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兵的原因。
有时候,这些客兵,比敌人还麻烦。
周梦臣只是看了一眼在一边站着的戚继光。
戚继光的脸一下子红了。只是他嘴唇微微蠕动。显然在咬牙切齿。回去之后,来卖柴火的骑兵,定然会被戚继光好好收拾一番。周梦臣就不多管了。
周梦臣说道:“许族长,我现在刚刚到任大同,这不大同还没有去。有这里的情况,也不是太明白的。你能不能为我说说。”
许勇刚刚开始没有说话的勇气,在周梦臣三番五次的诱导之下,许勇也算是放开了。
许勇说道:“而今我最担心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匪乱。去年过了大兵,而今地面上一片混乱,今日我们之所以没有好言语,其实也是与这个有关,而今地面上有很多匪徒。甚至扮作官兵,劫掠村落。我们以为是假冒的。这才闹出这样的误会。”
周梦臣虽然知道,其实虽然是误会,但未必误会他们不是官兵, 而是误会他们是来劫掠的。
只是这一点,周梦臣也就不深究,只是听许勇细细道来。
让周梦臣忍不住心中长叹一声,大同真的好乱。
而今大同军力匮乏,鞑子的南下引起了百姓的自发反抗。许家堡这样大大小小的武装,可以说是遍地牛毛。但是不要以为这些因为抗击鞑子而拉起的队伍,都是好人。恰恰相反。
这些人在抗击鞑子这一件事情上是有功的。但是其他事情上就未必了。
这样如许家堡这样的只是护住自己家族的武装,还是好的。但是其他上山为王的。甚至看上去老老实实的,但夜里一扯黑布蒙面,就成为强盗的,简直是数不胜数。
最坏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而今大同的秩序,只限于城中,与城外一小块地盘,更多的土地上,已经毫无秩序可言了。
至于官兵假冒强盗,还是强盗假冒官兵。许勇没有细说。
周梦臣内心之中未必没有揣测。这两者怕是都有吧。大同军中,未必没有那些打不过鞑子,却以抢劫百姓为能的败类。而且即便之前没有跟着仇鸾洗劫过地面,恐怕也有了。很多时候学好很慢,学坏却是很容易的。
“第二,就是饥荒。”许勇说到动情之处,满脸皱纹都拥挤在一起了。显然是真的发愁。他说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去年就没有收成。而今整个大同还是乱糟糟的。大家都不敢出村。”
“这样下去,春耕恐怕就不大可能了。而且这老天爷的情形也不正常。今年怕是要旱。今年春里面还是有些积蓄的。但是这样下去,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却是支撑不下去的。”
周梦臣听了一愣。说道:“许族长此话当真。”
许勇说道:“我如何敢在大人面前说谎啊。而且这都是明摆的事情。大人可以去问问。大同本地老人都是知道的。”
周梦臣立即将这一件事情记下来,不仅仅是记下来了,而且将排到了周梦臣到任的第一件大事。
无他,古代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一旦农业上出了问题,那可是要饿死人的。
“不。或许已经饿死人了。”周梦臣心中暗道:“不是每一家都如许家如此家底厚实的。”
不错,不要看许家是本乡本土,但是真要说起来,许家的确是大族了,虽然比起当年有些没落了。但是毕竟不是寻常门户。这才能将口粮支撑到明年,但是其他百姓,那一家有这么厚的底蕴,甚至周梦臣担心,很多人因为去年颗粒无收,已经在生死边缘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盗贼。
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抢一口吃的。
这个问题,周梦臣必须立即解决,否则情况只会更坏。
周梦臣将事情记下来之后, 说道:“那第三是什么?”
许勇说道:“那自然是鞑子,鞑子今年秋天会不会再来?这也让我犯愁。”
周梦臣听到了这一件事,他说道:“我看许家也是将门之后,祖上也多有名将。子弟之中,也颇有人才。而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朝廷重申杀敌赏格。并估计边关壮士从军。许族长可用意让子弟从军,搏一个功名?”
许勇听了,立即摇摇头说道:“大人谬赞了,我家中那些子弟,一些歪瓜裂枣,都是不堪大用的,如何能为朝廷效力。就不丢人现眼了。大人见谅。”
许勇语气很是坚决。
周梦臣有些不理解。
毕竟大同不是江南,大同百姓最多的出路,还是从军搏一个功名富贵。而从许家列代牌位上来看,也不乏从军者,怎么到了而今却不行了?
第五章 信用破产的大同镇
周梦臣说道:“许族长欺我眼瞎吗?刚刚在门口,那个脸上带疤的汉子,看上去就颇有雄壮,我初来大同,身边的护卫不多。不知道族长能否割爱?”
周梦臣也算是跟嘉靖学坏了。
这种看似询问,实际上不容拒绝的说法方式,是嘉靖常用的。
许族长也不是傻子,能成为一族之长。自然也能读懂周梦臣潜台词。
许勇心中暗道:“罢罢罢, 这个新任巡抚,不知道能在大同待多长时间。只是能待一日,就代表的朝廷,如非必要,还是不要得罪的好。”如果这周梦臣想从许家拉走一大批人,许勇是万万不肯答应的。这会伤及许家的根本。要知道,而今许家能在大同的乱局之中,保全自身,不是靠得别的,而是许家子弟,敢拼敢杀。这是万万不能让他们走的。不过,要一个人也不给,有些太过分了。
许勇说道:“那是我侄子许虎臣。曾经在军中厮混过。如果大人不介意,自当让他侍奉左右。”
周梦臣说道:“好。天色不早了。明日还要早起赶路。我就不留了。让许………虎臣是吧?让他收拾一下,跟我走吧。放心,我是亏待不了你侄子的。有事情可以到大同找我,直接报我名字就好了。”
周梦臣不是不想问许勇为什么不派子弟从军。他能猜出一些。但是更明白,许勇在他面前说的话,永远是遮遮掩掩的。但许家的其他人却是未必了。
周梦臣身边从来不缺护卫。之所以要这个许虎臣。不是想让护卫什么,而是想通过许虎臣来套话。毕竟许虎臣看上去,很是彪悍,只是看上去脑子有一些缺。周梦臣虽然是有些以貌取人。但这一次的判断却是对的。
周梦臣出了许家堡,与戚继光耳语几句。
戚继光立即点头,说道:“弟子明白。”
于是周梦臣悄然骑着马走在前面,戚继光在后面与这个许虎臣说着话。
许虎臣的脸色很臭。
想来家里一句话,让他给周梦臣当什么护卫。让他很不舒服的。但是他毕竟是许家人。即便是不愿意,族里的意思,他也不敢违抗。
戚继光三言两句,就激着许虎臣与他吵了起来。
戚继光冷笑说道:“我以为许家是将门出身,传承到而今还有几分家风,却不想而今连与鞑子交锋的勇气都没有了。实在是给祖宗丢脸。”
许虎臣气的满脸通红,特别是脸上的疤痕好像充血一般,在突突的直跳,一副好像猛虎择人而噬的样子,身边的人都担心,许虎臣下一步就长刀出鞘了。这也看出来,许虎臣的嘴上功夫,远远比不上他的手上功夫。他好歹没有失去理智,咬着牙说道:“你懂个屁,你以为老子这是怎么回事?不就是在战场之上,被臭鞑子药咬了一口。这一刀在深入一点,老子就没命了。但是砍我这一刀的鞑子也不好过,被老子打下马,踩成肉泥了。老子不敢杀鞑子,死在老子手中鞑子不知道有多少。周老将军在的时候,我许家子弟在军中有十几人之多,全部都是好汉子。十几个人,折损一半有余,就我一个全头全尾的回来了。我许家从不有辱祖宗。杀鞑子怕过谁来?”
戚继光不为所动,已经暗暗隐藏了激将之意,说道:“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我可是刚刚亲眼看见,我家大人要征召你许家子弟从军,你家族长可是不愿意的。”
许虎臣说道:“当然不愿意,我在场也不愿意。要我上战场,与鞑子一刀一枪的厮杀,纵然死无葬身之地,也没有什么?我许家这样死的人还少吗?但是赵达将军是怎么死的?大同上下谁不知道。谁的命不是命,谁不是爹生娘养的,这样死法,我做鬼憋屈。”
周梦臣虽然走在前面,但是一直竖着耳朵听后面人的谈话。听了之后,内心之中悠悠一叹。有一种将仇鸾从地下抛出来,再鞭尸一次,甚至碎尸万段,挫骨扬灰的冲动。
不是,周梦臣狠毒。而是仇鸾给大同带来的伤害的太大了。
他带这皇帝诏命,朝廷的军令,本来应该与鞑子死战,甚至他即便是打不过,谨守城池,百姓也知道是打不过。不会有别的想法。但是他做的龌龊事情,或许能瞒得了朝廷上下,如何能瞒得过大同本地人。
越是善战死的越快?如此一来,谁还愿意为朝廷效死?
信用这东西。破坏的时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建立就难了。特别是在破坏之后,要重新建立,是难上加难。
戚继光说道:“而今不是马芳当总兵的。你在周老将军麾下任过职,总是能听过马芳的吧。你怕马芳害你们吗?”
许虎臣说道:“马将军为人不错,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可以说冲阵之能,而今也算是军中第一了。可惜的是。他也是办不成事的。而今的大同,就是神仙来了,也是没有用的。马将军而今麾下能用的,满打满算不过五千骑兵。而鞑子人多势重。这一点人数根本不足以对抗。而今马将军又是骑将,绝对不会退缩的。鞑子不来就罢了,一旦鞑子来了,马将军决计不会避战的。那时候就是九死一生。”
说到这里,许虎臣语气之中的感情有些复杂,说道:“我家里还有一大家子人。就不操心这些大事了。不跟着马将军去赌了。”他微微一顿,说道:“不过,我不想当什么护卫,你们能不能调我去马将军部。反正也回不去了。”
周梦臣此刻才算是想明白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那就是大同百姓已经不再相信大同军能够保护当地百姓了。
不管是从可靠程度来看,还是对大同的战斗力的信任。都已经荡然不存了。
所以,他们都要自己保护自己。修建城堡,子弟操练刀枪。
只是讽刺的事情就是这样。
他们这样的行为,也让大同军的战斗力迟迟不能恢复。
其实真要说起来, 大同镇虽然被鞑子蹂躏了一遍,而今真的实力很弱吗?不见得。游牧与农耕的差距,用一句话,可以说明,就是匈奴部众,当中国一郡。即便到了明代,这个规律还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整个蒙古的人口,未必有大明一个省多。
大同下辖四州六县十四卫,数百里边墙屯堡。户口数十万。即便而今,大同真要是完全动员起来,男战女运,十万精兵未必不可得。毕竟大同民风之下,大明百姓的素质是相当好。从小的底子,稍稍训练,就是一个好兵。
只是,当大同百姓都以为大同镇不能保护他们。他们想方设法自保的时候,建立起一个个自保组织。反而让大同镇兵没有多少兵源补充。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而大同百姓的组织多则千余,少则数百。又星星点点分散在大同境内,鞑子真正南下。也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各自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