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一战打到这里,周梦臣各部一个接着一个打残拼光,剩下的核心也就是戚继光部下,三千大同火铳手了。再一来一场鏖战,固然不怕鞑子,但是人都拼光了,下面的仗就不知道怎么打了。
    拖一点时间,就多一点机会。
    而今戚继光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
    戚继光这边仅仅是这样。而其他三面却不一样了。
    鞑子故技重施效果虽然不大好,但也算有所成效,数骑自杀性撞进了军阵之中。
    不过大同兵比京营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熟悉战争,即便有鞑子冲进阵中,火铳射击一刻也没有停,如果说上一次突击京营,必须付出近千人的伤亡,才能将战事转向到肉搏战的话,而今就不一样,即便一半军阵都处于混乱之中,军阵其他士卒,依然能冷静的保持自己的战斗节奏。
    从两侧封锁鞑子后路。即便不能封死,也让鞑子付出足够的伤亡才能冲进阵中。知道混乱进一步扩大,这才停止射击,操家伙上。
    这很多东西,都不是训练出来的,都是大同男儿百年战争历练出来的素质。
    毕竟,从大明开国打到现在,几乎每一代大同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一场或者两场战争。甚至如而今,一直都处于战争之中。
    双方战事进入焦灼之中。
    周梦臣身批了一身甲胄,也换下了宝剑,握着一柄长刀。
    周梦臣一般情况下,从来不穿甲胄的。因为在他感觉之中,到了他都要亲自上阵的时候,战事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而且周梦臣虽然锻炼身体,但是从来没有锻炼过刀兵。即便是上阵杀敌,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不知道是去杀人,还是送人头。
    不过,而今周梦臣已经没有选择了。
    他手中的预备队也就千余骑兵了,其他人都在鏖战之中,虽然看上去鞑子一时间冲不上来。周梦臣也很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了。
    周梦臣微微抬起头。看着太阳在白登山方向一点点下落。今日这一天,过得好生漫长。
    周梦臣没有看到的是,白登山方向。
    马芳牵着马,走在大军最前面。身边有几个鞑子探马,却都已经是尸体了。
    白登山附近地势并不平坦,否则就没有周梦臣坚守的小高坡了。同样也没有马芳选择走的这一条路了。
    这是一条干涸的河床。
    地势比周梦臣所在的小高坡低上很多。但是这种落差。让人牵着马走在河床上,距离十里外的战场上,却是看不见的。这也就给马芳悄悄逼近战场的机会,至于外面环绕的鞑子探马。
    马芳亲自挑选了十几个好手,全部灭口,战斗之中,不是说一点声响都没有发生。但是毕竟距离有一点远,即便有一点点声音,也不至于传到战场之上,而且战场本身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好像是一把火炬一般,让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周围的地方自然不会太在意了。
    马芳说道:“诸位,废话不多说了。于公,这一战不赢,明年大同的父老乡亲,都要饿死。于私,我马某有今日,全靠周大人提携,如果不能救出周大人,我又有何面目站于天地之间。诸位兄弟,也是战场老手,我就不做任何指挥,等一会儿,就一道命令,敌人在哪里,就杀向哪里,不杀尽鞑子,绝不收兵。”
    马芳一摆手。几十个骑兵忽然跃出河道。举起号角,一起吹响了。
    “呜呜呜”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马芳一马当先,冲了出去。随即万余骑兵就好像潮水一般涌上来。


第六十一章 落日大旗红
    这个突然变化,惊动了战场之上所有人。
    周梦臣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变化。
    他举起千里镜看向西偏北的方向,落日的余晖让周梦臣有些晃眼,看不真切。但是一面面招展的红旗,却让周梦臣眼睛瞬间湿润了。
    这是大明的红旗。
    不能怪周梦臣没有自制力。实在是战场是所有情绪的放大器,是让勇敢者更勇敢,胆怯者更胆怯的地方。周梦臣不是英雄。他给自己的定下的计划,从来没有战死在这里的选项。
    但是在困在这里,局面越发恶化的时候。周梦臣也做好了心理建设,准备好被杀,或者这自杀。
    这个时候,马芳的出现。让周梦臣从这样的危局之中拯救出来。
    这样大的情绪落差,让周梦臣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
    好在,他微微仰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但忍不住低声骂道:“混蛋,你还知道来啊?”
    虽然被困这几个时辰之内,周梦臣努力让自己不去想马芳所部,原因无他,想与不想都没有用。而今他只能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多想再多都是无用之功。
    只是理智是理智,现实是现实。
    周梦臣怎么可不能不去念叨马芳到了什么地方。一次又一次计算马芳出发地与行进速度,为什么还没有来到战场。
    周梦臣的情绪稍稍一爆发,立即收敛过来,对周益昌与刘浃两位,说道:“就拜托两位将军,再冲杀一阵了。”
    一战之中,最惨的就是这部人马,几乎折损殆尽了。
    周梦臣留他们做预备队,其实也知道,这一支人马已经不能用了。毕竟很少有军队在折损这么多人之后,还保持战斗力。他们的士气已经接近崩溃了。还好两位将军能镇得住场子,否则出现溃逃,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而今不一样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马芳所部一到,说一定会大获全胜,却是未必。但是最少不会沦落到全军覆没下场。
    自然又有了勇气。
    两位将军答应一声,各自带着本部人马,再次冲了出来。这一次的目的也很明确,尽最大可能拖着鞑子,给马芳更多的时间。
    几乎在两位将军出击的时候,萧芹也有了决断。
    他下令道:“令警戒各部,不惜一切代价拖住马芳,然后各部扯下来,先攻马芳,再来围攻周梦臣。”
    在萧芹看来,马芳的出现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并不是毫无准备的。
    外围警戒人马,虽然有万余人,但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临时聚集的大概有数千人,但问题是,骑兵交战一时间很难分出胜负,只需让他们拖住马芳一会儿,各部骑兵到齐,一并围攻马芳。先将马芳打跑了。然后再来对付周梦臣。
    毕竟周梦臣而今连马都杀了,根本不能跑了。
    不过是一个先后次序调整而已。
    只是情况真是这样吗?
    鞑子外围骑兵一部,大概有四五千人,聚集起来。正挡在马芳前进的道路上。
    按理来说,马芳从阳和口过来,是从东南方向而来。而且却暗暗到了西北方向,才突然发起进攻。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地势的原因。
    这里是大同盆地北侧,也就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而在局部,因为白登山的存在,更是西北高,而东南低,诚然到了周梦臣驻守的高坡附近,有所改变。但是大部分时间这个规律是不变的。
    骑兵冲锋,借助地势,可以节约马力。提高速度。
    第二个原因,是阳光的原因。
    这个时候是下午时分,距离落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太阳已经西斜的厉害,阳光可以助马芳一臂之力。
    于是,鞑子骑兵们面对的就是气势汹汹冲下来的马芳所部。
    因为这两个优势,再加上马芳早有预谋。鞑子骑兵仓促迎战。还没有交战,这一战的局面就已经确定了。只是马芳要的不是一场拥有大比例优势的混战,而是一场压倒性的速战速决。
    马芳又拿出最后的杀手锏。
    马芳一马当先,大喊道:“云中骑,向我靠拢。”
    一时间,身边的骑兵快速奔驰之中转变阵型,一个个靠在马芳两侧,与马芳相距不过半步的距离,虽然没有那种膝盖碰着膝盖的密集,但也不可能让任何一名骑兵从这个缝隙之中钻过去。
    甚至为了这一阵势,马芳还放慢了速度。
    要知道速度是骑兵最重要的因素。
    这番操作让鞑子有些看不懂。
    但是不敢看懂与看不懂,双方的马匹已经停止不了脚步了。
    几乎一瞬间,烟尘四起,人仰马翻。
    本来骑兵对冲,是双方交错而过,或者降低速度变成混战的。但是而今却变成了出车祸现场。
    一匹匹马以最高速度撞在一起,人都被撞飞了过去。而马更是瘫软在地面之上,骨断筋折。根本不可能再站起来。
    从上空看,本来完整的一字阵型,瞬间多了好几个缺口。
    不用,马芳指挥,云中骑就自动向中间靠拢。速度一点也不减,继续冲了下去。
    但是他们的对手,可没有这种视死如归,或者同归于尽的勇气。
    很多骑兵在他们阵前居然犹豫了,转弯了。想后撤了。
    这可不是给他们靶子吗?几乎一瞬间马刀弓弩火铳,一并高举,将这些骑兵给打翻在地,接下来也就局面就变成了追逐战,诚然还有一些蒙古人,努力想冲断阵线,挽回局势。但一一失败之后,鞑子们更多的是调转马头,转头就跑。
    马芳想过云中骑的威力很大,但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他本来还感觉云中骑一条战线,太过于单薄了,今后要多训练士卒,排数道,甚至数十道骑兵阵列,就好像连环马一般,来回冲击。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鞑子就这么不经打?
    其实也不是鞑子不经打。
    首先这一些鞑子已经经过了一场恶战,士气有些低落。
    其次,就是这个阵势,形成了一种局部的以多敌少。
    是。看上去双方兵力虽然相差不少,但是一般交战,在局部上并体现不出来。比如在小巷子里面只能并排三个人的情况下,不管派多少人来打架,真正能打起来的也就是那三个人。
    而今却不一样,云中骑密集队形,虽然速度有一点慢。但是在单位空间之内,已经将骑兵数量堆积到了最高了。而鞑子骑兵的松散队形,冲到一起的时候,每一个骑兵都陡然发现,自己似乎要同时面对三个,甚至五个敌人。
    这怎么能打得过?
    而且明军这边人人也知道,如果鞑子撞上来,他们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甚至会当场被撞死。但问题也是一眼,在他们看来,他们这多人都在一切,怎么可能自己那么倒霉?说不定就撞到了别人。
    在双方心理上就很明显了。
    明明是同归于尽的打法,一个在感觉是:“完了,我必死无疑。”另外一方面的感觉是:“虽然有可能死,但或许我不是那个倒霉鬼啊。”
    这反馈到各自骑兵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云中骑河边,虽然是近乎同归于尽的打发,但是每一个都不觉得自己一定会死,当然了上战场哪里有不死人的,死了也是勇气不好。
    而且鞑子这边,或许有一些骑兵真正能做到视死如归。但问题大部分鞑子南下,都是为了抢劫,可没有要拼命的觉悟。更没有想过,用自己的性命给别人抢东西的想法。


第六十二章 横戈决生死
    人都是群体生物,当有一个承受不住这种必死的压力掉头逃窜的时候,鞑子骑兵也都纷纷退开了。
    甚至这也算是鞑子骑兵的传统了。骑兵作战之中,其实追逐战,才是最重要的形式。蒙古人尤其擅长在追逐战之中反败为胜。
    但问题是,这里不是草原。根本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