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关东警事之谍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白的袍子,丝绸质地,套着一件坎肩,上好的东洋棉纱,脚上是内联升的老布鞋,黑色的,戴着单边眼镜……”

    后面的有点回答不上来,但已经很让马明远诧异了,不止是这个高三的审讯卓有成效,就算是那个文奎,看来也是个观察入微的人物,难怪会有这种小聪明,想要抱着付伟的大腿的想法。

    这些想法暂时抛开,冲着文昌路上的人群努努嘴,马明远对几个手下示意道:

    “那你们看,这条路上,文奎走进去会眨眼,就付伟那身衣服,走进去难道不眨眼么?”

    几个手下看过去,此时已经是五月份,长春的气温蛮高的,文昌路上的行人,竟然还有人套着冒棉絮的破棉衣,也有人是补丁摞补丁的单衣,更甚至,不少人直接光着膀子打赤膊,头上、脸上更是脏兮兮的,没有半点干净颜色。

    几人立时明了问题在哪了,文奎因为衣着光鲜,站在这里会被一眼认出来,难道付伟这身打扮,在文昌路上就不惹眼么?那么,付伟是怎么做到转眼消失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付伟其实就藏身在这文昌路贫民窟里!

    丁山一瞪眼,看着几个手下,虎着脸道:

    “找,把弟兄们调来,一户户的给我找……”

    不等丁山说完,几个人瞪大了眼睛,发现马明远施施然走到一名小混混面前,掏出几张钞票,塞到小混混手里:

    “兄弟,打听点事……”

    到底是文昌路上厮混的小混混,眼皮子浅得很,马明远不过塞过去两张十元的奉票,就已经笑见眉不见眼,不住得点头哈腰,浑然不觉得,这时候奉票毛得厉害,黑市上,一百元奉票都不见得能换到一个大洋:

    “哎呦,您老请问,小的一定有啥说啥。”

    马明远将付伟的相貌、打扮说了一遍,才问道:

    “这文昌路上,有没有这么个人物经常出入?或者,有哪户人家,与这位老先生有来往?”

    小混混立马警觉起来,将马明远还有身后几个大汉看了一圈,他毕竟是文昌路的老住户,都是邻里邻居的,让他出卖老街坊,心里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马明远看出他的心思,又掏出一卷钞票塞过去。

    小混混都不用细数,用手一捏,就知道得有十几二十张,乖乖,今天是遇到大财主了,这些钱值一两块大洋了,什么街坊邻居,立马被他抛到九霄云外,腰弯的几乎就要垂地了:

    “哎呦呦,您老人家太客气太客气了,不就是打听个人么,包在小的身上,一刻钟,只要一刻钟,保准明明白白!”

    说完,这小子转身就奔着巷子里跑去。

    丁山凑过来,低声道:

    “少爷,这人,可靠么?别是卷钱跑了。”

    马明远笑着看向几个手下,并没直接回答,而是示意高三道:

    “你们以前也是在街面上混的,你们说说,他会就这么跑了么?”

    几个特侦队员彼此瞧瞧,最后还是高三出头,瞧了眼丁山,才小心得道:

    “应该不会,这人估计就在这文昌路混,不想倒霉,就不会干这种事。再说,少爷给的也不少了,这小子估计还想捞大头,肯定会尽心尽力。”

    丁山也知道自己想差了,倒是没觉得手下卷了自己面子,但他还是细心的吩咐一名手下,里面调动其余行动队员过来。

    等了一小会,也就是十分钟光景,那个小混混跑回来,一头一脸的汗水故意不去擦,在马明远面前大喘着气,作出十分辛苦样子:

    “老,老爷,打听出来了,东头王寡妇,这,这婆娘,卖了一身破衣服,给了您说的老东西,这婆娘,真,真是,没眼力……”

    马明远不想再听,直接吩咐这小子带路。

    这么一行人,看着就不好招惹,又是街头的混混带路,走在文昌路上,其他街坊、行人纷纷避让,几分钟就来到王寡妇家中。

    王寡妇一看就是老实人,看上去长相沧桑,好像得有五十几岁,实际年纪估计也就四十左右,见到这么多壮汉上面,吓得不知所措,高三几句话就把事情问了个明明白白。

    原来,付伟早就和王寡妇约好,备了一身合身的破衣服,今天付伟赶来,匆匆换过衣服就离开,那身体面的衣裳直接扔在王寡妇家里,喜得王寡妇不要不要的,还以为赚了好大一笔,怎么都没想到,这身衣服还惹来一场横祸。

    取过被王寡妇仔细收藏的那身衣服,马明远仔细的翻看着。

    衣服其实没什么特别,不过是质地、手工都很不错,这么一身下来,怎么都要一两块大洋。

    丁山等人也在翻看看,过了好一会,失望的道:

    “少爷,没什么东西,这老家伙真是狡猾。”

    谁知,马明远却没他们那样失落,将一双鞋子扔到一边,拿着那件坎肩反复端量,甚至用手仔仔细细的摸过每一处针脚,最终,将这件坎肩放下,示意丁山等人再查看:

    “来,你们,看看,这件衣服,是不是针脚特别细密?”

    丁山等人都是大老爷们,哪懂得这些,摸了半天也没摸出个所以然来,马明远无奈,只得叫来王寡妇,将这问题再问了一遍。

    王寡妇是妇道人家,平日里的营生,就是帮街坊邻居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女人摸了一会,甚至拿到门外,对着阳光看了好一会,才不确定的回答道:

    “这,这位老爷,小的也不是很确定,只是感觉,这针脚,太密了,而且每一处针脚间距离都差不多,做这衣服的裁缝一定是个非常厉害的老师傅,不然哪能有这么好的针线活。”

    摇摇头,马明远重新取过坎肩,摩挲着材质:

    “不,要是你说的那种老师傅,怎么会把一身本事,浪费在这么一件东洋棉布衣服上,这东西的材质和手艺不对应,不过,如果是机器缝制的,就说得通了。”

    机器?

    在场所有人都是满脑门子的问号。

    马明远肯定得道:

    “对,就是机器,洋人发明了一种裁缝用的机器,叫缝纫机,只要使用熟练,做出来的针脚就会和老师傅一样细密。这件衣服,不是定制的,也不是付伟家里的奴才做的,估计是成衣店里买到的。而且,东洋棉布,使用最多的还是日本人占着的关东州和长春。”

    丁山立马明白过来:

    “少爷,我们立刻去查,城里的成衣铺子,哪家是在用你说的,那,那个,什么缝什么机,哪家做了大量的这种样式的坎肩,然后我们去找大西瓜……”

    无奈的摇摇头,这些手下的文化水平还太差,一个顺藤摸瓜都记不下来,马明远苦笑纠正:

    “这种东西,成衣铺里估计一次就会做好几十套,卖给了谁,很难记住。不过,付伟虽然谨慎,但买东西还不至于从城南折腾到城北,就在成衣铺子周围,好好打听下,看看能否找到这老东西的下落!”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锅锅终于从剧组小黑屋里杀出来了!

    报告大家一个坏消息,TND,剧组超支严重,据说到现在还有几十人没结账,正堵在酒店,向制片人讨薪!

    哎,费尽心力写的两部网大,估计会难产,难受ing……

    (本章完)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追(2)

    吉省,春城。

    城北的大马路上,依然人来人往繁华异常,仿佛刚刚的骚乱根本没能打搅到这里。

    付伟在人流中缓缓而行,不时的向身后偷偷看去,实在是之前他被文奎这个愣头青搞怕了,生怕再被自己人盯上,一个不留神,就跟着陷进去。

    此时的付伟重新换上了长袍、布鞋,戴着瓜皮帽,人老了,尤其怀念祖辈的服饰,年轻时候曾非常推崇的洋装,现在再让他穿上,总觉得不舒坦。

    观察了好一会,付伟这才确定,身后没再跟来碍眼的家伙,这才小心翼翼的拐入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

    路线是他事先就观察好的,来来回回走了好多遍,非常顺溜,尤其这条巷子很僻静,还能帮助他观察有没尾巴。

    穿过巷子,七拐八拐后,付伟来到毗邻满铁附属地的海子街上。

    因为与日本人地盘紧邻,海子街虽然不是长春的主要街区,也很是繁华,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店铺林立。

    付伟恢复成老头的蹒跚步伐,好像在逛街一样,慢悠悠走着,很快来到一家古玩铺子,晃悠进去,在伙计热情招呼中,仔细在其中打量,又从铺子伙计口中套话,打听街面上有没什么可疑事情。

    直到他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付伟这才出了铺子,向来时方向而去,走进了与古玩铺子隔了两个铺面的一家四通旅社。

    略有些蹒跚的爬上二楼,回到自己订下的房间,付伟这才确定,自己终于是安全了,将一颗心放回肚子里,倒了一杯茶水,坐到窗前,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海子街上人来人往。

    可是,付伟到底心里有事,越看越觉得烦闷,目力所及的一切,想当初,都是他们家族的,都姓爱,现在呢,被一群乱臣贼子谋夺,反而旗人饱受欺负,让他实在心意难平,不由得重重将茶杯顿在桌上。

    特侦队员们去街面上打探缝纫机的消息,马明远也没闲着,向外打了几个电话出去。

    缝纫机这玩意,虽然已经发明出来将近一百五十年,但此时,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商还是美国人,而且价格不菲,要想在东北这地方购买缝纫机,当然首选是找美国洋行。

    马明远的电话就是打给各国洋行,直接询问进口到东北的缝纫机数量,以及购买的买家是哪些人,毕竟,缝纫机是洋玩意,而且做工比较精细,一旦坏掉,普通国人根本无法修理,必须指望洋行提供的维修服务才玩得转。

    很快,几个电话打完,马明远面前已经列出一份不长的清单来。

    放下话筒,将清单递给丁山,马明远吩咐下去,这个名单或许不全,但涵盖了吉省范围内几个城市,在长春本地,漏网之鱼估计不会太多,立即按图索骥去清查。

    丁山如获至宝,迅速重新调整人手,重点将人手放在靠近满铁附属地的店铺,毕竟这里得到东洋棉纱更容易,生产出来的服装也更容易受日本人的欢迎。

    霎时,整个长春城又是一阵人仰马翻,特侦队员们好像蝗虫一样散开,坐着小汽车飞扑向一家家店铺。

    这可苦了那些跟随的警员们,他们可没有四个轮子的玩意代步,上命难为,只得撒开脚丫子,一路在小汽车屁股后面,飞奔着吃灰。气的那些个警官们,一个个跳脚大骂,有心扭头就走,却迫于上峰严命,实在没那个胆子,只好硬着头皮跟过去。

    脩长余带着几个亲信手下,坐着两辆小汽车飞奔在长春的街道上,向着南城疾驰而去。

    按照脩长余的算计,先抓几个警员,找到手下几个处座,最好是能逮住警员大队的人手,想来,这些神秘的过江龙要抓人、扣人、看押,肯定少不了警员大队的人手配合,到那时,找到看押地点还不是手到擒来。

    谁想到,小汽车驶出市警务局不久,迎头撞到一群正连跑带颠的警员,见到局座的专车,吃惊之下连忙停下恭候。

    说是恭候,当脩长余摇下车窗,看到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