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和卫与高山卫的人马就是守阳和口的人马,虽然他们闹出了一个大乌龙,但好歹没有望风而逃。坚守阵地,在一群卫所军中,这已经算不错了。
    麻禄说得不错。周梦臣根本就是将大同十三个卫所重建成为,名为卫所军,但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军队,或许唯一相同的就是番号了,原来叫什么卫,现在还叫什么卫。
    周梦臣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做事要做彻底。
    周梦臣到了大同之后,对卫所的军官的打压,可谓是大刀阔斧,血流成河。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不将这个顽疾搞定,让他们将来死灰复燃,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其次,周梦臣虽然是大同巡抚,但毕竟不是大同王,他上面还有一个朝廷,扩军这事情,是你说扩军就能扩军的吗?真当朝廷不存在。所以周梦臣用了这个手段,如此从纸面上来看,大同前后的兵力根本没有变化。
    最后,周梦臣其实也想对卫所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毕竟大明军事上的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军制已经彻底的崩溃了。卫所制度烂透了,就好像是僵尸一般,死而不僵,依旧占据着朝廷的资源。这也罢了,因为卫所军制是朝廷祖宗之制。即便已经不能永和,还死占着位置不放。不管是在后面搞出的家丁制,营兵制,募兵制等等。都被卫所制限制的。或者说根本就是多卫所制度的修修补补。如此一来,大明的军事内外上下都是一团糟糕,这样的情况之下,打一两次防御战的胜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要裂土开疆的大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七十三章 血税
    周梦臣对他这些部下还是很了解的。的确,他们或许有忠君爱国的想法,但是最根本的想法,还是升官发财。
    对于什么大局啊?是祖制了,还有其他有的没的。并不是太在意了。
    他们一品,如果不将十三个卫所推倒重建。那么他们最多升一个虚衔,想要带更多的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而今,他们之前一个千户,说不定就能直升指挥使了,这样的好事,他们怎么能够拒绝啊?
    于是,他们纷纷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麻禄说道:“大人,百姓对军籍畏之如虎,恐怕招不满人吧?”
    周梦臣说道:“无妨,我准备暂行新条例,即在卫所为兵还是民籍。凡是为兵,不仅仅有月粮,而且分田百亩。如果退役的话,这百亩田就必须课税,如果父子相承的话,就可以不课税。即便战死,也会免十八年赋税。”
    “这个待遇,所有正兵都有。不过,你们要想好了。如果要了田,饷银就会减少。如果不要田。饷银就会高一点。”
    “而且军官也会有专门的养廉田,具体的你们问杨大人便是了。与这个章程差不多。”
    此言一出,下面的议论纷纷,不管是文官武将都在议论。
    武将想的是自己的待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是要饷银,还是要土地。哎呀,好烦恼。
    文官这边却觉得周梦臣的提议,惊世骇俗之极。这是要变更朝廷祖宗。这位周大人简直是胆大包天。
    “好了。”周梦臣说道:“关于这方面的事情,下面之后,自己问。自己想,而且还算扩军的事情。各部都要抽调精兵强将,在大同城外,立十三座大营,树旗招兵。各部都负责训练。”
    “另外杨大人,麻将军。”
    杨继盛与麻禄起身说道:“大人。”
    周梦臣说道:“你派出人手,与麻禄一起巡视十三个卫所,将所有卫所的土地都登记造册。从此卫所的土地一律为民田。同样要纳税。军官与士卒一样无二。只要在服役的士卒,家中可以免税。这税吗,比照江南官田税。”
    杨继盛听了,似乎有话说。但他也知道,这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说道:“是。”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这个赋税高了。
    的确高了,江南官田的赋税是多少?三成,甚至有的到五成。即便最低的三成在这里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周梦臣盘算过,大同最好的土地,大概有十几万顷沿河的土地,他不会分出去的。作为朝廷直接掌管的屯田地,甚至他还建立几个屯田卫所,专门负责这些土地,这些土地是要供应全军的粮食命脉,虽然产量不如南方,但是毕竟免去了转运之苦。
    这里的土地,最多也不过亩产一石,或者一石多一点,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
    其余土地,周梦臣估计都在亩产七斗,甚至七斗都未必能维持住。即便按七斗来算,一百亩也不过七十石,按照壮劳力日食一升,这是明朝朝廷给重劳力干活时候每日的口粮。
    十升一斗,十斗一石。一升大概就是小两斤米。看起来很夸张。不过在人们没有足够的油水的时候。对碳水的消耗量就大增。这也算是比较正常的数字了。如此一来,一年四石粮食,就足够一个人吃了。
    七十石粮食看似够十几个人吃了,但是帐不能这么算。百姓也不可能都种粮食,棉花,菜蔬,都要种的,再加上家中用度。一个人估计要十石粮食才能支撑一年。即便真有七十石粮食,也不过支撑,一个大家庭,父母两人,兄弟数人而已。甚至没有这么多人,根本不足以开垦一百亩土地。如果再征三成的税,恐怕根本不能支撑。
    这其实也是周梦臣所想要的。
    一方面大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毕竟不多。特别是周梦臣决定养十几万军队,粮食总是不够的。另外一方面也是他在用经济做调节。这样的赋税,如果租种的话,根本不大可能有人种。毕竟这不是江南,江南官田的能租出去,是建立在江南土地平均亩产在三石,甚至个别好地能到六七石,甚至传说有极限亩产十石的。这么多产出,拿出还可以接受。
    但是在大同,承担赋税之后,再承担田租,根本不可能维持下去。
    但是如果免税的话,一家人就能活得好好的。
    周梦臣的就是尽量让这些种田的家族都愿意出一个男丁在军队上,并且这土地不可交易,不可分割。以保证为了免税。兵源不断。而且在军队上也有月粮,几乎就是管吃管住。只是没有多少饷银而已,但是立功却有赏银。也算不错了。
    可以说这土地征的是血税。
    这个章程,与杨继盛商议过,杨继盛甚至也出了不少意见,这数值的确定,也是杨继盛计算的。因为也只有杨继盛才知道百姓到底有多苦,这个数字要在什么位置,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地为朝廷买命。
    只是杨继盛还是不大同意这么办法。
    一方面这个方法对百姓来说太苦了一些,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即便是周梦臣这样设计的,但是在杨继盛看来,也有太多的办法可以规避。这个办法或许能支撑十年,或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不出三代人,这个体系也必然分崩离析。就好像府兵制,卫所制一样,要知道,卫所制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能打的。太祖皇帝就是靠着这些兵打下天下的。
    但到了宣宗皇帝时候,就已经不行了。
    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不过,对周梦臣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几十年事情,科技的发展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朝廷有钱了,还至于有这个方法。毕竟这种方法其实都是朝廷没钱的替代政策。朝廷有钱。以大明的体量最少需要一百多万军队,拿卫所兵来说,额定三百万上下,换成募兵,一年开支三千六百万两。如果朝廷能拿出这个钱来,其实也是可以的。不比什么都强。即便士卒折中一下,也是一年两千万两银子,对于而今大明朝廷来说,自然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了解科技带来生产力爆炸发展来说,三千六百万两,还真不算多。
    他不需要这个办法能用上几十年,他只希望这个办法能用上十几年,二十年上下,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执掌天下。
    周梦臣忽略了杨继盛的表情,说道:“麻禄,你此去巡视十三个卫所,要考核卫所现存的所有军官,如果有能力的,都可以推荐到军中,本官说过,会一视同仁,但是如果不过不胜任,就放还为民,做一个富家翁,对谁都好。而如果不合格,还硬要用,推荐者会有连带责任,你要想清楚了。”
    麻禄其实就是大同本地卫所军官的代表了,虽然他很能打的。
    不过,周梦臣从头到尾就是对卫所体制去的,并不是对卫所体制上面依附的人。只要愿意听从命令,适应新的生活,或者干脆离开军队,周梦臣也是愿意给出路,给机会的。
    但是前提是不能尸餐素位。
    麻禄听了,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末将遵命。”
    其实而今留任的卫所军官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本事,一点本事也没有,并残害士卒的军官,都在第一轮清洗之中咔嚓掉了。这是第二轮了。他们或许不能如周梦臣血战中历练出来的军官相比。但也是能胜任一些军官的。


第七十四章 十七万大军的野望
    “有一些话,我说在前面。”周梦臣说道:“诸位很多人都有了世职吧?从今天开始,在十三卫所之中的世职,全部不管用了,该多少俸禄,巡抚衙门早就支出,不过其他都虚的。”
    此言一出,场面上有些冷。
    周梦臣却很坚决。说道:“而今的世职也最多有一些俸禄而已。而且诸位都看着世职做什么?封爵才是好男儿想要的。”
    话虽然如此说。
    但是很多人还是有些不甘心。
    大明爵位只有伯,侯,公。其实是缺少低级爵位的。只是大明真缺少低级爵位吗?不是,大明的低级爵位,就是世职。那种世袭百户,世袭千户,世袭指挥使,都可以视为大明的低级爵位。
    这也是为什么说,勋贵们是卫所体系的总后台了。
    因为他们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不过,周梦臣说的也是现实,而今的世职不比当初了。当初卫所世袭是真世袭,那时候卫所指挥使父死子继,几乎将卫所当做自己家的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卫所崩坏如此之快的原因,但是而今却没有那么多世袭的空缺了。毕竟大明三百多卫所,去掉那些土卫所,也就是土司。毕竟努尔哈赤祖上就是世袭建州卫。也就二百多卫所,那个坑里面没有萝卜,让新来的去世袭,无非是挂一个名字,多领一分俸禄而已。
    只是而今这十三个卫所都已经被清理过了,前面世袭的家族都已经被连根拔起了。很多人都想占住个新坑。
    不过,听周梦臣这么说了,心中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想想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也就释然了。马芳带头说道:“大人说的是,封爵才是好男儿该想的。”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马将军所言极是。”
    众人自然纷纷附和,这一件事情就过去了。
    周梦臣绝对不会在世袭上面松口的,即便是闹到金銮殿上也是如此。
    在周梦臣看来,卫所制度或许还一点点可以用的地方,但是世袭制度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拿清代的绿营兵来说,也是世兵制度,一旦入营,就划道兵籍之中,世代为兵。与军户制度相差不大。但是在军官的选用上,却直接由兵部负责,各级将领都采取回避制度,不准在本籍当官。于是绿营兵兴盛的时间,比卫所制度兴盛的时间要长一点,从康熙年到嘉庆年,都还堪用。最后完全不行了。
    同样的情况,为什么清楚的绿营兵支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