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当兴-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主公也定然会欣然答应的!”
“那愚弟便拭目以待了……”
话说到这种地步,其实就南郡一事两家基本上已经算是谈妥,但却还差了一分,便是诸葛瑾虽然欣然接受,但却还要回返江东,将此事上禀自家主公以定夺。
毕竟他只是一个使臣,肩上的担子虽重,但能够决定的事情却也有限度。
像这般涉及长沙桂阳两郡之地,和自家主公孙权原本计划有着较大偏差的事情,可就不是诸葛瑾一言就能决定的了…………
汉当兴
第312章 兄弟离别
既然事情差不多已经谈妥当了,那就没必要再留下来浪费时间,诸葛瑾巴不得是立刻启程回返江东去,早一日见到自家主公,也能早一日将自己身上的担子卸下来。
虽然为主尽忠分忧是臣下的分内之事,但像这种出使的情况,诸葛瑾却是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实在是这一次出使从入蜀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基调都被对面给掌控了,诸葛瑾这边一败再败根本无力还手。
就算是最后刘备出现了让步,诸葛瑾也不觉得那是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反而只是因为刘备军有着他们独特的思量罢了。
虽然内情多少诸葛瑾不甚清楚,但或多或少他也能猜到一些,无非便是刘备对汉中的窥伺之心,乃至于对凉州的觊觎……
要知道当前江东大都督鲁子敬可是极力赞成两家的联盟关系,反而是副都督吕蒙一心想要攻下荆州。
这其中的原因几何诸葛瑾不曾知晓,但他却是站在大都督鲁肃的那边,这无关私人感情,只在于联盟形式为两家之必要,也是在北方曹操势力没有出现变故之前,两家最恰当的相处方式。
归根结底,同一个敌人,而且还是一个相当强大的敌人,如果孙刘两家还要窝里横互相争斗不休,那恐怕曹操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便可以收渔翁之利,完全没有任何难度就能够统一天下了……
试问到现在这个地步,有谁心里没有争霸的念头,诸葛瑾很清楚自家主公的想法,几次北进攻伐不都是为了开疆扩土争取机会。
一来是达到削弱曹操的目的,二来自然也是有问鼎之心啊……
而北边的曹操更是不用多说,都已经坐到了魏公高权之位,天子下诏都需要经过曹操的同意,做不做那个九五之位其实对曹操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至于孙家的盟友,也便是自己胞弟的主公皇叔刘玄德,其实在诸葛瑾看来,这位刘使君在匡扶汉室的大旗之下,恐怕也少不了那份霸主之心的。
哪怕是原本无这等意思,但随着时间久了,地位高了,手中的力量逐渐扩大,乃至于到现在掌握荆,益二州的地步,怕也是顺理成章的而滋生而出吧……
兄长为使已达目的,做弟弟的于情于理都是要送一送,毕竟公事已毕,又分属不同势力,兄弟二人再见之时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成都城外,当初诸葛亮迎接诸葛瑾的地方,现在也是兄弟二人分别的地方。
此番诸葛瑾一路匆匆入蜀而来,虽然没有完美的达成自家主公孙权交给他的任务,但却也一定的收获,最起码回去能够交差。
所以诸葛瑾走的时候也没说阴沉着一张脸,反倒还是很轻松的样子,毕竟他此番前来本身肩膀上的担子就重的不行,这回好不容易能够回去,心下多多少少也是蛮高兴的……
“孔明啊……你我兄弟二人此番一别,想要再次见面却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
“是啊……身不由己徒呼奈何,兄长为江东奔走效力,弟投效吾主亦是心中所念,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前程,只希望我两家将来不要兵戎相见的好……”
“唉……这些不谈也罢,你我兄弟二人身上公事已毕,难道还不能畅谈些许私事了,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诸葛,你我终究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啊……”
“是……兄长教训的是……”
一个做兄长的言语中带着谢雪宽仁教导的语气,一个做弟弟的态度恭敬口口称事。
这种兄谦弟恭的场面,也就只有这等时候才有可能出现了吧,毕竟兄弟二人已经有了各自的选择,已经注定了立场不同……
离别最是伤感时,诸葛瑾看了眼自己的同胞弟弟,心中有些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叹息。
所谓互相各有立场,但其中就真的没有其他含义了吗……
想当初荀家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正如荀谌在袁家,荀彧叔侄在曹家一样,这是世家大族各有的投注,也是为了家族的将来着想。
一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样就算是蓝破蛋打,也会有其他的兄弟同源留存下来,直到最后重新壮大家族繁衍生息。
这是乱世之中世家大族的栖身之道,也是必要的选择之路……
因而,诸葛瑾选择了江东孙权,而胞弟诸葛亮则是看准了当初还是落魄样子的皇叔刘玄德。
其实按照诸葛瑾的想法,自己的弟弟怎么说也应当投效于前荆州牧刘景升治下。
一来是人情世故方面好处理,二来是亲戚关系好相处,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可未曾想自己的弟弟一心看重刘玄德,哪怕是宁肯在南阳隆中躬耕隐居,也不愿意为他人效命……
说实在的,诸葛瑾其实也像这样凭着自己的内心而动,选择自己真正看重的主公,亦如中原的曹操。
但现实情况不准,曹操一方已经有了诸葛家之人投注在其身上,此时诸葛诞虽然尚未崛起,但却已是声名渐传,待必是声名鹊起必也是曹魏肱骨……
可为了家族着想,诸葛瑾必然要做出少许的牺牲,为次要的选择,投身于江东孙家之下,毕竟谁让他是诸葛家这代人当中能拿出手的三个之一呢。
但纵使孙家非初选,却也不代表诸葛瑾就是心生二意,一日为臣便一日为主尽忠效命,这是诸葛瑾做人的道理,不然今次为使之事,他也没必要这般尽心竭力了……
看着自己弟弟一副洒脱的样子,诸葛瑾心下感慨万千,但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道别而已。
由随行侍者扶上马车,诸葛瑾安定坐好闭目养神,此番归返江东之行亦是要尽快从速,所以颠簸一路已是必然。
不过好在诸葛瑾也是经过了一次的人了,之前虽然略有不适,但想来这次能强出一些……
松挺直立稳稳站定,诸葛亮眼神中略带些许与兄长的离别伤感,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胞兄渐渐远去。
说一千道一万,兄弟二人还是终究不能在一起共事,这是遗憾但却也并非没有改变的机会。
诸葛亮想着主公的雄姿,想着少主的聪慧,再凭借这荆,益二州之地,一切尚未定数,又有谁能说的准将来呢…………
汉当兴
第313章 百废待兴(上)
送走了诸葛瑾,代表着刘备一方和孙权一方之间的关系暂且又重新回归于平静的状态。
当然了,这也只是暂时的情况,毕竟诸葛瑾还要回去面呈其主孙权上禀此事,如果孙权那个家伙死活不肯答应,恐怕两家的联盟关系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了……
只是料想着,孙权就算再怎么贪心,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还闹什么幺蛾子吧
毕竟已经有一个先到手的桂阳郡,之后还有一个预定的长沙郡,两个加在一起去换一个南郡,这等划算的买卖孙权如果还不知足,那所谓的联盟不要也罢。
再者说,作为最支持孙刘两家联盟的江东大都督鲁肃,在这件事情上恐怕也会站在刘备这一边吧,毕竟只是按照既得利益来划分,孙权在此次双方的对话交流当中,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曹家势力犹在,且一天比一天发展壮大起来,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如果孙刘两家因为一地之争起了分歧,那恐怕到最后只会变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局……
故而不管怎么说,鲁肃为了大局,为了他自家主公着想,都得先以两家联盟为关键的。
这也是刘备这边能够让出两郡之地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是为了联盟,如果不是因为北方曹操势大需要帮手,凭借现在的两州之地,刘备和孙权真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是尚未可知呢……
外使之事了当,但蜀中大事小事千千万,又岂是一时之间就能全部解决的。
这段时间因为孙权来使,其实已经耽误了不少的政事,法正那个蜀郡太守都有一段时间没有到任上去了,天知道他给自己累积了多少政务没有处理。
而诸葛亮虽然是军师将军,但确肩负着重新制定益州法律,尤其是在法正,李严等人各都有要任的情况下,原本被刘备任命的五人小组,现在有空闲时间的只剩下诸葛亮和伊籍刘巴三人了。
这其中诸葛亮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能力方面,自然是作为制定蜀中法律的头号人物,这一点其他四人自是没有反对的意见。
只不过新法又岂是那么轻易就能制定的,虽然不及变法那般严峻困难,但更正法规重订法纪,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尤其是之前益州还在刘焉父子治下的时候,这二位一个是野心勃勃但时运不济,一个却是能力有限收拾不了前人留下来的烂摊子,这也就导致益州境内的法律一直都处在一种十分松散的状态。
这等乱世的时候,汉家正法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约束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自己的法规,益州自然也是如此。
而刘备作为新任的益州之主,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治下处在一片混乱的状态,更不想他手底下的百姓被无尽的欺凌,根本做不到民生安稳的情况。
要知道以前多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强欺凌弱小,强占土地隐匿人口的事情数都数不过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刘璋治蜀时,益州内民家十户有八户是想着要造反了,纯粹就是因为活不下而已。
试问如果能够安安稳稳的继续生活,谁又会冒那个风险将自己的脑袋别在腰上,跟掌握着兵权的朝廷势力对抗呢……
表面上看起来刘焉父子治理蜀中是宽容无为,但实际上却是他们根本没将更下层的百姓当一回事,完完全全将心思放在百姓之上的豪强世家身上。
在刘焉父子的心里,或许是认为只要掌控了这些世家豪强们,那益州全境也就安稳了。
但他们父子两人却没有想过,世家豪强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平白无故的就想要掌控人家,这等事情谈何容易啊……
结果就是,在刘备之前的益州,那就是一个字‘乱’!
等到刘备来到益州,执掌益州后,他自然是想要改变这种非常不利于以后发展的不良现状。
故而才会有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刘巴五人共同制定蜀中新法一事……
乱世重宽容,弛世用重典,这在诸葛亮看来是以偏概全相当不完备的一种想法。
乱世之中重典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若中央不行震慑,没有威严,那下属官吏阳奉阴违之余,一切不还是跟原来一样混乱吗。
所谓行法和教化合一,一味的忍让宽厚自然是不行,一味的强压暴政亦是不可,只有综合起来以威信,德望等齐并而用,才能真正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
治理一州之地不是光靠嘴说说那么简单的,诸葛亮为此事忙前忙后秉烛不休,连头发都不知道熬白了多少根啊。
这也是为什么刘禅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