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他,簪子是女子的东西。看痕迹,这东西是鞑子在这里驻守的时候留下的,一个女子出现在鞑子大营之中,会有什么下场?死,与生不如死。每一个都是惨与更惨。
    周梦臣从怀中掏出手绢,将这簪子包裹住。藏在袖中。
    他这是要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他要面临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怎么样的大同。边塞的政治生态与京师完全不同,京师彼此之间还是文绉绉的。即便周梦臣恨极了严嵩,严嵩也恨不得杀了周梦臣。两人见了面,还是要客客气气的说话。
    而今大同决然不同。
    周梦臣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他此刻觉得这个心理准备还不够。
    一路从居庸关沿着驿路向大同而去。周梦臣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
    古代交通从来是沿着驿路进行的,驿路不仅仅是朝廷控制地方血管。也是王法延伸之地。没有驿路驿站的地方,那就是深山老林。那些地方,一个人死了,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有驿站,有驿路,有人烟,也有王法。当然了,很多小事也未必多说。但是一整个商队如果在驿路上失踪了被劫掠了。地方官府也不能装聋作哑。
    所以,但是驿站所在,都繁华之地。驿路所在,一般都有人烟来往。
    但是此刻的关外,却决然不同。
    除却驿站之外,很少有人烟。
    周梦臣从居庸关外历经,土木堡驿,鸡鸣驿,到了万全都司,这都是宣府下辖。从万全都司再往西不远,就会到了大同镇辖内。
    在宣府境内,周梦臣很容易就发现,这些驿站都是重新修建的。甚至周梦臣还能在驿站的一些痕迹上,看出了一些陈旧的血迹。这不是杀人案的现场。而今原本这驿站的人都死绝了。而今是宣府官方重新派的人接管此地。
    除此之外,驿站外面原本的土墙,再次得到了加固。
    看上去,这驿站要加固成一座城堡。
    除却驿站之外,周梦臣没有怎么见过人烟。没有独自在路上行走的百姓,即便遇见一些百姓,也是数十人,数百人壮丁的一起行动,看上去都带着兵器。周梦臣不知道他们是去做什么。但是看上去好像去打仗一般。
    遇见了周梦臣的大队人马。他们都远远的避开。不敢靠近。
    不像是官府遇见的百姓,反而是陌生的两支军队遥遥相遇。
    周梦臣很清楚的看出了这些百姓身上的一股气质,就是杀气。
    这让周梦臣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百姓的生命力是最顽强了,只要能活下去,就会努力的活下去。不管生活将他们蹂躏成什么模样。而今看来,宣大百姓民风彪悍,纵然是六尺孩童,也习练刀兵之术,只要是成年壮丁,无须怎么训练,放在战场上都是好兵。比起江南文弱的民风,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只是一想到,这样的民风,却是在鞑子铁骑下完成的筛选。也就是那些不能,不敢顽强抵抗的百姓,都被鞑子杀了。
    虽然鞑子一出兵几十万,但是分散开劫掠的话,也不会有多少人马的。毕竟劫掠这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成本的。他们能带回草原上的战利品也是有限的。所以,但是敢顽强抵抗,能对鞑子进行大量杀伤的地方,鞑子也会权衡利弊,不会劫掠,或者交出一笔钱来,就不会劫掠了。
    习练刀兵杀人之术,是边塞每一个男子必须的责任。
    周梦臣在宣府境内还算好一点。一入大同境内,才知道原来局面已经崩坏到了这个地步。
    首先,周梦臣发现没有了驿站。
    驿站已经变成了废墟。原本驿站的人员,全部不知道逃到了什么地方,最少而今还没有恢复过来。
    这样一来,周梦臣一行数千人只能在荒野露宿了。
    其实,这个时代,也很难有接待数千的客栈旅店。之前有驿站,也只有周梦臣等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在驿站居住。其余的人都在驿站外面宿营。但是基本如此,驿站也可以供应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粮食比如食水比如柴火比如扎营的地方等等。
    这也省了军中很多的麻烦的。
    而今只能他们自己来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用不着周梦臣来忙。自然有李儒与戚继光张罗。
    很快,周梦臣就听到了李儒的咆哮之声,说道:“怎么回事?”
    周梦臣转眼看过去。
    却是李儒对着一个士卒喝骂道:“区区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将军,不是小的不肯尽力,实在是那群刁民,油盐不进,一点尊卑都没有。”这个骑兵抱怨说道:“我都说了,我们是大同巡抚麾下,要到大同上任。他们还什么都不肯,甚至,甚至……………”
    李儒说道:“甚至什么?”
    这骑兵说道:“什么都操家伙了。”
    李儒气极说道:“无法无天。”


第二章 民心
    周梦臣走了过去,说道:“怎么回事?”
    李儒见周梦臣过来,说道:“周兄,这里的东西太少,缺柴火,我就派人去附近采买一些,结果却是这个样子,这群刁民,不仅仅不买,反而看用刀兵威胁官兵,简直无法无天,周兄,非要给他们一个好看不可。”
    周梦臣听了,微微皱眉。
    他知道,李儒的言语之间,有不尽不实的地方。李儒想采买的绝对不仅仅是柴火。
    大军在外,自然是要携带一定数量的辎重,决计不可能全部指望地方供应。而驿站里也有水井,而今虽然驿站空无一人一片狼藉。但是水井还在。所有食水扎营的地方都不缺。
    只是作坊需要柴火却是没有的。
    而作饭的柴薪却是不能缺少的。李儒是什么样的人?那是公子哥。而京营又是怎么样的军队?总体上来说,那是比一般军队娇气一点,如果而今大军在外,没有办法了。自然会自己想办法。
    而今附近有百姓,何必自己动手。柴薪这东西,如果运输到北京,那还值些银钱,但是乡下根本不值钱。一般来说,乡下百姓都有存储柴薪的习惯。特别是北方,家家户户都有成堆的柴火,都是男主人空闲时间打出来的。
    这些东西根本不值钱。
    所以只需几两银子,收集附近几个村子剩余的柴火就能供大军做两顿饭,一顿晚饭,一顿早饭。
    李儒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毕竟李大公子在京师,一顿饭几两银子都有,这钱根本不放在他眼里。当然了,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
    京营士卒是有娇气的,但是最有娇气的还是李儒。
    如果说,周梦臣一心一意在考察大军行经之地的民心民风。而李儒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心一意避免行军之路。
    很多人不能理解行军有什么苦的,却不知道在没有火车汽车之前的赶路,即便坐着马车,那种颠簸之苦,也足够让人头晕脑胀。一个人赶路尚且如此,军队行军更是有更多麻烦事了。
    特别是戚继光与士卒同甘共苦,不骑马。与士卒同行。让李儒这个上官有些难堪。
    周梦臣虽然是这一行人中官最大的。但周梦臣是文官。没有人要求一个文官与下面的丘八一样徒步赶路。而李儒却是武将。他前几日还装装样子,这几日连样子也不装,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一到宿营的地方,就瘫软在营地之中,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戚继光。
    赶路之路,是其一。李儒更受不了的是饮食之苦。
    不要说李儒。周梦臣也受不了。
    其实古人的干粮已经不错了。比起抗美援朝时候的炒米,或许有所欠缺,但是在周梦臣看来,都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反正周梦臣拿到的干粮,是干米饭,就是小米煮熟晒干。再煮熟再晒干,反复十次。十斗米能留下二斗,吃饭的时候,用热水一冲就可以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调味料,什么醋布,盐块,等等的。吃饭的时候配在干米饭里面就行了。
    味道如何,周梦臣就不说了。
    反正是捏着鼻子吃的。
    在外行军,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下面士卒都吃这些,周梦臣也只能吃了,反正能吃饱。
    但是李儒如何能忍?每次都在驿站开小灶。偷偷摸摸好像做贼一般。只是军中有些事情怎么能瞒得过人。只是周梦臣也知道李儒是什么样的人?再加上这个年代,可没有要求将军与士卒吃一样的干粮。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事情从来不少。
    李儒做的已经不错了。
    周梦臣也就没有多管。
    周梦臣而今也不知道李儒的暴怒,是因为柴火没有采买到位。还是他的晚餐没有到位。
    周梦臣说道:“好了。出兵在外,那有那么多讲究。令士卒出去砍柴便是了。我看附近就有一片林子,速速派人过去。否则今天晚饭要推迟了。”
    李儒说道:“是。”只是他内心之中,还是恨恨不已,说道:“周兄,而今已经是大同镇境内,你是新任大同巡抚,是当地父母官,他们就这样对你。你就不生气吗?今日之事,如果传出去了。你还没有到大同,威信全没了。还怎么当大同巡抚。今日之事,必须好好处理。”
    周梦臣说道:“不错,是要好好处理。”
    不过,周梦臣想要好好处理的意思,却与李儒不同。
    李儒的话未必不对,而今看大同的情况,与内地官府完全不同。并不是说,有官职就有话语权的。恐怕边塞百姓,更认得刀兵与实力,周梦臣退让不会被认为宽容,反而觉得是软弱。
    只是周梦臣更想知道为什么?
    民不与官斗,这是千百年来百姓不变的原则。是什么原因,让附近的百姓,敢这样对他这个父母的官?
    这个才是他想知道。
    至于威信什么的?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周梦臣却自信不需要对一群百姓施加暴力而立威。
    周梦臣说道:“李兄,你留在营地之中。我去看看。”
    李儒说道:“何至于此,派一个百户,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便是了?”
    周梦臣语气温和而坚定,说道:“总归是治下百姓,有些事情还是要问明白的。”
    李儒见周梦臣如此说话,知道阻拦不了。只是他坚持让戚继光带着人手护卫。周梦臣也就同意了。
    周梦臣很快来到了附近的村落。
    周梦臣远远一看,忽然想起一个已经埋在历史深处的名字,那就是坞堡。
    周梦臣不知道古代的坞堡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眼前这个村子,符合周梦臣对于坞堡的一切想象。
    村子外面有一个高高的土坡,村子的围墙很像是城墙,黄土夯成。倒是没有多高,只是与外面土坡结合在一起,却是易守难攻的很。周梦臣千里镜在墙头一看,赫然发现了一两门火炮。
    甚至有一些壮丁已经准备好了。滚石檑木。还有长枪大刀。
    从军心士气来看,周梦臣觉得大明一些官军都远远比不上这些百姓的士气。
    毕竟,有很多官军的待遇还不如百姓。还要远离家园为朝廷做战。而这些百姓却是为了保家。这一堵墙后面,就是他们的一切。这是他们敢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
    只是,这更让周梦臣心中有些过不去。
    这里是哪里?
    是大同镇下辖,与宣府相距不远。距离北京也不过几百里而已。
    即便不是大明朝廷的腹里之地,但也不至于这个反应吧。他堂堂当地大同巡抚,不指望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箪食瓢浆,但也不至于,如此刀兵林立,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