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芹说道:“不过什么?”
伯颜说道:“不过,为什么要打大同?”
萧芹说道:“我刚刚已经说过了,大同周梦臣并非凡品。自然要早早对付,以绝后患。”
伯颜说道:“我问过很多参与去年一战的人,是的,周梦臣韧性之强,让我想到了周尚文。大同兵本来就耐苦战。又有周梦臣在肯定不好对付。而且嘉靖二十九年,嘉靖三十年,都是以大同为主攻方向的。虽然周梦臣有几分手段。但是恐怕一时间难以恢复元气。”
“大汗。”伯颜说道:“放出猎犬,是为了抓住兔子,放出苍鹰,是为追住狐狸。身为大汗的战士,在战场之上自然当勇往直前。必要的时候,也不妨用虎皮作为炫耀自己的武功的标志。但是打猎的事情,却也是要对猛兽表示一定的尊重。否则就要折损猎犬与猎鹰的。”
“臣赞同南下,但不赞同打大同。”
这就是蒙古人与萧芹对战争看法的截然不同的表达。
对于萧芹来说,南下的战争从来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争霸天下的开端。他熊熊的野心每日都在跳动着。但是对于很多蒙古将领来说,打仗,与打猎差不多,都是获取好处的一种活动而已。
既然是活动就是讲究成本。不会知道硬骨头往上硬碰的。而且大同虽然恢复了几分元气,但是对蒙古人来说,却不怎么相信,毕竟大同到底成了什么样子了,是他们亲自做的。他们岂能不知道?
损伤到那种程度,岂是说恢复元气,就能恢复元气的。
第一百零二章 新目标:山西
“伯颜将军,你就不担心周梦臣未来成为蒙古大患吗?”萧芹说道。
“国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老虎的敌人。即便周梦臣真有这潜质,那又如何?大明边境上,不是没有名臣的。只是他们最多待上数年,就会掉走,到时候他做的一切,都会被继任者推翻,明人会自己杀了自己的英雄。比如曾大人。我们只需等着他,避让几年就行了。何必花费儿郎们的性命,去搏一个无用的胜利?”伯颜语气不疾不徐,却说出来一段很有深度的话。
顿时让萧芹对他刮目相看。
都觉得蒙古人粗鄙。但是其中不乏粗中有细的人物,比如眼前被辛爱提拔的伯颜。
这一番话,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
最少对战争有深刻的体悟,对大明朝政也是有很多的感悟。才能总结出这样的话。
以至于让萧芹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甚至不能反驳。
因为伯颜说的,很大程度上是对的。
大明军制的整体崩坏,造成了一个局面。就是不从根本上撼动军制本身,任何人的努力都是一时的,都是人亡政息的。当然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的政策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是却不是这样的局面。
杨一清在的时候,西北安定,结果杨一清一去,不出数年边事就开始恶化了。
这种反复变化,根本不能以政策的生命周期来解释。只能用人亡政息来解释。
当然了,导致人亡政息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明中枢激烈的政争。夏言一死,严嵩就清算夏言的人。而这样的事情,其实不只是一次了,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了。
而且以大明体制,不会让一个官员在任何地方长长久久的任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梦臣即便一直坚持,他最多在大同十年,也就是三任。这毕竟不是国初了,不会让一个人镇守一个地方十几年的。皇帝与勋臣之间的信任没有当初那么深了,更不要说周梦臣根本不是勋臣。
按伯颜说法,不管周梦臣多厉害,避他几年,能有什么作为,大明的大同巡抚,难道你能人人如周梦臣一样?
如果真是那样,还修什么西京城,早早的迁到漠北才是正理。
萧芹沉吟片刻,说道:“凡事有先易后难,有先难后易,今日避开周梦臣不打,虽然有一时之成效,但却有长远的损失,别的不说,伯颜将军应该知道,老汗打破长城而入,明人各地驻军都闻风丧胆,根本不敢抵抗。而今臣有愧,去岁折了大汗的威风,今日我等如果还避开周梦臣不打,大明其他边镇难免看轻我们,倒是即便打其他地方,恐怕也不是那么顺手了。”
“而且我们正对的地方,无非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这几镇,至于其他镇,距离就太远了一点,如果大军出外,就不担心马芳偷袭吗?就算没有偷袭,但从各地劫掠过来的东西,又有多少能带回来的?”
“而大同则不然。只需破了大同军,大同南部,朔州,马邑,应州,灵丘等州县,还是有些油水的。而且一山之隔,就是山西,山西从来是大明北方重镇,那里可比西北要富多了。”
“而且山西镇常年不被兵,兵马早就不堪为战了。只需打破边墙,其余的根本不足为虑。而且撤退的路线上,也只有大同一镇,只要大同不敢出兵。将收获带回家中,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将军以为如何?”
萧芹也不是好相与的,既然以劫掠而论。萧芹就从这个方向细细分析。说来说去,还是大同必须拿下来。
大明开国之时,山西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否则也不会有大槐树下的移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山西虽然比不上南方,但是在北方却比西北等地富裕一点,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山西不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劫掠方向,毕竟山西在大同之难,不先将大同镇给打残了,根本不可能到山西去。
如果之前,伯颜也没有想过打残山西镇的事情。但是就好像伯颜不相信大同恢复元气一样,更不相信大同军能非常快的恢复过来。而且伯颜了解白登之役,更是明白明军胜的有多侥幸。
此战之败,更多是运气,而不是实力。
所以,在他的心中,大同是半残的。而今再加把力就能打残,打残之后,有这么大的好处。让伯颜也有一些心动,忍不住看了辛爱一眼。
辛爱立即懂了伯颜的意思。伯颜也心动。
辛爱虽然与萧芹的隔阂日深,但是不得不承认,萧芹的战略规划能力,是蒙古人无人能出奇右的存在。俺答数次南下路线,各种安排都是出自萧芹之手。而今萧芹这一副蓝图,也让辛爱很动心。
辛爱其实也想有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向所有人证明,他并不比自己的父亲差。但是他很明白,想再次突破到北京城下,几乎是不可能了,无他,北京附近的长城几乎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安排了精兵强将。
想之前一般,轻松南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辛爱其实一直在想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而被萧芹一点,辛爱这才发现,山西不就是他最理想的突破口。
首先是山西太平太久了。
作为二线军镇,几乎不怎么参与与鞑子的大战,更多是作为大同,榆林的后方支撑。最多支援粮草,兵源等等。就好像刘浃就是山西镇派到大同的援军。但是对于大部分山西镇士卒来说,他们没有怎么见过战争。
太平久了的明军是什么样子。看看江南的明军,就知道了。
虽然山西镇士卒定然比江南卫所要强。但与鞑子精锐相比,就差了很多了。
当然了,山西表里河山,易守难攻。但问题是山西的白莲教根基也是非常雄厚的,雄厚的什么地步。嘉靖年间有名的白莲教张福案,当时的张福都混到了太原卫指挥使。可见白莲教在山西的潜势力。
如果他能攻入太原城下,即便不拿下太原城,也足以震动天下,让天下人不敢小窥自己了。
辛爱语气一下子变得缓和起来,甚至带着几分亲热与客气,说道:“国师,打大同我不反对,但是该怎么打?国师可有万全之策?”
萧芹听到了辛爱这一句话,顿时心头一松,甚至有几分快意。心中暗道:“你这个时候知道,在丰州滩上,最离不开的是谁了吧?”
不过萧芹虽然心头快意,却也不愿意因为一点点快意而耽误大事,他立即谦虚的说道:“老臣败军之将,岂敢言勇。自然不敢说有什么万全之策。不过,老臣数日拙于战阵,但是临阵设谋的自信还是有一点的,而且老臣也与周梦臣正面交锋过。知道周梦臣的虚实。倒是有一些话,想对大汗说。”
辛爱心中暗道:“这老家伙什么时候这么谦虚了?”说一句不客气话,萧芹如果能一直秉承这么态度,双方未必能走到这一步,不过而今几乎撕破脸。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辛爱不可能再如当初一样信任萧芹,虽然而今依然离不开他。辛爱带着几分客气说道:“国师,快快讲来。”
萧芹立即说道:“是。”随即微微一顿,说道:“周梦臣是理政之才,在军事上的表现其实并非完美无缺。不过我今日说的并不是周梦臣用兵如何,而是大明军队固有缺陷。”
第一百零三章 南下总方略
“第一缺马。”萧芹冷静的说道:“大同额定五万马军,如果按其他军队,马三步七的规格,一功有六七万骑兵之多。如果加上宣府定额,两镇联合,骑兵当在十几万之数。如果真是这样,我等自然不敢南下,但是真实情况如何?”
“去年大同骑兵不超过两万,宣府比大同稍稍好一点,大抵在三万上下。整个九边都是这样,或两万或三万,真正有些军镇不过骑兵数千而已。更是不值一提。”
“这也是我军最大优势。”
“第二防区大。”
“真要说起了大明九边骑兵都集结起来,大体也有十余万,但是这么多骑兵遍布整个九边,分散到一个地方就少之又少。同样,大同有两万骑,看似不少,但是分散到大同镇千里边墙上,又是少之又少了。”
“这一点不仅仅适应骑兵,也适应明军一切军队。”
“我攻,敌守。我们天然占据优势,可以从任何地方集结军队,但是明军却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地方。”
“但是我们也是有缺点的。”
“首先是,人丁贵重。不如汉人多。不敢损失太多。”
“第二,攻坚能力有限。不仅仅坚城,攻不下来。纵然是一些城堡,也未必能轻易拿下来。”
“第三,总体上来说,不论大明那些卫所兵,我军的战斗力是比明军稍稍弱一点的。”
伯颜听了萧芹这一句话,有一些不服气,但是叹息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因为萧芹说的是实话。
总体上来说,大明精锐战兵的战斗力是大于蒙古人的。毕竟大明精锐战兵很多都是职业士卒,也就是未来家丁的雏形。而蒙古人士卒除却少数之外,其实都是牧民。但问题是大明精锐士卒太少了。而其他军队太多了。
蒙古人可以吊打,明军所有卫所军队,所有的民壮民兵等非正式军队。甚至大明精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一些二等边镇的精锐,比如山西镇,就未必能比得上鞑子精锐。
这才是鞑子可以横行的原因。
萧芹见伯颜没有反对,就继续说了下去,说道:“既然如此,这一战就要扬长避短。如何扬长?利用骑兵之长,明军防区广泛的缺点,分兵大举南下。让明朝边境处处着烟,到处冒火,明军只有两万骑,看他怎么应付。”
“同是还有避免两件事情,第一,避免攻城。第二避免与明军步卒交战。”
“如此一来,周梦臣要么放弃边缘地带,镇守重点的地区。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