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10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周家祖坟占据了半个山头,数十个陵墓以昭穆排列。蔚为壮观。最近的一座大坟,就是周父的坟墓。
    陵墓以墓碑为中心,两面展开。有各种石碑石雕。甚至山脚下,有专门守墓的房子,有整整一排。
    这还是周梦臣专门叮嘱过的。如果真按照周梦臣的国公规格来修建,这一个山头都打不住。
    周梦臣心中的惊讶不用多说了。而周母看到这些,更是泪流满面。
    周母在周梦臣与李云珍的搀扶之下,缓缓地跪在周父的坟前。说道:“夫君,你从来说儿子是一个有出息的。但是你就是去得太早了。没有想到一点清福。你走的时候,我狠下心来,草草给你办理了后世,就是为了给儿子留下二百两银子。而今朝廷给你修坟了,我的心才算放下来了。才觉得没有对不住你。”
    周梦臣这才知道,原来当年二百两银子,至少其中一部分是从父亲丧礼坟墓上省下来的。
    一时间,周梦臣的眼睛红了。
    说实话,周梦臣对周父周母的感情,是有一些别扭的。
    毕竟他的意识是一个成年人的意识。对周父周母不可能真正如一个孩子一般。但是周父周母却给了他最纯粹的爱,而今的周梦臣已经到了总结一生的时候,他忽然觉得俯仰一生,从不觉得愧对谁。
    即便是嘉靖,周梦臣也敢说自己不愧于他。
    但是对周父周母,周梦城内心之中,却有无限的惭愧。
    周母哭过了周父,亲自看看留给自己墓穴。与周父的棺材只有一墙之隔。对这里的一切,周每都是很满意的。似乎这一次上坟了结了心结。
    周母回去之后,就病了。
    缠绵病榻三个月,周梦臣与李云珍衣不解带的照顾。但是还是在万历六年的冬天去了。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三十多年前,周父的丧事,也就十里长街上的街坊邻居,以及父母族人参加。而三十多年后,周母的丧事惊动了天下。
    有皇太后,皇帝的赐挽联。自内阁首辅张居正之下,几乎各地官员都送来了挽联。这也是因为周梦臣严厉拒绝任何财物,但是挽联这仅仅是一个礼仪。而且科举出身的人,一个个文笔极好。几乎一挥而就。
    所以,送挽联的最多。
    而周母出…殡那一日,更是十里长街处处挂皤,无数纸钱飞舞,似乎武昌城中下了一场雪。灵柩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都出门路祭。
    周梦臣带着两个儿子,几乎是一步一磕头。走完了十里长街。
    其实,很多人建议周梦臣无须如此。毕竟而今周梦臣的身份是国公,怎么能给那些泥腿子下跪。但是周梦臣根本不在乎,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周家在长街上生活了十几代,今后很有可能也要生活十几代。都是老街坊了。当年周父葬礼上,周梦臣都是这样的。
    总不能而今,周母葬礼就区别对待吧。
    不过,丧礼最折磨人了。
    尤其周家人丁不兴旺。只有三个男丁。很多事情都要安排。最重要的是,不能假手于人的。一场葬礼之后,周梦臣病倒了。
    一连养了两三个月才算大好。
    等病好之后。
    周梦臣再次来到周家祖坟的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周梦臣提了一壶酒了,来到父母合葬坟前。先祭拜过后。背靠着墓碑缓缓地坐下来,说道:“爹,娘。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很有可能,你们的儿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不在了,而我不过是从后世而来孤魂野鬼而已。窃取了你们儿子的身体,也窃取你们对儿子的爱。这一件事情,是我永远的亏欠,我对不起你们。放心吧,我知道你们想什么,我一定会让周家发扬光大。”
    “武昌周氏,从我之后,一定是天下有数的门第。你们放心吧。”
    只是这些话,如何能抵消周梦臣内心之中的亏欠。于是周梦臣就搬到了守坟人的房间去住,决定在这里守孝三年。
    不过,周梦臣也不会像这个时代人那么自苦,虽然不近女色。但是其他都没有多在乎。而是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做学问。对。做学问。
    多年以来,周梦臣已经认识到一些问题。
    他当初为了将科学技术融入儒学语境之中,很多地方都是过于牵强的。甚至周梦臣看来,而今所谓的气学,在很多地位,未必有理学自恰。
    而今他静下心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出发。不去想中西方哲学的分歧,而是想中西方哲学的形同的地方。
    周梦臣思忖好久好久。最后,以仁者爱人融合孟子民本思想,重新推演出人对国家义务。国家赋予人的权力。以此为根本,重新塑造儒学。
    这对周梦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因为这一次周梦臣并没有用太多超过这个时代的东西,纯粹是从儒学本身的哲学出发的。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周梦臣,已经真正成为儒学大宗师了。不下于王阳明。
    因为王阳明确定人心,更重要的是思想解放。而周梦臣这番就是确立为了儒学对未来国家管理的指导作用。其地位近乎汉儒们  建立的国家体系一般。
    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六十五章 万历三十二年
    自从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退下来之后,首辅之位出乎意料地让申时行夺得了。本来有资历夺得首辅的郭朴,却无奈出外,任了西域总督。
    这一件事情,让天下人很意外,却马上不意外的事情。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后来都知道,那是因为万历皇帝插手了。
    这让朝野上下一下子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哦,皇帝亲政了。
    而殷正茂以覆灭缅甸之功,入京成为内阁大学士之一,分管兵部。很快就成为了战争大臣。
    万历十二年,日本战起。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还不等南下夺回九州。朝廷就准备先发制人。丰国公李儒再次挂帅,总领数十万大军,打了数年。才终于覆灭日本,而李儒在此战之后,正式退出政坛。
    而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开始。
    万历十六年,发动西域之战,那是因为北…京经大同,经朔方,经宁夏,到兰州,一直到嘉峪关前的铁路修好了。甚至在沙漠之中,也修建了简易铁路。大大方便了运输,于是,西域之战打响。
    如果说日本之战,是先发制人的。那么西域之战,就效仿了唐朝,征召了很多长征健儿,在西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府县。
    西域成为移民的目的地之一。
    不过,真正大战还是在万历二十年。为马六甲国王复国,正式插手南洋。费了十年征战,南洋已经分了好几个总督府了。
    有在九龙江总督府,所谓九龙江就是湄公河。只是湄公河出海的时候,分出数条河,号称九龙才有这个名字。而且九龙江更符合汉人的称谓。
    这也是万历皇帝下得命令。
    凡是新得之地,都要取汉名。
    在马六甲的凌牙门总督府。凌牙门就是新加坡一代的古称。
    总之,大明对南洋的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即便上将西洋人赶出了南洋。甚至大明西洋省,也就是缅甸省,还出兵天竺,占据了不少的地盘。
    与此同时的是,对外大移民。
    从万历十年到万历三十年,二十年间,外出移民数量在两千万上下。这还是官方有统计数据的。但是很多数据官府是没有能力统计出来的。
    这才是大明在南洋占住脚跟的原因所在。
    但是虽然从万历皇帝真正接管权力以来,几乎无年不战。但是大明百姓总体上,却没有什么感觉。
    之所以如此,一是这些战事规模都不大。是的,虽然每一个战略方向,都动用了二三十万大军。但是对而今大明来说,负担其实并不是太重的。
    经过周梦臣张居正两代改革,再加上蒸汽机的普及,而今大明的国力,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顶级。就好像初唐的时候,打过不少大仗,但也没有感到什么。
    以而今大明的国力,每年大仗的军费,即便能用正常军费覆盖之,不需要额外加税。而战争带来更多的机会。特别是日本之战,不仅仅给大明带来极多的金银,可以说日本金银的涌入,给大明财政打入一强心针。金银本币的增多,直接反应在金融上。大明国家与民间变得越来越有钱。
    这倒不是完全是错觉。毕竟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让社会财富一直膨胀增长。甚至一度金银币的有限,成为限制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更不要说。大明对外征战,建设海外领地。更是带来很多的需求,更让大明各行各业都繁华无比。
    甚至有人都称赞,而今的万历盛世,不下文景,贞观。而更让感到与嘉靖年间不一样的是,是文武地位,还有士林中人对战争的看法。
    之前周梦臣一直想要维护文武之间的平衡。
    但是而今,不用朝廷做什么,武将的地位自然就起来了。
    武将的责任就是打胜仗,打胜仗多了。谁敢轻视?
    而且对外扩张,对朝廷来说,不一定多赚。毕竟朝廷打下来的土地,大多都需要建设。但问题对大明权力人士,却是大大有赚的。徐家,唐家,周家,陆家,等先行者,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自然想要效仿之。
    这反而成为大明对外发动战争的原动力。
    虽然说大明繁华是建立在一次次对外战争胜利之上的,但此刻谁也不会想太多,享受着大明来之不易的盛事。
    不过,在万历三十二年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万历皇帝南巡。
    当今陛下南巡已经不如之前皇帝那么大动干戈了。因为有铁路存在,来去很是便利。只需在铁路上挂一辆御车就行了。当然了,皇帝待遇还是不一样的。
    一旦遇见皇帝南巡,整个铁路线就要停下来,沿途所有军队,都要护卫铁路,几乎一步一岗,等皇帝的火车过去之后,才算结束。
    但是即便如此,也比之前皇帝出巡。劳师动众的好太多了。
    据说,这一次皇帝南巡,本来是要来武昌见召国公的。为召国公庆祝八十大寿。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不去了。御驾停在南京。准备等一段时间再北上。
    这个时候,召国公八十大寿,也在准备。
    虽然说,召国公不想大办,觉得没有什么好办的。乃是武昌地方官府,是无论如何都要办一办的。
    周梦臣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只是听之任之,不过,周梦臣也说了,他们愿意怎么办,是他们的事情。他仅仅愿意出席一下寿宴,其余的一概不管。
    说是如此。
    很多老朋友来了。
    周梦臣也不能不见了。
    首先来的是张居正。
    周梦臣的身体好,但是张居正的身体就不好了。当年万历给张居正一个突然袭击,打乱张居正的部署,当即将张居正气得半死,也幸好是半死。
    李时珍妙手回春,将张居正救回来了。
    张居正回到荆州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在黄鹤楼书院之中挂了一个职务。时常来往与荆州与武昌之间。
    至于黄鹤楼书院,是周梦臣创建的。
    周梦臣守孝期间。有学子来请教学问。周梦臣自然不会不指点的。但是消息传出去之后,居然日日有学子排队来请教。
    一方面是周梦臣的学问的确精深,即便是儒学,经过多少年磨砺下来,当今之世,能超过他的没有几个,毕竟王畿等人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