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爱派萧芹联系太原的白莲教。这个任务辛爱完成的很好。整个山西攻略。在萧芹的经营之下,不能说瓜熟蒂落,但也差不多。是有大的成功的可能。而且萧芹为了这一件事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给太原白莲教有很多许诺。
    其实萧芹对于辛爱没有定性的做法,也是很不舒服,但是没奈何,遇见这样一个老板,他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拐着弯将辛爱拉到他以为的正规之上。
    辛爱沉吟片刻,拿不定主意。
    以他的想法,最好干脆利落,直接推动到大同城下,与周梦臣决战。而不是这种太过复杂的计划,甚至辛爱也信不过萧芹,他这种太过复杂的计划,都很容易弄巧成拙。
    但是他细细一想,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直接攻打大同,他就先攻边墙,边墙还是好对付的。毕竟大同的边墙还不算太完整。但问题是,边墙之后的东西怎么应付,不是别的就是地雷。这一段时间,周梦臣虽然将心力都投在玉林卫这一块,但并不是其他人都在闲着,无数士卒,沿着边墙不知道布置了多少地雷,甚至出现了好几次地雷炸死自己人情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辛爱一想起这地雷阵势,就有一点点发憷。
    但是攻别的地方,比如攻玉林卫,将这个明军在关外的钉子给拔了。辛爱仅仅是想想就觉得头疼。明军火器厉害,而今平地列阵都攻之不下。而他用脚趾头想,就知道玉林卫一定是有大量火器装备,还是那一句话,未必打不下来。但是伤亡怎么办?他并不是不敢付出代价。但是也做不到一场大战,战死数万。
    以蒙古人的人口基数,这样一战,就是二十年恢复不了元气。
    蒙古人的先天属性是打不了如此惨烈的战事的。
    想来想去还真的取巧。
    辛爱思忖良久,一咬牙,说道:“就安国师的来办。张先生为西京留守。为本汗掌管青城一切事务。”
    张惠说道:“臣领命。”
    辛爱的儿子还太小了。根本不能掌控权力。而张惠是一个汉人,在蒙古毫无根基。在辛爱看来,他只能一心一意的向效忠。而且张惠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了辛爱的信任。故而将如此重任给了张惠。
    张惠心中一凛,还真有几分感动。张惠去年刚刚到了蒙古。一年之内,从俘虏到西京留守。这个固然是因为蒙古官职简陋。没有固定规矩,但也少不了辛爱的提拔与看重。
    这种知遇之恩,分量不轻。
    只是张惠一想到家乡父老惨死的摸样,心中的一切都淡了。
    心中暗道:“可惜,门不当,户不对,也可惜,恨不相逢未嫁时。”
    门不当,户不对,是指辛爱非中国之君。恨不相逢未嫁时。却是知他先效忠大明,已经是明臣,自然不可能再效忠蒙古了。
    张惠心思一定,就开始想办法,将这个情报传递出去。
    只是可惜这一次萧芹特别强调突然性。要突击偏关,最好是一夜之内,到偏关城下。所以严格保密。诚然,这个时代所谓的严格保密,并不能与后世相比。但问题是这个时代信息交流的工具,也不可能与后世相比。
    萧芹这一挡。又让情报失去了时效性。根本没有起到示警的功能。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吉凶双至
    大同御河码头。
    从南边来的人如果坐船的话,都会在这里下船,也是大同的交通要道,传说当年正德帝在大同,来得时候就是在这里下船的。本来繁华无比的码头,最近几年有些落幕了。
    今日却张灯结彩。有无数文武官员等在这里,还有很多老百姓都远远的在看热闹,周梦臣等高官也在人群之中。
    似乎在等人。
    等得是周梦臣的老熟人。孟冲孟太监。
    对于兔毛川一战的嘉奖,朝廷很快有了定论。于是派了太监孟冲来大同宣旨。
    而圣旨还没有到大同,圣旨的内容,周梦臣就已经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首先,对于将士的奖赏,以赏不逾时的原则,让大同镇立即兑现。而户部照额拨给。
    这让周梦臣有一丝丝不好的预感。去年赏赐是跟着宣旨的太监一并来了。而今却要让大同垫付,然后户部再补,说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问题是在官场之中混,不能不多想一点。
    户部一直是严嵩的地盘。来这一手。这补却不知道补到猴年马月了。
    说不定,这一笔账,就成为永远的欠账了。
    当初户部能欠藩王俸禄数千万石。超过大明一年岁入,未必能欠大同镇。
    毕竟朝廷经济紧张,不是一日两日了。户部有数不完的借口。
    而周梦臣虽然担心,但也毫无办法。毕竟,周梦臣非常理解下面的士卒,他们才不管上面是什么原因,不发赏银。他们只会觉得是朝廷失信。下层士卒都不能要求太高的思想觉悟。大部分士卒拼命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大同籍的士卒,还有保家卫国的想法。但是京营恐怕连这个也没有。
    一旦赏银发放不及时,下一次再想让士卒拼命,就难了。
    周梦臣只能咬着牙从大同府库之中掏出十几万两。作为这一次斩首的赏赐。大同府库银子最多的时候也没有到百万两,这一下子支出十几万两,实在让周梦臣肉疼。
    其次,就是召周梦臣与立功将士入京,陛下亲自接见。并接受赏赐。
    所以,将领们的赏赐还没有确定。要去了北京才知道。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这一次进京,定然要将赏银的事情,好好与陛下说说,不能坑了大同镇,否则今后谁还敢打胜仗?”
    周梦臣心中有事,但是其余人心中都没有事,不知道其中的暗潮,只知道要回京接受陛下接见。一时间都兴高采烈起来,戚继光,李儒,曹世忠,麻锦等大大小小军官都在巡抚衙门等待圣旨到来。
    本来李儒这个人再不在功臣之列,是需要好好说说的。
    李儒守玉林卫说有功劳,也是有功劳的。说没有功劳,也是没有功劳的。奈何人家有一个好爹。周梦臣只能将他塞进去了。
    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将领都翘首以盼宣旨的孟太监能快点来。连一行稳重的戚继光也有一些坐不住了。作为这一战的首功之臣。戚继光可以说一战成名。而今的戚继光颇有周梦臣刚刚打赢北京之役,在北京城下击毙俺答的名声差不多。
    不过,武将与文官还是有差距的。戚继光毕竟没有进士出身,自然没有周梦臣的声望。同样所有人都记住戚继光是周梦臣的弟子。戚继光也深深的贴上了周梦臣的标签,这个标签是一辈子都撕不掉了。
    此刻戚继光也忍不住问一边的人,说道:“孟公公到了哪里?”
    下面立即有人说道:“快到了。也就一会工夫了。”
    至于多大一会功夫,却不好说了,反正之前都是这样说的。也不知道是等待的时间太过难熬,还是戚继光激动之余算错了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冲了过来,甚至顾不上簇拥的人群,差点将几个乱跑的孩子给撞飞,还是一边站立的马芳,眼疾手快,一手抓住缰绳,硬生生的将马按倒在地。
    不过,马芳一按之下,就知道不对。这马分明已经在力竭的边缘。马芳虽然神勇,力毙奔马,对他来说,并非不可能,但也是要看发挥的,并不是每一次都可以的。
    而且在马摔倒的时候,马上的骑士根本一动不动,整个人滚到地面之上,瞬间头破血流。头破血流之后,他似乎清醒了一些,看见周梦臣一身大红官袍,也是人群之中仅有的。奋起扑了过去。被周大壮一下子挡住了。他将一封急报举过头顶,大声说道:“周大人,紧急军情。”
    他虽然竭力大喊,但是周梦臣听到的声音,依旧是嘶哑难听。就好像两块砂布摩擦一般,他的喉咙已经沙哑了。
    周梦臣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心中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立即接过军报之后。撕开一看,仅仅是看了一眼,整个人都呆住了。咬着牙说道:“怎么可能,山西镇都是猪吗?”
    不是周梦臣口出恶言,实在是这上面写的匪夷所思。
    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齐名的偏关。居然被鞑子一夜而下。在周梦臣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偏关与宁武关,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雁门关却是大名鼎鼎的,以雁门关之险,可以说是天下知名。偏关能与雁门关齐名,就知道偏关之险,偏关一边是黄河,一边是山。中间只有一两里的空地。更是有城池相连。谈不上飞鸟难越,但是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更不要说,守军安兵额少说也要有两三万,即便是吃空额,有了几千士卒,也足以借助火器凭险据守。
    太原方面也是很快会派出援军的。
    怎么可能一举而下。
    只是不管周梦臣觉得是多不可思议。此刻都已经是事实。
    周梦臣立即开始推敲偏关失陷后的局面。他根本不用多想,就知道山西镇危险了。
    山西兵多年没有高强度的战事,都是太平兵,特别是偏关一夜而下,让周梦臣更是对山西明军的战斗力下调了好几个档次。周梦臣知道,山西镇与鞑子交接地方,也就一个偏关而已。
    不管说精兵强将都在偏关。但是安置在偏关都是山西镇的精锐。结果打成了这个样子。周梦臣还能有什么指望?
    “大人,孟公公到了。”周梦臣正在沉思,忽然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远远的看着大船过来。孟冲满面春风的站在船头,看着迎接他的人群。一时间内心之中有了决断。他说道:“请藤公公过来。”
    藤祥就在一边,立即过来了。
    周梦臣将军报让藤祥一看,藤祥顿时大惊失色。他在大同这一段时间,虽然没有是功劳,但是常识却有一点的。至少知道偏关是一个什么地方?藤祥语气颤抖的说道:“这,这,这怎么可能?”
    周梦臣说道:“可能不可能,而今已经不用说了,我相信山西方面不敢谎报军情。想该怎么应对吧?”
    藤祥连忙追问道:“那该怎么应对?”
    周梦臣说道:“不管怎么应对。都有一个前提,而今我是不能离开大同了,所谓这一道圣旨,今天不适宜宣读了。还请藤公公去见孟公公,让他将宣读圣旨取消吧,就说他是代表陛下来慰问前线将士的。”
    藤祥说道:“这不好吧?陛下的旨意岂能如此轻慢?”
    周梦臣一只手拍在藤祥肩膀上,说道:“放心出了事情,我担着。”周梦臣似乎没有在意,但是藤祥却觉得肩膀上有千斤之重。周梦臣将话说到这份上了,由不得他不答应了。


第一百四十章 朔州监危情
    只是即便藤祥敢担着,孟冲也不敢担着。
    毕竟太监的根子在宫里,他们从来不在乎地方上有什么变局。在乎的是能不能完成宫里的任务,按理说这一次传旨的差事。又怎么能出现什么偏差。谁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
    孟冲倒是有几分镇定,在码头表现得非常稳定。与大同有头有脸的寒暄了几句。只是一上马车就将周梦臣请了上去。
    旁人以为孟公公有什么给周梦臣交代的。也就没有在意。
    却不知道在马车之中,孟冲再也崩不住脸了,小声哀求道:“周大人,偏关失陷,那是山西镇的事情,又不是你大同镇的事情,你有何不插手啊。要我说你赶紧跟我回京,即便再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