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了。甚至他报仇雪恨的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成。
    辛爱说道:“太师,你怎么看?”
    张惠说道:“大汗,何须我说?大汗自己不是已经有了决断吗?”
    辛爱听了苦笑一声,说道:“是啊。今日这局面,是我咎由自取。不管是什么条件,我都要认了。不过,周梦臣,我记住了。我黄金建筑,怎么能受此侮辱。”随即将匕首拔出来,再手上划了一道。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留下一个深深的血掌印,说道:“我必报此仇。”
    张惠听了辛爱的话,内心之中闪过一丝杀意。口中却一丝不显,反而说道:“汉高有白登之围,唐宗有渭水之盟,自古成大事者,都是历经无数艰险。大汗有此卧薪尝胆之念,今后必能一展所报。”
    辛爱说道:“太师不用安慰我了。不过这里一些条件,实在是不能答应。比如派人去京师朝见。我能派谁去?”
    辛爱儿子还小,根本不顶事,他虽然有弟弟。但是有能力的弟弟已经被他杀了,没有能力的弟弟,他也不敢放出去,万一他的弟弟一到北京,就翻脸了。愿意投靠大明来对付自己。
    须知这不是不看能,辛爱上位可是有一番腥风血雨的。他对自己的弟弟们可谈不上友好,他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弟弟里,到底心中是怎么想的。毕竟他不杀他们。并不是辛爱对之前杀的太多有所惭愧或者反省。而是他杀骨肉太多,影响自己的名声。
    张惠说道:“大汗,臣看得出来。这里面这几条,其实故意为难我们的。其实还是有得谈的。以我看来,周梦臣最在乎的,应该是通贡一条。”
    辛爱冷笑一声,说道:“这一条就更不可以答应了,通商自然是可以的。让商队来草原上也行。但是要我们保护商队?甚至于允许这些商队带兵器。摇身一变不就是军队吗?而且明人多少年没有来过草原之上,道路早已不熟了。他这番做,无非是想要探路。将来北上的时候,好轻车熟路。以我是傻子吗?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张惠说道:“大汗英明。只是大汗也看得出来,为了这一项。周梦臣是软硬兼施。硬的一手,就是让大汗朝见。软的一手,就通贡细则。大汗或许没有看过吧,除却铁与粮有所限制之外,其余的都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银子,或者牛羊,他们都卖。这之前可不一样啊。还有周梦臣将通贡分为通与贡,所谓之通,就是开关。找了很多大商家,而贡,也就是给朝廷三千贡马之外,几件珍贵的皮毛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了。可以说宽松之极。大汗只要掌控通贡之权,不出数年,就能恢复元气。”
    “周梦臣这是阳谋。如何取舍就在大汗了。”
    辛爱再次拿起条件细细看了。不得不承认张惠说得对。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朝贡贸易。
    所谓的朝贡贸易,其实就是勘合贸易,每一受封的部落,身上有朝廷的官职,手中有勘合符印,都能来大明贸易。但是这种贸易是限定的,有定额的。每一道勘合可以有多少商品。都是定下来的。
    这种限制,其实是用经济控制关外部落的方法,谁听话,多给勘合,谁不听话,就少给,或者不给。而草原部落,又少不了大明的物资。很多部落都看在勘合的份上,愿意为大明之臣。
    不能说不对。但是很明显落后于时代了。
    边关走私的加剧,所谓的封锁线,根本名存实亡。勘合制度本身就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名字了。很多勘合都毫无意义了。


第二十七章 青城的决断
    周梦臣而今的通贡条款之上,从头到尾都没有是限额。这很明显,能限制鞑子的,只有他们自己的购买力。
    周梦臣这样做本身就是为了开拓市场。为大同本身的发展创造机遇。
    鞑子需要,其实都是大量生活必需品,没有什么质量要求,同样也没有技术要求,而为了降低成本的。最好是减少运输路途,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都在大同生产的话,对大同经济来说,就是极大的利好。
    而且大同有大量的煤,也有生产蒸汽机的能力。而今又有了使用蒸汽机的需要。
    所以,周梦臣并不是不知道,之前为什么对外贸易有限定的原因。但是而今周梦臣需要不是限定。而是更大的市场。工业革命一开始。生产的东西,比如布匹未必有江南百姓织得不好,但是对于关外的鞑子来说,他们才不在乎好坏,只在乎有无。
    不要看鞑子那边有那么多牛羊,都以为底层牧民都可以用皮袄了,其实大错特错。因为大部分皮毛都是鞑子输入关内的拳头产品。怎么可能让下面的牧民们用啊?
    所以,鞑子冬天冻死人不在少数。
    整体来说,以蒙古人的购买力。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个新增市场并不算大。但是以蒙古市场来孵化工业化的嫩芽,却未必不行。
    当然了,这是周梦臣的用心。
    这种用心,张惠都未必知道。他只是知道,这一次和议。大同方面希望他们促成而已。
    不过,张惠说得也没有错。
    这对辛爱来说,并不是没有好处的。
    辛爱如果答应下来,辛爱就能掌控这一条大明物资进入草原的通道,其余地方并不是没有通道的。只是朝廷命令禁止。纵然做不到,但也增加了很多成本,见光的生意,与不见光的生意。总就是不同的。
    见光的生意只需打点小部分人。而不见光的生意,那是见者有份。
    一旦这个通道打通之后。辛爱就类似于买办的角色。从进出口贸易之中,赚取利益,所有商品都要在辛爱这里周转一下,才能去草原上其他地方,这其中自然能给辛爱带来极大的好处。
    甚至这些商品的背后,本身就代表着大明对辛爱的支持。
    这股政治影响力,草原其他各部也不得不考虑一下。
    辛爱听了,脸色更是狰狞。他自然是明白这些,让他更难以抉择。说道:“太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张惠说道;“关于通贡的事情,一概答应。只有大军恢复过来,有空弦二十万,纵然大明知道漠南地形,又怎么敢轻启战端。”
    辛爱深吸一口气,说道:“我明白。而今就看是我们恢复快,还是周梦臣先能搞定的大明朝廷了。赵全。”
    赵全立即说道:“臣在。”
    辛爱说道:“除却朝见一项,其余的我都答应了。至于朝见,我不去北京。他不是定在玉林开关吗?这样,你再去跑一趟大同。告诉周梦臣,我在玉林见他一面。也就表示我的诚意。如果他不愿意,也只能兵戎相见了。”
    赵全立即说道:“是。”
    很快,赵全就再次来到了大同。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殷正茂。
    殷正茂立即禀报周梦臣。
    周梦臣听了也不在意。毕竟既然辛爱已经在武装行商计划上,全部妥协了。至于朝见不朝见。本就不是太在乎。不过,既然辛爱说了要在玉林拜见周梦臣。定下君臣名分。周梦臣也就却之不恭。
    周梦臣说道:“就这么定了,禀报朝廷。让下面却勘定地形。在玉林城外,选一个地方建筑高台。用来册封归义王。对了吩咐下去,令挑选各部精锐,一并去玉林城观礼。”
    周梦臣相信,辛爱绝对不敢进玉林城的。也不敢孤身赴会,一定会带着大军来的。他也不敢怠慢。自然也要带精锐士卒前去。
    如果一切顺利也就好。如果鞑子有什么别的心思,周梦臣也不介意将玉林会盟,变成玉林之战。
    不过,周梦臣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大明是大国,大国是要讲信义,见体面的。今日诱杀一辛爱事小,今后何以服众?
    所以那些鬼蜮伎俩。周梦臣只是防范。自己却不会用。
    一封奏疏飞到朝廷。不仅仅嘉靖大喜过望。朝廷上下,也都欣喜无比。
    在他们看来,这一次封贡辛爱。就是本朝一大功绩,特别是在南边越闹越凶的时候,让鞑子老实下来,也是一件好事。甚至对周梦臣上报来的议和详细内容,根本没有怎么在意,就大笔一挥,全部准了。
    周梦臣一些私货也没有在意。
    对于嘉靖来说,周梦臣一些私心。他从来是知道的。就好像是严嵩父子从来不是清廉的官,嘉靖也是知道的。嘉靖多疑之余,在用人上也是用手段的。用人之长,不看人之短。
    在嘉靖看来,严嵩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听话。而且有一定的手腕镇压住其他不听话的文官,这就是优点,可以用的。
    而周梦臣,清廉能干。遇见什么难题,关门放周梦臣,就能解决了。但问题,这周梦臣脑袋里面不知道长了什么东西,与别人的想法总是不一样,嘉靖也摸不清周梦臣想要什么。
    不过,按嘉靖用人原则。他不需要知道周梦臣想要什么?只要看周梦臣能做什么就行了。
    既然周梦臣搞定了辛爱。安定了西北局面。周梦臣到底夹了多少私货。或者说从中捞了多少钱财。嘉靖也不是太在乎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反正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至于什么事情,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一定要掌握的明明白白。什么事情,睁一眼闭一眼这就是帝王心术的奥妙之处了。
    而徐阶之前就感受到了周梦臣与他之间的疏远。而徐阶与周梦臣之间是互相需要的。很难说,是徐阶更需要周梦臣,还是周梦臣更需要徐阶。而今徐阶自然表示支持。
    而严嵩揣摩嘉靖的意思,自然不会与嘉靖唱反调。而赵全暗中也走了严世蕃的门路。给严世蕃塞了一笔银子,严世蕃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信用的。于是自然使出浑身解数让协议通过。
    其实,朝廷之中,并非没有反对者。无他,周梦臣的协议很多地方都太离经叛道一些了。特别是通贡上,不设限额。甚至鼓励百姓出关经商。在儒家官僚看来,怎么看也不是正经路数。
    不过反对的声音并不大。
    一来是,上面的大佬们都统一了意见。二来,其实很多文官都有恐虏症,他们都非常渴望与鞑子和平。周梦臣当初一定要将谈判权拿到手中。也算是拿对了。如果让礼部去谈,不知道谈成什么样子的。
    在很多人看来,这协议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能太平过日子,未必不能忍下来。
    而且他们很多人不知道谈判具体情况。毕竟大同谈判的内情并不会那么快的传到京师。很多人都以为,这一次谈判,是鞑子难缠,殊不知是反过来的。觉得能谈成这个样子,不辱国体,已经是不错了。
    于是,也就没有多闹事。
    不过,十几日功夫,周梦臣奏疏到了京师,几乎马不停蹄从内阁到礼部,各部门走了一圈,形成有法律效力的圣旨,盖了玉玺之后,就发回大同了。
    而此刻下面来报,玉林那边的准备也差不多了。与青城之间,来回几次通报消息之后。也敲定了会盟时间。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末。


第二十八章 会盟之前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末。
    从嘉靖三十一年秋,朔州之战后。才过了半年功夫。
    大明与鞑子战略形态,就有了很大改变。
    之前打打杀杀人马,此刻从各个方向玉林城进发,却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会盟。世情之变幻莫测实在让人难料。
    周梦臣敲定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末。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去岁谈判一直谈到了冬天。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