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殷宗伊说道:“挺好的。有煤有河,唯一缺少的是大铁矿。不过附近也是一些小铁矿足够用,朔州煤田。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这个煤田在,朔州就是宝地。”
    周梦臣说道:“你有意在朔州成立铁厂吗?”
    殷宗伊一时间不知道周梦臣心意,说道:“如果老师想要我做,我自然会做的。”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不是我要你如何,而是你要有自己的布局,我如果没有估计错的话,而今你的蒸汽机作坊全部用朔州监的铁。我不可能一直管着朔州监,你父亲的余泽也未必一直在。你就没有想过,你将来怎么办啊?”
    “而今朝廷从来不禁冶铁。你可以自己来做。你也说了朔州的环境得天独厚。将铁炉卖出去之后,想来朔州这里会有很多铁作。你就不想分一杯羹。”
    殷宗伊一愣,说道:“弟子没有想过那么远。”
    周梦臣说道:“经商也是一门学问。你既然从商也是要好好研究才是的。如果一直依靠我的荫蔽,不是一个办法,我不可能一直在大同,但是你的产业能搬吗?”
    殷宗伊似乎明白了一点,但也似乎不大明白。
    殷宗伊是周梦臣的弟子,这个关系,这一辈子都扯不干净。即便殷宗伊不用周梦臣的关系,周梦臣倒台了,殷宗伊也绝无幸理。所以周梦臣也很纠结,一方面觉得让殷宗伊依靠他的关系经商,不大好。另外一方面朝廷这方面的规定,近乎没有。而且大家都这样做。即便不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好处。
    只能含糊的点了一下。


第六十二章 崛起的朔州
    其实周梦臣执政大同以来,变化最大的不是大同周边,而是朔州周边。
    周梦臣在大同那边大刀阔斧的下手,其实根本上还是还原太祖皇帝的体制。用非常手段剔除其中腐朽之辈。手段酷烈了一些。但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的地方。很多古代的名臣猛将也是这样做过的。
    但是朔州周边的变化,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周梦臣将朔州监确立在朔州的时候,本来就给朔州带来了变化。
    无他,殷正茂从北京带来的人不过是数百工匠。这数百工匠固然是是北京军器监的精华所在。但是几百人技术骨干能做的事情,是极其用限。很多事情都需要下面人来做。别的不说,单单是从朔州煤矿里面挖煤运输到朔州监城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自然不可能让这些工匠去做。
    朔州监的人数,几乎膨胀的般的增长。在朔州之战已经有几千人之多。
    而朔州监这几千人大多都是壮劳力,再加上守朔州监城卫所军。总共一万多人,也是朔州监城在鞑子围攻下,坚守下的来依靠。
    但是这并不是朔州监发展的终点,朔州监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在朔州之战后。
    虽然朔州之战,对大明来说,简直是一场带着转折点性质的大胜。但是不可避免的给朔州百姓带来深刻的痛苦,想想就知道,前后有近二十万大军,进入朔州地区,鞑子虽然忙于征战,没有专门劫掠。但是鞑子从来没有军纪可言。从来人到什么地方,就将杀戮带到什么地方。更不要说骑兵交战的时候,大规模机动,整个追逐的战场遍布了朔州城西南方向。
    而这些平地,大部分都是耕田。
    千军万马在耕田里打了一仗,当年的收成还有多少?
    只是周梦臣能做的仅仅是免了朔州一年赋税。连将士们的赏赐都费了好大力气才搞下来的。给当地赔偿根本就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而朔州没有出事,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朔州监的存在。
    当地百姓遭灾之后。为了活下去。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劳动力的价格低得近乎没有。而朔州监也在战争之中受到了很多的损失。重建朔州监城,也是殷正茂与继任的凌云翼的心思。
    近乎不要钱的煤,近乎不要钱的劳动力。除却铁矿石价格稍稍高一点以外。朔州监生产钢铁成本都十分低,为了搞钱。于是朔州监加大了钢铁生产。在周梦臣再来这里的时候,朔州监人员已经超过了万人之多。
    而且围绕着朔州监也衍生了不少事务,自然由朔州本地人承接。
    也就是朔州兵灾,再加上今年的旱灾反而加速了朔州监的发展。
    此刻周梦臣就在朔州监城码头上,这里直接连通朔州监城,但是距离朔州监城有一段距离。但是此刻周梦臣根本看不出来,一丝丝荒野的气息。一条煤渣道绵延数里。远处看见滚滚黑烟冲天而起。
    而这数里长的道路,两侧没有一处空闲的地方,大部分房子还是急就章。是木头加上茅草。看上去很是简陋。但是码头之上,周梦臣看见第一座三层建筑,乃是一个酒楼。酒楼后面有数个院落。估计是客栈。
    想想也是。虽然说这一条路两侧很多店铺,他们要服务的要么是朔州监的下层苦力,要么是桑干河码头上力夫,与船上的船夫。这三者之间界限并不清洗。
    但并不是没有一些高层消费需要的。
    周梦臣一行人并没有打仪仗,微服走在大街之上。
    周梦臣看着两侧一系列店铺,一时间有一种焕然隔世的感觉。
    的确,他也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发展的会这么快。他确定在这里修建朔州监到而今,不超过三年。但是三年之间,这里几乎是另外起了一座朔州城。这个速度,如果在后世太家常便饭了。但是在大明这个时代来看。简直是奇迹。
    周梦臣越发自信。越发感觉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周梦臣如果能证明科学技术能带来更多的福祉,不愁没有人追求。
    或许有人觉得,难道在矿上下卖力气,在码头当搬运工。在船上当船夫,已经一系列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难道对大明百姓来说,是福祉吗?
    自然是的。
    凡是不理解这个,就是不理解真正大明下层百姓是过得什么生活。可以说,种粮食的人从来没有吃过粮食,粮食上要交给地主与交税的,剩下大多是吃野菜充饥。还有无常的为地主承担很多义务。
    比如周梦臣。他在京城外有了一个皇庄。立即有了千余人手。可以随意使用。在周梦臣的角度来看,自然方便。但是对于皇庄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人身自由。比佃户比农奴好不了多少。
    即便普通自耕农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土地的产出是有上限的。他们拥有的土地就那么大,再怎么精耕细作,也是没有用的。而在这里即便最苦最累的工作。也比种田好。
    周梦臣尚且如此,杨继盛更是如梦幻一般,他目光扫过两边的店铺,甚至时不时进去看看,并打听一下价格,问一问情况。满眼是疑惑与不可思议。他还是不大明白,这里为什么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其中道理何在?
    到了朔州监的时候,他们的身份自然不能保密下去了。凌云翼立即来拜见周梦臣。
    周梦臣参观了朔州监城。而今城池之中的空间早已使用殆尽了,每日有数不尽的煤与铁矿石以及其他辅料进入,然后有不知道多少铁运出去。甚至周梦臣给朔州监的拨款,在朔州监帐上虽然还是第一大进项。但是在此之后,卖铁收入正在节节攀升。
    周梦臣细细看了一下账目。虽然没有察觉有什么问题。但是他知道,其实这个账目是有问题的。无他,殷家与丰城侯府成为朔州监对外卖铁最大的经销商,这本身就代表着问题。
    只是周梦臣没有细问。也不可能细问。他总就不可能自己刨自己的底。他问道:“朔州监这里有问题吗?”
    凌云翼在北京的时候,就跟随过周梦臣,也算是周梦臣的旧部。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能将朔州监这么重要的位置给凌云翼的原因。不过凌云翼与周梦臣的关系,到底比不过殷正茂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
    凌云翼说道:“大人,之前殷大人在的时候,做过朔州监城扩建的计划。而今朔州监城铁炉增多,还有很多其他工坊,掌心雷,冷兵器,火铳,火炮,铁轨已经其他部件。这么东西挤在一起,实在是没有地方了。”
    “朔州监不需要拨款,只需大人让朔州再拨一些土地便是了。”
    朔州监这个机构,与朔州是两条线,朔州知州是管不到朔州监的。而殷正茂在朔州监的时候,是挂着道台的。甚至可以说是朔州知州的上司。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凌云翼虽然有朔州监正的官职,却没有道台的加衔。虽然官职在知州之上,却管不上知州,按理说,朔州监城外面地方,都是朔州的。
    所以朔州监城要扩建,必须有上级点头。
    周梦臣听了,想了想说道:“这一件事情,就此打住了。朔州监城就这么大吧,好好修缮一下就行了。”
    凌云翼说道:“那城中很多地方都不够用怎么办?”


第六十三章 朔州工业区
    周梦臣说道:“我有一件事情要通知你,你而今总共有几十座铁炉?”
    凌云翼说道:“有四十三座。每炉日产三千斤。”
    周梦臣说道:“一年下来大体能生产多少?”
    凌云翼说道:“其实铁炉之前一直不超过十座,为监里供应铁料就行,剩下的才出购。但是去年以来,大人不是希望朔州监可以自给自足?这才加大钢铁生产。出购铁料,用了半年的时间,扩充了这么多铁炉。我估计今年的产量在三千万斤以上,至于到底多少万斤,就不大清楚了。毕竟这要看具体情况。”
    周梦臣听了心中也有底了。暗道:“三千万斤。”
    这个数目说多也不多。
    如果周梦臣造三千斤的大炮的话,仅仅够造一万门。但是也不算少了。须知洪武年间才有一千八百多万斤。当然了,这个洪武年间百废初兴。但问题是大明的统计数字,也就是洪武年间的有真实性,后面都不好说了。不过即便周梦臣在工部掌握全国铁课来估算。大明每年钢铁产量在二亿万斤,到三亿万斤之间。当然了,在周梦臣看来,这数目还是有很大的扩充空间的。原因很简单,大明朝廷的征税能力,很多税,都是征收不上来的。
    铁课也是,真正大佬们谁交税?
    还被笑话的好不好。
    大明从来却是准确的经济数据。
    但是即便如此,一年三千万的产量也占据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好家伙,一下子能与佛山相提并论。
    周梦臣更确定了要将这些铁炉卖出去的想法,无他,这产量爆的太厉害的。
    的确,周梦臣在北京研制出来的高炉技术,并没有什么开创性的。不过是对而今各种冶铁业技术的整合,未必比清代佛山的技术好多少,据说佛山最兴盛的时候,一炉可日产六千斤,比现在朔州监的铁炉都要好。
    不过周梦臣最大突破是引进了炼焦技术。将钢铁生产从木材之中脱离出来,解除了最大的限制。
    只是,周梦臣从商业上来看,这样爆产量,就不怕卖不出去。
    周梦臣自然知道,不管是官方还是民进对铁都很缺的,两三亿万斤,听得很多,但是换算出来也就是十几万吨到二十多万吨之间。这些产量还不如一个后世钢铁厂一天的产量。
    但问题是,市场开辟,与消费习惯都需要时间来培养。
    这样爆产量,恐怕有一段时间会滞销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事情,也有一个钢铁大王。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情,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