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以为如何?”
嘉靖目光看了一眼严嵩,心中顿时明白。
夏言已倒,这一点双方都有共识。或者说,嘉靖的意志所在,已经成为事实了。谁也挡不住。
但是后夏言时代是什么样的局面,夏言倒下,这一大片政治权力,当如何分配,却是有很大的意见冲突的。
严嵩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想独霸内阁,即便不能独霸,也要做到夏言那份上。但是闻渊却不一样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臣闻渊
闻渊这位老臣,年纪大了。仕途上也没有多少指望了。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而今他的精力,将吏部那一摊子事情,弄清楚都有些困难了。更不要说再进一步,执掌内阁了,如果他年轻一点,哪怕仅仅年轻十岁,他也有几分当仁不让。
而且却是不行了。
只需看历史的严嵩,严嵩在前期多少手腕,可以说是高明,但是临倒台连出昏招,能被严世蕃糊弄。严嵩之倒台,与其说严世蕃牵连,不如说严嵩精力不济了。
而今闻渊也是如此。知道自己已经不能承担繁剧的朝政了。当吏部尚书,还可以选几个得用的下属,还分担政务,但是内阁大学士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这也是闻渊愿意与夏言合作的原因。
只是,他可以与夏言合作,却不可能与严嵩合作。
无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严嵩倒夏,闻渊一开始就是一种旁观的态度,反正他这个老臣,并不是夏言的嫡系。夏言为人也霸道,没有求到门前,也没有什么政治交换,闻渊才不会无端为夏言卖命。
只是,严嵩为人处世太不堪了。在倒夏之后,立即发动曾铣冤案。这触犯了闻渊这位老臣的底线。
且不说,复套之事,闻渊也是赞同的。即便不说复套,曾铣也不是能随便处置的大臣。
前文说过,自从刘天和之后,大明帅臣边臣,就缺了不少。最少并没有那种能执掌三边,或者宣大,令胡儿不敢南下牧马的边臣了。而大明现存的能打仗的大臣,曾铣不能算首屈一指,但也不出前三之列。
即便他是夏言的党羽,出于清除异己的考虑,要搞掉他。
闻渊也能接受。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宰相也要换换人。
只是曾铣可以流放,可以贬官,可以罢职闲居。但不能死。
毕竟,不管严嵩等人怎么说,闻渊都看得明白,大明边事情况并不是太好的。只要曾铣还活着,他日朝廷有事,一纸文书,就能让曾铣官复原职,再加上曾铣在边关的旧部。说不定能挽回危局。
再说,曾铣的罪名,也罪不至死啊。
但是对于严嵩来说,事情不是这样的。
如果曾铣是没有能力的大臣,那种因为攀附夏言而上来的大臣,严嵩反而能手下留情。毕竟,这样的人上来的时候,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下去之后,也很难自己爬上来。
他们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但是曾铣不同。
曾铣向来以知兵闻名,虽然说夏言对曾铣有知遇提拔之恩,但是说一句不客气话,即便没有夏言,以曾铣的才能就没有出头之日吗?不,无非早晚而已,要知道统率十万大军,能如臂使指,这种指挥能力。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妥妥的高级人才。
正如闻渊想保全曾铣,为国家惜才。而严嵩是绝对不能让曾铣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即便朝廷将来在边事上有挫折,那有如何?大明底子厚,人才之盛,又不是光曾铣一个。无非是多吃几次败仗而已。又伤不到他严家。
但是曾铣如果因战功起复的话,以两者之间矛盾,严嵩就多了一个死敌。才是严嵩要担心的。
夏言闲居三年,又重新起复的事情,可是严嵩永远的教训。当时严嵩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点。而这一次自然要思量周全。
所以,从这一件事情上,闻渊就与严嵩尿不到一壶里。
其实闻渊早就想在嘉靖面前搞严嵩一把,奈何不要看周梦臣进西苑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对某些官员,乃至于闻渊这个吏部尚书,更多是通过这奏折沟通,而且奏折要过内阁这一关。
今日可算是得了机会,自然一开口就是大招。
嘉靖问道:“不知道,老尚书以为谁可替补内阁?”
嘉靖本来以为闻渊是硬保夏言,既然不是,事情就可以谈谈了。
而且吏部本来就是管人事的,虽然不能决定内阁人员,但是开出一个名单,供皇帝挑选,这还是责任之内的事情,后世明朝后期的廷推就是吏部出名单的。然后内阁六部九卿共议的。
闻渊说道:“举贤不避亲,老臣以为臣尚可。”
嘉靖听了,大吃一惊,说道:“老尚书欲自荐吗?”
闻渊说道:“陛下英明,老臣正有此心。”
说实话,闻渊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也不愿意自荐,实在他看看了手头的人选,实在是没有人啊。
因为闻渊要与严嵩争得不是内阁大学士,如果选几个人增补内阁大学士,闻渊手中有的是人才。但是闻渊想与严嵩争的是内阁首辅,或者闻渊干脆想将严嵩给踢出去。这个人就难选了。
要么是资深六部尚书,在六部之中反复横跳做过好几个部的尚书,在中枢十几年了。
要么就是有内阁大学士的资历。毕竟没有这个资历,一上去当内阁首辅,能撑得住吗?
但是很抱歉,这两样那一个都没有合适的。
至于资深六部尚书,碍于严嵩与夏言之间斗争形势,很多大臣都没有六部任上待多长时间,就被踢下去了。也没有什么资深六部尚书可言。至于内阁大学士,如果翟鸾能苟到现在。与闻渊两个人合谋,未必不是一个干翻严嵩,冲击内阁首辅的好机会。
可惜,翟鸾小心翼翼了十余年,被他儿子给牵连了。呜呼哀哉。
严嵩与夏言之间的争斗,让这些高层大员,犹如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几个能在资历上,权力上可以为两者之备的人选。
或许这是严嵩与夏言一点点小默契。
毕竟,一个随时可以代替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潜在的对手。
而闻渊算起来,倒是比较合适。而今大明朝廷高层已经进入了嘉靖时代,之前各级高官,正德年间的进士居多,但是在这三五年之内,除却少数之外,都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居多了。而闻渊是少有的弘治年间的进士,这三朝元老的名头,还是值一些钱的。
其次,闻渊虽然没有在北京担任多长时间尚书,但是在南京当尚书,可以是有十几年之多,从资历上也勉强够了。
再加吏部权力,是勉强能与严嵩争一争的人物。
严嵩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土都埋到脖子上的老尚书这个时候,居然与他争上一争。一时间心中急转,额头微微见汗。他素来谨慎,很多事情都预先打过腹稿。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老不死的会来这一手。
一时间居然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拿下闻渊。
毕竟倚老卖老,很多时候真让人没有办法。不过缓急之间,倒是想出来一点什么。就是从这个“老”字上面做文章。
嘉靖问道:“老尚书,年纪大了,朕不忍心老尚书如此操劳。还是让年轻人来吧。”
闻渊说道:“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臣虽老,但是精力还算旺盛,而且臣以为内阁常年只有三四人,失乎太少了,臣觉得,应该增加内阁人数。多选几个年轻人入阁,也算是为陛下分担政务。”
“毕竟,夏阁老告老,内阁之中只有严阁老一个主事。虽然严阁老愿意为朝廷效力,不言辛苦,但是总是不合适的。臣请陛下三思。”
如果张治在这里,估计要说,他张某人难道不是人,难道没有在内阁之中,为什么闻渊说的时候,根本没有将张治算在其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张治在内阁之中表现已经被闻渊看透了。不是一个当首辅的料。
第一百二十九章 给严嵩的耳光
张治在内阁之中权力已经被夏言与严嵩分割完毕了,张治留到手中的,只是一些杂务。
而今夏言倒了,内阁大权更是全部被严嵩抓在手中了。
就好像夏言被嘉靖召回,回到内阁仅仅是与严嵩平起平坐,但是朝廷上下都视夏言为首辅。同样的原因,严嵩在内阁之中,上下浮沉十几年有余了。张治才进来一两年,不过从资历,威望,手腕上,都争不过严嵩。所以张治只能被动的变成一个闲人了。
这其实并不符合嘉靖一向政治原则:那就是内阁不能放在一个人手中。
严嵩哪里有那么多例外。
所以,而今的严嵩取代的夏言的位置,那么谁又会占领原来严嵩的位置?
这是一个嘉靖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闻渊看到的机会。所以闻渊的自荐,并不是胡来的,而是看中时机的提前卡位。
嘉靖听了,心中也在思量。
严嵩在内阁一家独大,总是不对的。但是谁来做这个制衡严嵩的人?
嘉靖内心之中一时间并没有人选。不过他看看了闻渊,心中暗暗摇头。如果闻渊年轻十岁,嘉靖可能会选闻渊,原因很简单,严嵩与夏言这个组合,嘉靖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而闻渊这个年纪的人了,说不定那一天就晚上脱掉的鞋,第二天就穿不上了。
如果闻渊有一个三长两短,嘉靖岂不是又要麻烦一阵子。
而且即便闻渊能活到八十多,而且精力旺盛。嘉靖又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严嵩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多的人了,两人到时候前后脚去,嘉靖岂不是要收拾烂摊子。
所以,他是毕竟倾向于一个年轻一点的大臣,来制衡严嵩。
但是嘉靖对这一件事情,其实并不着急。
原因很简单,夏言是嘉靖掌控不了的人,而严嵩是嘉靖能掌控的人。而且夏言虽然去了,满朝之中,还有很多夏言的支持者,严嵩即便独霸内阁,也不能做到独揽朝政。
而且年轻一辈的人才,嘉靖而今没有人选,但他有一套挑选人才的手段。说起来,张璁,夏言,等大臣,都是嘉靖一手提拔的。他之前没有费心思在这上面,如今他只需在朝廷四十五多岁五十五岁上下,有资历的年轻大臣之中,好好琢磨一番,定然能找出人才的。
毕竟,很多时候,上位者从来不担心没有人才可用。只是没有位置可以安排而已。
嘉靖说道:“老尚书所言极是,是该挑选一些人。给内阁增添一些人手。只是老尚书毕竟老了,而且祖宗成法,吏部尚书不得入阁。这样吧,老尚书为朕挑选一个名单给朕?”
闻渊听了,心中咯噔一下,知道他今日所有努力就都失败了。相比于严嵩而说,他见嘉靖一面很不容易。今日掀不翻严嵩,今后就更难了。
至于吏部尚书不能入阁的规定,是有的。
那是因为吏部尚书的权力能与内阁大学士平起平坐的时代。但是而今已经不是了。吏部尚书见皇帝都这么难。朝廷大权自然向内阁集中。吏部尚书虽然号称天官,但是终究在内阁之下了。
闻渊管心中怎么想,此刻都不能与嘉靖唱反调,说道:“老臣遵旨。”
嘉靖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对于夏言的处置,老尚书有什么想法吗?”
闻渊说道:“陛下,汉有成法,将相不辱,不管夏言如何,他都是大明内阁首辅,老臣请陛下给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