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业,让大同一镇简直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别的不说,只要大同能沿着周梦臣的路线走下去,绝对是北方重镇,比起来,仅仅在北京,开封,西安,济南,太原等几个大城市之后。
    这样的情况下,周梦臣还称不上卓异,谁能称得上卓异。
    只是周梦臣对这个结果,并不是太高兴。
    无他,按照官场规矩,上。中。下三个评价,是有不同的安排方式的。所谓上中下,其实也算是优,良,劣。
    劣就不用说了。一般是去职。如果有罪的话,再按照局面处置。良,一般就是给一些嘉奖。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没有调动的话,就是留任,有调动的话,也是平级调动。而优是要升官的。
    而且不同的情况又有不同。一般的优,升官是要看本身的资历的。如果资历浅薄,就会减少年限。比如一般官员就是三任必须一迁,但是如果得一个优,就能消磨掉几年,让该员提前任满。
    一般来说,优给得是升官的机会。
    但是卓异又是上上。就不一样了。这个评价是很少给的。给了这个评价的官员,是必定要升官的。而且升官途径也有不同。甚至可以有跳赛道的可能性。比如一般来说从县令起步的人,都要走地方官的路线,也就是从知县而知府,从知府而布政使,从布政使到巡抚,从巡抚而总督,这一条升官路线。但是有了卓异的评价,就可能从县令到监察御史,或者从地方官到京官等等。
    一句话,可以受到破格的提拔。
    而今日嘉靖又是亲口说的卓异。又与一般的卓异不同。毕竟一般的卓异是吏部给的。而这个卓异是皇帝许的,简直是镶了金边。这个卓异,几乎等同于天下第一了。
    那么周梦臣接下来的待遇,几乎是明摆得了。
    就是升官。
    对一般人来说,或许是好事。但是对周梦臣来说,这哪里是好事。他最想做的事情,不升官。而是留任。
    而今,周梦臣虽然不知道嘉靖到底有什么要他去做的。但是有一点却已经明白无疑,就是嘉靖本身,是十分倾向于周梦臣升官的。而且嘉靖要用周梦臣解决什么难题,所以才提前给这么多甜枣。
    这让周梦臣心中如何高兴?


第八十章 抛来的难题
    不管周梦臣内心之中有多少想法,他只能用感激涕零之状,起身行礼说道:“臣谢主隆恩。”
    嘉靖笑道:“大明需要你这样的干臣。而今天下有难,也只有你能让我放心了。去年大旱,府库为之一空,户部居然向朕要钱,简直是岂有此理?唯有你在大同,非但没有出什么事情,反而能招徕流民。安抚百姓,在朔州与怀仁那里,几乎要新建县城。果然是仁着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古人诚不欺朕。”
    周梦臣听了再次行礼说道:“陛下言重,臣不过借陛下之天威,厚养百姓。百姓思慕陛下之厚德,臣在其中不过有一二之力。”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说的可不是成都这个名字的来历。而是说得是周太王迁岐的典故,周太王是何许人也,乃是周王室的祖先。周梦臣何以当之?这不是人臣可以用的比拟。
    嘉靖看似失言,其实未必没有敲打之意。说道:“卿何必谦虚。朕信得过你。你就是朕的利剑,天下何处有难题,用卿,无不迎刃而解。今日朕也有难处,还请卿为朕解惑。”
    周梦臣在嘉靖面前的地位已经完全不同。此刻嘉靖对周梦臣的一切态度,先是拉拢,敲打,都不再将周梦臣当成故旧宠臣了。反而当成朝廷重臣。柱石之臣之一。
    嘉靖越是强调周梦臣与他之间的关系,越是表现出这一点。
    无他,作为宠臣。嘉靖是可以呼之而来,挥之而去。甚至杀了也不会引起什么波澜。比如陶仲文与邵元节,这两人全盛之时,可谓呼风唤雨,即便严嵩也要给几分面子。但死的时候,不,成仙的时候,却没有掀起一点波澜。
    或许很多愚夫愚妇还真以为两人得道成仙了。但是对于朝中的重臣来说,谁不是明镜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甚至连累张嗣天师,还在一年又一年的向朝廷申请继承天师之位。他也知道不可能。但是他怕,他不这样做,时间一长,朝廷就将张家给忘记了。
    而重臣就是,即便嘉靖想动手除之,也必须好生思量。比如杀夏言容易,但是消除影响力却难。而今周梦臣也是如此。即便周梦臣再顶撞嘉靖,嘉靖也必须三思而后行。
    重臣虽然低了嘉靖一层。但是君臣之间。更偏向于合作者,上下之间一些关系,虽然还在,但有慢慢有一些淡化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请讲。”
    嘉靖说道:“南倭北旱,天下用兵之处,有数处之多,军费浩荡,赈灾所需也是不可计数。朕想你去户部,帮户部尚书方钝一臂之力。也为朕解了心头之患,如何?”
    嘉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户部侍郎。毕竟如果他想让周梦臣当户部侍郎一句话就行了。他要的是周梦臣在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上出死力,就好像是在大同巡抚任上一样,顶着上下的压力,狠狠地整理一下户部财务。
    最好能无中生有,给他弄出去钱来,不让他再这么样烦恼。
    就要事先好好与周梦臣谈谈了。
    周梦臣内心之中咯噔一声,暗道:“怕什么来什么。”他可不想当户部侍郎。不是他不想变革。而是大明这个局面根本不适合变革。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是王安石一些理念还是对的。如果朝廷上层不能保持一致的话,变法根本就是笑话。所以王安石一上台,就要用征诛之法,将很多反对的大臣全部外放。而今大明局势,比王安石哪里更不好。
    王安石好歹是大佬。有皇帝的绝对信任。养望二十年,有自己的班底。
    但是周梦臣有什么?
    王门气学本就式微,而今虽然在大门培养出来一些班底,但都是幼苗。别的不说,单单说一件事情,气学之中有几个进士?毕竟在朝政上,不是进士,连发言权都没有。
    上层分成两部分,严嵩与徐阶,两个人谁真心支持变法?
    严嵩看似支持,但是周梦臣估计。严嵩是等着周梦臣将所有吧事情做得差不多了,也将人得罪的差不多了。再来摘桃子,一开始不会反对的。而徐阶更是如此。徐阶的政治理念是相当守旧的。或许说,心学的政治理念从来是相当守旧的。心学的政治理念更多是从人心出发。已经人心正,则政事正。对大明而今的局面更追求的是人心的更始。或者用正人君子在朝。
    对,东林党的众正盈朝。未必不是这种想法的延伸与发挥。
    所以,如果周梦臣大刀阔斧的干。徐阶也是不同意的。
    不要看嘉靖而今这么好说话。但是周梦臣很清楚。嘉靖要的是钱。是钱。是钱。
    重要地说三遍。
    不是财政制度的改革,不是财政分配革新,不是赋税制度的更易。
    一句话,嘉靖要的是一个剥敛之臣。而不是一个变法之臣。嘉靖希望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将国库填满就行了。至于用什么手段,只要不搞出什么大问题,嘉靖都可以当成看不见。
    其实,正是有嘉靖在上,才有严嵩在下。
    嘉靖在很多事情只顾自己没有什么原则。才会有严嵩当朝。
    当然了,嘉靖未必不知道严嵩一些事情。只是觉得没有别的人好用。无他,大明现实问题要解决。朝廷要有钱,嘉靖要钱做实验,享受。朝廷要钱运作。但是其他官员都做不到通过正当渠道搞来大量的钱。,
    即便是徐阶也做不到。
    诚然,徐阶治理能力是超过严嵩的。但问题是,徐阶虽然有才能。却达不到嘉靖的标准。
    嘉靖想要的是什么?是不大动干戈,就搞出钱来。最好朝政上没有什么事情,这财政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怎么可能?财政问题是大明朝胎里带的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大动干戈不行。
    不要说徐阶,就是让张居正在这里。他也弄不了这个样的事情。
    看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的时候,是如何风风雨雨就知道了。
    嘉靖似乎觉得他而今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周梦臣。
    但是周梦臣不知道,一旦他在户部的动作超出了所有人预期,会是什么下场。周梦臣在大同可以随便做。但是在户部却不能了。而且周梦臣还不是户部尚书。而是户部侍郎?
    这如何能让人办事啊?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这是他资历太浅薄了。三十岁上下的户部尚书,未必有些太惊世骇俗了一些。但是有多大的权力,做多大的事情。周梦臣嘉靖给自己的筹码与权力,不足以让他在户部大动干戈。
    时机未到。
    但是嘉靖将话说到了这份上,周梦臣想要拒绝的话,却是要小心了。否则一个不好真触怒了嘉靖,后果不堪设想。
    周梦臣心中一边思量,一边行礼说道:“多谢陛下厚爱,只是臣以为大明府库空虚的要因,不在户部,而在地方。臣知方尚书多年钱粮老手,臣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臣即便去了户部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欲求大明财政根结所在,就必须知道为什么朝廷如此乏钱。”
    嘉靖听了,有一些不高兴。他心中暗道:“这周梦臣莫不是也要学那些言官,来说朕的不是了。”
    嘉靖宫廷花费从来是很高的。甚至在太平年间都是大明最多的一项开支。很多正直的官员也就此事纷纷弹劾。让嘉靖很不满意。


第八十一章 商税之误
    大明财政的问题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周梦臣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是给嘉靖听大明财政制度现状调查。毕竟嘉靖从来不是傻子。如果说嘉靖对大明的情况没有全面地了解,这是真的。但是如果说嘉靖对大明现状完全不了解的话,那就是笑话了。
    须知这位皇帝一上台就清除皇庄,在很多的地方清丈土地,甚至有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张居正的政策,在嘉靖前期改革之中都能看渊源。
    只是人心易变,当年欲为圣君的皇帝,已经变成不想麻烦的皇帝了。
    周梦臣要给嘉靖说的,就是能快速增加朝廷财富,又动静小,而且最好在大同作为试点来做的事情。
    这不与周梦臣一直思索的工商税联系起来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我大明赋税年不过两千六百多万石。不可谓不多也。但是为什么朝廷为什么捉襟见肘,该因商税不足。”
    嘉靖听了,有些疑惑说道:“商税不足?”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大明两千六百万石的田赋,不能说多。只是不能过问而已,无他,嘉靖初年的改革,也是动田赋的,其中有多少问题,为什么嘉靖最后不推行下去了,这些事情周梦臣不去问也知道,其中肯定有很多困难与问题。嘉靖就是当事人,他比周梦臣更清楚其中到底有什么事情。
    所以,周梦臣直接略过田赋,直接说商税。
    周梦臣说道:“臣言之商税。并不是朝廷之商税。而今臣自己的划分方法。士农工商,此乃四民。士人为朝廷效力,家中有土地依然要交税,不单独划分。而共工匠除却为朝廷服役之外,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提供的服务,也是要用钱交易的。故而臣将工商合并为一。天下之税,非农即商,非商即农。农税就是田赋劳役,而商税就是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