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不说这些。单单说严嵩回到自己家中,回到书房之中,就陷入沉思之中。
    严世蕃轻轻敲门,端了一杯清茶,说道:“父亲喝茶吧。”
    严嵩端起茶杯,在手轻轻的盘旋,却没有喝。
    严世蕃见严嵩心思重重,问道:“父亲,今日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严嵩说道:“今天陛下的反应,不在我的预料之中。有些奇怪。我与陛下也是十几年的君臣,我觉得这一两年,陛下的变化很大。我而今已经猜不中他的心思了。”
    严世蕃说道:“这一两年?难道是因为周梦臣成为陛下宠臣的缘故?”
    严嵩细细思考周梦臣的所作所为,沉吟片刻,说道:“些许是我小看此人了,这件事情交给你了。细细打听,将周梦臣与陛下的说过的话,都打听出来。”
    严世蕃说道:“之前,您不是不让乱插手宫中的事情?”
    严嵩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之前对手是夏言,夏言在宫中没有什么力量,只有几个眼线,而今对付的人不同了。”言语之间,他已经将周梦臣列为对手,最少是潜在的对手了。毕竟能影响皇帝的思维,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严世蕃其实还有一些不明白。不过也没有再问,只是说道:“而今怎么办?”
    严嵩沉吟片刻,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今日本来是为之后的连续进攻做铺垫的,谁知道失手了。还引起了夏言的警觉。剩下的事情不管成败如何都要做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以祈请罢复套事
    对周梦臣来说,宫中的风雨不过是插曲。
    他又回到自己的主线之中,他亲自带人在正阳门城楼上安装了避雷针之后,就等雷雨天气了。
    只是估计很难了。
    因为而今已经入冬了。
    夏秋多雨,雷雨高发。但是到了冬季,还要打雷的话,就时候冬雷震震了。
    周梦臣将一些关于电学的资料,并发电机模型,交给冯保这个宫中的弟子之后,电学的事情,在周梦臣的生活之中,也告一段落了。他每日都会视察军器监,不过而今军器监也上了正轨,需要周梦臣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多了。
    虽然冶炼的钢铁质量,在周梦臣看来,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不过已经够用了。
    周梦臣也准备,用这一批次的钢铁试着打造蒸汽机。
    而这一日,周梦臣细细画图纸的时候,杨继盛忽然过来。说道:“周兄,出大事了。”
    周梦臣说道:“朝廷能有什么大事?最大的事情不就是宗室条例吗?各地都有御史坐镇,各地藩王也不会搞出什么事情来。”周梦臣微微一顿,说道:“莫非那个藩王造反了?”
    夏言派出的御史,都没有回来,一接到朝廷的旨意,立即开始执行,虽然才过了半个月,一些繁琐的事情还没有收尾,但是有一点却已经肯定了,那就是没有那么藩王真敢对抗朝廷。
    当然了,真有那个藩王脑残了要造反,倒是有一出闹剧可看。
    杨继盛说道:“不是。”他面色严肃,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将一封奏疏抄本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与杨继盛共事也有几个月,对杨继盛还是比较了解的。杨继盛这个人,为人方正,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很严肃,一点玩笑都不能开的。只是而今杨继盛的样子,却有些不近人情,说明真有大事发生了。
    周梦臣拿过着奏折抄本,一看题目就愣住了。
    “臣兵部尚书王以祈请罢复套以安天下疏。”周梦臣一看这个题目,就觉得脑门发凉。
    不用看内容,复套之事是谁主持的,是夏言。为了这一件事情,夏言可是将自己合作多年的亲密战友,一脚踹到了雷州。而王以祈是谁的人?是严嵩的人,是严嵩放在兵部制衡夏言的兵权的人。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兵部尚书其实权力并不是太大,对外用兵,各地将领的安排,其实都在夏言手中握着的。但是兵部尚书名义却是这方面的主管,他上书影响力太大了。
    周梦臣立即打开来看。
    洋洋洒洒数百字,也算是文采飞扬。
    周梦臣很快就概括到王以祈的核心观点。
    第一,是危言耸听。
    大明与蒙古交战多少年了,明明是我朝在陛下的管理日建强盛,而俺答日衰。怎么在曾铣的口中,就成了俺答日盛,而我朝日衰,不得不战,这是何居心?
    周梦臣看了。只觉得这一条真不好反驳。
    因为是政治正确,大明江山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周梦臣其实是有所感觉的。即便是最有能力大臣夏言,其实也不过是修修补补而已,并没有改变大明朝廷每况愈下的局面。
    但是有些事情见的说不的,眼前这一件事情便是。
    这种感觉或许下面的大臣没有,但是在中枢大臣们,其实个个都有感觉。只是不敢明说而已。
    至于俺答到底是日盛,还是日衰,也很难说明的。
    看起来是俺答总打败仗,却没有看见,俺答打的败仗,都是在边关附近,也就说俺答对大明进攻态势并没有改变。他的失败,更多是进攻失败,而且损失不多,即便是与周尚文一战,也没有到大伤元气的地步。
    俺答内部招揽汉民屯耕,也是一件不大好说的事情。
    为什么俺答能招揽边关汉民?这个延伸开来,不知道打了多少人的脸,也是不好说的。甚至不能说的。
    第二,国力不支。
    这方面的内容,多采用王杲当初的说法,大明财政不可能支撑起赈灾与打仗两件大事的。
    而今夏言用染了宗室鲜血的银子,暂且填补了这个缺口,看上去是没有什么事情了。
    但是朝廷财力依然很紧张,却是事实。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是居心莫测。
    首先,复套胜了,时候耗尽天下财力,为一人搏得名声。复套成功,也不可守,毕竟丰州滩距离大明边关有三百到五百里的空档,很容易被围困。朝廷要维持丰州滩的城池,花费更多,根本是得不偿失。
    祖宗当时撤东胜卫,就是知道此地不可守。难道曾铣之英明,胜过成祖皇帝?
    其次,复套如果败了,损兵折将,九边危机。这个烂摊子,不知道该如何收拾。曾铣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这就是为一己之私,置朝廷安危,主上圣名于不顾。
    当然了,还有几句皮里阳秋的话。比如臣不知,其用心何在云云。
    暗示,他以复套之名,用意却不在复套。而在其他。
    这个其他,却没有说。只是暗示三边总督府,距离京师其实并不远。
    这三点之后,下面还有一些内容,就是对曾铣的私人攻击了,比如贪污受贿,比如党同伐异,这这里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咸宁侯仇鸾,说仇鸾娴熟兵法,能征善战。
    却被曾铣百般刁难,最后受不白之冤,不得不回京闲居。
    如是等等。
    周梦臣之上看出了仇鸾应该是严嵩的人。其余的并没有看出来。他看肯定,这些曾铣的罪名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三条决定了复套成败,皇帝坚持复套,则这些罪名就是过耳清风。如果皇帝不想复套,这些罪名,就能将曾铣置于死地。
    周梦臣看完之后,恢复了平静,说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就是兵部尚书上奏?”
    杨继盛沉默片刻,说道:“大概是为了破夏阁老的积威,没有一个领头的在前面,是没有人敢上书弹劾的。我已经听说了,在王尚书上奏之后,已经有大批官员已经在写奏本了。”
    周梦臣哑然。
    的确夏言这一年来做的事情,很讨人厌,比如王杲流放,须知王杲并不是孤家寡人,王杲在户部这么多年,难道没有几个亲近的部下,夏言可以流放王杲,但总不能王杲带过人都赶尽杀绝。最多是调到冷板凳上。或者赶出京师。
    官员之间的关系网,密密麻麻,剪不断理还乱。夏言如此霸道,看似处置了一个人,其实得罪了一群人。
    再加上宗室条例的执行,夏言将天下藩王往死里整了。这些藩王重金悬赏夏言人头的心都有了。之前是拿夏言没有办法,而今兵部尚书打响第一炮,这些藩王有什么不敢跟的。
    当然了,周梦臣也明白,这后面是有一人串联的。
    否则不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猛。看上去一字一句都是写曾铣如何?其实将名字换成夏言一点也不违和。
    杨继盛问道:“周兄,你多在大内走动,你觉得夏阁老能过这一关吗?”
    周梦臣说道:“杨兄,你希望夏阁老过这一关吗?”
    杨继盛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夏阁老的确多有不是之处,但是朝中大臣,有进取之心的人,也唯有夏阁老了。夏阁老一去,恐怕今后上下大臣都一心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朝廷将会走到什么地步了?特别是复套之事,我们付出这么多的心血,再有三四个月,就是出兵的时间了。岂能功亏一篑?”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波乍起
    听了杨继盛的话,周梦臣一阵沉默。
    如果说,周梦臣对夏言一点怨言都没有,那才是怪事。
    夏言对周梦臣又拉又捏的,周梦臣怎么可能,因为夏言一点点甜头又拉拢,而忘记当初的事情。只是周梦臣很清楚,自己与夏言的实力差距。即便是有些怨言也要压在肚子里面。
    人生就是这样,岂能尽如人意。而今也只能想前看。
    只是,这些私人恩怨。在天下大局之前,根本不止一提。
    周梦臣对夏言再不满,对复套之事,也要坚持下去。
    无他,沉没成本太多了。
    说实话,当初如果没有提复套这个事情,也就罢了。为了复套这一件事情,已经投入了多少实力又本钱,曾铣已经将西北精兵聚集在一处,共六万精锐,数万辅兵,再加上大同山西的配合。可以说,大明九边主力集团已经完成了集结了。
    各自在城堡在猫冬,只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大举北上了。
    军队的集结调动,大军的后勤供给,等等都是钱。别的不说,周梦臣下面的军器监日以继夜的打造各种火炮,战车,兵器,源源不断的供给前线。即便周梦臣极力压缩,但是最少砸进去十几万两白银。
    更不要说,大量粮食从北京运到大同,西北等地,耗损更是严重。
    大军调动千里跋涉,对军队来说,也是一个负担。这年头调兵,可不是后世那么轻松写意,是要士卒一步步走过来的。
    砸进去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多人投入了多少精力,甚至压上了身家性命,而今说罢,就罢了?如何对上上下下交代,甚至在周梦臣看来,他宁肯大败一场,也不愿意出现这样的局面。
    太伤军心士气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了再打一战便是了,迟早能翻过局面。但是弄出这样一出事情,恐怕今后不管是军中,朝中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出塞作战了。这影响太恶劣了。
    甚至在这个局面下,周梦臣觉得夏言死不惜,好容易养起民心士气才是最重要的。
    杨继盛似乎看出周梦臣的心思,说道:“周兄,此事牵连重大,不仅仅牵扯着我军器监上上下下的生计,还牵扯到朝廷大局,我听说,周兄在宫中颇有门路,可否为我解惑?”
    的确,军器监的户部拨款已经没有了。  也就是说军器监能否生存下来,全部靠下面军队的采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