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说道:“这两月我在村里做了一些事情,叔爷觉得对不住我,特别开祠堂,各家挪了几亩,这才有这三百亩。只是土地不大好。几乎全部是旱田。不过,请母亲放心,等有时间了,孩儿定然将这些土地全部改成水田。”
    周母听了,说道:“好,好,好。你爹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家里的田产都败光了,唯恐到了下面,无颜见列祖列宗,有了这三百亩,总算是有一个交代了。”
    周梦臣说道:“母亲满意就好。”
    这也是周梦臣在周家村的第二大收获。就是这三百亩的田契了。
    这也是周梦臣在两个月之内,为村里做了这么多事情,并且顺便为村里规划了两条渠。足以让村里大部分土地变成水田。如此一来,整个村里人都承周梦臣这分情,这才想办法,为周梦臣调出一块完整的土地,虽然在村里偏僻的角落之中,而且是一片丘陵。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土地。
    中华大地之上,农村之中几乎不存在一颗树是没有主人。这一块地也是如此。
    都是旱田,守成不高。但是在古代人眼中,却是一分传家的产业。
    周母话语一转,说道:“你在乡下的这几日,我也找了好些媒婆,其实说起来,你早该成亲了。这不被耽搁了,而今全城的人都知道,我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交游广阔,与丰城侯世子都是坐上之宾,这不媒人都踏破了门。”
    周梦臣听了,大窘,说道:“母亲,我还有事,我在乡下两个月,总有一些事情要处置一些,毕竟我还担着县里的差事。等我回来再聊。”
    周梦臣不在家坐稳,就匆匆在钟鼓楼转了一圈,然后去养济院这边了。
    他来到养济院自己的房间之中,询问了养济院的一些账目之后,见一切运行平稳,也没有什么大碍。将这些事情忙完之后,他心中猛地一空,暗道:“我为什么要逃避的?”
    入乡随俗。
    周梦臣既然来到了明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这个时代规则行事,这样才能不受伤害。
    周梦臣其实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其实之前周母也操心这一件事情,只是家里底子薄弱。门第高的看不上周家,门第低的周母看不上,再加上周梦臣也不急,这才耽搁下来。而今周梦臣取得的成就,已经渐渐在市井之间流传了。
    大家都知道周家小子,能够支撑门户了。再看周家就大为不同了。
    之前看是,孤儿寡母。过去受罪。而今看,一过去就时候少奶奶,说不得就还能掌握财政大权,虽说上面有婆婆,但是谁家没有婆婆,没有公爹要伺候,就是一大好事。
    于是,周某人一下子都成为香窝窝了。
    而周梦臣本人,虽然不大喜欢结婚,但并不是太抗拒的。
    因为这就是现实。周梦臣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的洁癖,过往种种,都是过往。总不能而今单身一辈子。周梦臣知道自己迟早要结婚的。
    而且大部分婚姻,都是盲婚哑嫁。
    这是为什么这么抗拒?
    周梦臣的眼睛之中,似乎闪过一个人的影子。
    “如果非要结婚,她或许不错。”周梦臣心中暗道。
    周梦臣正愣愣的发呆,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叫道:“周世兄,周世兄。”
    周梦臣回过神来,看见是李云珍,一瞬间不知道脸忽然红了,目光躲闪说道:“什么事情啊?”
    李云珍说道:“你可算是来了。有时间吗?跟我走一趟,有人要见你。”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有人要见我?谁要见我?发展速度这么快?这就要见父母?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我还没有派人上门提亲,这也太快了吧?流程都不对?”
    李云珍说道:“你快点去吧,这对你很重要。”
    周梦臣目光聚集在李云珍脸上,感受到李云珍的焦急,心中暗道:“她一个女孩子,都这么勇敢。我还犹豫什么?我一个现代人还在乎什么礼法吗?或者说礼法岂是为我辈所设,对,这件事很重要,岂能不重要,这关系到我的终身大事。”
    李云珍皱眉说道:“快点。”
    周梦臣站起身来,说道:“容我更衣。”
    周梦臣很快用凉水冲了澡,洗了长发,还不等头发完全干掉,就被李云珍催促的快走了。
    周梦臣说道:“不用带掉东西吗?”一般女婿上门,不能空着手吧。
    李云珍微微一愣,说道:“包上四色点心吧。”
    周梦臣说道:“会不会太轻了一点?”
    李云珍说道:“不轻了。”
    就这样李云珍带着周梦臣走过长街,从李家医馆门前走过。
    周梦臣当时都懵了,暗道:“不应该往里面走吗?或者说李家还有什么别的宅院?”
    只是周梦臣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李云珍已经带着他走进一条胡同之中,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家门前。周梦臣抬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刘宅。”
    周梦臣只觉得心中一震,顿时明白,之前自己所想的一切都错了,说道:“你要带我见谁?这点心?”
    李云珍说道:“就是这里了,你进去就知道了,至于点心,拜访病人不都是要带一点吗?”
    李云珍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周梦臣。周梦臣顿时觉得口中干涩,说道:“对。”


第四十七章 明代农村调查
    此刻周梦臣一阵失望,也不知道自己在失望什么。
    李云珍叫门,却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应门。
    李云珍说道:“刘公子,令祖的情况?”
    这个少年脸上颇有几分强装欢喜,说道:“李姑娘,”只说了这三个字,剩下的就是一声长叹而已。随即岔开话题,说道:“李姑娘来了,祖父吩咐可以直接进去。请。只是这位?”
    李云珍说道:“他是令祖让我带过来的。”
    这个少年微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周梦臣?周飞熊?”
    周梦臣听了微微吃惊,立即说道:“贱名不足挂齿。”
    这个少年比周梦臣也不过是小上一两岁而已,此刻见了周梦臣,目光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反复打量一遍,似乎要看出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特异之处,让祖父如此在乎,随即说道:“请。”
    周梦臣很想问到底来拜访谁,但是主人家在场,也不好开口,只是跟着走。
    这个院落并不大。
    甚至说很小,比起周家三进院子还要小不少,只有区区一进,过了天井,就是一排房子,是主人的卧房了。周梦臣还没有进屋,就看见屋檐下的药罐,以及一直没有消散的药味。在一边地面上,黑色的药渣堆在一起,看上去还很是湿润。
    似乎是刚刚换的。
    只是数量未免多了一些。
    这也预示着主人家的状况,并不是太好。
    李云珍一掀竹帘进了去了,周梦臣紧跟其后。
    进去之后,就闻到一股味道,这味道很奇怪,是药味与香味夹杂在一起的。
    所谓的香味不是别的。
    而是书香。
    并非书真的有香,而是藏书之人为了防虫蛀,在书中夹杂了各种防虫蛀的香料,这种香料的味道,就被人称为书香。
    这个房间并不大,墙角之处放着一张床榻,有一个老人横卧,而除此之外,就是密密麻麻的书架,似乎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可见这里的主人是一个爱书之人。
    李云珍来到床榻之前,轻声说道:“刘爷爷。”
    周梦臣也认出了这个老人,就是当然给自己提出各种问题的老人,只是区区两个月不见,整个人都变得衰老多了。似乎时间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加速的效果。他似乎在睡觉,也似乎没有睡觉,听了李云珍的呼喊,整个人一颤,睁开了眼睛,说道:“你来了?”
    李云珍说道:“周梦臣也来。”
    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刘老尚书。他看了一眼周梦臣,说道:“既然有客来了,扶我起来。”
    刘老尚书言语之中,有一种不容拒绝的的语气,那个少年只能与李云珍一起,将他从床上搀扶到一边的书桌上坐定。
    刘老尚书坐下之后,问道:“周飞熊,我听闻你下乡去研究我当初提出的问题?对吗?”
    周梦臣看了一眼李云珍。他所做所为,虽然没有瞒人的地方,但也没有保密。不过这老者与周梦臣的关系并不亲近,想来是李云珍告诉他的。
    他对老者语气有些不舒服,有一种长辈质问的感觉。只是看在李云珍的面子上,也觉得这老人家年纪大了。尊老爱幼从来是传统美德,他心中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依然毕恭毕敬的说道:“上一次听了老先生一番话,在下彻夜苦思,不得要领。有些问题单单凭借空想,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的,故而这才回乡一趟,亲自试试,才发现老先生所言,正是金玉良言。”
    刘老尚书微微捻须说道:“有什么心得体会,说来听听?”
    听起来,就好像是老师问学生一般。
    不过,周梦臣打开了话匣子,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他在周家村之中,有很多体悟。正没有与人说。他这些话与周大壮,程大位,乃至于周家村的人听,他们估计也听不懂,双方的思维都不在一个频率上,或许唯一能听懂的,就是自己的弟子,程大位。
    但是程大位毕竟年纪小,不能给周梦臣太多有效的反馈。
    周梦臣本来想去拜访张叔大,两人好好商讨一下,张叔大对这个话题,定然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张叔大博览群书,学识见识都不错,定然能给周梦臣很多灵感。此刻想来,这个老者也不错。
    毕竟,从之前的只言片语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个老者也是一个行家。或许能给周梦臣完全不同的思考。
    周梦臣长叹一声,说道:“我在乡下最大的感悟就是,其实乡下最需要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将最普通的水车普及下去。”
    刘老尚书听到“高科技”这三个字,眉头微微一皱,他不大明白,却没有细问。反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这三个字的意思猜都能猜出来。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谈话。
    周梦臣是有感而发,并没有多在意,只当眼前的是一个普通的老头,最多是在水利上有所建树的老头而已,毫无心理负担的继续说道:“先人开沟壑而灌溉,估计是以神农氏为始,而用水车水排,是东汉就已经成熟的技术,可是我在周家村看到的,却是一塌糊涂水利,也没有什么水车什么的。全部是靠天收。实在是……………”
    周梦臣轻轻摇头。
    正如周梦臣说的。
    周梦臣在周家村这一段时间之内,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周家村忙着,但也抽时间去周围几个村子看过。发现周家村并不是一个例。
    这些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可以说几千人年,先人们都写入书籍之中的技术,很多都没有得到应用。
    这固然是湖广这些地方,涝多旱少。
    但也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古代的科学技术,上限很高。有很多让现代人都感叹的技术,但是同样下限也很低,大多数技术都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扩散非常慢。就好像全国各地每个存在几乎都有的石磨,是北魏年间的技术。千余年来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周梦臣在周家村的作为,其实并没有超出这个时代。
    更多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起来。
    教会了周家村本地百姓怎么造水车。
    而这种水车,大明各地已经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