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立即皱眉说道:“这怎么办?”他立即觉得这话不妥,说道:“我的水平我知道,这一首词,估计是我平生不可逾越的佳作了,将来是要刻在墓碑上的。将来如果被人质疑,我担心说不过他们。”
    张居正深深看了周梦臣一眼,其实周梦臣这番话,还是有漏洞的。但是张居正没有去计较。他想来,也觉得周梦臣不大可能是抄袭的。
    毕竟要抄袭,要想枪手吧。
    谁会给周梦臣当枪啊?
    在张居正看来,周梦臣身边有这种文学水平的,也只有他张居正,与瞿景淳。
    而张居正与周梦臣的关系更亲密。如果周梦臣真要非这样做不可的时候,定然会找他张某人。
    既然找不到抄袭的对象,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一首词真是周梦臣写的。毕竟文学史上,很多不可能的人写出不可能的句子,也不是没有的。这方面有时候真的是很难衡量的。
    不是说什么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句子。
    而今更深一层想,即便周梦臣真做了这事情,张居正就不帮周梦臣了?
    笑话。
    这么多年来交情,不管是私人友情,与政治上联系。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就分不开了。
    张居正说道:“这事情好办也好办。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写出一首不用超过送别,最少是相当水准的词曲。当然了,你一时间做不到,那么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写一些音律上的东西,毕竟我看你的十二平均律,就相当有见底。”
    周梦臣有些迷糊,说道:“这些人他们都能看懂吗?”
    倒不是周梦臣怀疑他的能力,实际上十二平均律是比较底层的定律,如果推演计算十二平均律,需要大量数学知识。用起来很简单的。后世几乎所有的乐器都是基于这个定律的。但是又有多少懂这个。
    张居正说道:“不懂。但是只有不懂,他们才会觉得厉害。”
    周梦臣心中暗道:“不就是不明觉厉。”
    张居正说道:“你而今少出去,是正确的。毕竟你这拨声势是夏言造出来的,你的根基是在宫中,有些事情要注意的。不过,有些宴会,你还是有去一趟的,比如这李攀龙的。”
    “这李攀龙要做文坛盟主,倒是召集了很多人,即便你我同年之中,也有好几个与他交好,王世贞,殷士詹等人,特别是王世贞,而今几乎与李攀龙做把臂之游,同进同出。”
    “你总是要给一个面子的。”
    周梦臣听了,想了想。他内心之中还是有些心虚。
    他对李攀龙王世贞的名字有些耳熟,但是记不起他们历史上有什么作为。但是张居正讲得清楚,李攀龙是要做文坛盟主的,想来在文字上的造诣是一等一的。而周梦臣对自己的文字根底却是很明白的。
    如果没有考科举这一遭,周梦臣估计是真无知者无畏。但是他真正考了一次科举,从古代文字的海洋之中游了一圈出来,自然对自己有那些缺陷,明白之极。
    别的不说的,他的基本功就不行,别的不说,他连《洪武正韵》都不是太熟悉的。又怎么敢在行家面前露脸?


第五十四章 致李沧溟书
    洪武正韵是明代官方韵书。周梦臣考试的时候,一大苦手就是背韵书,无他,八股文要用韵的。他是勉勉强强过关。
    但是这种熟悉,仅仅是熟悉而已。对付考试还行。但是一旦遇见真章了。就不好办了。
    别的不说,如果李攀龙喝酒喝嗨了,说道:“咱们合韵做诗吧。”随即一个人抽一个韵脚,当场做诗。
    周梦臣就抓瞎了。
    如果他没有写送别之前,这也罢了。反正他不以诗词为傲。做出一些打油诗,应付差事,大家也不过是笑笑而已。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周梦臣是大名鼎鼎的周长亭。
    怎么能写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诗词。
    周梦臣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你说李攀龙是想做文坛盟主的。他有什么主张吗?”
    文坛盟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既然想做这个位置,自然要有一定的主张,哪怕是口号,就是当代作协主席,也要有一二主张,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张居正说道:“这位李沧溟一心推崇李梦阳,主张复古,号称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周梦臣说道:“我想起来,瞿先生讲过的。”
    张居正说道:“是有一点。”
    周梦臣沉思片刻,说道:“我不方便去,我写一封书信,你代我送过去。”
    张居正微微皱眉,周梦臣接着说道:“叔大兄,你先看过之后,再说行与不行。”
    周梦臣都说到这一份上了,张居正只能应允了。
    周梦臣随即静静的研磨了,将毛笔字在砚台上静置片刻,内心之中酝酿文思,随即提笔写了起来。
    不得不说,考科举这一件事情,对周梦臣的帮助很大的。让他从某种士大夫气质,最少一手馆阁体,不说多好吧。在张居正的评价就是媚而无骨,但最少能过眼了。
    周梦臣先致歉,说为什么不去。
    是因为复套之事,牵连重大,他作为工部主事负责生产太多军器,一刻也不能分心。国家大事为重,在复套之前,是没有时间了。
    当然了,谁都知道这是搪塞。
    毕竟,大明的工作节奏远远没有到后世那么快,即便是周梦臣最近很忙,最多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罢了。
    倒不是周梦臣不想再工作了。实在是光照不够。周梦臣最多在自己家中加一个班。处理一些文书而已。
    决计不可能找不出一点时间与人相会。
    随即,周梦臣提出了自己文学主张,就是真性情。三个字。这种主张,在后世都说烂了的东西。他洋洋洒洒,写发乎情,至于笔端,我笔写我心云云。在最后专门说,文何必汉,诗何必唐?一代人有一代文章,本朝当有本朝之文风。与汉文,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之。而不是揣摩古人,邯郸学步。
    随即周梦臣又将自己对音律上的理解,提出,度曲当去套路。并将十二平均律附在后面。并说明自己觉得,古谱记音没有标准,准备以十二平均律为核心,制定新的音谱,为大明文坛添上新音。云云。
    这一封书信,几乎不能称之为书信了。
    一封文学理论与音乐理论战书。
    其实,周梦臣甚至想将五线谱,写在上面。
    奈何,周梦臣不会。
    他只是见过,又没有学过。在十二平均律之后,音乐有了标准,这音谱自然有办法制定,天下从来不缺却少聪明人。
    只是提一个苗头而已。
    周梦臣写完之后,轻轻吹干,对张居正说道:“叔大兄,你怎么看?”
    张居正看了之后,说道:“李攀龙这辈子,都不会再请你了。”
    周梦臣哈哈一笑,心中暗道:“可不是吗?”
    周梦臣虽然没有说为什么不去,但是文章里面,已经写明白了。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居正说道:“不过,周兄,你也想做文坛盟主吗?”
    周梦臣笑着,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我吗?”
    张居正说道:“此信一出,谁都知道你要与李攀龙打擂台。难道不是吗?”
    周梦臣说道:“我现在根本忙不过来。那有心思想这个。张兄就代我走一趟,并将我闭关造新音的想法,传出去。最近一段时间,我就不会写词了。”
    周梦臣心中暗道:“时间一长,谁还记得我会写词。”
    的确,任何事情都是时间限制的。时间一长,热度降下去,即便有很多人记得这一件事情,估计也没有专门找周梦臣说这一件事情了。即便有人专门说,周梦臣也有办法搪塞,比如自己很长时间不动笔,都忘记了云云。
    张居正去拜访李攀龙。将周梦臣的书信给李攀龙看了。
    李攀龙拿着书信,刚刚开始看得时候,还能平心静气,但是越看眉头越皱紧,,脸黑的就好像乌云密集一般,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而今有特效,应该给李攀龙头上做一个电火花的特效。
    王世贞有些好奇,拿来看了。一时间也陷入沉思之后。随即传给了其他人。
    这几个人虽然是以李攀龙为主的。但是真要说起来,他们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些人仅仅是绝对汉代文章好,盛唐的诗最好,既然最好,就要学习吗?
    有些就不一样了,比如李攀龙,几乎要一词一句都要出处,要从汉代文章,与盛唐诗歌之中来。
    所以,有些人对周梦臣的理论冲击很大,恨不得爆炸。就好像是李攀龙。但是有些人对周梦臣的理论并不是如此,比如谢榛。他是几个之中最特色的一个,别人都有功名,唯有他是一个布衣。
    但是以布衣却侧身于这些进士之间,可见谢榛的诗文之好。
    他其实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最不值可否的。此刻见了周梦臣的理论,心中顿时一动,心中暗道:“这是要为明歌吗?”
    是的。
    在谢榛看来,如果有一种文体真因为周梦臣新的音乐理论而起。从度曲填词,到为词度曲,两者结合。更灵活的音乐形式,自然对应这更灵活的文学方式。这种新的文体,大体要用明歌来形容了。
    李攀龙深吸几口气,说道:“长亭先生的意思我知道了,从今之后,李某就不打扰了。只是道理必有一争,还请张兄,稍留。待我写信一封。”
    随即,李攀龙到了书房之中,洋洋洒洒写了万余字的书信,封好了。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有些尴尬,说道:“李兄,周兄专门交代了,他并不是不想来。只是觉得,大家闹得不欢而散,还不如如此。他对李兄的人品素来敬仰,而今不过是文道之争,也是君子之争。”
    李攀龙努力想让自己笑出来,但是却仅仅是扯扯嘴角,说道:“我知道。我对周兄的人品也是信的过,我们只是君子之争而已。”
    王世贞立即出来打圆场,说道:“对,对,对。君子之争,不过周兄不来,就由张探花代替,我们的荷花宴,照样要办的。张兄,可否赏脸?”
    张居正说道:“王兄,既然开口了,我岂能不从。”
    荷花宴是如何,周梦臣不知道。但是他要面对李攀龙的万言书,其中李攀龙将汉唐宋元的文风变化,凝聚在数千字之中,最后表达了太祖驱除胡风的敬佩,以及对胡风对中国文学的伤害,最后提出重振士风,重振文风,必须循古而行,而不是标新立异,毫无章法。更言送别一词,固然绝妙,至人于不可学之地。
    不可为常例。


第五十五章 炸膛问题
    为什么不可为常例?
    因为李白不可学,杜甫可学。
    倒不是说李白的文学成就高杜甫太多,实在是李白天马行空,而杜甫章法老练。按照杜甫的章法来练,纵然不成杜甫,但写出来的诗也能看,但是谁要学习李白的诗。除非他真能到李白的境界,否则他写出来的诗大多都是不能看的。
    甚至将李白的某一个句子单纯拿出来,觉得平平。但是放在一起,却是耀然生辉。而杜甫却不一样,杜甫很多句子单独拿出来,就足够细细揣摩其中不知道有几层意境了。
    而李攀龙的想法,就是中兴文坛,重塑文脉,自然觉得有现成的章法不用,却搞什么标新立异的明歌,太不靠谱了。
    周梦臣看了之后,一阵迷惑。用了好一阵子才想清楚明歌这个概念。
    其实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