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他。从驿站上得利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乃是整个官员集体。百姓血泪都成为了官员与家眷的福利。而今周梦臣要改变这一切,那就是消减全大明官府的福利。
    这里面有多大的问题。用脚趾头想就知道了。
    虽然说大明官员都是读圣贤书出身。但是他们都通孟子君子远庖厨之意,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不见其生,不闻其声,就可以吃其肉了。
    反正驿站之苦,他们当做没有看见。但是你消减我们的福利就是不行。
    周梦臣要改变驿站之苦,就必须在保证天下官员无偿使用驿站这种福利,然后才能进行改革。
    但是保证这种福利,是需要很多钱的。具体多少,周梦臣虽然没有计算,但是百万乃至于数百万都在情理之中。
    朝廷哪里有这些钱。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职权行为。
    周梦臣看似主管驿传的,但是主管驿传的权力,其实是与地方上分享的。而且不分享也不行。毕竟,距离京师最远的驿站,估计在云南以南,也就是而今缅甸境内了。相距这么远,周梦臣怎么才能管的到。
    如果没有管辖权,周梦臣任何命令都是一纸空文。制定任何命令,下面人不执行,也就没有任何用处的。
    而想要完整的管辖权。周梦臣就有很多官司要与各地方要打。这种权力归属的改变,是很多人不允许的。衙门与衙门之间的利益之争,不管对朝廷好还是坏,不先打出狗脑子,是不会有结果的。
    而周梦臣所能得到的支持是?
    是权力上的支持,还是财政上的支持。通通没有。
    这让周梦臣如何办是好?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不,不管前面有多少事情,能做一分就做一分,能宽百姓一分,就宽百姓一分。我准备先从递铺下手。”
    驿传体系,并不仅仅是驿站。
    他分为三种,一种就是驿站。一般来说,一日行程之内,就一定会有一座驿站,一般来说,有百余人房间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个大院子,能容纳大队人马休息。这也算是驿传体系最重要的节点。
    甚至朝廷在关外,在东北边墙之外,还有驿站,这地方的驿站还兼有军事功能。
    另一种就是递运所,也就是专门的运输大量贡品的地方。主要在水陆要冲之地,负责转运地方上京的贡品。
    而递铺却是最小的节点了。
    十里就有一处,主要是负责传递公文,军情等等信件。
    杨继盛说道:“怎么从递铺下手?”
    周梦臣说道:“我准备制定邮票,不管百姓还是官员都能寄信回家。并制定刊物邮递的标准。至于每一封怎么收费,这个我还没有想过。总之,这些邮票收益,我准备分文不取,全部补贴到各地递铺之中。如此一来减轻下面的负担。”
    “也算是公私两便。”周梦臣心中暗道。
    将大医精诚与其他期刊通过朝廷的驿传体系传递定下了标准。甚至还能两边收钱。这些刊物想通过驿传体系传递,先要给兵部交一笔钱,然后传递的时候,也需要付钱。
    总之。周梦臣既然将驿传体系,看成了邮政体系,自然也会想到邮政体系最开始赚钱的方法。
    如此一来,大医精诚等期刊的投递也就变得合法化了。
    驿传体系这么麻烦,周梦臣也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只能一点点的抽丝剥茧的改变了,从递铺开始。用邮费补贴招待费。
    杨继盛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周兄,不要小看了人的贪得无厌。而今很多官员到下面,不仅仅是吃一顿饭就行了。还要下面奉上银两。在正统年间,就有一个驿丞被逼狠了,杀了路过的官员,而后自杀的事情发生。”
    “我不知道,周兄的办法,能弄多少钱。但是有一点却是知道,如果不狠狠杀杀此辈之威风,不管多少钱都没有用。”
    “我觉得当重定驿票。之前我问过了,朝廷制定驿票,给予官员之后,有给无收,甚至一张驿票,用了几十年还在用。这完全不合理。重定驿票,传令下面的驿站没有驿票,可以不接待。”
    周梦臣也知道,很多官员都用驿票也必须接待。比如严世蕃,他要驿站接待,驿站上下,即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不接待,更不敢要一分钱。
    只是,国家法度严一点,也是好的。
    周梦臣说道:“好。今后制定驿票,必须是长票,比如从北京到南京,其中有多少站,这长票就连着多少驿站。每接待一位,驿站就留下一截。最后到了目的地。他的驿票也就用完了。”
    杨继盛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说道:“联票?这可以吗?”
    周梦臣想了想,说道:“试试吧。大不了改办法。总有办法,让人钻不了空档。”
    杨继盛与周梦臣就驿传的种种的问题,商量了整整一夜。
    周梦臣更主张开源,借助整个驿传体系多搞一点钱。补贴简直是无底洞的各地官员接待费用。而杨继盛更关注节流,将不该驿站接待的人都踢出去。
    只是两人都知道一点。
    那就是不管他们怎么改变,不涉及驿传根本。比如驿站重役,地方负担驿站财政。管理权的分散等等。这些根本不改变。所有的改变都是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剩下的东西,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只是想要进行根本行的改变。涉及到朝廷的根本制度,赋役制度。
    这不是一个兵部郎中能做的事情,甚至兵部尚书也未必敢碰。即便是内阁首辅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张居正。
    有多大权力,办多大的事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周梦臣忙了数日。重要与杨继盛一起完成了。嘉靖二十七年驿改方案。
    呈了上去,有严嵩的默许,这一路绿灯,就到了嘉靖这里。嘉靖根本没有细看。他只是感觉,从此大医精诚已经投递到天下每一处,而且是合理合法的。于是二话不说,就准了。
    嘉靖或许没有想到。他这一个“准。”掀起了嘉靖后期的思想革命。
    首先,嘉靖初年的大礼仪重创了理学的根基。再加上大明成化以来的理学变革的思潮已经有了。在历史上,这种变化是在万历后年到来的,到处都是讲学风潮。但是驿传体系改革。看似周梦臣为大医精诚开了一个后门。实际上,让报纸刊物大发展的时代来临的。
    明朝很多法律都是滞后的,比如多报纸刊物的管理。根本没有意思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几个人住一个房子。只要找人印刷好。就可以办了。之前只是局限于地方。很多人都办不大。但是而今通过驿传体系,将很多地方联系在一起,让很多报纸刊物有了新的市场。
    他们的空前活跃,更代表了新思潮的到来。


第一百八十五章 格物致知
    一枚正阳门图案浓缩在一寸之间。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全工笔勾勒,乃是宫廷画师的手笔,界图风格。就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的风格。如果上面没有油光。甚至让周梦臣感觉到好像是后世邮票的感觉。
    没错。这就是周梦臣一力打造出来的邮票。
    那是一套北京九门的图案。分别代表不同的面值。投递不同地方,要贴不同邮票,这都是按路程算的。有整有零。像后世那样一张邮票通行全国是不可能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周梦臣算是明白了。
    即便是仅仅是一个驿传改革。里面牵涉利益太多了。单单是一个改革驿票,就弄出很多的事情。周梦臣与各部商议,还有关注如何印刷与防伪等等。
    总之,各种纠葛让人头大。杨继盛冲锋在前,发挥出头铁不怕得罪人的特征,为周梦臣吸引了很多火力,还是让这个小小的改革,快不起来。好容易才确定了,嘉靖二十八年正月,才开始正式推行。
    倒是,周梦臣推出邮票体系。不得罪人。周梦臣制定一出套完整的邮票分润的组体系之后,很容易就被推行了。比如邮票多少钱,下面每一个递铺,送一封书信多少钱等等。
    甚至对于很多下面的人来说,对邮票体系也很欢迎。
    因为送公文是无偿的,虽然有公食银,但是驿站体系一直是亏损的,但是问题是下面再亏损,当官的该捞钱,还是要捞钱的,那他们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下面人的工食银中来的。
    邮票体系每一封书信或者报刊的钱都不多,好歹是细水长流,而且这还是新东西,很多官员还没有想到怎么贪污。
    最少这几年,这个钱还是能到下面办事的人手中的。至于将来,就不好说了。
    唯一让周梦臣担心的是,新鲜事物,尝试的人不多。周梦臣反而作为主管官员,带来不少客户。下面都不觉得周梦臣在徇私。只觉得周梦臣想为自己撑场面。首先投递的期刊,就是大医精诚与格物致知。
    大医精诚就不用说了。
    单单说格物致知。
    这是周梦臣与吴廷翰等人商议了好多少次,才定下的名字。
    首先格物致知这个词,也是儒学争锋的焦点之一。理学与心学的分野之一。就是对这个词解释不同的。
    吴廷翰本来想用气学的。
    但是周梦臣不想,费了好大功夫,才让吴廷翰接受了这个名字。说什么,气学门户之见太强。气学要发扬广大,就不该自我局限。应该广开门庭。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天下读书人无不知晓。
    但凡是读书人对这四个字都是接受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周梦臣觉得,这四个很物理。
    清末物理学,刚刚传过来的时候,一度就被这个四个字代替。周梦臣将来将自己的思想灌输进去,也不用改名字了。
    吴廷翰最后还是答应了。
    并主持了格物致知第一刊。
    其实格物致知第一刊,也没有什么好文章。无非是表明本刊的立场。吴廷翰写了一篇,气本论。内涵也就说整个世界都是由气组成的。周梦臣在这吴廷翰指导之下,写了一篇物上见理论。
    其实是周梦臣写了一些关于科学实践的一些文章。被吴廷翰修改了一番。拔高了思想。
    物上见理,是从儒家哲学范围之中,回答了怎么格物致知的问题。用现代的哲学来说,就是实践得真知。
    格物致知,就是观察事物本身,能得到道理。但是怎么得到啊?就是将得到的道理,再令实物去验证一遍。就是物上见理,一下子让周梦臣科学理论在儒学之中有了理论支持。
    不要小看着一篇文章。
    之前周梦臣的学问,可以被人视为旁门左道。而这一篇文章,正式将周梦臣所有学问列入气学门庭。成为了正正经经的学问。
    单单是这一点的改变,就打开了周梦臣的科学学说,向大明士大夫传播的大门。
    这是周梦臣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的待遇。
    这让周梦臣对吴廷翰这个师兄感激非常。
    不过,吴廷翰忙完这一切之后,也就准备回家了。
    用吴廷翰来说,这一次来北京,本来就是意料之外。而今什么事情就办完了,他就不在北京讨人厌了。
    周梦臣留了几次。也留不住。
    只能亲自送他出京。
    一路送到了通州。
    在运河登船之前。吴廷翰找周梦臣深谈一般。
    吴廷翰说道:“周师弟,今日一别,你我师兄弟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我还是要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