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巡边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向鞑子示威。让鞑子知道,虽然经历了一场地震,大同镇依然不可轻辱。
只是这分寸就不大好掌握了。
一定要耀武扬威。毕竟鞑子听不懂其他语言的。只要刀枪能与之对话。展示实力,才能让鞑子打消妄念。但又不能太过耀武扬威。无他,太过了,反而给人一种心虚的感觉。
说不定鞑子会觉得大明外强中干。
周梦臣从来不怕与鞑子打仗。但问题是,而今大同正在赈灾。再加上被北京吸血,一切存在都不妥当。而今开战,不过再打上一场徒劳无功的胜战而已。如果不能一战而定,这样的战事,周梦臣觉得,并没有什么必要。
所以怎么震慑鞑子,就要好好琢磨一下了。
周梦臣决定出塞巡视。
在大明全盛之时,每到秋天,都会有将领带着一支骑兵在边墙外,进行例行巡视活动,一般来说,要持续几个月。入秋出发,到了快要冬天才能回来。巡视范围一般是边墙外三百里的范围之内。
因形势不同。有不同的做法。
如果与鞑子敌对。那么就放火烧荒。如果周围都是亲近自己朝廷的部落。就是震慑各部。并防止有鞑子南下,影响秋收。
周梦臣决定,他不巡视边墙了。而是出塞。
于是,他从骑兵之中精益求精,选出万骑。在朔州之战后,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能战的骑兵,被马芳带到了京营之中。随即骑兵也开始了大扩军。而今五万骑兵的架子已经搭好了。
只是人数扩充太多,战斗力难免有所下降。
不过,精挑细选的骨干,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说大多数都是打过朔州之战的骑兵。用周益昌,刘浃,麻锦,麻贵。等大小十几员在战事之中锤炼出来的将领护送着巡视草原。
至于李儒,戚继光,麻禄等大小将领都按兵在边墙上驻守。
一方面准备随时接应,另外一方面也要抓紧时间修缮边墙。
不需要修缮太好。最少要打通各部之间的联系,让整个边墙形成一个整体。纵然没有地势。但是缓急之间,也能完成军队集结。大不了与鞑子野战便是了。反正朔州之战过后,大同镇上上下下,从骑兵到步卒,都一点不害怕与鞑子打仗,甚至还有一丝丝跃跃欲试。毕竟大同军官团们都明白,只要打仗,才有他们的荣华富贵。
周梦臣先到玉林城。
地震之后,玉林到杀胡口的道路短暂的中断过一阵子,也影响了货物流通。以至于玉林关口的贸易也中断了。
周梦臣到来之后,很快督促下面人再次大大方方的开关贸易。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在玉林数日之后,就提万骑东行。
前文说过,玉林城是距离青城最近的一座城池,本质上,是大同边墙的一处突出部。从玉林城直接东行,其实并不是沿着边墙行进,而是在边墙以北百余里的地方行军。
这一片区域。算是两不管的地方。
在大明强盛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牧民,或者开垦的土地的。但是随着鞑子强盛,大明的实际控制线都缩到了边墙以南。边墙成为了最前线。鞑子一度在边墙外放牧。
嚣张之极。
而且辛爱大败之余,自然退出了临近边墙的土地。
而明军也不能对这些土地实行有效地管理。而且大同还缺人,也不会让百姓出塞开垦。即便放百姓出塞开垦。百姓也未必肯。
这一片地区就是大明的军事辐射区。
周梦臣本以为是无人区。但是细细巡视才发现,是有人的。而且是蒙古人。
一些零碎的蒙古部落,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家十几个,都是从蒙古那边逃过来的。一来躲避蒙古大部落的压迫。二来也是贪恋这里的水草丰盛。周梦臣索性,将这蒙古人编户,安置在边墙之外。分给盐巴,粮食都生活物资。唯一的任务,就是为边墙提供预警。
就这样周梦臣前后收拢了数百人。捏合成一个部落,给了一个百户所的编制。
其实,大明的卫所制度,与成吉思汗所创的蒙古制度,是有一定的承袭关系的。千户本来就是蒙古军队的名词。而大明军队之中本来就有大量蒙古人存在,做到这一点毫不费力。
甚至这才是大明军队的完整形态。以军户的形式对草原进行一定的统治。
当然了,这都是附带的好处。
周梦臣时时刻刻都在观察鞑子的动静,正如鞑子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出塞大军的动静。
鞑子似乎表现的很平静,只有少数斥候远远地看着大军,甚至还派出一些人代表归化王犒劳军队,似乎辛爱真认命了,想要老老实实的当大明归化王。只是周梦臣哪里是那么好骗的人。
这只能代表一件事情,那就是辛爱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在政治上已经很成熟了。
再也不是当初刚刚登基的时候,也不会意气用事了。
正如周梦臣所料,其实就在他以为斥候之中,辛爱带着赵全,张惠等汉人文臣,还本部人系列将领,大概不足百人,就在周梦臣万骑北边十几里的地方,遥遥的眺望大明骑兵。
辛爱久久不肯放下望远镜,似乎能过这望远镜看到的不是大明大军,而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绝色美人一般。
“大汗,这里危险。”赵全说道:“还是回去吧。”
辛爱说道:“而今我即便是去周梦臣军中,周梦臣也当以礼相待。怕什么?”
辛爱转过头来,看着身边不足百人的队伍,这都是整个土默特部的中坚力量。辛爱说道:“我今日带大家过来,就是让你们看看,大明亡我之心不死。大同一场地震。周梦臣第一件事情,不是赈灾,而是巡边,这是为什么?”
“不要以为通商,手中有钱了,日子好过了,就忘记了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的仇人是谁?一旦我们松懈了。大同军很可能出现在青城。数十年来,双方血仇难解。纵然你们不记得父兄之仇,但是明人会忘记吗?”
通商一件事情,对于辛爱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地方在于,通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去年一年输入草原的粮食超过了百万石。这是一个大数目。而今今年的交易量能够更大。而辛爱利用通商的便利,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恢复着元气。甚至利用掌控通商渠道的权力,有意无意打压其他各部。将权力向自己手中集中。
辛爱觉得,不出数年,他手中的实力就能尽复旧观了。
只是让辛爱不满的情况,同样出现了。
第一百零二章 吴廷翰病危
让辛爱不满的地方就是。很多蒙古贵族吃饱之后,饱食思淫…欲。不想打仗了,甚至还有一些蒙古贵族贪恋汉人的享受,连最即便的弓马骑射也不想练了。这些人更是有意无意之间,宣扬想要长长久久太平下去。
这让辛爱愤怒之极。
辛爱太明白不过了。土默特部之所以有而今地位。不是因为土默特部有什么亲近大明的地方,而是手中握有十万铁骑。有这一支大军在,大明就要对他。另眼相看。即便低头称臣,也与其他部落不同。
所以,武力是他们唯一的支持与底牌。这个世界只能用实力说话。放下手中的刀枪,就意味着任人宰割。或许真正躺平对大部分蒙古人有好处,但是对辛爱等蒙古贵族就是噩梦的开始。
所以,才有了今日之行。
辛爱带着这些窥视周梦臣军,就是了确认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
辛爱身后的众将,不管心里怎么想。都齐声说道:“请大汗放心,我等一日不敢忘父兄之仇。”、
辛爱点点头,他举起望远镜再次看了一会儿,说道:“撤吧。”
他虽然说得语气很大。但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真被带进了周梦臣军中,周梦臣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无非是请嘉靖在北京修建一座王府,让辛爱去住而已。
辛爱心中暗道:“本来以为周梦臣会调离大同巡抚。奈何总就是没有离开。而今大同兴盛一日胜过一日,我如果不想办法的话。今后恐怕不是大同一镇的对手,有些计划不得不执行了。”
且不说辛爱的计划是什么。
但说周梦臣巡边进行了一个多月。
总体上来说,没有发一矢,是一场和平的巡视。
回到大同之后。杨继盛已经将大同地震的伤害抚平了。
毕竟大同地震对百姓的伤害,还比不上旱灾。地震死伤都在第一时间,而旱灾的死伤,却是无尽绝望之中饿死。古代百姓承受能力之强,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周梦臣除却看到一些地震之中损害的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缮外,很多事情都尽复旧观了。
当然了,重修边墙这一件事情,也是迫在眉睫了。历尽沧桑的边墙在这一次地震大面积倾颓。已经到了不修缮不行的地步了。
秉承周梦臣将损失往大里报的原则。杨继盛在给朝廷的奏疏之中,更是将修缮千里边墙之事,写得刻不容缓。于是,朝廷商议过决定,让大同截留百万两。当然了,这不是百万两也是要先铸造成为银币,再下拨给大同的。
也就是朝廷还要拔一层皮。
当然了,这仅仅是今年。明年就要如周梦臣与方钝商议的来。
另外新任兵部尚书杨博,也帮了周梦臣一把。要周梦臣拟定一个时间表,在任期之内,修缮好边墙。看似强人所难。让人修缮边墙,还不给拨款。但实际上,确定了周梦臣留在大同。
无他,对于想要来摘桃子的人来说,有完善的边墙和没有完善的边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此一来,周梦臣才算是真正将心放在肚子里了。
不知道担心突然被调走了。
大同边墙一千里左右,但是如果加固重点地区,很多地方不是一道边墙,而是数道边墙。总计长度有一千五百里甚至更长一点。完全修缮也是一个大工程。周梦臣最少修上两三年。这个时间对周梦臣很重要。
周梦臣也明白,到了这个地步,他与大同之间,终究要分别的。
这两三年,就是他最后的时间。
周梦臣必须抓紧时间。
他心中有很多计划要做。只是他回到了大同,就听见了一个噩耗。
吴廷翰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
周梦臣大怒,对吴国赏说道:“你怎么不告诉我?”
吴国赏满眼通红,几十岁的人此刻有几分孩子气,说道:“是父亲不让说,说你公务繁忙。他又不是什么大病,不用惊动太多人。只是…………,只是…………”
周梦臣叹息一声,不用吴国赏说,他也知道了。
人上了年纪就是这样。明明是很小的伤风感冒。也能发展成要人命的大病。而今吴廷翰的状况明显是这样。
周梦臣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去见吴廷翰。希望还能见到最后一面。
在周梦臣来到大同书院的时候。已经有不知道多少人在这里等候了,大多数是大同书院的学生。
吴廷翰在大同书院的时候。不仅仅将心思放在修书上,也将一部分心思放在教授弟子之上。大同书院最大的短板,就是在儒学方面的。不管周梦臣怎么解释。周梦臣的气学其实对科举,并没有什么帮助。
而科举是大明士大夫想要进取的必修一课。
而吴廷翰作为一个大儒,以他的学问与能力来说,八股对他来说,是基本功而已。所以他在大同用心教授弟子,特别是有意于科举的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