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与官员乃至于百姓中的老农一个个商议,最后才想起了这个办法。看上去就好像是打仗一般,所有人的都一律军事话管理。对与大同外围的土地暂时放弃,暂时想将大同周围,十里河御河这一带的土地全部种上。
    也就是说,周梦臣查抄的五十万顷,其实没有可能在今春耕种完的。
    周梦臣为此又重新下了放田令。
    也就是说,任何人见到土地没有耕种,在官府报备之后,都可以耕种。如果土地是官地,则可以向官府申请佃种,官府收田租。如果是私人,官府在其中调节,让种地出一笔钱,算是补偿田主。
    至于田主不愿意。那就按大明律来办。
    大明律对于土地撂荒,是有惩罚的。当然了,大明律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一致空文,但是周梦臣愿意,还是能拿来用的。
    总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大同春耕尽量多耕种土地。
    即便这粮食最后不到官府手中,但是民间多一口粮食,朝廷也少一点负担不是。
    于是乎,周梦臣将一切事务都放后面,一心一意的放在春耕之上。
    这副场景在杨继盛这里却有另外的感受。
    杨继盛感受到的是杀气腾腾。他说道:“周兄,治民如治兵,有如此百姓,大同军的能力,也可想而知,有周兄如此大臣在,朝廷北疆无患。”
    杨继盛的评价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
    不能说对,那是杨继盛理解错误了。因为这种场景,并不是而今才有,也不是周梦臣独创,这种用鼓声传令,指挥百姓干农活的手段,在汉代就有,甚至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是有保留。
    只是后来田产改变,从集体协作,变成了精耕细作。这种场景就不在了。
    甚至可以说,农耕民族步卒军阵强悍,也是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上面来的。
    另一点,他说的也对。
    大同百姓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任何一个人往上数几代,都在军中的,因为整个大同一带,都是迁移过来的卫所军户。所以他们对军队的方式,是非常习惯的。稍稍训练一点,就适应了。
    甚至此刻各部军队也都分散在春耕队伍之中了。
    周梦臣只留下马芳的万骑在边墙附近警戒,其余的人手,都放开了用。有一个算一个,都去春耕去了。
    这才有如此壮观的场景,比如击鼓指挥的一些人,他们本身就是军中的军官。
    杨继盛到了大同附近下了船,禀报了自己的官职,找来马匹,却发现只有一些驴子,一问才知道,所有马都去拉犁了,大同的牛数量本来就有限,又经历去年一场战乱,不知道多少牛成为人的口中食,牛筋与牛皮成为战略物资。没奈何。周梦臣只能事急从权,用马耕代替。只是杨继盛来的时候走的路不一样,没有发现而已。


第二十三章 圆场
    杨继盛走在大同街头,只见整个街头冷冷清清的。好久没有见一个人。如果不是太阳高高挂着,就疑心是一处鬼城了。
    周梦臣在完成了大清理之后,并下得一系列关于土地的命令,将整个大同的闲杂人员一扫而空。各地的流民纷纷招揽的不少。当然了而今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自然还有上山为王的事情发生。
    但是大部分百姓在周梦臣诱惑下,都已经回归了土地。
    而今农耕正忙。大同街头可不是如同死城一般。
    杨继盛直接到了巡抚衙门。这才发现只有徐渭在此。
    徐渭留守巡抚衙门,有了紧急事务的话,还有一个拍板的人。而且徐渭实在不大熟悉北方的农活,他在南方最穷苦的地方,也是种过地的,但是种得是水稻,但是在大同这里种的是什么?是小米,麦子,高粱。这些东西徐渭都不是太清楚的。
    杨继盛与徐渭也是打过照面的。
    徐渭一见来的御史是杨继盛。徐渭这才将心思放下来。
    杨继盛一见徐渭,就问道:“周兄在何处?”
    徐渭说道:“大人在城外视察春耕,我这就派人请他回来。”
    杨继盛说道:“不用了。想来他也不会在城外过夜。公是公,私是私,还请将饶阳王谋反案所有的卷宗,都移交给我,我现在就要封存。”
    徐渭一听,心中咯噔一声,暗道:“那是自然。”
    杨继盛果然忙起了公务。将关于这场案子的所有卷宗都拿了过去。找了一个值房,就开始办公,期间还去拜访一次代王。等天黑之前,周梦臣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城。杨继盛也忙了一天。
    周梦臣听说杨继盛来了之后。立即去拜访。却吃了一个闭门羹。杨继盛说道:“有事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早,杨继盛与周梦臣宾主坐定。
    杨继盛立即问道:“大同副总兵郭都,所犯种种,固然足以除以极刑,然而今既无外患,又无军情。大人为什么不请旨?”
    周梦臣一愣,说道;“本官有王命旗牌,亦有便宜行事之令。”
    杨继盛说道:“便宜行事,并不是用在这个时候的,事急从权,才有便宜行事。本官还是那一句话,而今既没有外患,又没有军情,大人何以用王命旗牌便宜行事?”
    周梦臣被杨继盛问的说不上话来。
    徐渭见状立即说道:“杨大人,郭贼等人盘踞地方,根深蒂固,如果不当机立断,恐怕事情有变,一旦他们勾结鞑子,大同动摇,九边震荡,正因为如此,我家大人才事急从权。”
    杨继盛没有理会徐渭,说道:“周大人,这是你的回答吗?”
    周梦臣只是不大适应,杨继盛突然间的转变,而今已经适应,恢复到了镇定自如的状态之中。说道:“是。”
    只是周梦臣不知道杨继盛为什么这样做。周梦臣在北京也是有眼线的,几乎杨继盛还没有到大同,周梦臣就将朝中的变局弄得七七八八的。他也确定,他这一关已经过了。
    杨继盛这是为了什么?
    杨继盛又继续问道:“请问,饶阳王案最重要的三个鞑子,怎么忽然死了?”
    周梦臣说道:“本官不知道,这是丰城侯世子李儒抓捕的,他们负隅顽抗,短兵相接之余,收不住手,也是很正常的。”
    杨继盛继续问道:“那就是说,饶阳王谋反,只有饶阳王自己的证词了?”
    周梦臣说道:“当然不是,还有饶阳王里通鞑子一系列证据,乃至于代王的出首………………”
    两人如此唇枪舌剑,说了一个上午。
    杨继盛目光毒辣的很,将周梦臣卷宗之中,一个接着一个毛病给挑出来。让周梦臣也没有奈何。毕竟这案子做的太匆忙了。前后准备不过十几人,真要细细推敲起来,破绽无处不在。
    不过,感谢卫所军官的肆无忌惮,给周梦臣足够的罪名,定他们每一个人一个死罪,算不上捏造的那种。
    一整天下来,周梦臣杨继盛喝了无数杯茶水,才将所有卷宗大大小小的问题过了一遍。
    杨继盛这才换了官服,与周梦臣一切吃晚饭。
    杨继盛这才给周梦臣解释清楚,说道:“公是公,私是私,这是我的意思,也是徐阁老的意思。你的案子真要是有毛病的话,我今日也是要打回去的。”
    周梦臣对杨继盛的意思,是毕竟明白的。毕竟杨继盛本身就那种公正严明之人,即便与周梦臣是好友。也不会徇私的。周梦臣案子也是程序上有问题,几乎全部都是实情。在现代很讲程序正义,但是在古代这东西不能说不讲的,但也没有那么看重,否则就没有什么原心定罪了。
    只是徐阶可是老狐狸,黑白在他哪里可没有那么分明。
    周梦臣说道:“徐阁老是什么意思?”
    杨继盛说道:“祭酒让我给你带话,你这一次,除却大同巡抚之外,其他官职都要掳掉,这就是他的意思。”
    周梦臣为之一愣,说道:“这是给朝廷上下一个交代?”
    杨继盛说道:“没错,祭酒说了。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扎实,人的目光要放长远,今日之事,你的确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对,先斩后奏可不是怎么用的,今日你安然无事,焉知不是为将来埋下祸根。如果陛下没有保你的意思,祭酒自然不会这样做。不过而今,你在陛下那里过了关,剩下的事情就无关紧要。你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今后真有人想翻案,也翻不出来了。”
    周梦臣听了,衷心的说道:“还是阁老看得远。”
    周梦臣没有奉承。
    徐阶给周梦臣定的惩罚,不可谓不重。
    看似周梦臣一个副都御使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代表了资历。以朝廷定下的规矩,巡抚一级别的升迁是这样的,首先是佥都御史,然后升副都御史,然后升兵部侍郎,再升左都御史。再升兵部尚书。这才算到顶。
    也就是从巡抚这个职位上,熬资历的话,要熬十五年,才能成为某地总督,或者成为中枢某部尚书。
    很多人在巡抚这个任上,根本熬不到终点。就在某地巡抚任上去世了。
    这也是因为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巡抚已经是他们仕途的终点,这才有这么长转迁链条。
    而周梦臣本来已经是副都御使了。也就是省了六年磨砺。而今一杆子被打下来,还有从头开始。
    但是周梦臣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他从头到尾就不是熬资历的人。只要大同巡抚的职权还在,剩下的都无所谓。
    徐阶这样做,也算是将周梦臣这一场乱子给圆过来了。
    杨继盛说道:“那是自然,而且你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莽撞,如果不是有代王帮你,还有那五十万顷土地,你今日这一关恐怕很难过去。今后万万不可如此了。”
    周梦臣说道:“我也希望如此。”
    的确,周梦臣这边做事看似砍菜切瓜,但实际上杀人杀的痛快,而今不知道有多少屁股要擦。这还是徐阶帮了他圆了场,让士林上舆论不会多责难他。但是其他方面,丰城侯的书信已经到了。要让周梦臣有一个交代。
    什么交代?
    周梦臣太明白了。是利益,或者金钱利益,或者政治利益。否则今后他与北京勋贵们很可能就要走到对立面了。
    周梦臣虽然不怕他们。但是也不愿意将关系闹得这个地步,其中有的东西要细细谈。一想到要付出的明里暗里的代价,周梦臣就有些疼,如果有可能,下一次他再也不想做这种出格的事情了。


第二十四章 番麦
    不管怎么说,杨继盛还是向着周梦臣,而且杨继盛也细细看过卷宗的。也明白,虽然在程序上,周梦臣很多地方都不对,很多地方所罚非所罪。但问题是,单单是去年的事情,放在太祖成祖那会儿,大同镇上下,能有多少将领能活下去?
    似乎,法不责众久了。大家都不以为已了。
    杨继盛说道:“不说这些了。我在大同不会留几日,取了代王的奏表,就要上京禀报。你的心愿也算达成了。代王很可能会移藩,不过不是北京,而是山东,去年陛下一怒之下,绝了鲁王藩,一些宗室一直想办法,想恢复鲁王一脉。似乎陛下的意思是,让代王转封过去,鲁王藩的宫殿什么的都是现成的,一两万两,就将代王给打发了。也绝了鲁王一脉的念想。”
    周梦臣听了,轻轻一笑说道:“如此一来,代王还要感激我。”
    杨继盛说道:“可不是啊。”他微微一顿,说道:“大同情况如何?几乎月后,防秋之事,有没有把握。”
    防秋,就是每逢秋天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