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周梦臣稍稍一打听。就发现浑源州的铁矿其实远远不如灵丘的铁矿。而灵丘也是大同治下。
    周梦臣自然不用多说了,他立即去了灵丘。
    果然一入灵丘就听到了家家户户的打铁之声。稍稍一打听,就知道这里铁业兴盛之极。
    殷正茂稍稍考察就问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周梦臣稍稍汇总一些资料,皱眉说道:“灵丘好像没有煤矿。而且这里交通实在不便利的,不符合水运原则。这里的铁大多都是销售到河北一带的。我也打听了一下,大部分铁矿背后都是有人的。不大好办啊。”
    灵丘往东不远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紫荆关。往东南不远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倒马关了。从灵丘往东南是一路下坡,而从灵丘往大同运输,却有些不大方便了。
    周梦臣这一次准备大展拳脚,不想小打小闹,这对交通的要求就非常高。毕竟这种重工业对运输要求也非常苛刻,选址上少算一点,成本上就要窜上一窜的。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存档吧,等我巡视过整个大同再做决断。”
    殷正茂笑道:“按你这个办法,你只有去桑干河两岸找了。只要桑干河两岸才能符合你的要求。”
    周梦臣听了之后,微微一愣,忽然站起身上来,说道:“对啊,你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本末倒置了。”
    的确,整个大同府地方水系都是以桑干河为核心的,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符合周梦臣的水运的标准。周梦臣直接在桑干河沿岸寻找便是了。
    周梦臣想明白这一点,二话不说。立即打道回府了。也不去紫荆关外的广昌县看了。从灵丘回到了浑源。从浑源沿着浑河西出,就到了应州。在这里浑河流入桑干河之中。
    不过应州这里地势平坦,是屯田的好地方。这里也有一个屯田卫所。想找煤矿铁矿却不是太好找的。


第三十五章 朔州监
    古代与现代不同。
    现代探勘技术发达,而且采矿技术也发达,在地下煤矿铁矿都逃不出现代人的眼睛,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是可以开发的。
    但问题在古代,煤铁这东西最好都是露天的,这样成本最低。大同固然是煤田,但是真正露天煤矿有多少?周梦臣也不知道,就好像应州这个地步,或许应州地下就没有煤矿。但是可惜。
    没有现代的勘探技术是发现不了的。
    周梦臣目光从地图上扫过。看到了山阴,马邑与朔州三个州县。
    这里的煤太多了。
    周梦臣只需稍稍一打听,打听出来,却说在朔州西北数里,有一大片煤田,全部是黑的,都是煤。谁家用煤直接去挖便是了。
    周梦臣听了直接越过山阴马邑来到朔州。
    过朔州不入,直接到了朔州西北这一片所谓煤田。
    周梦臣这才看见了壮观的一面。这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大概有好几里的地面全部是黑的,中间有一些地方有植被,就好像是孤岛一般,但是更多地方都是没有植被的。
    周梦臣亲手挖了一块煤。他不知道这煤的质量如何,但是有这么大一块煤矿。直接挖煤就行了,成本降到了最低。这简直和土一般无二。
    周梦臣顿时生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这么大煤田,没有人占住。
    这一片煤田在周梦臣看来,那简直是无价之宝。是天赐的工业基础。
    但是在当地百姓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当地百姓不将着东西当一回事,最大的原因是太多了。
    没错太多了。
    这个时代煤的用途不过是取暖而已,而朔州这么煤多,但是山西其他地方的煤就少了吗?也不少。犯不着为了煤跑上几百里。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一片煤田最大的用处,不过是谁家没有燃料了,来这里挖两车就是了。
    甚至这些裸露的地面,也有这些百姓的功劳。
    毕竟,即便煤田也不是不能长植物的,北方沙尘暴这么大,盖上一层土再过几个春秋,就会野草了。也正是百姓时时取用,才将露天煤田显露出来。
    周梦臣立即敲定了,说道:“告诉朔州知州,这里已经被我征用。殷兄军器监就建在这里。”
    虽然周梦臣不知道朔州有没有什么大铁矿。但是没有关系。朔州临着桑干河,大不了从其他地方运输过来铁矿石。毕竟在煤上的成本,只有人工的情况下,铁矿石稍稍增加一点成本也算不了什么。
    甚至周梦臣暂时敲定,用浑源铁矿,让浑源铁矿先从浑水到桑干河,然后再从桑干河逆流而上到这里。
    殷正茂考察过之后,就在朔州西边选了一个地方修建军器监。不,不应该叫军器监,按这个时代命名原则,应该是叫做朔州监。
    不过,在此之前,周梦臣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建城池。
    毕竟大同不是北京。
    军器监这样的重地岂能没有城墙守护,甚至周梦臣还派出大军驻守。
    不过而今周梦臣手中的人马不多,只能安置在这里千余士卒而已。剩下的之后再说。
    军器监筹备之中。
    周梦臣想了想,派人去找李儒让李儒来这里一趟。
    李儒来了之后。周梦臣让他看了看煤田,最后说道:“上一次大同的事情,是我对不住叔父,而今我想补偿一二。”
    李儒说道:“补偿,怎么补偿?”
    周梦臣说道:“而今大同百废俱兴,特别需要水泥,其实我自己就可以在这修建一处水泥作坊,但是愿意将这一件事情交给世叔来办。你觉得如何?”
    李儒说道:“你也知道,这一件事情我不好说话。要我说怎么都行。但是这里面不是我丰城侯府一家的事情。”
    今日李儒也算松了一口气。
    毕竟上一次大同的事情之后,李儒已经感到了北京勋贵与周梦臣之间有了深深的隔阂。这种隔阂周梦臣未必担心,周梦臣身后与徐阶,他真要与勋贵们闹翻了,一时间这些勋贵未必能耐周梦臣何?
    但是李儒可就惨了。
    他在大同待不下去了。
    李儒在大同担任的可不是虚职。他是实打实的掌控三千士卒。而今又多三千大同兵。戚继光而今已经被周梦臣调做他用了。虽然李儒在军中依然有很多丰城侯府的家将辅佐。但是李儒也在成长之中,渐渐的有了几分合格将领的气质。
    很多人才都是这样的。
    有些人才都是历练出来的,即便是下愚之人,只要投入足够多的资源,未必不能成才。只是对太多人来说,这成本太高了。高到不能接受。
    李儒就是这样,先有戚继光打底,再有丰城侯府老将扶持,用各路人马来给李儒练手。、
    李儒而今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程度,很多将领的本事,不上战场是不知道的。但是李儒却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很多,而且这种上下一心,厉兵秣马准备应对鞑子来袭氛围也是非常好的。
    对李儒来说,这里可比北京好多了。
    所以他不想双方闹翻。
    周梦臣想了想,写了一封书信,给了李儒,说道:“这样吧,你将这一封书信,用最快速度给世叔,让世叔来决断吧。”
    周梦臣之所以这么大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弥补双方的问题。毕竟周梦臣在外,京城之中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多了。周梦臣也不是无休止的维护双方的关系。真到了某人,周梦臣也不是不能先下手的。只是而今主动权不在周梦臣手上。
    其次,还不是穷闹的。
    大同太穷了。
    穷到了什么程度。
    穷到了周梦臣一计算在朔州修建一个军器监的成本之后,周梦臣立即知道自己或许什么也做不成了。毕竟做什么都要本钱的。而他手中的钱,修建一个军器监就差不多用完了。
    剩下一点,也是断然不能动用的款项。
    那么周梦臣一直心心念念的水泥作坊,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怎么办?
    要么拖,要么让别人来办。
    周梦臣并不在乎自己赚不赚钱的。反正在大同镇境内的,都归周梦臣管,有钱的时候,可以用钱卖,没有钱的时候可以挂账。什么?你说他不让挂账。关键时候,周梦臣不介意用刀枪说话。
    再说又不是不给钱,只是挂账而已。反正周梦臣本来没有准备让大同镇还,让这些勋贵去找户部要去。
    或许其他人是不可能从户部要过来仗的,但是勋贵们却是未必不可能的。
    而且整个北方富裕的省份,也就是山西了。山西人口密集,更有元朝留下的好底子,战乱比较少。这也是一个市场。北京的水泥运入山西是很难的。毕竟山西的路并不好走。但是朔州就近多了。
    这也算是合则两利合作。
    甚至周梦臣还可以将其他一些边角料的生意交给勋贵们来做。
    比如铁矿石的运输与采购,比如精铁的销售,等等。
    特别是铁矿生意,这绝对是一个要后台的生意。几乎每一个富矿都有一个势力人家在后面。周梦臣已经在大同大杀特杀,而今在清理地方,有些太过了。不过引入这些勋贵之后,周梦臣就可以省下很多心思了。
    毕竟,谁的后台有这些勋贵的后台硬,几乎直接通向大内了。
    李儒不知道周梦臣具体想法,即便知道了也不在意,各种算计他见多,他立即将书信发出去了。好家伙,直接用的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可见勋贵势力之嚣张。


第三十六章 得子大同
    周梦臣与殷正茂一起,理顺了地方关系,为军器监打下一个根基。不过按殷正茂的估计,一两个月之内,可以打造冷兵器,三个月左右可以打造一些相对简单的火器,如果想打造火炮,就要等更长时间了。
    而且这还是简单的估计而已。
    真要做起事来,出现预料之外的事情,也很是正常的。
    不过,周梦臣在朔州待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原因很简单,杨继盛毕竟不是巡抚,很多事情他是没有权力拍板的。只能催周梦臣回大同。
    就在周梦臣准备回大同的时候,下面人回报,说是京师来人。
    周梦臣与殷正茂相对一眼,心中暗道;“来得好快。”
    这个京城来人,定然是京师勋贵的代表。
    只是从朔州到北京,打一个来回时间可不短。这短短十几日功夫,可以说效率非常之高。
    周梦臣连忙去迎接。
    却见丰城侯世子李儒,正与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汉子说话。
    李儒见了周梦臣与殷正茂过来了,连忙起身迎了过来,并给周梦臣介绍道:“这位是丰润伯世子,曹世忠,曹大哥。你书信之中的问题,他全权负责。”
    周梦臣在军中的时间不短,一看曹世忠,就是知道曹世忠是一个武人,在武艺上下过苦功夫,这从他的身形,手臂,还有一些细节住的痕迹,比如手中茧的位置,手臂摆放的位置上,等等,这种习惯性的动作可以判断出来。
    练武的人有一句话,就是功夫上身了。也就是身体上都有习惯性的条件反射,真到战场之上,很多战斗都是电光石火不经过大脑的反应。
    就是与敌人拼杀一回合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随即冷汗直冒。
    周梦臣在大同见惯这样的人,就好像江南多读书人一般,西北多武夫。说起来不稀罕。周梦臣身边的很多将领都有这个能耐,但是周梦臣听他说丰润伯世子,就有一点好奇了。
    丰润伯曹家在京营之中,虽然不是什么高门,但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