厅,自己带着人去找灵感去了。
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还真就发生了,让人摸不着头脑也寻不到缘由,一切都只是因为刘璋自己想做边去做了……
自从接过老爹刘焉的班,刘璋就一直觉得自己肩膀上有重重的担子压着,压的他十分难受也直不起腰来。
每次也就只有在作画的时候,刘璋方才能感觉到内心通达舒畅,这便是他减压的法子……
现在刘备有儿子刘循挡着,成都内东州士人一脉属于半残废的状态,作不起什么风浪来。
成都内大事小情也有益州士人们处理,心情焦虑紧张了好久的刘璋,终于是觉得自己可以放松一下了。
所以才把担子一扔,直接跑去画画,让一众下臣们目瞪口呆但其实也都习惯了这一幕……
在犍为,越嶲两郡援军未至之前,刘璋觉得自己还是什么也不用做的好,就是维持现状,免得画蛇添足。
从成都派遣支援到雒城,万一被刘备抓住机会,来一个埋伏战略,你说刘循是救还是不救?
这不救吧,有可能白白牺牲到支援部队,打击己方士气不说,还有可能让将士们离心。
毕竟同袍就在城外遇险,他们却见死不救,如此心里怎能安生……
可若要是救的话,那刘循就得出城,出城就代表了无数的可能和未知。
万一刘备是打着埋伏的旗号来引诱刘循呢,如此一来雒城岂不是危机,大好的局势很有可能便就此葬送的。
如此,救与不救皆是两难,刘璋也就不打算给自己儿子添麻烦了。
反正雒城内储备的物资足够,兵粮战甲武器什么的,用到明年的这个时候都不成问题…………
第九十二章 难上难
刘璋对雒城施行放养战略,不过多的干预以免造成未知麻烦,全部交给刘循去处理。
正因为眼下雒城防备得当,刘备的荆州军才寸步不能进,如果刘璋这个时候还要去动刘循,那跟自爆有什么两样,还不如直接投降来的痛快。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等待犍为和越嶲两郡的援兵抵达,哪怕永昌等地都乱成了一锅粥,哪怕广汉巴郡都已经在刘备的治下,只要这两郡兵到了成都,刘璋就感觉自己已经离胜利不远矣……
刘璋能放宽心去画画写生,全带时局再行部署出击。
可刘备却没有那个空闲的时间,每一刻每一时对他而言都是相当的重要。
昏昏碌碌半辈子都翻不了身的刘璋,自然也没什么大志向,而刘备却要着眼将来,还要复兴汉室,还要完成自己的宏图霸业,所以时间对他而言很重要……
而且如果说犍为越嶲两郡的援兵到了,对刘备而言简直不亚于毁天灭地一般的打击。
正如刘璋所设想的那般,本来刘备就攻城不利打不下雒城,再多来两拨敌军驻防,荆州援兵又入蜀缓慢的情况下,刘备还有什么资格与刘璋争夺巴蜀之地……
到那时,也许最好最好的结果便是刘备龟缩巴郡,而且还不可能是巴郡全境,因为巴郡北部到现在还被张鲁霸占着。
至于已经到手的广汉郡,除了扔出去以外根本就没有什么的用处,无非是鸡肋罢了……
那折腾了好几年,到最后不过是将地盘从荆州五郡扩充了半大个巴郡而已。
还树立了一个不死不休的敌人刘璋,而且同时需要面对北方曹操,汉中张鲁,西边刘璋的三方压力,那还谈什么复兴汉室了,迟早要成为曹操或者孙权的猎物……
所以,这益州必须拿下雒城必须破掉,只有破掉雒城逼近成都将其攻陷,才算是将刘璋的益州牧生涯彻底的终结。
刘备才能顺理成章的从刘璋手里接过益州的大权,才可以有一个安稳发展的后方。
待时间推移,慢慢积累扩张,实力充沛之后,是北伐是东进,那时不全凭刘备一念而定……
想法是好的,做起来却需要很多细微的操作,就比方说眼下最大的一个难题,雒城怎么下!
如果这雒城好打刘循好破的话,刘备也不会每天早起都冲着雒城方向摇头叹息,也不会在听到攻城失利消息时感到头疼了。
再这样下去,刘备觉得自己距离曹操那现状也不远了……
听说自从离开了华佗老先生之后,曹操这头疼一犯就是几欲昏厥的状态,那种感觉,刘备虽然不曾亲眼见过却从儿子刘禅嘴里挺过描述,简直是生不如死啊。
至于刘禅从哪里打听到的,这还不简单吗。
作为华佗老先生的忘年小友,闲来无事的时候刘禅就去找老先生说话,时常问到曹操那边的情况,这也算是一种打探情报了吧,毕竟知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只是现在华佗人在公安,也没有跟着诸葛亮一起入蜀而来,刘备这头疼的毛病可是找不到大夫来解决了。
再者说,究其根本这头疼的病因缘由,无非便是横在荆州军面前的雒城而已。
只要能把雒城拿下,什么头疼脑热的,估计一瞬间就会从刘备的身上消失,因为他那是纯粹的心病……
俗话说的好,心病还需心药医,华佗的物理疗法或许可解一时之急,但想要根除就得从病源方面下手。
眼下诸葛亮所部已经抵达雒城下刘备大营,两处兵马合力,算是给刘备补了好大的一口血。
可如果还是按照以前那种进攻方式,就算再怎么猛烈恐怕收效也并不大……
刘循的龟缩战术就是这么的无耻,而且还没有办法解决,毕竟攻城一方自古以来便处在劣势的地位。
爬城时由下自上的仰攻,于战斗不利。
上城后,敌军以逸待劳人数压制,若不能及时站稳跟脚则本方后援不及,那先上城者孤立无援必败无疑……
条件如此苛刻困难,还找不到法子将刘循给引诱出来,更没有什么内应相助开城门这一说。
眼下对于雒城,好像除了硬生生将刘循部下消耗干净之外再没有什么办法了。
但如果真的那样做,恐怕刘备就算是打下了雒城,也一样没有余力进攻成都。
到时候刘璋的两郡援兵抵达,甚至还可以反攻刘备,结果仍然是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对于刘备而言,最主要的便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既能攻破雒城,又要极大地保存有生力量。
甚至在这两个前提中,下雒城可以排在优先级第一顺位,哪怕因此有些牺牲,只要是在合理范围之内,刘备也是可以承受的……
但问题很明显的摆着,不正是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办法才会让局面一直僵持下去吗。
而且刘备还不能停止对雒城的进攻,粮草方面的消耗暂且不提,若是给刘循喘息的空闲,那岂不是再次加大攻城难度吗
本来就打不下来,再给人休整的时间,刘备还不如干脆一点,直接打道回府到荆州养老等死去吧……
只是以为的消耗兵力也不是办法,所以近些日子刘备并没有派遣荆州兵出阵,而是让原本的益州军上去消耗磨练一下。
这样是有不小的弊端,毕竟同为益州人互相残杀,很容易引起本阵士卒的不满情绪。
但有弊便有利,能持续消耗刘循是一回事,顺便让益州兵增强战力又是一回事。
至于情绪方面的问题,有李严吴懿等人的开导,再有荆州军的弹压,相比应当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只不过此法不可久用,人是有忍耐限度的,时间长久了,就算有人开导有兵力镇压,恐怕也会闹出兵变这种天大的麻烦事来。
所以在性此法的同时,还是要回归那个老话题,便是尽快想出破城的法子来。
既然凤雏加法正张松不行,那在加一个卧龙进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刘备还就不信这群智囊在一起还想不出个主意…………
第九十三章 遇事不决
诱敌出城不行,夜袭破城不利,强攻破城不智,西进绕袭不便……
种种法子都想出来,可真正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碍和意外出现。
诸葛亮参与到出谋划策的团队当中,却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里。
毕竟庞统加张松法正三人也是不弱,他们三个集思广益之下都试过那么多种了,结果却是一个都没有奏效,再加诸葛亮上来也是白搭。
显然刘备的希望又处在了半破灭的状态下,只能说是困难越大希望越大,到最后不成功的失落也就更大了。
但为什么说是半破灭的状态,而不是彻底的失去希望,实际上也是因为诸葛亮……
法子不是一个都没有,只不过诸葛亮想出来的这个用时太久且后果实在是有些过分。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久攻不下,那边死死的围城不让其有丝毫出入的机会。
将雒城下的护城河给断绝,并且将入城水源处给掐死,再加上少雨时节天气的配合,耗费时日便可将雒城内的水都榨干。
等到那时,就算雒城内粮食满仓库禀充沛又是如何,人吃生米可是不行,且也不可能滴水不沾的过活……
只要将此进行多日,待城中无水后,刘循逼不得已之下定然会冒险出城打开水路,如此一来便有了破绽可寻,机会把握得当的话,雒城自是可破。
而且就算是刘循死活不肯出城来,他能镇压的了一时,难道还能镇压的了一世吗。
士卒们无水可饮便是无战斗力可言,城中百姓更甚于此。
如果他死活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时激起民怨愤恨,刘备可能都不需要出手,他刘循就得被城里的百姓给活生生的撕成碎片……
但计划是如此,条件却也一样的苛刻。
这首先,便是要从断绝水源开始,此过程最是耗费人力,也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刘循自然不可能任由刘备这么断他的生路。
而且这护城河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此非一日之功,没个十天半月恐怕无法尽全效……
其次,就算是这护城河水被断,雒城失去了外来的水源,但谁又能保证刘循没有早早的做好准备工作呢。
万一他已经提前让人安排好一切,哪怕是城中水源断绝了,也一样有后续的补充支持,那样为此计增添了许多时间不说,且变数也在成倍的增长着。
此时季节少雨是不假,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便是进入到了多雨阴绵的潮湿集结。
那时候还谈什么水源的问题了,难道诸葛亮还有那个神通将天上的水也给掐断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