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说道:“阳明公,或许不在意这件事。”
吴廷翰笑道:“王阳明的徒子徒孙,都将王阳明给神化了。却不知道,王阳明也是人。那一个读书人,没有想过,为帝王师,于天下之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王阳明从小想当圣人,而圣人都还想出仕,他岂能不想?不过,时局昏暗,王阳明一股傲气,不肯同流合污。当时刘瑾用事,李东阳为大学士碍于时势,阴事之。李东阳乃王阳明的座师,然王阳明不肯从,以至于刘瑾发难,流放贵州,仕途不行,方有心学。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就是觉得官场之上,人人都有数张面孔,对下面是一张,对上面又是另外的模样,王阳明觉得此乃理学之偏颇。乃创心学以纠理学之偏。”
“大而言之,就是对官员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要求官员近人情,有人味。讲良心。”
“具体的话,就是反对翰林内阁体制。”
“本朝制度,内阁阁员都是从翰林院而出的。由翰林而内阁,几乎自成一体,与其他官员从来不相干。而王阳明当初任性,以二甲第七居然没有入翰林院。所以,他立功虽大,但一辈子无缘内阁,甚至内阁某些人为了保全利禄,打压王阳明。以至于王阳明封伯。几乎绝了上进之途。”
“所以,王阳明与王阳明的弟子们都是反对,翰林内阁制度。认为内阁权重,权侵六部。朝廷之弊都在内阁之上,应当解散内阁,以国朝故事,分任七卿以掌国事,定然匡扶正道。解朝廷之急。”
“嘉靖初年,有好些心学弟子投身政治之中,甚至本能入翰林院,却不入,就是秉承王阳明之念。并且屡次上奏,对内阁大权进行限制,大礼仪之初,张文忠势单力孤,引心学门人入局,结果也是因为这一件事情,恶了张文忠,张文忠更是几乎将心学门人罢免一空。如驺守益,徐阶,唐顺之,等心学门人大多被此事牵连。”
周梦臣听了,心中有些苦涩。
他进京的时候,感觉北京没有多少心学氛围,以为心学对北京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今才明白。气学是除却王廷相之后,没有什么得力的干将与大官。而心学不是,而是心学刚刚遭受了一番打压。
更让周梦臣的无语的是,即便是被朝廷打压过的心学,在北京的影响力也比气学多了几个数量级。
两个学派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计。心学天下显学的名声,绝非白来的。
也明白了为什么说,如果王阳明还活着为什么会看不惯徐阶。就是徐阶完全违背了王阳明的政治理念。因为徐阶本身就是翰林内阁体系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徐阶何以入内阁。同样徐阶将张居正安排在翰林院之中,并将张居正当成自己的衣钵传人,可见徐阶也没有想过继续攻击或者废除这一体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徐阶到底是一个政客。政客都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都是选择性忽视。
“你觉得心学的大学问如何?”吴廷翰强打精神问道。
周梦臣沉吟了片刻说道:“太虚了。教化如何是万能的。天下间就没有恶人了。不过也能理解。阳明公身处下僚,有志不得张。谈论朝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只能泛泛而论。不过。管他对翰林内阁制度的看法,也是大有见地的。正中时弊。”
其实,王阳明对内阁体制的一些看法,一点都没有错。
内阁成为明朝后期的基本制度,但是内阁制度有先天缺陷。存在着职权不清,首辅权力过大。没有具体明确的权力规定。既可以无穷的,又能是无穷小。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
之所以有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内阁制度,本身与大明体制都存在冲突的。大明体制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太祖皇帝一手一脚打磨出来的。不需要怀疑太祖皇帝的政治才华。虽然在太祖皇帝体制之中,存在皇帝工作量太大的问题。但内部的分工与制衡,其实是做得很好,否则清代即便沿用。
但是内阁制度却不是太祖皇帝所创。是成祖皇帝所创。本来不是一个临时机构,一点一点地加强。最后在正德去世,新皇没有登基的空当之中,杨廷和假借皇权,做出一系列大事,改易正德之政,将内阁大权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这也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
从这个过程来看,就能看出来,内阁的权力是内阁人员一步步扩张,与皇帝一步步让权而来的。并没有做过整体性的规划。
具体的来说,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内阁的权力是为皇帝票拟,没有任何权力干涉具体政务。但是他们又能借票拟之权,做任何他们想做事情。
而且内阁之中又没有具体分工。所以内阁之权大多集中在内阁首辅之中,甚至有些内阁大学士混得还不如下面的尚书了。比如大学士李本。他出现了多少次,但是不过挂名而已。就是因为他的权力已经严嵩与徐阶瓜分殆尽。他就是做冷板凳的。
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内阁权力都是内阁人员自己夺的,才让内阁之中纷争不断。
总之,明代内阁体系并不是后世成熟的内阁体系,里面有太多漏洞与弊端。而在嘉靖皇帝这里还好,但是到万历朝的时候,掀起了激烈党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内阁体制不全的原因。甚至原因就是部阁之争,也就是掌握行政大权,在大明律之中,也掌握决策大权。毕竟大明体制就是以七卿,也就是六部尚书加上都察御史为首的七个人作为领导核心的。并没有内阁的事情。
“只是………………”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请君试问东流水,何日才能复西归?天下大事,都有一定之规,而今大明体制也是如此,内阁纵然有千般不好。但是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已经是覆水难收,根本不可能回到从前。只能向前继续走下去了。”
第一百零五章 大儒
内阁的存在有必然原因的。已经是大明朝廷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本不可能打回原形。是的,取消内阁,重启明朝前期的七卿论政的模式,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如果真是一个好办法的话,内阁就不会存在。
不过,内阁之弊。的确要修改。
内阁弊政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不肯放弃权力,一点权力也不想放弃。内阁都是借皇帝的权力来用。但是没有权力,就没有责任。这种不正常的模式,自然会扭曲了正常地工作关系。产生太多不正常的矛盾。
或许这在皇帝心中,都是可以付出代价。
这就有些难办了。
“心学什么想法,我并不是太在乎的,反正徐阶一出,心学的想法就是徐阶的想法了。”吴廷翰变得更虚弱了。继续强撑着说道:“倒是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给我说说?我知道,或许有些不能宣之于众的地方。但是我老头子不过是将这些话带到地下。就不能给我说说吗?好让我安心。”
周梦臣内心之中的想法,自然是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大明,现代化的大明。
至于将来的大明到底有没有皇帝的位置,也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周梦臣担心自己的想法与大明的现实有冲突,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自然不敢多说,可以数周梦臣是做十分事,但是面对而今的吴廷翰。周梦臣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周梦臣一边酝酿着该怎么说,一边低声说道:“我想做的事情,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纠正而今大明积弊。大明二百年天下。很多弊端陈陈相因。已经到了不改不行了。如军制,财政制度,部分官职,吏治等等…………”
周梦臣正待细说,却看出了吴廷翰眼中并不是太感兴趣。
的确,清楚积弊。如果真正做到,定然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是奈何对于一个大儒来说,却并不重要。无他,真正厉害的大儒,他们提出的一些思想是有前瞻性的。比如战国时期,已经很多大家提出天下将定于一。这个概念成为后来无数人努力的方向。最后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不过政治还是文化,都定于一的现实。比如东汉以来,无数大儒对土地的思考,都成为了府兵制的思想来源,而府兵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更是终结了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与隋唐盛世。
吴廷翰想听到的时候,周梦臣对未来想法?
周梦臣说道:“师兄见过蒸汽机吗?我准备大力推广蒸汽机,而今的蒸汽机还不够先进。将来的蒸汽机能代替人做很多事情。比如将铁路铺设到所有的官道,然所有船只不管海上的河里的船只都用蒸汽动力,即便再远的地方,到北京也不过半个月的光景。甚至蒸汽机能代替人打井耕田。”
“这才是蒸汽机一项。未来气学弟子只要研究下去,总就有更多地发现。都能直接作用百姓日用,衣食住行。会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争取让全天下每一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暖,每一个人都能终老天年,不必担心冻饿而死。朝廷更是因为物资的丰富,可以北逐鞑虏,重定成祖时的版图,再下西洋,重定南洋。”
吴廷翰眼睛炯炯有神,说道:“这真能做到吗?”
周梦臣说道:“能。荀子云:制天道而用之,就是而今要做的事情。仓廪实而知礼仪,道德君子们如果解决不了吃穿的问题。什么都是空话。是毫无意义。但是我坚信只能我们能洞测这个世界的真理。真正地做到制天道而用之,定然能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很多事情我都在做了。如果我有朝一日,能身登首辅,十年,只需十年,我要天下大变。”
吴廷翰说道:“恨不能让老天再借我二十年,看看你描述的世界。”
周梦臣双眼微红,说道:“师兄…………”他说不下去了,唯恐说下去,会流下泪来。毕竟他与吴廷翰名义上是师兄弟,但实际上是师徒。也就是吴廷翰将气学传授给周梦臣,给了周梦臣科学与儒学结合地最佳载体。
从来不是没有感情的。
吴廷翰说道:“莫做小儿态,有你在,气学大兴有日,我即便是死了,也含笑九泉了。你给我太多惊奇了。王阳明走得是由内圣而外王之道,甚至从宋儒而来,就是这个路子。甚至我与师傅,也没有脱这个范畴。脱不开理学的架子。其实也是在内圣之道上打转转。听你的话我才明白,我错了,气学是气学,心学是心学。”
“心学发端之处,就是内圣之道。而气学之道却不是,你这个路子另辟蹊径,由外王而内圣。发前人所未发。只是你要谨记一件事情,夫子的学问,就一个仁字,这也是儒学之根本。理学纲常太硬,失了仁心。成了礼教吃人。而你也记住这一点,万万不可忘记一个‘仁’字,否则就堕入异端一流。”
“还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是学问之道,薪火相传。但是一件事情,你觉得是自己的事情,他始终是自己的事情,你觉得是气学一脉的事情,那就要告诉弟子们,人生太多意外,我也想你能登台阁之地,执掌九重。但是扪心自问,你有十足的把握吗?你如果觉得这一件事情,是天下人之事,你自己毫无私心,你为什么不敢告诉天下人。我大明从不以言杀人。而今即便是以言杀人又怎么样?我辈儒者,为天下请命,甘受刀斧。为人当思,所谋不忠,所思无误,当畏惧天命,畏惧自己的学问是否有错,除此之外,尚有何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