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种奖赏一并借城外战功赏赐。连升三级根本不够。
    嘉靖对当日情况也是洞如观火。严嵩捧杀之意,嘉靖也是明白的。只是他没有说话。这也是嘉靖的老手段了。在下面大臣发生争执的时候,嘉靖都是后来才发话的。先让下面斗上一场再说。只是嘉靖没有想到,周梦臣会做出当时的举动。
    所以,今日也就话说到前面。陈年旧事不许提。自然说的是,为夏言曾铣翻案这一件事情,不许说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因此战连升三级。省去了官场十几年磨砺,臣已经心满意足了。”
    嘉靖说道:“让你说,你就说。不要与朕假客气。”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动。说道:“如果陛下真想垂恩臣下,臣倒是有一件事情,请陛下恩准。”
    嘉靖说道:“说来听听。”
    周梦臣说道:“臣请修北京外城。”
    嘉靖听了立即皱眉,说道:“周卿,你这是什么意思?朕要赏赐你。你求这一件事情,对你有什么好处。再者了。你而今是顺天府。京城内外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吗?外面乱操操的。六部都忙死了,特别是户部仓库里面都能跑老鼠了。而今你说要修外城?”


第一百二十七章 加工部侍郎衔
    周梦臣说道:“正因为如此,臣才要在这个时候,修建北京外城。臣为顺天府,自然明白北京内外是何等摸样。臣在三日前,接管顺天府,当日从城中抬出的无名尸体是一百零七具,昨天是三百零三具。今天的还没有统计。但是臣敢说,不下五百具。甚至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攀升到更多的地步。”
    “这些人都是陛下赤子,受了兵灾之后,还想着陛下在北京,能救他们。容他们在皇城之下,活活饿死。不仅仅伤朝廷声誉,更有损陛下的名声。”
    嘉靖听了,叹息一声说道:“朕岂能不知道。只是如何奈何啊?”
    嘉靖不明白北京城而今的情况,说是人间炼狱是有些过分了。毕竟很多富贵人家,家门一关,不闻门外是什么样情况。但是很多地方,尸体累及,非人间炼狱难以形容。
    这就是兵灾。
    一场兵乱,一场战事。死的人其实是有限的。真正一场大战,双方战死数万就是多的了。这样的战事,也打不了多少仗。而怎么就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
    比一场战事对百姓伤害更大的,是战事对农业生产的破会,在战后的大疫,乃至各种物资短缺造成各种局面。
    嘉靖以询问顺天府事务的名义将周梦臣叫回来,从头到尾都没有问过一个字,是因为对这局面太清楚了。甚至他也知道,这个局面之下,如何应对。
    很简单。
    放弃城外的难民,挡住城门不让难民进来。拦上一段时间,难民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到那个时候,官府在进场收尾,这些尸体该埋的埋,该烧的烧。即便剩下一些人,数量一不多,处理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这样的事情,在封建社会之中。屡见不鲜。
    一出现灾难,各级地方官都不许灾民入城,而灾民疯了一般,想进入城中。其中未必不是这个原因。
    嘉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了。
    对下面人的套路,不敢说都清楚。但是有些却在预料之中的。
    这也是他从头到尾不问的原因。
    他不问,就是他不知道。即便事情爆出来了,也是下面贪官污吏的事情,与英明神武。勤政爱民的嘉靖皇帝没有关系。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有一计,以工代赈。臣以为北京外城,迟早都要修,而今修是成本最低的,城外百姓中壮丁为数不少,只需保证一日三餐。他们就愿意为朝廷工作。而且城外的土地,很多都成为了无主之地,这个时候征地的也是最容易的。”
    “粮食怎么办?”嘉靖说道:“即便如此,供应这么多人的粮食,而今京师之中也是不够的吗?”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听说兵部准备遣散勤王军?每一个人发粮数石,令归乡?”
    周梦臣好歹在兵部待过,甚至杨继盛而今接任了周梦臣的位置。毕竟杨继盛好歹是徐阶的学生,而今兵部是徐阶的地方了。杨继盛自然成为苗根正红了。也是年资太浅,否则不仅仅是这个地步。
    所以,兵部的消息周梦臣灵通极了。
    嘉靖说道:“似乎徐阁老说过。”
    周梦臣说道:“而今已经过了秋收,他们回到家乡也是无所事事,不如留各路勤王军在北京修城墙。倒是他们到手的粮食还能更多一点。而且兵部遣散的粮食是不是可以拨给顺天府了。”
    嘉靖说道:“这也不够。”
    周梦臣说道:“其实京城之中,并非没有粮食。剩下的臣来解决。不过臣人微言轻。还请陛下一封圣旨,以壮腰胆。”
    嘉靖微微一愣,他当然知道北京城中还是有粮食的。但是在谁手里,即便是嘉靖想要从这些人手中弄出粮食,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周梦臣只需一封圣旨。就能做到这一点?
    嘉靖保持怀疑。
    不过,嘉靖内心犹豫了一下,就准备答应下来了。
    一来,是周梦臣自己的幸运。毕竟周梦臣已经做出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城外一战,嘉靖而今还想不大明白,周梦臣是怎么一炮轰死俺答的。
    二来,却是嘉靖内心之中一丝善意。
    虽然嘉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说他残暴偏执上没有一点点人性了却也未必。
    嘉靖何尝不想做一个人人称颂的好皇帝。只是当杨廷和当日请嘉靖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城,而不是以嗣皇帝的身份入城。就注定了,他与文官集团几十年纷纭斗争。在嘉靖内心深处,何尝不想让大明好?
    只是这一件事情。并不排在第一序列,而是排在把持权力,控制朝廷,嘉靖自己的享受等等事情后面。
    如果有可能,嘉靖也不介意让百姓更好过一点。
    嘉靖说道:“好,你要什么圣旨。朕就派人给你送过去。”
    周梦臣见嘉靖这样好说话,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城外很多皇庄都在外城范围之内。这………………”
    嘉靖说道:“朕这就下令,这些皇庄都由你处置。即便你发卖了也无所谓。”
    嘉靖之所以这么好说话,其实也是因为外城覆盖范围内的皇庄本来就没有多少。并不说皇庄小,而是比起皇庄总数量这个一点点数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大明皇室与勋贵的庄园可以遍布北直隶八府的。
    外城即便有四个北京城大,那才多大地方了?
    嘉靖一方面爱财,但是对皇庄却没有多少喜欢。要知道,嘉靖前期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清理皇庄乃至于勋贵非法占田。张璁,夏言,等数位大臣,在这一件事情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也是在这个时期被提出的。
    比起当年的大动静,这才算什么了。
    周梦臣有些吃惊,说道:“陛下,您就不问问臣会怎么做?”
    如果嘉靖真要问了,而今周梦臣仅仅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方案。毕竟周梦臣的方案而今还仅仅是一雏形。
    嘉靖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说过,你想要什么朕就赏赐什么?你既然想做这一件事情,朕就准了。具体怎么办,术业有专攻,朕就不问了。你放心大胆的去做,真出了事情,朕也不怪你。”
    周梦臣内心之中暗暗感动。
    却不知道嘉靖内心之中却有另外的心思。嘉靖暗道:“按常规的方式,周梦臣是做不成这一件事情的。但是不按常规方法来,就说明有些事情是没有先例的,甚至还有些不好的地方。有些事情,不在朕身前说,是可以做的。但是在朕身前说了。反而做不得了。还是让他先斩后奏的好。而且,在北京城中,有什么事情能瞒得过朕,朕不用问,等他做什么,朕就知道了。”
    嘉靖二话不说。派人走了一个程序。一封圣旨就落到了周梦臣手中。
    周梦臣一看,却是周梦臣加工部侍郎衔主持北京扩建事宜,一切相关人等都要接受调度。
    而这个工部侍郎才是嘉靖给周梦臣的奖赏。
    虽然周梦臣这个工部侍郎仅仅是一个加衔。比真正的工部侍郎差了不知道多少。仅仅是方便周梦臣在推进北京扩建工程的时候。方便与些各部门协调,并调用工部的各种力量而已。
    一般来说,担任过这种带有临时性的某侍郎。再担任真正的某部侍郎,就是顺理成章的升迁了。
    而六部侍郎是可以直接入阁的。有很多这样先例。虽然当时的内阁不如而今如此权重。但是有旧例在,就可以援引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徐杲的水泥
    也就说,工部侍郎与顺天府尹都是三品,前者可比后者含金量高多了,诚然。也有从顺天府尹任上直接跳到六部的。但是问题是因人而异。周梦臣的问题是资历太浅了。可以说周梦臣即便再升迁。谁也不会将周梦臣与某部侍郎联系到一起。
    而今却不一样了,周梦臣如果以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完成了北京扩建工程,必然是要升官的。
    这个去向就很重要了。
    按照惯例这样大工程之后,直接升工部尚书都有的。
    可以说,嘉靖对周梦臣心意的确是真心实意的。让周梦臣距离内阁,也不过两步,或者三步。周梦臣肯在北京熬上五六年。内阁就有他一席之地。
    不过,周梦臣没有心思多想这些。他出了皇宫之后。并没有直接回顺天府,而是想了想,说道:“去军器监。”
    周梦臣心中思忖:“而今最大问题是,还是钱的问题。虽然我从兵部将勤王军的遣散经费拉过来了。但是那才多少粮食了。远远不够。更多的经费都要勋贵们出血。这一件事情,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个方面,就是压缩修城墙的成本。”
    “现在还没有做详细的勘探,但是近二百里的城墙。如果用夯土包砖的话,二百万两都未必能打得住,夯土太费人工了。即便暂且不用包砖。这人力耗损太大了。而且秉承以工代赈的意义,最好在明年春天之前,放这些百姓回乡春耕。如此说来,也没有几个月时间了。满打满算也不过五个月上下。”
    “而今已经马上就九月了。”
    “五个月的时间,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也是一个问题。”
    “压缩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上新工艺。什么工艺?水泥。”
    周梦臣的弟子徐杲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水泥了。周梦臣也见识过几个样品。大体上已经差不多了。虽然周梦臣还挑出了不少错,比如不知道这水泥时间长了是什么样子?会不会风化,比如这水泥成本问题。大规模制造问题等等。
    徐杲每一次都被打击一番,他算是与水泥这一件事情杠上了。
    当然了。周梦臣提出的问题存在不存在?当然存在了。与后世的水泥相比,徐杲的水泥可不是有无数可不是槽点满满。但实际上,周梦臣也知道,徐杲的水泥,其实已经可以用了。
    而今周梦臣就要打出这一件法宝来。
    “第二个方面,就是给勋贵利益。”周梦臣内心之中细细琢磨。暗道:“以我的身板,真想从勋贵手中强抢粮食,不能说不能,而今今后树了一个大敌,而且不客人能斩草除根的大敌,今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抽冷给我一下,就不好受。”
    “而且在北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