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周梦臣。
    周梦臣也在工地上,听说吴廷翰过来了,立即过来看看。
    吴廷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也主持过大工。只是与您这工程相比,就太小了。你给我说说吧。你这都是怎么做的?”
    周梦臣说道:“是。师兄这边请。”
    随即周梦臣叫过来一辆小车。正是行驶在铁轨上,前面有一匹马拉着。吴廷翰小心翼翼地坐上去,前面的车夫一甩鞭子,马儿小步地走了起来。吴廷翰顿时感觉平稳之极。要比一路上乘坐的马车都平稳多了。
    吴廷翰说道:“这是……………”
    周梦臣说道:“这是我临时搭建的轨道,方便施工。”


第四十五章 呼之欲出的铁路
    方便施工是真的,但是蓄谋已久也是真的。
    说实话,周梦臣之所以亲手接管文莺湖工程,就是想启用一新技术,新规划。但是他也没有想过做得这么急,实在是旱情逼着他。
    在三月春耕的时候,当时还是有大旱的迹象。但是到了今日,也就是五月末的时候,大旱已经不是迹象了,而是确确实实的来临了。
    这一点还要说一些大同与陕西与山东农业生产的不一样。陕西与山东都是一年两季。而大同是一年一季。之所以如此,一来是气候问题。二来就是农业生产问题了。
    气候问题也不多说了,大同纬度高,无霜期短。勉强是可以一年两熟的,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的。当然了,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的问题。
    第二,就是周梦臣到了大同满目疮痍的样子,他在农业上的努力,更多是粗狂的尽复旧观。而不是精耕细作。
    而今,周梦臣当初的选择给大同农业留了一口喘息之机。
    因为大同是春种秋收,而不是如同山东陕西那边五月收麦。所以春天的大旱给大同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外,并没有到绝收的程度。还有挽回的局面。、
    如此一来,周梦臣就加速推进文莺湖工程。
    周梦臣首先要做的时间,将文莺湖抽干。
    文莺湖虽然在大旱年头水少,但是还是有一点水的。周梦臣直接让殷宗伊将所有蒸汽船都开到这里,然后将蒸汽机搬到岸上,并且改造成抽水机。日夜不停地将湖水抽出灌溉。
    给了文莺湖附近田地水。最少不至于渴死。
    其次,就是开始挖掘文莺湖。
    周梦臣就用上的铁轨。这铁轨与后世的铁轨根本没有办法比。两三个人就能抬着走,下面还能垫上木板。原因就是湖底有很多淤泥。挖掘的土装车之后,很容易陷进去。于是将这种简易的铁轨铺上去之后,就能方便下面人用。而为了方便装运物资更是有一条铁轨,直接连接着御河码头。朔州监的物资可以从水运转运过来,然后通过马拉车的方式通过铁轨运输上来。
    就有了眼前的景象。
    周梦臣这些日子一直在工地,动用了他一切能够动用的办法。甚至用火药去炸。好在文莺湖这里的土质地面。也是比较软的。方便挖掘。
    而此刻,整个工程已经差不多了。
    所以周梦臣提前将御河给堵上,是准备将御河的水全部导入新挖掘好的文莺湖。而文莺湖之中,预先设了取水地,还有建立在大坝上的蒸汽抽水机,只要御河不是干涸了,今年大秋收,周梦臣觉得,还是能够保证的。
    夏天总是要下一点点雨吧。
    吴廷翰说道:“如果师傅在的话,看见你有此作为,定然非常欢喜,老师早就说过,水旱之灾,从来不是鬼神所致。不过自然现象。寄希望于什么龙王河伯都愚夫愚妇的行为。”
    “这才是苍生正道。”
    周梦臣说道:“师兄说的是。”
    吴廷翰说道:“好了,你不用配我了,正事要紧。”
    周梦臣说道:“师兄,今日您来的正好,文莺湖今日就要蓄水。你正好来观礼。”
    吴廷翰说道:“哦,没有想到我这老头子来得正是时候。这人热闹我是一定要凑的。”
    “师叔。”吴国赏问道:“御河是桑干河重要支流,你如此截断御河,让下游怎么办,特别是西山运河,本来就是很缺水了。”
    周梦臣说道:“今年是没有提前蓄水,不得已才截断御河,其实而今御河也没有多少水,能将文莺湖装满三分之一,就不错了。今后就不会了。而且我其实在修建西山运河的时候,也留了一手。”
    吴国赏还没有说话。
    吴廷翰说道:“是这轨道吧。”
    周梦臣说道:“师兄英明。正是。”
    吴廷翰来得时候,就看见沿着西山运河两侧都有一道开凿出来的道路。都是水泥铺成的,是比较结实的。当时他没有多想,而今一件这些轨道车,顿时明白了。
    如果说,周梦臣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西山运河的航运功能自然是假的。但是周梦臣确实也是没有想到,旱情对西山运河影响这么深。不过,如果说周梦臣一开始就没有沿着西山运河修建铁路的想法,那更是假的。
    周梦臣发现在设计一开始,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修建船闸,整修河道,工程量都巨大,需要一条道路,别的不说,这蒸汽机怎么进山啊?
    而且太行山毕竟不横断山脉,再加上桑干河水流冲击之下,除却少不部分艰险地段之外,其实是很容易修建道路的。否则,朝廷就不会在这里放上一个百户所了。
    这就说明,这里虽然通过大队人马比较难,但是寻常百姓或许从这里经过的。
    加上修缮开凿之后,就可以形成一道可以铺设铁路的道路。而且周梦臣在施工的时候,特别给徐杲打了招呼,在这道路上,徐杲可是下血本了。是高规格严要求。
    周梦臣也不卖关子,将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说道:“有轨之车,从来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秦朝就以此征伐天下,我看史书,发现此车速度极快,一日可达数百里。我当时就想过,如果我能在草原上修建一条驰道,则草原但凡有事,朝发夕至,何至于弃关外各地。酿成而今的局面。”
    “而且蒸汽机能用于船,也能用于车。如果能在铁轨上运行蒸汽机车,只需烧煤,就是不粮之军,不秣之马。对朝廷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吴廷翰听了,陷入沉思之中。好久说道:“你说的这些真能做到吗?”
    周梦臣说道:“这是弟子一个设想。成与成。还在两可之间。但是总要试试吧。如果不成,最多不过数万两银子的花费,但是如果成了。则是社稷之功。”
    “这个险值得冒。”
    周梦臣才没有觉得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他是觉得一定会成功的。只是经过上次讲学之后,周梦臣感到了大同民间对气学的支持。周梦臣胆子也就大了起来。一来担心这股气学热情,仅仅是建立在自己的威望之上。倒是自己什么时候离开了,气学也就没有了根基,自然要趁热打铁。
    二来,周梦臣忽然觉得,他之前似乎胆子太小了。而今他其实已经涂了一层金身了。只要不搞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即便是严嵩想动他,也要考虑一些代价。
    他周梦臣早已不是无名小卒了。
    所以,他才积极主动地向吴廷翰说,其实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支持者,想办法将整个气学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
    因为周梦臣考虑过,而今他面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他弄出什么新发明。毕竟,他的社会地位,不过是朝廷而是士林都对周梦臣有最大的宽容。他即便弄出飞机来。士林中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最多将周梦臣的所作所为列入志怪之中。
    周梦臣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一项新发明,一种新改革,该如何推行?如何让人接受?
    所以,周梦臣改变自己之前,悄悄的将东西造出来。不,而是在没有造出来之前,就开始造势,将更多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之中。让这一件事情一开始就成为舆论的焦点。
    将每一个新发明,都变成气学的普及活动。
    当然了,这也是大同如此氛围之下,周梦臣才敢这样做。


第四十六章 吴廷翰的震撼
    周梦臣这番言语给吴廷翰带来很大的震撼。
    他细细看着这很普通的马车。也没有进行什么改装,无非是下面的车轮因铁轨进行了一下小小的改动。改动不动,即便是下了铁轨也是能用的。只是周梦臣给他带来的概念,却让他好像不认识眼前的车。
    一日数百里。而是不是骑兵,而是马车,可以携带物资的马车。可以重载的马车。
    吴廷翰太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不说别的。单单他这一路北上,用了一两个月。耽搁时间最长的。就是陆路,虽然就长度而言,这一段陆路,并没有占打总里程的一半,但是耗费的时间,近乎三分之二了。
    无他,马车是跑不快的。
    在这个时代的路况之下。很多是马车行进的速度,是要比人走路速度慢得多。
    因为要加速的话,即便马能受得了,车能受得了,马车上的人也受不了。
    这没有减震的情况下,坐在马车上颠簸得厉害,如果再让马儿全速奔跑。即便设定一个绝对不可能翻车的情形。也足以让人将五脏六腑都给颠出来。
    吴廷翰在马车之上,第一个感觉就是稳。他感觉,再看上一路光滑的铁轨。当然了,这铁轨都是简易轨道,但是该有的都已经有了,也要比寻常官道好上不少了。吴廷翰不用自己计算,凭借自己的直觉,就能感到这马车,要比一般马车要稳多了。
    吴廷翰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说道:“师弟,你说的真能实现吗?”
    周梦臣说道:“我想是能的。这一切都是本门学问指导之下才能成功的。正如师父著作中说的,学问一定要经世致用。否则就是虚妄之学。本门学问,如何经世致用,就是如此。”
    吴廷翰看着周梦臣有些不敢相信,用颤颤巍巍的手抚摸着一节铁管。这是马车上的一个扶手。
    这也是大同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的。
    作为整个文莺湖水库的配套工程。朔州监在大笔资金之下扩建,而扩建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加大钢铁产量。另一个方面就是增加机器,特别是蒸汽机。
    尽可能将生产过程之中,能用机器的不用人力。
    前者已经很见成效了。虽然说高品质的钢材。质量还有些不稳定。这些钢材都是炮钢。周梦臣想将北京城下那一门炮批量化生产。只是而今总是遇见这样那样的困难。
    有些事情就是要慢慢的磨,急不得。
    但是这种普通的钢铁,已经非常便宜了。
    以至于马车上一些部件都用铁不用木头了。毕竟木头还要上山砍木头,然后经过阴干等等。但是铁处理起来很是简单。
    铁作为一个日常用品,已经深入到大同千家万户之中。不要小看着一点点成就。其实很了不起的。
    因为中国古代冶铁的历史虽然很长。但本质上,铁一直是一个比较金贵的东西。寻常百姓家除却几件农具,都用不切。不,甚至一些比较穷的农民。连铁制农具都用不起。
    整个大明都是这样的。
    而今大同铁的价格,已经与寻常木头差不多了。
    当然了,这种价格是在工坊之中计算的价格。寻常百姓或许没有这么便宜。但即便如此,也是对大同农业生产力很大提高。
    吴廷翰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他才对这一根看似普通的铁扶手,如此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