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如张惠提到的,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赎人的行为,子贡赎人这个典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件事。
    周梦臣又怎么能坐视本国百姓受苦而坐视不理?
    虽然周梦臣敢想打到青城去,将这些百姓解救出来。只是而今不是不行吗?
    既然不行,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的。
    只是千言万语,都是一句话,就是没钱,不。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是白搭。
    周梦臣都在指望着秋收。如果秋收真得不错的话,周梦臣或许有一些存粮。具体多少,还要看秋收情况有多好。如果一旦秋收没有足够的收成。明年大同百姓的口粮都非常堪忧,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周梦臣将手中的筹码一盘算。而今除却从户部搞到钱粮,或者有别的外财。否则这一件事情是万万做不成的。
    这让周梦臣如何甘心。
    周梦臣想了想去,叫了徐渭,将这一件事情告诉徐渭。
    徐渭一盘算,苦笑说道:“张惠是好意,只是他高估了大同的实力。”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总是要试试的。你留在大同,有什么事情你先行处置,我将我的大印留给你了。”
    徐渭听了,有几分感动。说道:“定不负大人之托,有我在大同一日,除非鞑子南下,否则各地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其实这年头,很多官员将自己的官印,或主动或被动的被胥吏与佐贰官掌控。甚至有一个这样的传说,说一个官员新上任,他一接印盒,就感觉分量不对。根本不打开,转手让当地的胥吏头目保管。
    无他,因为他如果当时打开,发现空印,就是撕破脸了。如果以后发现是空印,他自己说不清楚。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这个当地最大的胥吏,让他保管,出了事情,就让他背锅。
    于是几日之后,他再拿印盒。里面的分量就够了。
    但是周梦臣不是这种无能之辈。徐渭这些年在周梦臣身边,其实当的是秘书,谋臣的角色。真正的主意从来是周梦臣拿的,而且周梦臣从不将权力假借于人。徐渭也是第一次掌控这种专权。
    这印在徐渭手中,也就是徐渭下得任何命令,都有周梦臣的背书。
    周梦臣说道:“那好,我就去一下应州。”
    徐渭听到应州,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去见杨知府?”
    周梦臣说道:“正是。”
    杨继盛此刻就在应州。原因无他,应州在是大同府州县之中,良田毕竟多的州。甚至这里还有一个屯田卫所。其次,应州的地理位置好,几乎在大同南部的中心,可以照应各方。
    说实话,杨继盛在清丈与整理赋税上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所以进度很慢。
    这都大半年了,还没有料理清楚。
    甚至周梦臣仅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杨继盛到底将事情推进到了那一步,周梦臣也不知道。
    徐渭说道:“大人,你的意思是这一笔钱粮,从南边的州县出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我也不想。只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也只能这样办了。”
    徐渭大惊,说道:“大人,万万不可啊。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之前大人在大同,处决都是粗鄙武夫,这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而今朔州,应州,等地,临近北京,有很多达官贵人的产业。大人如果还想用雷霆手段。恐怕伤及自身。”
    “经权之变,还请大人三思啊。”
    经就是经常的做法,合乎常规的做法,权就是临时的做法,与以前不同的做法,或者说便宜行事的做法。经权之变,是儒学理念之中常与变,静与动在政治领域的映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官场之上,都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
    周梦臣在大同府的时候,谁的情面也不讲,大刀阔斧,还能说是不得已。还能说是因为这些将领作战不利,罪有应得。而今这种不得已也说不出来。真要复制之前的做法,恐怕也没有足够的罪名。到时候即便不是千夫所指,也必然引来一系列的弹劾,甚至名声大坏。一时间让大明名将,变成了粗鄙武夫。
    周梦臣倒不是太在乎名声的人。不过他在乎是这背后士大夫之心。
    毕竟,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士大夫是大明最有知识的人群,周梦臣想要推广气学也好,推广科学也好,士大夫是最好的人群。周梦臣已经尝过了好名声的甜头。比如气学在大同的迅速传播,如果没有周梦臣在大同的好名声。以及万民敬仰。气学哪里能推广的那么快?
    周梦臣不想失去这个利器。
    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简单粗暴。无他,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简单粗暴的决策与做法。看似雷厉风行,但其实这背后都有代价的。只是有些代价能看见,有些代价是看不见的。
    周梦臣说道:“我知道,但是关外这些百姓,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徐渭说道:“大人,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大人因为此事而调离大同。大同的大好局面还能延续下去,复套之事,还能执行下去吗?其次即便大人真想救他们,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只是……………”
    周梦臣心中一动,追问道:“徐兄,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徐渭说道:“我就怕大人舍不得。”
    周梦臣说道:“我有什么舍不得的?”
    徐渭咳嗽两声,说道:“其实我大明没有铁禁,也没有煤禁。这些产业,百姓都可以经营的。”
    周梦臣一听。忽然愣住了。他如何不知道徐渭这一句,看似答非所问。但其实点出了要害。的确大明虽然有矿禁,但是禁止的是金银矿。而不是煤铁矿。徐渭的意思很简单了,那就是卖矿,卖已经形成产能的铁矿或者铁厂,也就是朔州监。朔州监自然不能整个的卖出去。但是一部分钢铁产能却是可以分开卖出去的。
    只是周梦臣听到这个意见,第一个感觉,就是绝对不行。他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卖出去?这怎么可能?


第五十八章 卖家底
    奈何,任何财政危机解决的方法,也就是两三条。第一是征税。第二是卖家当。第三是借贷。但是第三条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融资平台。缺少金融体系周梦臣去哪里借钱?
    至于征税。
    周梦臣去哪里征,大同家底太薄了。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多万人。这还是周梦臣估计的。至于按大明官方统计,根本没有这么多人。
    这么少的人口,不发达的农业。周梦臣采取直接屯田的方式,在满足麾下百姓口粮之外,还能有几十万石的结余,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须知,整个山西省朝廷收到手的粮食,也不过二三百万石。
    在很多人看来,这分明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虽然周梦臣寄希望于杨继盛对南部州县的清丈与整顿。但是周梦臣内心也知道,其实不可能有多少的。
    原因很简单,北方州县富裕程度,远远比不上南方。如果周梦臣手中有苏州城,不用怎么用手段,从苏州城中搞出一两百万两都很简单。但是大同边地,即便是南部州县没有怎么受战乱,他们的家底也是相当薄的。弄出来多少钱的。
    再有就是杨继盛这个人了。
    杨继盛不是盘剥之臣。
    他定然会将账目查得清清楚楚的。但是未必会增加赋税。甚至会做出调整,就是在维持原来税额不变的情况,减轻百姓的负担。没有办法,这就是传统的文官价值观。
    甚至如果不是周梦臣将财政危机说得如此之严重。杨继盛查清楚之后,甚至还会降低税额。
    毕竟在杨继盛看来,虽然官员在他的带领之下,过得很苦。但是百姓更苦,宁苦官僚,不苦百姓。
    所以,周梦臣能选的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卖家底了。
    而卖家底的选项也不多。首先周梦臣不可能卖田。原因很简单。田不仅仅是生产资源,还是农业社会的权力根本。周梦臣掌控了这么多土地,也顺便掌控了依附在这么土地上生存的百姓。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对周梦臣的猜忌。也不是毫无由来的。
    他们甚至可以将大同已经大同周围的土地,看成一个周姓坞堡。数万大同军的家小根底都是依附在大规模屯田组织上的。与现在的大明朝廷格格不入。虽然可以说是太祖旧法。但是太祖毕竟死了。而今早已不存在什么太祖制度了。虽然大家都尊太祖成祖。但问题是,谁真将太祖那一套搞出来,谁就真是满朝文武杀之为快的异端。
    有些口号从来是让人喊的,不是让人做的。
    土地是根本,周梦臣万万不能动的。而大同府在周梦臣来之前,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又什么能卖的家底,除却周梦臣一手一脚打造出来的朔州监。别无他物。
    周梦臣看着徐渭说道:“徐师爷,是与晋商有接触吗?”
    周梦臣很清楚。卖东西一定要有买家。而今大同周围买家只有一个人,就是晋商。
    当然了,并不是说除却晋商之外,就没有其他商人了。其实在明代陕西商人也不错。比如三原王家,大名鼎鼎的王恕之后。但是到底大同是晋地,晋商内部虽然也有矛盾,但是别的省的商人来晋地。却是捞过界了。
    虽然晋商全国到处跑,从来不觉得自己捞过界了。
    徐渭似乎没有听明白,周梦臣语气中有一丝丝的不满。说道:“我为大人幕僚,在其位某其政,自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人注意到的东西,我要注意到,大人没有注意到东西,也要为大人查漏补缺。大人或许没有注意到。开关以来,各路商人以晋商为首,在大同滞留不去,连大同的姑娘们都不好定了。他们多是运各种东西入大同,出大同的时候,却以铁为压仓。其实已经有很多商人都注意到了朔州铁,甚至有好几年,已经在朔州附近建了作坊。今年以来,朔州监之中,最少有十几个工匠脱离了朔州监。但是却没有离开朔州。大人觉得他们在什么地方?”
    “另外,我查过朔州监的账目。你知道朔州监除却卖铁收入之外,最大的收入是什么吗?”
    周梦臣还真没有想过出现这样的事情。
    一时间,他有一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无他,如果他没有在军器监之中彻底去除了匠籍。也就是说,在军器监工作的工匠,他们的身份是良民。是可以从军器监脱离的。
    当然了,周梦臣知道这是原则上的。
    毕竟即便是在后世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想要脱离原单位都不好办。更不要这个时代的。不过,总是有办法的。
    只是不知道挖人的付出了什么代价。
    周梦臣内心恼怒之余,细细想了一下,也就释然了。
    无他,他在军器监之中从来没有做什么技术保密的意思,甚至有大规模培养工程师的意思。即便没有这些工匠,大同书院一些书籍之中,也是有原理的。甚至有军器监的技术手册。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
    所以,技术扩散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是以这个方式开始的。
    周梦臣说道;“什么收入?”
    徐渭说道:“卖煤,朔州煤。今年最少有五六万两的收入,补贴了不少朔州监的账目。”
    朔州监在周梦臣心中从来不是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研发武器,制造武器都方面来看。已经大同镇采购来看,不亏本就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