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这个标准来看,大同镇永远缺马。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
    五万骑兵已经能筹齐了,大同镇已经恢复到了他近百年来最强大的时候了。八万步卒,五万骑兵,四万京营。天下第一镇名副其实。而且养马也是很费钱的,从开支上来看,养一匹马几乎等于多养一个士卒。
    这还是除却战时之外,对战马不用那么好,也不用喂太多精细的粮食。
    否则马的胃口可比人大多了。
    周梦臣说道:“你小看了通贡对鞑子的好处了。而今西去有两条路,一条是过甘肃镇,另外一条就是走草原一路,也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而今西北残破,真要说起来,走西北,还不如走大同。在汉唐之时,长安富饶,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可以在长安采买一些物资,然后从西北出关。但是而今可西北能承担得起吗?”
    “已经不能了。而从大同出关,直接去西域。还是过漠北到俄罗斯。都是比西北方便。”
    “所以开关通贡,对鞑子来说,意义重大,这一条路一旦成了,就是一条黄金之路。”
    周梦臣心中盘算了很久。
    这一番话,周梦臣可不是胡说的。
    不过却有些出入。因为这一条路是建立在俄罗斯东进的基础上,在清代的时候,晋商彻底打通了从大同道俄罗斯的商道。从大同出发,一路向北到买卖城,俄国人交易。
    周梦臣只知道,俄罗斯人在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到了北海一带。
    至于现在俄罗斯的商路修建出来了没有?他不知道。
    但是即便这一条商道没有修建好。但是从逻辑上,他的想法是行得通的。
    无他,西北残破是真的。
    且不说,甘肃一路上有黄沙侵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单单说而今很多物资都是江南采买的,江南才是大明的生产中心。而大同这里,可以通过运河一路运过来。到了北京再转为陆路。甚至如果西山运河打通之后,船能从江南,直接道大同城外的码头下货。而从嘉峪关出关之前,要走数千里的陆路。其中耗费之差,不用算,一看就知道了。
    再加上,地球是圆的。在高纬度地区通过同样的经度,距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从漠北这一条商道到莫斯科,其实比从西安一路向到莫斯科要近不少。
    这里种种成本上的差距,周梦臣是从结构反推原因的。在周梦臣看来,是有几分事后诸葛亮。但是在而今却是惊人的预见能力。、
    杨继盛听了,沉默了好一阵子,他在消耗周梦臣给他带来的信息量,好一阵子,他问道:“俄罗斯是哪个国家?”
    其实而今的俄罗斯还是莫斯科大公国。杨继盛自然没有听过。
    周梦臣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那是金帐汗国故地兴起的一个国家,俄罗斯这三个字,也是我音译的,口口相传,或许有误。不过知道此地在何处就行了。当年丝绸之路。令西域兴盛,而今重开。我也没有想能给大同带来多少金银,不过,总要试一试吧。”
    杨继盛沉吟片刻,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我担心远水救不了近火。”
    周梦臣说道:“自然要想其他办法,不过要一个一个地来。”
    杨继盛说道:“也不知道殷正茂第一日与鞑子谈得怎么样了?”
    “大人。”一个仆人说道:“殷大人已经来了。就在外面等着。”
    周梦臣说道:“快请。”
    片刻之后,殷正茂来到这里,微微行礼就落座了。在周梦臣询问下,殷正茂一五一十的将情况说了。最后说道:“周兄,杨兄,在我看来,鞑子恐怕别有心思,他们未必真有和谈的意思?或许是缓兵之计?”
    周梦臣听了微微摇头,说道:“未必是缓兵之计。真要是缓兵之计,就不会在区区名头上,太过在乎了。嫌货才是买家。”
    殷正茂说道:“那么周兄,这谈判接下来怎么办?”
    周梦臣说道:“该怎么谈,就怎么谈?谈不拢就打。你直接告诉赵全,辛爱不想当归化王。恭顺王也可以,恭顺王不愿意,忠顺王也行,这不愿意,那不愿意,就请他与我会猎于城下,不管是青城下,还是大同城下,我都奉陪。倒是违命侯,都未必给他了。”
    “这一件事情,我信得过你。不要有负担。今日暂时是借调,但是如果此事有成。朝廷也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其余的一切有我。”


第二十一章 谈判条件
    周梦臣特地选殷正茂作为谈判代表。其实也是对殷正茂的栽培。
    这一场谈判下来,只要成功。殷正茂定然会升官。
    周梦臣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升官太快,羽翼未成。为什么马芳被调走,周梦臣感到十分肉疼。固然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也是周梦臣在边关日浅,夹带中人少,板凳厚度不够。去一个主力,让周梦臣几乎找不到替补。即便能找到水平相差太远了。
    如果周梦臣在边关深耕十余年,定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周梦臣痛定思痛。这才想提拔自己的嫡系。毕竟很多事情,不是自己人是不能放心托付的。而他升得快,他的心腹却未必能跟得上。别的不说,周梦臣而今想来,他幸好没有升宣大总督。因为他发现他即便升了宣大总督,宣大总督最重要的两个下属,一个是大同巡抚,一个是宣府巡抚。他估计都拿捏不住了。
    周梦臣背景深厚,弄得宣大总督苏佑,好像没有这个人一般。苏佑当做看不见有大同镇,只当自己不是宣大总督,仅仅是宣府总督而已。但是周梦臣升任之后,也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杨继盛资历还是浅了一些,不足以担任大同巡抚,宣府巡抚定然也不是周梦臣自己人。
    不知道要多少人事斗争,才能将这两个位置的大臣压死。特别是有严嵩在后背支持的时候,更是难办。
    之所以这样,就是周梦臣没有足够的人去占位置。
    周梦臣是高升的话,对继任者是有推荐权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梦臣可以将李儒推上大同总兵的位置上。对于有功之臣的推荐,朝廷也是要考虑的。可惜了,周梦臣有机会安插人,却不知道安插谁?
    这就是所谓的根基浅薄。
    看看所谓的文官大佬之中,那一个不是桃李满天下。只要一翻,有的是自己的党羽。周梦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年们,而且即便嘉靖二十六年的同年,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跟着周梦臣混了。
    故而,周梦臣才决定下功夫提拔自己人。
    准备将凌云翼从北京调任朔州军器监。然后让殷正茂高升。即便没有缺,也想资历功劳给刷刷。将来也好安排。
    殷正茂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否则大明礼部,翰林院,乃至于兵部有多少人不能用。偏偏是他坐在这个容易立功的位置上。
    殷正茂说道:“请周兄放心,我定然不会有辱国体。”
    他微微一顿,说道:“今日虽然在封号之上争论不休。但是不是没有结果的。我最少摸清了谈判的几处要点。这一次谈判,封号与白莲教徒这两个前提条件。封号这边争执不下,但是白莲教那边已经有过暗示了。只要和议一成,鞑子就取缔白莲教,并愿意送一批白莲教徒给朝廷,以示与白莲教一刀两断。今后再有白莲教逃到草原上,他们绝对送还。”
    杨继盛冷笑一声,说道:“真是好吃相。”
    周梦臣自然知道,辛爱在草原做的事情。白莲教当初帮了俺答父子多少。而今却已经是过眼云烟了。张惠正在将板升百姓全部编户齐民,大概有数万户之多,分为数个县,当然了。或许为了鞑子所谓的西京府更好听一些,估计鞑子会在编制上扩大一些。比如将县叫成州。
    做一些虚张声势的勾当。
    这些送过来的白莲教徒,想来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白莲教在草原兴盛这么多年。纵然骨干都死在朔州之战中。留守中上层全部叛变,但要说白莲教一个忠心的也没有,却是未必了。
    辛爱正好将这一批人给清理了。
    杨继盛对白莲教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但是白莲教骨干到底是汉人,见白莲教的人如此被鞑子过河拆桥。吃得干净利落,心中无名火起。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周梦臣说道:“萧芹如果知道今日之事,也不知道做何想法。算了,鞑子其他条件是什么?”
    殷正茂说道:“我试探了一下,鞑子最在乎的其实还是通贡。对于通贡的数量,地点,物品种类说的最多,他们希望我们能卖出粮食与铁器,他们愿意用战马来换。”
    “大人,这方面如何决断?还有,大人觉得通贡的地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周梦臣斩钉截铁地说道:“玉林。就在玉林通贡。”
    周梦臣之所以咬定要在玉林,就是因为玉林距离青城最近。如果将来周梦臣对青城动手,玉林就是大军出发地。所以对玉林的建设,周梦臣一直是上心的。可惜现在周梦臣没钱。而且和议达成在即,即便是有钱,也不好加固敏感地区的城防。
    但是如果在玉林通贡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顺理成章了。
    大量人员聚集。即便不修路,人走多了,从杀胡口到玉林卫的这一段路程,自然而然就修缮了。而且玉林人多,各种配套设施,都会逐渐增加。周梦臣将来用兵的时候,都能用得上。
    “至于铁与粮……………”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铁是要请示朝廷的。这样吧,我们可以用铁换马。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包括粮食都随行就市。不过,我会在玉林设集,凡是出入关的物资都要交税。”
    “这一点,你要提前说清楚。”
    铁与粮,是最敏感的军事物资,周梦臣本身却不是太在乎。
    首先,铁。朔州监一直在爆产量。周梦臣估计如果没有战事的话,嘉靖三十二年或者嘉靖三十三年,今明两年之间,朔州监的产量想达到一个高峰。倒是限制朔州监产量的,就是铁矿石数量。毕竟朔州监的铁矿石一直是浑源通过桑干河送过来的。
    运输量是有上限的。
    所以,大趋势是铁越来越便宜。
    而且周梦臣也不在乎鞑子有足够的铁器。无他,即便不封锁,鞑子也有一定的铁器生产能力。毕竟之前封锁的再严实,也没有让鞑子骑兵用木棒上阵,还不如放开了。毕竟周梦臣准备在一两年之间,将大同镇所有的火器都装备齐,甚至燧发枪工艺很有可能有突破。
    到时候铁已经不重要了,钢与火药才重要。
    这都不是鞑子可以搞出来的。
    不过铁太过敏感了。周梦臣如果说放开铁禁,北京言官定然是有异议的,所以周梦臣退一步,确定用铁换马。毕竟战马也是很敏感的军事物资。这对上对下,都能说得过去。
    至于粮食,周梦臣自己都不够吃,怎么可能卖给鞑子。
    不过,他不卖,有人愿意卖的话,周梦臣并不介意。
    周梦臣决定控制住本地产的粮食,这些作为军需,发给将士。想来没有人愿意将口粮卖出去。即便有,也是少部分的。如此一来,想要有大量粮食,就要从外地运输过来。
    如果很多鞑子的物资比如马羊牛这样的牲口都需要粮食交易,那么定然有很多粮食距离在大同。
    市场调节之下,这些粮食越多价格就越低。
    即便没有如周梦臣所愿,周梦臣也不在意,反正这些粮食在大同,等有朝一日,周梦臣准备与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