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大雪,这些难民的窝棚,根本不可能抵御大雪。
甚至一夜醒过来,一窝棚人都死了情况,未必不能发生。让工人们烧煤取暖,也是周梦臣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毕竟,而今的门头沟的所有煤矿,直接被周梦臣派人接管,煤不要钱的挖。
雷大匠说道:“大人,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工地上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大人设计各种吊车,实在是巧夺天工。而今施工最大的难点,就是将条石搬上城墙,而今还好,等城墙高了。三五个人,一天能抬上十几块,就算快的了。但是有了大人的调查。效率大增。臣也细细算过了。其实五六万人。就能将这城墙修建起来。”
周梦臣一愣,觉得有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周梦臣主要做的工作,不过是规定规格而已。不管是水泥预制条石的规格,还是推车的规格,还有吊车的规格,已经各种便于用力的地方。
让人施工的时候,只需抬一次,将条石抬上推车,然后直接连推车与条石吊上城墙。落地一次就行了。
唯一有些费力的地方,就是这些吊车都是人力的。需要很多人来拉纤,将石头一块一块吊上去。
这本来是周梦臣担心施工进度太慢,耽误工期而制定的。但是而今看来,反而将了周梦臣一军。
周梦臣而今的工程,根本上是为了让更多难民有活干,能在这个冬天活下去。在他这个些改革之下,反而让人手有了剩余。如果在别的事情上,自然是极好的。但是而今却让周梦臣有些抓瞎了。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必须重新找些事情做了。”他虽然心中没底,但是在雷大匠面前,却是一丝忐忑都不露出来。说道:“这一件事情明白了。毕竟人多力量大,工地上最多能安置多少人?”
雷大匠沉吟一会儿,说道:“大抵十万人。再多就实在放不下了。”
很多时候人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实在太多了。反而妨碍施工。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知道了。先让剩余人手,将城下的窝棚好好整理一下,几日之后,我会让人来领人的。”
雷大匠说道:“是。”
周梦臣交代完这里的事情,又细细的看了一下城墙的根基。一眼看过去,给人一种好像水泥公路的错觉。周梦臣这才离开了工地,往顺天府而去。
骑在马上,周梦臣暗暗琢磨。暗道:“有什么地方,能够安置这么多人手。还有购置棉衣的钱又从什么地方出,几十万人的棉衣,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周梦臣一时间出神,只听身下清脆的马蹄之上,忽然中断了,这才低头注意到眼前道路。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徐渭到京
周梦臣的马儿,踩进一片烂泥之中。周梦臣只觉得鼻尖满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恶臭。心中一阵反胃的感觉。
北京的街道,就是这样的。
如果连续几日暴晒也就罢了,即便是粪土也变成了干粪土了,虽然人来人往,也会掀起灰尘,谁也不知道这些灰尘之前是什么?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是一旦下雨,不管什么样的街道都会变得泥泞不堪,地面一些东西的本来面目也就暴露出来,总是有一种难闻的恶臭。
这也就罢了。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有大量的生活污水都倒在道路上,已经道路两侧的沟中。
是的北京城是有下水道体系的。是继承了元大都的下水道体系之外,也有说完善,特别是在城东地区,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因为城东都是达官贵人所在。但是整体上来说,已经是惨不忍睹。
这种情况,周梦臣见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周梦臣也就习惯了。甚至得了一个结论。北京下雨天出门尚能接受。但是下过雨出门,却是做好一身狼狈的准备,虽然比起巴黎,穿高跟鞋以避粪便的程度,还想差太远。但也是有太多需要改进之处了。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这不就是着手之处。”
周梦臣立即回到顺天府之中,将北京城的地图铺在桌面之上,手摸着自己的胡子微微一笑。有了主意。
十几日后。
北京外城的南门处,来了一辆马车。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从马车上下来。看着修建起来的城墙。很好奇的走了过来。
施工速度并不算太慢。南城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轮廓了,而且有等人高的墙壁。这个中年人,好奇的越过外面的栏杆,来到还没有修建好的城墙边上,抽出腰间的长剑吗,对着一石头缝,狠狠的一剑刺了进去。
叮当一声,好像插在铁石之上,仅仅是剑尖刺入一点,他拔出来一看,只有剑尖上好像被什么舔了一口,有一个浅浅的灰尘痕迹。
他心中暗道:“好硬。果然是军国重器。”
这个时候立即有两个顺天府衙役过来,说道:“这位相公,这可不是你可以逗留的地方,还是快快离开吧,不要让我们兄弟为难。”
这中年人说道:“在下明白。”
周梦臣的命令自然是在施工完成之前,任何人不得靠近城墙。但是这个命令,更多是做一种震慑。而不能真正实行,市井小民,自然不敢过来,但是对于那些有身份有背景的人,这小小的禁令,根本不算什么。
这个中年人衣着华丽,相貌清朗一身青衫。几根长须飘在身前,颇有几分神仙气度。虽然一口江南口音,但是看上去,不是那种软柿子。
他出来之后,叫马车继续走。
只是还没有进内城,就感觉不对的地方了。因为脚下的道路被分外两半,一处被盖上草席,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另外一处能正常行走,不过这道路,却好像是刚刚修建城墙材料修建的。
只是如此一来,道路难免拥挤起来。
他站在马车上看了看,发现长长的一队人马,缓慢在内城城门前蠕动。就知道一时半会儿,是入不了城的。
他对马车中说道:“母亲。而今一时半会儿也入不了城。您也饿了吧,要不先在这里吃一点东西。”
“我儿,我不要紧,外面的东西贵,要么省省吧。”一个慈祥的声音说道。
中年人笑道:“母亲不必担心,儿子我要投奔的这位东家,有点石成金之妙手,不会亏待儿子的。一千两足够我们母子两人好好花销一阵子了。母亲不用忧心钱的事情。”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徐渭。
徐渭在接到王世贞的书信之中,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入周梦臣的幕府。
一方面固然是周梦臣而今在天下人眼中,也是响当当的招牌了。即便是高傲如徐渭,也对周梦臣,城下一炮毙大汗的壮举,有几分佩服之意。不敢真以俗人待周梦臣。周梦臣出手也大方,一千两银子,可是徐渭教书教几辈子都赚不出来的价格。而且这仅仅是开始。
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徐渭的母亲。
徐渭的母亲是徐渭父亲的一个小妾,甚至不能说是小妾,一个侍女而已。是徐渭是他父亲酒后乱性的产物。即便徐渭母亲生了徐渭,在徐家的情况也没有改变。更不要说徐渭而今的现状。
实际年前徐渭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才子。为人处世锋芒毕露,里里外外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徐渭的大哥也对这个幼弟看不惯,再加上徐家家道中落,徐父当年是一府同知,也有一些家当,但也慢慢散去了。徐渭科举不利,入赘岳父家。也妻离子散,落魄之余,又不肯卖字画为生。在徐家看来,就是一副穷酸孤高的贱坯子。对徐渭母亲也好不到哪里去。
几乎是当一个老丫鬟。
徐渭这才为了母亲,与徐家决裂,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
只需徐母年纪大了,又操劳过度。身体也不是多好的,常常离不开药。
徐渭一个人可以熬着,但是为了母亲,却不能了。再加上,周梦臣勉强可以不用白眼对之。周梦臣千两白银一到,他毫不客气的花了七七八八的。一方面为母亲治病。一方面狠狠打了一下徐家乃至于看不起徐渭那些人的脸皮。这才来北京找周梦臣。
只是徐母对徐渭如此大手大脚。早已心惊不已。徐母一辈子也没有什么见识。何曾见过这么多钱,又何曾见过徐渭如此花钱的样子。只能自己能省则省一点。
不过,她依旧是拗不过自己的儿子。只能停车在周围的店里用餐。
徐母是在用餐。但是徐渭草草吃过之后,已经与一边的人攀谈起来。
也不知道徐渭怎么说的,三言两语之下,就与一边用餐的本地人说到一起了。徐渭问道:“外面这是什么情况?我在南边从来没有见过?”
“做什么?修路吗?”这个食客似乎秉承了北京人一向传统,那就是关心政治。在大明可没有莫谈国事的说法。他兴高采烈的说道:“顺天府周老爷说了,而今朝廷修城。他一并从修城款里省出来一些钱,想将在咱们北京城的道路,下水道也修修,将这道路铺上水泥,将明渠改为暗渠。只是北京修城款,就那么多,即便是省出来一些,也不多。这给谁用,不给谁用,就有说道了。后来有人给周老爷出了一个主意,让各城人出一分钱,谁出钱多,就修那里的。谁不出钱,那只能将这些事情往后面放放。说是放放,谁都知道,等城墙一修城,哪里有这种沾朝廷便宜的好事。”
徐渭说道:“这外面就是?”
这食客说道:“这外面不是,这是北京的什么主干道。对,主干道,这是周老爷新创的词。是外人入北京的必经之路。是北京的脸面,这里是必修的。当然了,也让城中其他地方看看,这不是骗他们的。”
徐渭点点头,说道:“如此说来,真有人出钱吗?”
“有。怎么没有?”这个食客说道:“武定侯胡同,英国公胡同,等地方都已经排在前面了,住在那的都是贵人,一个个都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粗,哪里看得上一些小钱,不给他们先修,他们还不乐意的。不过,还是排在主干道后面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京改造计划
徐渭听了,心中微微一动,暗道:“这中间有猫腻。”
不同的人接触到的消息不同。
对于寻常平头百姓不知道,朝廷根本没有下拨修城的经费,这一切都是周梦臣自筹的。但是徐渭却不一样了。
徐渭虽然没有当官。但是真正与徐渭结交的人,一个个都不是白给的。王世贞是一个。在京城之中,还有锦衣卫经历沈炼,与徐渭同列越中十子,等等。只能说圈子与圈子不同。对一个人评价都不同。
在士林顶级看来徐渭槃槃大才,只是时运不济。而在徐家看来,徐渭一辈子都是那个尖酸刻薄的老小。
徐渭的交际圈能让他得到不同于寻常百姓的消息。
既然没有修城经费,周梦臣这般举动又是所谓何来。
徐渭端起一碗酒,心中暗道:“我这个东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随即一饮而尽。
在下午时分,徐渭才进了城。进城之后,直奔周府而去。
周梦臣没有在家。这两个月来,周梦臣都是很少着家。只是徐渭这个名字,周梦臣跟李云珍提过来。
李云珍立即迎接徐渭母子两人。说道:“拙夫不在家中,我已经派人去请了。如果两位不介意的话,在这里稍做片刻。”
徐渭说道:“谢过周夫人了。”
徐渭扶着母亲坐下来。李云珍看出徐母脸色不好,说道:“我看徐老夫人脸色不好,我可以诊一下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