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局?”翁万达下意思重复。
    严嵩说道:“对,大局。而今九边形势,你比我了解。不好过啊。”
    翁万达忍不住符合说道:“是啊,俺答一日盛过一日,之前出兵,十万骑就是倾巢而出,俺答一般不会这样做的。但凡出兵,最多不过是三五万骑,大同军都能独立抵挡,再不济,有宣府军支持,两方合力。足以大败鞑子。”
    “而今,俺答出兵十几万骑,看声势二十万上下,如此大军。宣大两镇额兵加起来,才二十几万。而额兵是额兵,实用多少,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就不少了。”
    “这如何能抵得过………………”
    翁万达忍不住想说西北三镇的乱局。只是翁万达知道,这一件事情是因谁而起的,硬生生的给忍住了。
    严嵩说道:“翁兄所言极是,我其实对兵事不大了解,而今主持内阁,要收拾这个烂摊子,也是为难之极。只是,其实大家都很明白,九边什么样子,朝廷并不关心,朝廷钱粮依赖东南,人才也出于南方。九边只要作为屏障,不让鞑子南下就行了。至于是成是败,在朝廷这里都好解决。”
    “不要给大家找麻烦就行了。”
    “而且用生不如用熟,朝廷哪里有那么多名将良臣。就好像周尚文。跋扈了多少年了。朝廷还不是容忍他。不就是换了他用谁就是一个问题。翁兄历任边臣,十几年了,熟悉九边情况,而今边事艰难。正要翁兄来主持大局。这也是对朝廷大局最好的办法了。为了这一点,些许小胜小负,就不用多在乎了。”
    严嵩说话,如沐春风。
    让翁万达都有一些相信了严嵩的做法,是对朝廷最好的做法了。
    只是翁万达依旧忍不住问道:“阁老。那下面的人?”
    严嵩说道:“酌情处置便是了。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不过委屈了他们。”
    翁万达忍不住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说道:“这朝廷之上………………”
    严嵩说道:“内阁六部,都是懂事的。都是顾全大局的。至于陛下……………”严嵩微微一叹,说道:“陛下而今这一段时间,恐怕没有心思管下面的事情,也正是我们效力的时候,就不要让这些些许小事来烦陛下了。只要不闹到北京城下,都好说。”
    翁万达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边事虽然艰难,但还不制度闹到北京城下,他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些传闻,说道:“如此来说,外面的一些传闻是真的了?”
    严嵩说道:“常安公主去了。才十四岁,是陛下次女,而且长女归善公主,也没有立住,而今是宫中最长了。可惜了。”
    翁万达其实想问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只是这一件事情实在不好问。而且严嵩说常安公主的事情,已经是隐晦的回答了翁万达。这一件事情毕竟是关于国本。即便是在私下里,严嵩也不敢乱说话。
    只是有一些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今日之后,翁万达终于正式上了严嵩的船。
    在周梦臣收拾过永宁关首尾,并且等来蓟州镇抽调来驻守永宁关的将领与士卒之后。回到京师之后,就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已经不是欧阳必进了。而是翁万达。
    翁万达成为兵部尚书。而喻茂坚终于忍受不了严嵩。再加上《问刑条例》已经编好。这位老臣与严嵩大吵一架,撂摊子走人了。欧阳必进调任刑部尚书。
    严嵩为自己妻弟谋了一个尚书位。也让他的权威在朝廷之上更进一步,此刻的严嵩对朝廷乃至于对于天下的控制程度,已经不逊色于夏言了。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梦臣对此,并不是太在乎。
    一来,这事情不是他能干预的。
    二来,周梦臣的印象之中,如此局面,应该是必然。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周梦臣决计无法忍受。
    那就是这数月征战盖棺论定。居然是一场胜仗,号称曹家庄大捷。
    看朝廷的捷报,好像是俺答进入大同之后,翁万达指挥若定,周尚文为先锋。鏖战数日,俺答不敌,随即逃走。翁万达追击在后,直到追出长城,斩首千余,堪称大捷。
    周梦臣一看,就气笑了。
    俺答的老巢在丰州滩。在西北方向。俺答大败之后,居然不立即出关,在曹家庄的时候,不原路返回。居然往北京方向逃?
    这真不知道是俺答的脑子被驴踢了。还是朝廷的脑袋被驴踢了。
    更让周梦臣不能接受的是,为了配合这个叙事逻辑,他们修改事实,将永宁关之战给淡化,淡化到什么程度,淡化到有游骑冲永宁关被击退。长达数日永宁关上下损失一千多人永宁关之战,就这样一笔给勾没了。
    这关系到很多人的身后名,关系到他们定性与抚恤。
    战死关头的永宁关守将,架着火药车与鞑子同归于尽的伤员,以及每一个在永宁关头鏖战的人,包括周梦臣自己。
    周梦臣的奖赏是什么?是考满。
    之前说过,大明官职,三年一任,三任任满,就可以升迁。这就是考满。也就是说,周梦臣在车架司郎中这个官职上任满之后,就可以升迁了。
    这样的奖赏,对于一般人还有效果。但是对于周梦臣来说,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吗?周梦臣从来没有在一个官职上任满过一次。也不稀罕什么立即升迁。
    更不要说,他在城头给下面人承诺过很多东西,而今都不能兑现了。
    他简直怒不可遏,二话不说,就闯入了兵部尚书的值房之中。
    刚刚担任兵部尚书的翁万达,正在熟悉兵部尚书的职务。见周梦臣进来。眉头微微一皱,说道:“你什么人?”
    周梦臣说道:“翁尚书,贵人多忘事。在下兵部车架司郎中周梦臣,我们在永宁关见过的。”
    翁万达想了想,似乎有些印象。也猜到周梦臣这一次来是为了什么事情。他对永宁关之事,还有一些惭愧之意,毕竟,翁万达虽然不是正人君子。但也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今日之事,也是他第一次做。
    他其实并不是有意将永宁关之战篡改的。只是不篡改不行的。前面说鞑子战败了,后面鞑子猛攻永宁关数日,以至于朝廷损失永宁关主将,不得不让一个文官挂帅。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于是,永宁关必然不能出现大战,永宁关主将一定是病死的。至于永宁关战死那么多人,一定是不存在的。
    严嵩之流,都觉得自己好像有大真言术,只需笔头上一动,就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翁万达有些回避周梦臣的目光,说道:“你来做什么?”


第三十五章 失足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翁大人,你不知道吗?永宁关上下是怎么回事?而这上面写的又是怎么回事?”随即周梦臣将手中的邸报拍在桌面之上,震动着桌子上的茶碗一并跳舞。
    翁万达仅仅看了一眼,就没有多看。
    毕竟上面的文字,是翁万达与严嵩一并斟酌。
    这里面虽然有漏洞,但是大多数人都是看不出来的。
    朝廷的地图都是军国重器,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很多人看朝廷邸报,是不能将上面的地名与方位联系起来。甚至不要说当时的。即便是现代研究古代历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地名的考证。
    当然了,不是没有人能看出来不对。
    这也太小看天下人了。
    只是严嵩在朝,那个敢说?或者说了,又有什么用处?
    翁万达淡淡说道:“你或许不知道,该给的抚恤我都借其他名目给了,永宁关王参将,他的儿子已经袭职。所有赏赐一点不会少,这是我找户部谈的。至于你的事情,却是严阁老打了招呼了。”
    “你如果为了下面人而来,就不必了。下面的人未必在乎这个名声。”
    “如果为了你自己而来,我做不了这个主,你自己去找严阁老。”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翁大人如此颠倒黑白,还如此理直气壮。真是少见。”
    翁万达说道:“年轻人,你好好像想。这一件事情,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是上面的意思,我翁某人为官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纵然有此一败,又能如何?只是朝廷要这个颜面,天下要这个太平。我不过是勉力为之而已。”
    “要以大局为重。”
    人在最怕的是自己骗自己。
    翁万达就是这样的。
    此刻翁万达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自己的谎言,居然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这种粉饰太平的事情,反而成为大局所在。
    周梦臣也万万没有想到,翁万达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片刻,说道:“翁大人,我听过翁大人往昔的政绩,历任边关,所过之地,修城池,储粮草,抚将士,可谓称职。陕西一地,至今犹有边民称颂。我一向是佩服之极。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而今一见,见面不如闻名。”
    “我大明富有四海,纵横万里,区区小败而已,有什么承受不了,又什么颜面要维护?大人以为有辱,更当磨砺将士,报仇雪恨。而不是这样掩耳盗铃,以为天下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是什么大局?宣大百姓死伤惨重,大人就一点也没有感觉吗?”
    “大人而今瞒得了一时,又能瞒得了一世?千载之下,青史有知,不知道大人以何面目以对?”
    “而且大人,很有信心,某人可以一手遮天吗?”
    周梦臣冷哼一身,猛地转身。他知道而今与翁万达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好说的。他转手走到门口,也不回头,只是微微仰头,说道:“我倒要看看,谁能一手遮天。”
    随即头也不回的走了。
    翁万达微微摇头,自己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手捏毛笔迟迟不肯落笔。不知道再想什么?手中笔滴下墨汁,将宣纸都污了。翁万达只能放下。随即又换了一张纸,想了半天,心中暗道:“我迟疑什么?现在想这些有用吗?”
    人生之中有几次重大抉择,都是印象深远,而且是落子无悔的。
    翁万达内心之中并非没有惭愧。只是已经落子无悔了。他此刻想什么都没有用了。在他决定接受严嵩的好意,他今后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决定了。
    只是让他无端的想起王廷相的话:“一失足为千古恨。”
    随即摇摇头,只觉得不吉利。
    他再次提起笔,忽然忘记了自己想要写些什么了?
    只能再次放下笔,将一边的文书拿了过来。只是他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
    这文书说的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新任大同总兵的人选。
    大同镇直面丰州滩,可以说正当敌锋,所有大同镇非常重要,镇守大同人选更重要。周尚文在的时候,自然不会为这一件事情操心。但是周尚文而今不在了。大同镇总兵,就成为兵部尚书需要斟酌的一个重点了。
    这封文书是严党的人发过来的。
    他们提议的人选是咸宁侯仇鸾。
    仇鸾作为严党的亲密战友,又很早之前就给严世蕃说了这一件事情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毕竟调周尚文离开大同,这一件事情,很多都不支持,包括他的舅舅欧阳必进。
    毕竟不管周尚文脾气多臭,但是在打仗这一块上,整个大明都是首屈一指的。将大同放在周尚文手中,很多人都放心,包括嘉靖皇帝。
    严世蕃发现低估了这一件事情难度。
    不过,周尚文不在了,这一件事情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不一纸文书就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