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这七十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件事,对隐藏在灵魂深处的自私自利思想,给予了重重一锤,也使大家认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人民军队的形象,军人的形象如同军队的生命一样重要,需要大家来呵护。
九月中旬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突然听到飞机嗡嗡的叫声。
“不好,敌机空袭来了,立即隐蔽!”
“敌机来了!敌机来了!”喊声一片。
房主一家吓坏了,都躲到了楼下。敌机在干州市盘旋了几圈,胡乱扔了几颗**飞走了,幸好只炸坏了一些民房,没有人员伤亡,部队立即组织救援,地方**提供材料,几天就把损坏的房子修好了。以后各大队都增设了防空监视哨,以便提前预警。
历史上有名的“郁孤台”和“八镜台”在赣州,为了感受辛弃疾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几个同学请了假,决定去游览一下“郁孤台”和“八镜台”。一大早起床,直奔目的地。
“郁孤台”和“八镜台”位于城内贺兰山顶的郁孤台上,该楼台屡经废兴,几毁几建,延续千年,郁然孤峙,只因当年辛弃疾(字稼轩)的一阕《菩萨蛮·郁孤台》而声名鹊起。
这个地方是贡水和章水汇合之处,水流回转,水浪激荡。楼前悬挂一副对联,“郁结古今事,悬挂天地心”。古往今来的一切郁结在一心,独自承受,无人分担,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在对联前,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两句诗:“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一千年前,当辛弃疾登上郁孤台上,是不是也一样想到了这两句诗呢?
………………………………
第十四章 喜庆日子
登上八镜台高楼,只见远山似黛、江山如画,两岸草木葱郁,沙鸥翔集,大江北去,江水奔流,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真有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觉。来到郁孤台,只见石碑上刻着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菩萨蛮·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短短的八句四十四字,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句句摧心,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是英雄暮年,由奔腾的清江之水,勾起四十多前金兵长驱直入江南、豫章省腹地,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大宋江山几乎灭亡的往事,自己虽然身为豫章省提点刑,却无能为力,不禁悲从心起,一阵激越悲壮之音,直抵心性,不愧是“借山怨水”的不朽篇章。正如后世的干赣州知州文天祥在《郁孤台》一诗中所言:“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真可谓“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梁启超语)。辛弃疾、文天祥外,苏东坡、王阳明、汤显祖等人对郁孤台都有过吟唱,流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也许是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为何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在干州军大进行了整编,四中队编入一大队,九中队编入二大队。军大还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新团员,还组织开展了“评功记好”活动,根据现实表现评定:好、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我有幸评为“好”,并在大会上得到表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伟大的民族站起来了!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兵团直属部队和军大四分校在干州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举行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升旗仪式,聆听了伟大领袖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了的宏亮声音。
整个会场欢声雷动,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脸上洋溢着喜庆、幸福的泪水。市民们奔走相告,表达喜悦之情,地方上组织了盛大的游行队伍游行,全城红旗飘扬,歌声嘹亮,爆竹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沉浸在狂欢的海洋中。
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新中国的诞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伟大胜利,是继俄国10月革命胜利后的又一次伟大胜利,是当代世界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00多年来,备受西方列强奴役的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她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0月22日,部队出发了,街道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彩旗挥舞,笑声融融。当部队通过街头时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市民向部队赠送了锦旗,有的向战士送鸡蛋、桔子。部队一边走一边高呼:“向老区人民学习!”“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市民也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口号声响彻云霄。干州市万人空巷,欢送大军的人群,连绵几里。随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雄壮的歌声,我们挥手向市民辞别,离开了难忘的干州。
离开干州当晚住潭口小镇,距干州八十华里。小镇四面环山,满山杉木、竹林,公路穿过小镇,两旁房屋破旧,都是干打垒墙,杉木皮屋顶,村民衣服褴褛,妇女不缠脚,都是大脚板,女人也要干活才能维持生计。
我想起当年抗战时期,有人在干南搞什么“新生活运动”,“创建新干南”,如今此情此景,真是对他们莫大的讽刺!
23日抵南县的贤女埠,也走了八十多华里,情景与潭口相似,不同的是这儿见到了梯田。山多平地少,只有开梯田种水稻。居民大多背竹箩运什物,把背箩当保育袋,把小孩放在竹箩里,腾出双手好劳作。这里出产的白薯(即地瓜)是他们的主食之一,白薯松脆可口,味甜,能解渴,能充饥。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用自己的智慧战胜着自然。
25日走得比较快,要赶到黄溪坝小梅关住。中午在青龙镇吃了一顿稀饭,立即赶路,地势渐高,山路盘山而行,天黑时才到小梅关,露营于树林。晚上部队对行军作了小结,要求大家更模范地执行群众纪律。
26日,走了三十里,开始爬大庾山了。大庾山是豫章省和广省的分水岭,是干南最大的一座大山脉,举目而望,山峦起伏,连绵不断,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通商要道。一条古商道蜿蜒而上,直通广省。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我们走的是小路,曲折陡峭,进入山林,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微风吹来,甚是凉爽。又走了不到二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大庾山的山颠——松林,在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着“小松关”三个大字。
据说山的附近都是梅子树,每年梅子花开时,满山芬芳,另外,这里松树高大茂密,松林是常常发出松涛的轰鸣,所以又叫松林。大家停下在这儿休息,附近有一股山泉,水清冷冽,水声叮咚,汩汩外流,大家放开肚皮喝了个欢,清凉爽口,真是最好的天然矿泉水,我们每人都盛满了一壶。
快要跨过小梅林了,我的心有些沉重,脚也走得慢了,一步跨两省啊,我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了。故土难离啊,那份情,那份留恋之心,难以割舍,依依惜别的情丝,在心中萦绕,我总是一步三回头,向豫章省方向深情地望几眼,不时高喊:“故乡再见了!”
再见了故乡,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养育深恩,我们也不会给您丢脸!这天是1949年10月26日。
当晚住广省雄县的一个小村里,由于离开了故乡心情有点不爽,虽然一路疲乏,但我还是久久不能入睡。
时值秋天了,入粤后,天气却分外暖和。南国风光有别于豫章省,一山之隔,南北气候迥然不同。余县到雄县约70公里,沿着那破烂不堪的“国道”,盘旋走下大庾岭,沙子不时往鞋子里钻,不时要倒沙子,这样行军就慢了,磨磨蹭蹭走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达入粤第一关——雄县,住城南。
………………………………
第十五章 韶县平叛
雄县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工农民主**的所在地。城市比较小,街道两旁有许多商店、旅馆,市面上有一种特产,叫白薯,比拳头还大,生吃熟炒都可口。
雄县地处交通要道,是农产品的集散地。第二天,地方**组织庆祝全国政协成立一周年活动,全城出动,爆竹震天,街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部队也上街与群众联欢。打腰鼓、舞龙灯、踩高脚、跑旱船……热闹非凡。
我们的指导员化装成一个农妇,头缠花毛巾,身穿“大红衫”,一扭一扭地跳起了秧歌舞;已四十多岁的中队长,脚穿白鞋子,头扎白毛巾,身穿青布衣,腰系一条蓝布带,一个老农打扮。
他与指导员扮成夫妻,伴随着节凑,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乐得大家不断喝彩。欢乐声、爆竹声、锣鼓声、歌声,汇成了一首动听的狂欢曲,小城沸腾了,人们都陶醉在翻身得解放的欢乐之中。
入夜,小城虽然无电,一队队青年高举着火把,走街串巷,把小城照得通明,火把队伍又像一条条火龙在起舞,人们兴致未减,直狂欢到深夜。
从雄县到韶县大约70公里。由于大批部队南进,住宿是个大问题,我们只好在周田住下来,以缓解前面住宿的压力。周田是粤赣湘三省的交汇点,两旁商店不少,具有浓厚的广省风情。第二日抵柴塘,住在民房里,地铺上垫着稻草,稻草上散发着霉气味,而且稻草像是被碾子碾过似的,可见住过的部队之多。柴塘镇比较乱,晚上常听到反动残匪骚扰的枪声,部队都布了岗哨,大家和衣而睡保持警惕。
10月31日向韶县挺进。沿途是光秃秃的山丘,黄土裸露,不见柴草,土地非常贫瘠。农民住的是泥土房:屋顶用三合土封盖,墙用粘土夯实。小孩子光着屁股在黄土地上滚爬,大人们衣衫破破烂烂,可见粤北地区的贫困。
老乡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支有男有女,没扛几支枪的特殊部队,真有点稀奇,把我们当作动物园里的“动物”欣赏了。部队走到天黑才到韶县,繁华的大街华灯初上,一片祥和的景象,天幕上的星星已露出了笑脸。
我们跨过公路大桥,穿城而过,住北江一条大街上的商店里,因城郊已住满了部队,“优待”我们住市区,这是从干州出发后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大家当然开心。
我们住在一个叫“兴隆商场”的布店里,老板已逃走,留下二个伙计看守,我们一踏进门,店小二显得有些惊恐,寒暄后安排我们住楼上,楼上堆满了各色布匹及零碎布,店小二见我们把布匹一一码成垛,惊恐地睁大眼睛盯着,生怕我们拿了,直到布匹堆好,他们才下楼。
我们总觉得好笑,但也能理解。大家把楼板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摆得整整齐齐之后,留下一个人看守,其他人就去做宣传、搞卫生。
为了树立人民子弟兵的良好形象,我们每到一处,一是要做好政策宣传,二是要帮助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我们也不例外,大家拿起扫帚、锄头开始清扫院内的卫生,有的疏通阴沟,有的打扫庭院,有的擦洗玻璃、茶几、神台,一切洗刷得干干净净,摆设得整整齐齐,店小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店小二急忙提着一把大铜茶壶水来慰问我们,由于语言不通,大家摆摆手,再指指身上背的水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