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居正在徐府的地位,近乎少爷了。徐府的下人敢不给周梦臣面子,但不敢不给张居正面子。
周梦臣也没有追究,等人都出去了。房间里面只剩下周梦臣,徐阶,张居正之后。
周梦臣开始长篇大论了。说道:“大人可曾知道礼部尚书霍公在嘉靖初年受命清理天下皇庄的时候,查过旧档。洪武之初,天下田亩数在八百四十九万顷上下,而但到了弘治的时候,已经只剩下四百多万顷了。当时,霍公觉得朝廷是旧档年代久远,再加上有抄写窜脱之处,大抵是有误的。但是而今我可以告诉大人,这是没有一点错误的。”
霍公韬,乃是嘉靖初年的名臣之一,也算是想夏言的前辈,可惜死的有一点早。否下夏言的首辅就不可能当得那么安稳,根本不用严嵩出来制衡。
徐阶是嘉靖初年的进士,他中进士的时候,霍韬就是朝廷重臣。但好歹是见过的,打过交代。
徐阶又在翰林院待过很长时间,这整理旧档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翰林院的事情。被周梦臣隐隐约约一提,想起来觉得是有这一件事情。不过他与霍韬的想法一样,觉得国初到弘治,虽然有兼并土地的情况,但绝对不至于侵吞一半有余。
定然是档案出错了。毕竟古代这些机密档案都是靠手写的,有一个笔误也是很正常的。
此刻听周梦臣这么一说,他心中如何有一点想法了,说道:“你的意思是?”
周梦臣说道:“没错,在我看来,消失的四百万顷,就是卫所屯田,也就是说,太祖虽然说养兵百万不费一钱,其实他费了天下之半。而今我们加的军费,其实在付出天下之半的基础之上,再次付出一次军费。这才是朝廷为什么入不敷出的原因。”
“大同在案的屯田只有两万亩,但是我在大同清理出来的土地有五十万顷,当然了,其中很多都已经荒废了。但是如此算来天下卫所有四百多万亩土地一点也不多。”
徐阶听了一击掌说道:“原来如此。”
很多事情都是一层窗户纸。
一捅就破。
但是不捅的话,就一直想不明白。更不要说,大明田亩税收是一笔烂账,烂到不能算的账目。有一件很典型的事情,徽州有一个县,有一个好事的人,算了一些下夏里的账目,他发现都同样是徽州府的县,为什么自己县比其他县多出来六千两的赋税,而且很没有名目。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是年年要交的。
这个较真的人。就去查了。一直查到大明早年。一直在邻县征收丝绸,但是这一年邻县受灾了,但是这个也不免。当时的知府就做了一变通的方法,就是从本县支出六千两来支援一些邻县渡过这个难关。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政府部门的互相拆借而已。
但是后来,天灾过后。邻县丝绸还按时上交,而本县的六千两居然成为一项惯例继承下来。也就是说这个县本来借出六千两,不仅仅没有还回来,而且从那之后,要年年多缴纳六千两的赋税。
而这个错误,从县里,到府里,到南京,到北京,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将他当为常例执行了一百多年。
也就是这种混乱程度。出现档案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第一个感觉不是自己这里出了问题,反而觉得是档案出了问题。
徐阶而今想明白之后,也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而今即便想明白这些事情,又能够怎么样?在这上面动手,是要出乱子的。”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动手了,可见有什么乱子?”
徐阶一惊,联想起周梦臣之前做的一切,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第八十七章 废卫所
周梦臣说道:“阁老,我在大同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大明的军制已经到了不梳理不行的地步,千户,镇抚,指挥使,守备,游击,参将,各种官职互不隶属,又要相互配合作战,根本就是乱七八糟。不好好梳理一下,如何能打胜仗。即便能一时打了胜仗,将来也是败掉的。”
小旗。总旗,百户,千户,镇抚,佥事,指挥使。
这是卫所体制的军官。
小旗,总旗,百户,守备,游击,参将,副将。
这是营兵体系之中的军官。
营兵算是卫所制度的补充
刚刚开始卫所兵力充沛的时候,一个卫所就是一个战斗单位。可以直接派上战场。但是虽然卫所制度的衰落。卫所都不满额,这样又怎么能上战场啊?于是营兵就出现了。
营兵是将好几个卫所能战的士卒拉出来,组建一个营,或者几个营,受到高级将领直接指挥。
大同骑兵就是典型的营兵。
一般来说,指挥营兵的都是高级将领,比如马芳指挥大同骑兵,他就是总兵官,能以总兵官的身份直接指挥下面的卫所,但问题是,两者内里并不是没有混乱与矛盾的。甚至卫所兵不堪用之后,连从卫所之中招募可战之兵的作用都没有了,朝廷早就允许营兵招募民壮了。
对,戚继光的戚家军,就是营兵。
但是营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营兵不是一个军事体制,只是一个补丁而已,弥补卫所制度不能战的缺陷。问题是,卫所整体烂掉了。区区一个补丁能有什么用处?营兵不成体系,就造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戚将军是营兵,北方的边军很多也是营兵编制,但是两者之间截然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军事体制。这样的情况下,指望这种残缺不全,内部矛盾重重的体制,代替卫所体制,守卫大明想都不要想了。
徐阶这才明白周梦臣的想法,说道:“你要重立兵制?”
周梦臣说道:“阁老英明。”
徐阶厉声说道:“荒唐,等你坐了我这把交椅的时候,再说这个不迟。”
兵制乃是大明的根本,卫所制度不能战,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了。但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是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时候,变法的措施如果错了,那还真不如不折腾的。
北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周梦臣说道:“徐阁老却是错了,我未必能坐到阁老的位置上,即便我坐到了,那个时候再改兵制已经迟了。我理解阁老,如此国家大事,必然慎之又慎。不可轻易决断。我如果是阁老也会慎重以待。”
“如此大事,空口白牙,又怎么能在朝廷上说啊?不过是徒增人笑耳。唯有真真切切的做了出来。知道有效果,最少在一部分地方行得通。才能上朝廷讨论。其实阁老也明白,陛下为什么授我便宜行事之权。”
周梦臣最后一句话,让徐阶陷入深思之中。他内心之中暗暗琢磨,思忖:“是啊,陛下为什么让周梦臣额外的便宜行事之权。”
周梦臣的便宜行事之权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别人的便宜行事之权,更多是王命旗牌,代表这决断的权力,也就是常说的先斩后奏。当了,这面王命旗牌,周梦臣也是有的。而周梦臣的便宜行事,在群臣面前在皇帝口中请下来的。这个便宜行事到底有多便宜,适用范围有多大。
这是很模糊的东西。
似乎可以无限制扩大,也可以说就是王命旗牌代表的便宜行事?
不过,徐阶这个时候忍不住往深想了一层。毕竟他知道嘉靖是什么样的人。嘉靖不是寻常君主,对嘉靖的心思,绝对不能只看表面。
徐阶想到这里,心中有了顾忌,也没有多问。说道:“说说你的想法吧。”
周梦臣说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废卫立县。”
徐阶一听,眉头就竖起来了。他觉得周梦臣太过轻佻了。废卫立县,说的简单。但实际上就是一场大裁军。大明军队虽然而今不能打了。但是依旧是国家柱石。绝对不能一下子砍掉。
周梦臣见状,立即解释说道:“当然了,并不是简单的废卫立县,我想以营兵体制为核心,重建大明军队,而今卫所不堪战,徒耗钱粮,不如改为县。清丈卫所土地增加赋税,国初的四百万顷,而今又是多少?这些天地如果都能收上赋税,又该是多少钱粮啊?”
徐阶听了这个,眉头微微软了下来。
虽然户部是严嵩手中的核心部门之一,但是财政问题已经成为大明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了。徐阶也跟着烦恼。
徐阶根本没有细算,他仅仅将而今的赋税翻了一番,毕竟大明而今在册的田亩不过四百万顷。所以仅仅听周梦臣这样说,徐阶就感到一丝丝诱惑的感觉。
周梦臣见状,趁热打铁说道:“阁老,我不是没有想过,兵制该怎么办的。”随即将他在大同执行的制度一五一十的说了。分百亩地,血税等等。说道:“在我想来,天下百姓禀赋不同,如大同百姓,让他们读书考状元,却是为难他们了,但是让他们从军作战,却是天下少用的精锐之师,而江南百姓,让他们做生意赚钱,养蚕织布,自然是一把好手,但是让他们上阵杀敌却是要了他们的命。”
“我意今后这种卫所改为县,不是普通县,而是边县,或者就是军事州。在这里知县有也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征兵。确定营制之后,圈定几个边县作为征兵范围,如果天下百姓有意投军,也可以去变边县投军。再将这征好的士卒,按照地方编组。比如在大同征召的,就叫大同军,下辖数营。朝廷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征调全军,对外征伐。”
“而内地很多不适合征兵的地方,就可以直接编为普通县,可以让其他地方,就好像大同,抽调一两个营到南方驻扎。”
徐阶有些疑惑地说道:“你这个与卫所制度有什么区别?”
周梦臣说道:“卫所制度是世兵制。而这个是募兵制度,当然了在边地征兵,用土地便宜一些。但并不是绝对的。前期可以让卫所士卒有一个过度,将来土地分发完了之后,就提高将士待遇,或者想其他办法。反正土地总是要征税。征收的赋税也能弥补财政缺口。”
“其次,征兵在各县。各县掌控将士名册。”
徐阶听到这一句,内心一震,立即感觉到了周梦臣话少,事多。
而今大明文官对军事的掌控,一直处于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只能通过掌控影响将领方式掌控,其实对底层将士,大部分文官都影响不了,否则就不会有大量兵变将文官给杀了,还有周尚文这样的老将,就敢不鸟巡抚。
但是如果大明文官从征兵环节就介入军中。每一个士卒的花名册家庭背景都在文官掌控之中,他们还怕那些丘八造反吗?这是将勋贵重要一项权力给夺了过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方面是一个文官大佬都会同意。
如果不是周梦臣与严嵩有仇,塞给严嵩,严嵩未必不动心。
毕竟,没有人与利益过不去,特别是关系到文官整体利益的地方。
周梦臣见徐阶领会到了精神,也就没有细说,而是继续说道:“在我的计划之中,营兵只需服役十年,十年之后,就要退役,倒是在边地,比如云南,比如辽东,比如西北,分发一些土地,让他们去屯垦,也算是实边宽乡。”
第八十八章 大明新秩序
实边宽乡。
在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一个新词,那就是殖民。
对,就是殖民。
实边,就是充实边疆。宽乡就是从人口密集的地区将百姓迁徙出来。
周梦臣对大明人口数量估计不清,没错,他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