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初一直到正统前期,还有工匠出身的工部尚书。
    但是而今天下只将科举当成正途,想要当工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不是进士出身,简直是不可相信的。
    甚至不要说工部尚书,就是工部之中当一个正堂官,没有一个进士出身,也是不可能。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
    在张叔大看来,周梦臣的才能足够担任工部尚书。但是周梦臣必须考一个进士才可以。
    这也是张叔大想要让周梦臣走科举正途的原因所在。
    为官最重乡情。
    如果周梦臣在朝廷之中步步高升,对张叔大也是很有帮助的。
    周梦臣却不知道张叔大心中是如何想的?周梦臣心中暗道:“我?考科举?我上辈子,就是一直学学学,考考考。这一辈子,绝对不让别人考我。而且什么四书五经,让我更是讨厌,我好歹是新时代四有青年。谁想学这些老古董。”
    周梦臣哈哈一笑,说道:“谢张兄吉言。”
    半个月后。
    总兵府之中。
    丰城侯李熙正在与巡抚车纯说话。
    两人先是商量朝廷新下来的命令,咸宁侯仇鸾上奏朝廷要求拨给军粮。户部下令,要求从湖广拨给了。
    这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不管涉及军民两方,车纯自然要与李熙商量一二。
    车纯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老体衰,不过倒是一个清官,凡是以清静为务,与民休息。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巡抚,似乎都没有什么概念了。总体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好官,这种不受贿,不折腾,不乱搞的官员。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两人商量完了。
    车纯随意问道:“李侯,你对这个咸宁侯有什么看法?”
    李熙冷笑一声,说道:“我家与他家不对付,少年得志,一点都不安分。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维持家门不衰。”
    车纯也能理解李熙对仇鸾的不对付。
    首先,仇鸾的咸宁侯这个爵位,并非开国靖难所封,而是正德年间,平定安化王之乱,正德皇帝所封。新旧勋贵彼此之间不和睦,也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就是仇鸾的作风问题了。
    提起仇鸾的平步青云,不能不提大礼仪之事。在二十年前,刚刚继承爵位的仇鸾,在大礼仪之中,旗帜鲜明的支持嘉靖皇帝,得到了嘉靖皇帝恩宠,这才有现在的地位,在郭勋倒台的情况下。仇鸾几乎是勋贵之中代表人物了。
    但是这种做法,与老勋贵们的作风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勋贵包括丰城侯李家自己,都是以明哲保身为要旨,毕竟勋贵爵位已经与国同休,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能世世代代富贵相承。很多浑水也就不用多参与进去了。所以不会轻易站队的。
    所以在大礼仪初期,大部分勋贵都没有站嘉靖这一边。
    这也是李熙鄙视仇鸾毛糙,不懂传家之道。而仇鸾未必不鄙视这些老勋贵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车纯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太在乎,只是而今俺答在西北作乱,车纯虽然是大明湖广巡抚,也不能不关注西北军事。
    车纯问道:“这位咸宁侯用兵如何?”
    李熙冷笑一声,说道:“用兵如何?他用兵之道,如何能有他投机一半能力,就不至于如此,当年安南莫氏做乱,大兵讨伐,未交兵而归,不就是他那个主将做的事情,在广西银起民乱。”
    “咱们湖广的民脂民膏,给他,都是浪费。”
    车纯微微皱眉说道:“岂有此事?”
    李熙说道:“这事情邸报之中都有。我能骗你?”
    车纯不由皱眉,说道:“怎么能如此?”
    李熙说道:“怎么不能如此?”他说到这里,硬生生将后面的三个字给吞了下来。
    这三个字,就是大礼仪。
    大礼仪这三个字,可以概括从嘉靖登基以来到现在大明朝廷的一切政治活动。
    从刚刚开始,嘉靖皇帝与杨廷和等人政争,以及各任首辅的所做所为无不是以此目的。就拿而今的首辅夏言,夏言之所以被重要,就是夏言在礼法上造诣,如果翻开明代礼法,就会发现,明代礼法改易大多都是嘉靖年间。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天坛与地坛。就是在嘉靖年间分开设立的。
    一切政争都以大礼仪的是非为是非。
    当然在嘉靖初年之后,似乎大礼仪的氛围变淡了许多。
    但实际上,嘉靖年间政治潜台词,从来没有淡去。是人人知道,人人都不愿意多谈的事情。
    车纯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言语之间的意思,李熙已经知道了。
    李熙叹息一声,说道:“你听到风声了吗?”
    车纯说道:“什么风声?”
    李熙说道:“陛下想让献宗皇帝入太庙?我想这事情总就要结束了。”
    车纯听了一瞬间露出一个苦笑的表情,随即收敛,说道:“这是陛下一片纯孝之心。”
    世界上有比这一件事情更加荒唐的事情吗?
    太庙是什么?是供奉大明列祖列宗的地方。而且并不是这所有皇帝都能在太庙里面待着。太庙之中,只有七个位置。而献宗皇帝是什么人?就是嘉靖皇帝父亲,众所周知,嘉靖皇帝乃是藩王继承王位的。
    也就是他父亲,乃是一个一天皇帝都没有当过的藩王,更不要说对朝廷有什么贡献了。
    这样的事情,已经够荒谬了。
    更荒谬的是,不管是车纯与李熙松了一口气,这是嘉靖皇帝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情,从追封兴献王,到追封献宗皇帝,单独立庙,到一步步到现在,列位太庙,已经到了无以加复的地步了。
    纵然嘉靖皇帝再有什么纯孝之心,也不至于将献宗皇帝放在天上吧。、
    虽然这一件事情其实很荒谬的。
    但是现在朝廷上下,都不想再折腾了,只想让皇宫那一位,不要折腾就行了,那位安安分分当皇帝,他们安安分分的当大臣,再好不过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大礼仪之事画上终点,却是更加云波诡谲的嘉靖后期政局姗姗而来。
    这个话题说到这里,也就到了尽头了。
    官场上的人,从来不会交浅言深。很多事情点到为止就行了。特别是这种敏感的话题,更是如此。双方都无意深谈了。
    “咚”的一声,一声钟鸣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这声音厚重且有余味。
    车纯岔开话题,目光捕捉这声音,看到在角落之中一个奇怪的柜子,说道:“这是…………………”
    李熙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解释,说道:“这是犬子朋友新造的玩意。也就是一个刻漏,对,叫水钟。我看了,也颇有妙用,可以当个摆件。”
    车纯几步上前,端详着这个刻漏。
    如果让周梦臣看见这个刻漏。决计不认识了。
    别的不说,上面有着抽象的猛虎浮雕,上面还有很多金银线条,简直是艺术品,就是那种放在后世,足够进入博物馆主场地供人参观的存在。虽然赵九的手艺不错,但是与这些丰城侯家里养的匠人,虽然比不上大内,但也是当时第一流的存在。
    车纯听了李熙的解释,说道:“颇有意思,看上去精妙不下莲花漏。”
    李熙说道:“既然巡抚大人有意,就带走一台,也算是我送大人一点心意。”
    车纯轻轻一笑,说道:“那就却之不恭了。”
    这一个水钟,对于这些达官显贵之间的交际来说,只能说是小礼物,不过是寻常政治生活的一个注脚而已,但是对于周梦臣的水钟生意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简直是一块金馅饼砸了下来。能将人砸的头破血流,真让人吃不消。


第二十七章 武昌钟贵
    李家医馆静悄悄的。
    李闻言静静坐着为患者诊脉。
    李闻言作为武昌名医,每日都出来坐诊,同样坐诊的还有他的长子,以及两三个弟子。不过真正掌总的还是李闻言,他知道他的长子在医学之道上是比较平庸的,故而看的紧,至于其他的弟子,也都是比较年轻的。
    倒不是没有年长的弟子,而是年长的弟子,都已经在外独立开馆了。
    中医学习很漫长,拜在李闻言门下的弟子,都是孩提时代入门,到了成亲之后,三十出头,才会被他认可有出师的能力。
    当然了,虽然学习辛苦。但是在古代医生还是比较吃香的,一般出李闻言这里出师的学生,都会在武昌附近的府县里面,开馆坐诊,遇见自己处理不好的病症,也都推荐到师傅这里来。
    所以李闻言的名声,在武昌周围的数个府县之中,也算是声名远播。
    来找他看病的人,未必全部都是武昌城内的,甚至有时还医治一两个外省来的病人。
    人名气大了,架子也就大了,或者说不是李闻言的架子大了,而是在外人眼中,李闻言的架子大了。
    所以在李闻言诊脉的时候,周围的人患者与徒弟们,几乎大气都不敢喘。自然是静悄悄的。
    “咚。”一声钟鸣。
    不得不说,李闻言这里的钟声,就比不上丰城侯的钟声悦耳动听了。毕竟那是丰城侯家里自己配上的。这个钟声在静悄悄的环境之中,分外清晰,引起很多人的主意。李闻言抬头一看,却发现已经申时了。
    随即就收回心思在病人身上。
    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习惯了家里有一台这个东西,虽然每天加水什么的有些麻烦的。不过李云珍对此非常有热情,每天都指挥人做这个事情,李闻言也就不大管了。
    只是李闻言对这个已经熟悉,并没有大惊下怪。
    只是别人就未必了。
    李闻言医治完手头的病人之后,空闲下来了,却见周围的街坊邻居,有不少在门开看着。他们的目光死死看着这个水钟,读着这水钟上的刻度,似乎要等他什么时候敲钟。
    李闻言见状,说道:“诸位街坊,你们在看什么?”
    身边一个杂货铺老板程广德,笑着指了一下,说道:“这个就是武昌钟吧?”
    李闻言说道:“武昌钟?”他明明记得这个东西叫做水钟啊?
    程广德笑道:“李先生,就不要说笑了,你东西都弄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据说最近丰城侯送给巡抚大人一台武昌钟,就是你家的样子,一时间风靡武昌城中,很多人都在问是谁家造的,却不想李老板已经捷足先登了。”
    李闻言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这世上的消息从来是街坊八卦之中传得最快,特别是关于大官的小道消息,尤其是这样,就好像北京城中的老百姓都喜欢编排皇帝的事情一般无二。车巡抚作为武昌最高的官员,他的一举一动,也是非常惹人注目的。
    至于传言之中,这刻漏的本名隐去,都被成为武昌钟了。
    虽然李闻言也是住在长街之上,却与小老百姓还是有一点隔阂的,毕竟是官身,儿子又有秀才,与市面上的交往并不是那么频繁,而且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武昌城中病人忽然多了起来,李闻言忙得四脚朝天。
    郎中就是这样,事情赶到一起去了,能让人忙死。不忙的事情,也能让人闲死。
    当然了,现代的医生很多时候,是享受不到后面的待遇。所以对街面上最新的传闻,自然要迟钝一些了。
    李闻言苦笑摇摇头,说道:“这真不知道。”
    程广德有些不相信的问道:“那这个东西是谁造的?你总该知道吧?”
    李闻言说道:“这是钟鼓楼周家的那个孩子造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