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化生锈了。
可见,并不是所有火炮在一两百年之后,还能发挥余热。
对轰下来的结果很明显,被对方压制了城头。
虽然对方的炮火并不能直接轰开城墙,打在城墙之上,就好像挠痒痒一般。但是对城头的人就不好说了。
火炮压制,弓箭手靠前布置,让城头之上的人但凡露头,就会面对打击。随即长梯压上去。虽然城头上的人拼命用滚石檑木往下面砸,让白莲教死士伤亡不小,但打到这里地步,很多人都意识到了。
永宁关上仅仅剩了一口气了。
永宁关守将此刻也顾不得别的了,更是亲冒弹雨厮杀在前。
不厮杀不行。
倒不是他多有能力。而是大明军官大多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从军。他家在永宁关也混了好几代了。有能力的话,也不会将永宁关折腾到这个地步。只是他太明白一点,那就是永宁关的重要性。
一旦永宁关突破,鞑子长驱直入,居庸关就会被前后夹击。到时候京师危机。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今日死这里,或许对他自己他的家族,还是一件好事,好歹是殉国。如果永宁关破,他反而活下来,恐怕等待他的是生不如死。甚至连带他的家族都会被打落深渊之中。
所有,他或许不是一个好将领。此刻却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家长。
他自然知道永宁关恐怕守不了多久了。他唯一能做的是求死而已。
很快,他就求仁得仁了。他在战场之上表现如此明显,很快被几个鞑子射雕手盯住了。随即一声弓弦动,几根长箭同时发动,带着有倒钩的狼牙箭,瞬间钉在守将的身上。
随即守将根本来不及多想,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如此一来,永宁关上下崩溃了。
兵为将胆,将为兵胆。
说实话下面的士卒可没有将领那么高的觉悟,他们能坚持到现在,仅仅是将领在坚持。而今见主将一死,情况立即动摇起来。
有些将士知道永宁关干系重大,或者干脆杀红了眼。毕竟虽然永宁关士卒本身不能打,但是毕竟驻扎在这里好几代人。内部关系早就是盘根错节了。这个人是那个的姐夫,那个人是这个人的小舅子。
至于父子兄弟同族,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个时候,一场大战下来,亲朋成新鬼,故旧无一人。很多人都被刺激的忘记了生死,一心该鞑子一个好看。恨不得与鞑子同归于尽。但是没有了组织,也落入下风之中。
另外一些人可没有这么坚定了。他们偷偷的打开了后门,想要悄悄的逃遁。
永宁关城并不大,因为这个本身就不是什么大关。只有两个门,一个前门,一个后门,或者说一个北门,一个南门。
北门从鞑子出现那一刻,就已经被堵死了。
只是他们大开南门,却没有逃成。因为被周梦臣正好堵在关下。
周梦臣二话不说,逮住一个逃兵,问道:“情况怎么样?”
逃兵说道:“将军战死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请大人恕罪。请大人饶命。”
周梦臣此刻哪里有时间去罚他。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一时间乱了方寸了。毕竟他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杀过一个人,而今兵危战急的局面。让他立即决断,有些超乎他的能力范围了。
周梦臣看见戚继光,下意思的问道:“元敬,你怎么看?”
元敬是戚继光的字。
戚继光听了,浑身一震,汗毛竖起。看了身后跟来的王氏,心中暗道:“老师,这是在点将啊。”
在戚继光看来,这样的局面有什么好考虑好决断的。因为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是的。永宁关之所以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身后数十里山路难行,很容易找一个地方,重新设关卡。将鞑子给堵住。
可是而今大军根本没有动员起来,也没有可能重新设立关卡。
所以,一旦永宁关破,不旦北京城受到威胁,他们这些人,除非放弃阻击鞑子,上山避开鞑子大军,否则必死无疑。而真要这样做了。不说良心会不会痛,单单一点,事后追责,估计一个也跑不了。
所以,必须守住永宁关。
那想要守住永宁关该怎么办?狭路相逢勇者胜。冲上去趁着鞑子还没有在城墙之上占据优势的时候,将鞑子打下去啊。
他们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那周梦臣问他意图,就很明白了。
要他打先锋。
戚继光怎么能不紧张,这可是戚继光的初阵。不过此刻戚继光才显示自己的骨子里的名将风范,越是紧张,越是冷静,说道:“老师,而今别无他策,只要迅速接管永宁关,挫退鞑子,再做计较。弟子这就为恩师开路。”
戚继光二话不少,紧紧盔甲,手握大弓,大踏步地冲进永宁关中。
第十八章 夺关
城头上的厮杀,对于鞑子来说,已经进入尾声了。
萧教主向俺答行礼,说道:“恭喜大汗,大都就在眼前了。”
俺答也忍不住喜形于色。此刻永宁关北门还没有打开,毕竟堵死的城门,一时间不能打开。但是在两里的城墙上,已经建立了四五稳固的长梯,大队鞑子已经准备在通过长梯上城了。
城头上还在坚持的明军,已经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之下。
破关正在眼前。
俺答大喜说道:“此去大都,我不求别的,只求让南朝皇帝小儿,允我一事,就退兵了。”
萧教主虽然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战打到这里,已经打了好几个月,到了兵力用老的地步,今日攻永宁关就有几分侥幸的感觉的。打北京,这样的天下坚城,必须养精蓄锐,准备充分,否则是打不下来的。
萧教主说道:“可是岁币?”
俺答哈哈一笑,说道:“南朝好面子,说岁币多难听啊?咱们就叫通贡就行了,毕竟草原上太穷了。什么都缺。只需南朝皇帝允我此事,即便休兵罢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俺答屡次南下,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战略安全的原因。曾铣的复套计划,让俺答一日三惊。但是而今战略形式逆转,曾铣死了。大同镇也得到了严重的削弱,军事优势,已经到了俺答手中了。
俺答是很现实的。没有白莲教一举灭明的想法。
他只是想维持住这种战略优势,并用之解决经济问题,就是通贡,让大量中原物资进入草原,俺答不仅仅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并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建设丰州滩。修建更多板升,并可以借助与大明的贸易权力,做转手贸易,将大明的货物转卖给其他的蒙古部落,巩固俺答在草原上的统治。
只是之前这一件事情,一直是想想而今,而今或许真能做成了。
萧教主内心之中有一丝危机感,暗道:“如果真是这样两边罢战,我们该怎么办?”萧教主很清楚,自己与俺答之间是有根本性矛盾的,这个矛盾就是草原上汉人的归属权。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白莲教招徕而来的。但是俺答并不希望这些人一直在白莲教手中。
而且朝廷恨白莲教入骨,甚至对付白莲教比对付鞑子更重要。毕竟汉奸比敌人更可恶。一旦和谈。白莲教上下,该怎么自处?
萧教主一时间想的很多,他城府虽然很深,一时间面色也有几分不自然。他唯恐俺答看见。只是他抬头一看城头,忽然看见一面鞑子的旗帜从城头上飘落下来,一面破旧的红色旗帜,又挂在了城头。
这红旗自然是明军的旗帜。毕竟大明尚红。
萧教主脸色陡变,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此刻没有人能回答他。
或者戚继光能回答他。
戚继光一动,周梦臣立即明白了。二话不说,穿上盔甲,拎着长剑,也跟了上去。周梦臣作为文官,都拔剑上前了。这就是无声的指挥,卢镗,王效,李儒各带本部冲了上去。
甚至周梦臣带来的工匠们,也找合用的家伙,什么木棍,火铳,乱七八糟什么都用,跟着周梦臣往上冲。
毕竟,这些人都是老北京,鞑子冲到北京城下,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
周梦臣无意之中,反而做出了最好的指挥。无他,永宁关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狭小,除却一个校场之外,几乎没有可以整队的地方,而从南门到北门更是一眼看穿。
这就是一个混战的局面。
这种各自为战反而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不得不承认,杨继盛给出的解决办法很合适。
曹操的虎豹骑是以百人将为小卒,而今周梦臣带着这些武将家的舍人,来考武举的人,每个人都是有几分绝活的,但是了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但是相当一部分都在水准之上。
就平均水准来说。这些人的素质比一些武将的家丁很好。
当然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没有打过仗,比如没有配合合练过。前者只能靠自己克服了,但是后者,对而今的场面最好不过,这种城头争夺,很少有军队能在城头来摆出完整的整形。
好像有这个能力的,也唯有戚家军的鸳鸯阵。
反正鞑子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一场混战,反而将明军单兵实力强大特点发挥出来了。
单单看戚继光就知道了。
历史上戚继光第一战事在打倭寇,领着是浙江卫所兵。戚继光一看倭寇不多,于是带着部下冲锋在前,戚继光冲进倭寇之中,砍了十个人头,回头一看,卫所兵根本没有接战,全部掉头就跑。
戚继光被包围了。
于是戚继光也只能拔腿就跑。而这样的情况下,戚继光居然能跑出来。可见戚继光的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痛定思痛,一定要练精兵的原因。
不过,这个位面上,戚继光的初战就没有那么狼狈了。
最少,在戚继光身后,虽然人数不多,有些人临阵也很紧张,但是大部分人还跟了上来。
戚继光一登上城头,就看见一面刚刚竖起来的鞑子旗帜。他目光一扫,立即开弓射箭,几十步的距离之内,戚继光射箭都不用眼睛。弓弦声几乎连在一起了,顿时射死数名鞑子。
戚继光虽然将长弓给扔了,拔刀在手,虎步前驱,长刀一闪,人头落地,大有一步一杀的气势。
他还不单单杀人,一边动手,一边大声喊道:“我乃京营千户,奉兵部周大人之令,来援永宁关,周大人已经到了永宁关中,京营大队人马,就是关后,好男儿跟我杀鞑子。”
戚继光的呼喊之中,本来士气已经崩溃的明军士卒,一瞬间有了主心骨。纷纷向戚继光靠拢。
王氏此刻手持一柄长枪,跟着戚继光后面,戚继光身后前日会不服戚继光的人们,见戚继光在战场之上,如此威势,纷纷跟上。一时间形成一个数百人的小队,横扫沿途的鞑子。
戚继光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那一面鞑子战旗。
他首先要做的,不是杀鞑子,而是告诉还在永宁关中战斗的军民,大明朝廷的援军来了,以此鼓舞士气,否则仅仅靠他们数百疲惫之兵,恐怕未必能夺回永宁关城。
说时迟,那时快。
戚继光突然杀出,不仅仅明军没有想到,鞑子也没有想到。于是戚继光就好像一柄利刃,顿时斩掉一面鞑子战旗,将原本踩在血泥之中明军旗帜再次升迁。
让整个永宁关上下,都得分明。
一时间永宁关上下欢声雷动。鞑子的攻势为之一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